飛機租賃業務上半年盈利4億 國內三上市公司盤點

2020-12-14 全景網

  據路透社報導,數據顯示,全球飛機租賃商的淨利潤率高達20%,遠高於航空業平均水平。挪威航空執行長稱,過去10年飛機租賃公司賺錢最多,擁有可觀的利潤率。但也有觀點認為,飛機租賃行業高度專業,如果管理失當,等待租賃的飛機數量太多,融資結構錯誤等問題將迅速出現並擴大。但這些問題對剛剛起步的中國飛機租賃行業來說還比較遙遠。

  據了解,今年以來,在國家賦予東疆飛機租賃試點區的政策支持下,東疆飛機租賃業務發展速度快速提升,進一步壯大了東疆飛機租賃業的客戶群體,並成為我國飛機租賃的中心。

  目前,A股和港股市場共有三家涉及飛機租賃業務的上市公司,分別是渤海租賃、中航資本和中國飛機租賃。這些公司的盈利模式、盈利能力以及未來的發展潛力如何?

  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飛機租賃絕對是一個陌生的行業。但是,隨著「資本大鱷」李嘉誠欲進軍飛機租賃行業、「股神」巴菲特旗下飛機租賃公司獲批進入中國市場等重磅消息的傳出,投資者開始關注飛機租賃這個非熱門行業。

  在我國,飛機租賃行業起步的時間並不長。在2006年以後,各路資本才陸續進入飛機租賃行業,其中不乏上市公司的身影。

  根據三家有飛機租賃業務的上市公司中期報告,2014年上半年,中國飛機租賃(01848,HK)營收4.32億港元,淨利潤為6280萬港元(折合約0.4951億元);渤海租賃(000415,SZ)旗下香港航空租賃淨利潤為1.65億元;中航資本(600705,SH)旗下中航租賃實現收入12.54億元,淨利潤達2.06億元。總計三家公司上半年淨利潤達4.2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梳理和對業內人士的採訪,對涉及的三個標的作了粗略的掃描。

  中飛租:聯交所首家飛機租賃公司

  在2014年7月以前,知道中國飛機租賃集團控股有限公司(01848,HK;以下簡稱中飛租)的人可能不會太多。不過,作為第一家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飛機租賃公司,一下子讓投資者知道了中飛租,知道了還有飛機租賃這個行業。

  2014年7月11日,中飛租的股票以每股5.53港元的發行價,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此次中飛租在全球發售獲得約5.91億港元的資金。公司稱,將用其中5.32億港元來購買飛機,並且專注於發展在國內及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飛機租賃業務。

  此前中飛租這家公司並不被人熟知,上市時僅獲得0.91倍的超購。但該股股價在上市後經過短暫下探,7月底開始一路上升,並在10月9日到達每股7.98港元的最高價,相比發行價上漲了44.3%。

  對於中飛租股價的上漲,國元證券(香港)研究部分析師王林峰指出,「中飛租所在的飛機租賃行業相當於『類公用事業』,每年的盈利增速比較穩定。」

  中飛租的中期報告也指出,201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4.32億港元,同比增長63.5%;扣除首次公開發售上市開支後的淨利潤為6280萬港元,同比增長42.4%。對於收入的大幅增加,中飛租指出主要是因為飛機融資租賃收入的增加。

  中飛租成立於2006年,由潘浩文先生創立。截至2014年6月30日,中飛租已交付及出租34架飛機。按照飛機數量計算,中飛租在我國飛機租賃公司中排名第9,截至2013年,中飛租在我國飛機租賃行業的市場份額為3.1%,公司的客戶包括南方航空、成都航空、山東航空、深圳航空、四川航空、東方航空及青島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

  但是,中飛租也面臨一些挑戰。

  因為飛機租賃業是一個資金密集型的行業,所以中飛租對金融機構的依賴度很高。截至2014年6月30日,中飛租的資產負債率達93.7%。同時,公司也面臨著較大的還款壓力,2011年至2013年產生的銀行借款利息分別達1.24億港元、2.5億港元和3.3億港元。

