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9日,金山假日酒店開業時,張簡珍為瑞獅點睛 葛鳳章 攝
己亥春分的前兩天,申城藍天白雲,陽光和煦。我驅車來到坐落在虹橋樞紐附近的臺資企業競衡集團總部,訪問了新近獲得「上海市三八紅旗手」稱號的張簡珍董事長。一提起這件事,快人快語的張董就一臉興奮地接過了話茬:「這是上海婦女界的最高榮譽,我喜歡這個稱號並且感到榮耀,我也十分珍惜這份榮譽。」
這是上海市首次為在滬臺胞臺商頒發此稱號。張簡珍之所以能獲此殊榮,內中凝結著18年來她在上海打拼的心血和貢獻。
張簡珍是高雄人,畢業於臺灣東海大學法律系,後來又到日本早稻田大學和美國耶魯大學深造碩士與博士學位。2002年,她和先生詹益森一起進入上海投資發展,創立了競衡集團。
前年年底,我應邀來到上海的金山區,參加了金山假日酒店的開業典禮。這是競衡集團投資20億元人民幣建造「競衡88廣場」的其中一個項目。之所以敢於如此大手筆地「砸錢」,張簡珍看好的是上海這顆「東方明珠」的未來。她認為,上海越來越國際化,市中心的發展空間已經越來越有限了,能在西南方向的金山找到一片地,已屬難能可貴。按張董的規劃,這裡今後是「城市裡看到森林,森林中有座城市」,將成為上海市民商務、休閒、購物、美食、娛樂的又一個中心。
有人納悶,張簡珍這對夫妻,都是法學博士,怎麼會有這麼精準的投資眼光呢?其實,他們的「精準」我倒認為與其所學有關。因為法律人懂得研判社會形態和發展趨勢,善於規避風險和總結經驗教訓。採訪中,張簡珍多次提到大陸國臺辦發布的31條和上海市發布的55條。她認為大陸政府部門貫徹執行這些惠臺措施,是實實在在的「利多」,讓在大陸投資和生活的臺商與臺胞既開心又放心。
張簡珍「愛拼」,也非常熱愛生活。說話間,她向我遞上厚厚的一本書——《2號廳的珍藏》。這本書詳細介紹了她精挑細選的22款美味佳餚,圖文並茂,還有細緻的烹飪方法介紹。「冰燒三層肉」「燕麥浸遼參」「貢品佛跳牆」……聽聽菜名,看著誘人的菜式照片,就足以讓你垂涎欲滴了。書的序是她先生作的,題目很有意思:「15公分的味覺旅程。」「這是我的最愛!」在張董看來,會做料理的人,不但自己活得精彩,身邊的人也會感到快樂,他(她)會成為一家人的精神和靈魂。為了美食,張簡珍特地開設了自己常常光顧並掌勺的龍廷酒家。
張簡珍的生活中還有一大塊就是做社會公益。她是上海市臺協常務副會長。協會舉辦羽毛球、高爾夫球等賽事,只要看到是「競衡杯」,那就是張董的慷慨解囊了。四川汶川大地震、臺灣8.8水災、雲南魯甸地震……不論哪裡發生災情,張董總能義無反顧地及時伸出援手。援建西藏希望小學、支持白先勇文化基金弘揚中華文化……她的資助不勝枚舉。
為支持並營造青年人就業創業的機會,張簡珍設立了青創平臺,多次舉辦「競衡杯」海峽兩岸青年創意大賽。她把自己正在投資建設的項目拿出來,交給參賽青年去設計,鼓勵青年人發揮聰明才智。凡是方案符合要求的,都能在工程中被採納,優秀的還授予重獎。
不知不覺中,約定的兩小時採訪已經過了點。我提出要為她拍張照,張董指著書架說:「就這裡吧,我愛看書。」我問她最近在看什麼書,她告訴我剛看完《莊子》。
「這可是文學性很強的古書啊」。「是啊,莊子語言運用自如,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這也是古文化的魅力所在。」
提及文化,張董的表情嚴肅起來。她說,現在臺灣有些人盡搞小動作,在學生課本裡削減古文,想搞「去中國化」。其實,那幾千年的文化傳承怎麼能去得了?臺北故宮裡的那些寶貝是祖國大陸來的,我們講的是中國話,寫的是中國字,就是所謂「臺語」也是中國的閩南語。臺灣廟裡的菩薩都是大陸來的,你還磕頭作揖要她保佑呢。我們都是同一個老祖宗傳下來的,同根同源啊。
張董還告訴我:「我最討厭挾洋自重,討好外國人還被打臉,聽到就心裡難過。這些年來,臺灣熱衷搞政治和意識形態鬥爭,經濟建設空轉,停滯不前。我家鄉的高雄港,曾經在世界上排名第三,如今排到第幾了?」說到這裡,張董流淚了。她擦去眼淚,堅定地說:「我贊同兩岸一家親,企盼兩岸和平發展,這樣才能真正造福於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