  長雄證券指出,中飛租需要銀行借貸來購買飛機,因此公司同時擁有高水平的銀行借貸、高負債比率及高淨流動負債狀況。而且公司飛機租賃業務客戶集中度較高,中飛租向三家航空公司出租的飛機,佔公司飛機總數的約三分之二。

  截至10月24日,中飛租的市盈率為21.69倍,市值為41.47億港元。「像中飛租這種市值較小的公司,短期容易受市場因素影響。除非有併購,這種飛機租賃公司的成長性有天花板。」王林峰表示。

  渤海租賃:77億美元買70架空客飛機

  在港股市場有中飛租,在A股市場同樣有進行飛機租賃的上市公司。

  與中飛租登陸香港聯交所引起「注目」不同,渤海租賃(000415,SZ)採用了「一鳴驚人」的方式。渤海租賃在7月22日發布了一則公告,旗下專門經營飛機租賃業務的香港航空租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HKAC)將以77億美元的價格從空中巴士公司購入70架飛機。這筆交易可謂大手筆,因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渤海租賃的淨資產為120億元人民幣,此次飛機採購的金額相當於渤海租賃淨資產的4倍。

  作為一家擁有飛機租賃業務的上市公司,從今年下半年以來,股價一路飆升,從7月1日的每股7.67元上漲到公司停牌前 (10月8日起停牌)的10.28元,三個月時間股價上漲了34%。

  華泰證券非銀行金融研究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渤海租賃正在籌劃重大資產重組,而且租賃行業發展迅速,公司存在一定的發展空間。該研究員還指出,「渤海租賃有兩大看點,一是渤海租賃擁有海航集團的背景,海航集團在航空領域有專業優勢,如果航空產業鏈能夠協調好的話,那麼渤海租賃的利潤空間相比其他飛機租賃公司可能會更大;二是渤海租賃的融資成本相對於其他公司要低,渤海租賃有大量的內地以外的借款,這種借款的成本比內地要低很多。」

  華泰證券研報也認為,渤海租賃圍繞租賃業務主業,不斷通過資產併購擴大業務版圖,通過收購HKAC,增強了渤海租賃在飛機業務中的競爭力。渤海租賃也向記者表示,飛機租賃是渤海租賃境外業務比較重要的一塊。

  渤海租賃在2012年6月30日以24.3億元的價格向海航集團購入HKAC全部股權,成為渤海租賃的子公司。2013年,HKAC的營業收入為12.73億元,佔渤海租賃總營業收入的約20%。

  中信建投指出,由於HKAC在飛機租賃領域經營已相對成熟,份額也較為穩定,HKAC對渤海租賃2013年業績貢獻較大,HKAC給渤海租賃貢獻淨利潤1.82億元。

  當然,飛機租賃並不是渤海租賃唯一的業務。

  除了飛機租賃以外,渤海租賃通過皖江租賃和橫琴租賃開展融資租賃業務;通過香港渤海租賃進行資產併購;通過天津渤海租賃進行基礎設施租賃;通過子公司SeacoSRL進行貨櫃租賃業務。

  2014年上半年,渤海租賃獲得營業收入32.63億元,淨利潤為4.61億元。與中飛租相比,公司的資產負債率較小,為81.5%。截至10月24日,公司市值為182億元,市盈率為16.57倍。

  中航資本

  在飛機租賃領域,有獨立出租人、金融機構附屬公司、航空資本附屬公司及飛機製造商附屬公司等四種不同類型的飛機租賃公司。而中航資本(600705,SH)是國內唯一一家飛機製造商旗下擁有飛機租賃業務的上市公司。

  中航資本的控股股東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 (以下簡稱中航工業),下轄20多家上市公司,員工約40萬人。中航工業發展了多種型號的軍用和民用飛機。

  中航資本通過控股方式擁有旗下主要經營飛機租賃等業務的中航國際租賃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中航租賃)。中航資本擁有中航租賃約65.8%的股份,截至2014年6月30日,中航租賃的總資產為329.3億元;在2014年上半年,實現收入12.54億元,淨利潤達到2.06億元。

  中航租賃新聞部門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供的資料顯示,中航資本是首家直接上市的金融控股上市公司,還是中航工業重要的金融平臺。

  作為擁有中航工業雄厚背景的中航資本,在今年下半年以來,公司的股價表現也毫不遜色,從7月1日的每股15.93元上漲到停牌前 (8月11日)的18.83元,股價漲幅18.2%。

  中航租賃在飛機租賃業務方面也不斷拓展。在2014年三季度,中航租賃先後與深圳航空有限責任公司、廈門航空有限公司及深圳東海航空有限公司籤訂交付4架波音737-800型飛機。至此,中航租賃向國內各航空公司交付運營的波音737-800型飛機的數量超過了15架。

  中航租賃方面還向記者提到,「截至2014年9月30日,公司累計籤約飛機數量超過170架,完成交付近150架。此外,公司籤約交付的機型主要以國產機型(MA60、Y12)和進口機型(波音737系列、空客A320、CRJ900系列等)為主。飛機租賃的營收約佔中航租賃整體租賃營收的三分之一。」

  目前,中航租賃已在天津東疆保稅區成立了SPV飛機租賃公司(單機單船作為租賃標的物)。中航租賃提供的資料也指出,「航空租賃部作為中航租賃的骨幹部門,聯繫著包括飛機製造商、供應商、中間商和客戶在內的民航產業各上下遊企業和市場要素,飛機租賃業務已涵蓋國產飛機、進口客機、公務機、通用飛機、發動機、模擬器、機場特種設備及航材等標的物,為國內外航空企業搭建良好的融資平臺和提供個性化的專業租賃、融資服務。截至2014年9月,中航租賃已與東航、國航、南航等國內『三大航』旗下的航空公司建立合作關係。」

  與渤海租賃一樣,飛機租賃只是中航資本眾多產業中的一項。中航資本作為一個金融平臺還擁有多種類型的金融產業,同時擁有航空產業和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

  廣發證券指出,公司主營業務可歸為金控平臺和孵化器平臺兩大類,其中金控平臺業務穩健增長,孵化器平臺在50億元募資完成後,潛力有望充分釋放。此外,從2014年的中期報告看,金控平臺下的財務、租賃、信託、證券公司歸母淨利潤佔比分別為17%、12%、24%和9%。

  2014年上半年,中航資本實現收入30.69億元,利潤總額達21.14億元。截至2014年6月30日,中航資本的資產負債率為78%。截至10月24日,公司市值為351億元,市盈率為22.7倍。

  國泰君安證券在研報中表示,中航租賃在籌劃收購愛爾蘭飛機租賃公司AVOLON,進一步進軍飛機租賃業。國泰君安稱「此次收購將有利於公司整合旗下國內外飛機租賃資源,拓展租賃業務。」國泰君安研報還提出,給予中航資本「增持」的評級,目標價格為每股25.8元。

  此外,廣發證券還認為,中航資本與全球飛機租賃巨頭GECapital的盈利模式相似。GECapital佔GE集團盈利的比例超過五成,而中航資本佔中航工業盈利的比例僅為兩成左右,未來存在較大的提升潛力。廣發證券表示,中航資本2014至2015年的PE估值較低,存在較大提升潛力。

相關焦點

  • 54家國內主要百貨上市公司上半年營收排行榜
    聯商網消息:2018年零售行業最為關注的熱點問題就是消費升級和消費降級,「負重前行」的百貨行業也依然是零售行業關注的重點,2018年上半年,百貨行業的整體運營情況又是如何呢?《聯商網》選取了國內54家百貨上市公司的2018年上半年財報,根據財報,上半年54家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492.91億元,合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20.40億元。
  • 南航租賃成立 「四大航」已有三家加入飛機租賃戰團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南航租賃可開展的業務為租賃交易諮詢和擔保;租賃財產的殘值處理及維修;向國內外購買租賃財產;租賃業務;融資租賃服務。「越來越多的航空公司設立自己的融資租賃公司進行飛機租賃或直接租賃飛機」,一位業內人士稱,這樣不但可以大幅度的降低了航空公司的現金流壓力,還可以方便的更換機型。
  • 國內10大影視上市公司,上半年誰最掙錢?
    8月底,多家文化娛樂類上市公司發布2015半年報,娛樂資本論針對影視類的A股上市公司的淨利潤做了一個排行榜,看看哪些影視公司最賺錢。  在文化娛樂「大爆炸」的當下,國內影視類上市公司卻似乎是一種「心猿意馬」的存在。
  • 飛機租賃市場爆發在即?海航系擬擲百億美元買美國公司
    一項來自 IATA(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預測顯示,在2020年,飛機租賃公司所擁有的飛機數量將佔據整個市場份額的50%。 躋身全球飛機租賃業前十 渤海金控目前主營業務為融資租賃業務和飛機、貨櫃經營租賃業務。公告稱,本次交易不構成關聯交易和借殼上市,但構成重大資產重組。
  • 愛建集團:華瑞租賃開展飛機租賃業務暨關聯交易公告
    4、本次關聯交易不構成《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規定的重大資產重組。經營範圍:吉祥航空主營業務為航空客貨運輸業務,經營範圍包括國內(含港澳臺)航空客貨郵運輸、國際航空客貨運輸業務,航空配餐等。3、關聯方與上市公司之間存在產權、業務、資產、債權債務、人員等方面的其它關係的說明 關聯方與本公司除前述關聯關係的構成外,目前不存在產權、業務、資產、債權債務、人員等方面的其它關係。
  • 融資租賃半年報盤點:中銀航空淨利22億,東海租賃虧1.25億成虧損王
    藍鯨財經梳理19家獨立上市或新三板掛牌的融資租賃公司業績發現,中銀航空租賃(HK.02588)、遠東宏信(HK.03360)淨利潤折合人民幣均超20億元,成19家公司中上半年淨利最高公司。而ST融信(OC.831379)、ST東海(OC.835072)則出現虧損,分別虧損1.25億元、7881.43萬元。
  • 恒隆地產上半年淨利潤下滑11% 租賃業務收入香港與內地冰火兩重天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6個月,恒隆地產總收入為41.84億港元,與2019年同期持平;營業溢利下跌5%至30.41億港元;股東應佔基本純利減少11%至19.89億港元;每股基本盈利相應下降至0.44港元。來源:恒隆地產官網公告恒隆地產是一家主要從事物業業務的投資控股公司,該公司及其子公司通過三大分部運營。
  • 中國飛機租賃:疫情下的航空租賃生意有可為?
    背靠光大控股的中國飛機租賃(中飛租賃)(01848-HK)是中國首家經營性飛機租賃商。剛剛公布的2019年業績顯示,全年收入同比增長5.4%,至35.232億港元,淨利潤同比增長10.8%,至8.96億港元,約合每股盈利1.323港元。
  • 租賃公司哪家強,瞧一瞧租賃公司前20
    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為387.97億,淨利潤23.12億,總資產2633.71億。2、遠東國際融資租賃有限公司港股上市,上市主體公司為遠東宏信有限公司,遠東宏信有限公司系中化集團核心成員。4、工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工商銀行旗下全資租賃公司,工銀租賃專注於飛機、船舶,以及重點領域大型設備的租賃業務。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為188.63億,淨利潤38.29億,總資產2712.09億。
  • 海航旗下公司取消107架飛機訂單!
    再比如飛機租賃公司,其遭遇的衝擊也非常之大,一方面面臨著租金延付、違約以及承租人破產風險增加,另一方面只有飛機退出,幾乎沒有新增飛機。 受疫情衝擊,海航旗下飛機租賃產業平臺上市公司渤海租賃有著全球第三大的AVOLON飛機租賃公司,想必日子也不太好過。
  • 在香港上市的18家融資租賃企業:2019年財報分析對比
    信都租賃,其淨利潤由2018年的盈利44.4萬元到2019年的虧損2,500萬元)。16家融資租賃公司平均市值為98.64億港元。不過截至4月24日收盤,中關村科技租賃的市值為10.8億港元。 其中在主板上市市值最小的恆嘉融資租賃僅1.79億港元。
  • 十大電影公司2020上半年合計虧損34億 僅博納光線兩家微盈利
    搜狐娛樂訊 (哈麥/文)近日,上市公司2020上半年財報陸續披露完畢,電影行業的十大公司(包括正申請上市的博納影業)業績一片慘澹。除了博納影業和光線傳媒微盈利外,萬達電影、中國電影、上海電影、華誼兄弟、北京文化、金逸影視、橫店影視、幸福藍海全都虧損,十家公司淨利潤合計虧損34億元。
  • 疫情下,從全球最大飛機租賃公司AerCap看美國無限量QE的「楚河漢界」
    飛機設備是公司資產當中的大頭,2019年年初為351億美元,當年增加46億,折舊17億,出售以及轉至持作出售科目19億,另有少量1.4億轉至持作出售的融資租賃或存貨當中,再算上資產減值,期末的帳面價值為359億。飛機設備淨值佔到公司總資產82%。如果再算上公司向飛機製造商預付的30億美元,那這兩項佔公司總資產的89%。
  • 老本行汽車駕培業務增長遇阻,國內最大駕校擬融20億要教開飛機
    記者 | 張藝1國內最大、唯一以汽車駕駛培訓為主業的A股上市公司正計劃加碼航空培訓業務。東方時尚(603377.SH)11月23日盤後披露一則非公司發行預案,公司擬定增發行不超過1.51億股,募資不超21.18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用於五個項目,其中計劃投入金額最大的一則項目為航培飛機及模擬器綜合配置中心建設項目,擬投資金額8.37億元。
  • 租賃公司涉足通用航空市場 機遇or雞肋
    根據GAMA(The General Aviation Manufactures Association通用航空製造商協會)早期的統計數據,2015年全球通用航空飛機存量超過36.2萬架,過往十年間通用航空飛機的年均銷貨量為2803.4架,年均產出值214.69億美元。以美國為例,美國現有各類飛行器超過21萬架,80%都是通用航空器,遠遠超出了民航客機的數量。
  • 四大航上半年虧損380億 民營航空首現被拍賣 行業結構良性調整有望...
    根據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航」)、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航」)、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南航」)以及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航控股」)這四家國內規模最大的航空企業發布的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國航實現營業收入296.46億元,同比減少54.61%,淨虧損95.97億元;東航實現營業收入251.3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人民幣
  • 15日公司新聞聚焦:格力電器上半年淨利預降5成 千山藥機終止上市
    去年同期,公司盈利1.93億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季度國內部分經銷商復工復產延期,且藥店等銷售場所普遍顧客流量低迷,導致公司線下業務受到較大影響。目前公司正在清理渠道庫存,主動嚴格控制發貨,全面壓縮渠道庫存數量,因此對上半年銷售產生一定影響。
  • 51信用卡年中虧損7.52億,新業務盈利能力未卜,現金流吃緊
    近日,港股上市公司51信用卡披露的中報顯示,公司業績全面虧損且虧損幅度加劇。三項主營業務:信貸撮合及服務費、信用卡科技服務費和介紹服務費的跌幅均超過50%。而營收大跌的原因,除了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外,行業監管趨嚴及P2P清退也對其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 中銀租賃擬香港IPO 飛機租賃加入「雲上的戰爭」
    在增速最快的亞洲航空市場,飛機租賃成為一門利潤豐厚的好生意,租賃商們因此成為一股不可小覷的市場力量。  中國銀行旗下的飛機租賃公司-中銀航空租賃(BOC Aviation)本周三將登陸香港證交所進行首次公開募股,計劃募資87億港幣(約11億美元),招股價為每股42港元,並且成功吸引了包括中國主權財富基金,波音,中國人壽,復星在內的頂級機構投資者。
  • 復星旅文上半年預虧8.5億至10億元;恐龍園創業板上市被受理
    復星旅遊發布盈利警告,預計上半年虧損8.5億至10億元7月24日,復星旅遊文化集團發布有關盈利警告的公告,由於疫情導致其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同比去年,度假村容納能力下降約51%造成營業額下降約43%,旅遊目的地運營營業額下降約46%。據了解,復星旅文旅遊相關物業銷售及建造收入因建造和交付周期的規劃調整下降約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