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你,大美青海!

2021-02-10 人民網

一條筆直的柏油路,沿著兩邊整齊的新房,通向村子盡頭。順著柏油路走進一座木質結構、乾淨整潔的小院,這裡是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班彥新村村民呂有榮老人的家。

「當年習總書記來的時候這條柏油路還沒修好,如今路好了,村子也更美了。」呂有榮提到這些年來村子裡的新變化,臉上的皺紋都跟著笑開了花。

2016年,為解決班彥村山上129戶村民的出行、吃水、就醫等難題,青海省將老班彥村五社、六社列入易地扶貧搬遷規劃。

同年8月23日,在青海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建設中的班彥新村,踩著尚未硬化的路面,入戶察看,同村民親切交談。總書記握著呂有榮的手,關切地詢問他的身體情況。

「多虧黨的政策好,這幾年日子越過越舒坦。」呂有榮回憶當年的情景難掩激動,他告訴記者,易地搬遷前,他們吃水都要走幾裡山路到山下去,搬遷後打開水龍頭就出水。他還靠著好政策流轉了幾十畝地,自己搞起養殖。日子好了,收入不愁,孩子上學不愁,家裡添置了不少新家具。變化說不完,老人和老伴打開了話匣子,臉上的笑意也沒斷過。

易地搬遷,只是青海生態立省、綠色發展脫貧路上的一個縮影。這場戰役中,青海還有哪些亮點和故事?人民網大道康莊全媒體調研行青海團沿著西寧、海東、黃南、果洛、玉樹.一路追問,一路探尋,一路收穫,一路驚嘆!

8月初的青海湖,遊客熙熙攘攘,青海省內各景點也熱火朝天。但在久負盛名的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的年保玉則,記者卻未見到一名遊客——因為這裡是「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地帶。

2018年4月,年保玉則將生態保護擺在了首要工作上,全面停止對外開放。「僅2017年景區就接待遊客10.6萬人次。」年保玉則景區保護管理局宣傳營銷部主任華青多傑說,近年遊客的增多給年保玉則帶來了不小的生態壓力。景點停止一切旅遊經營活動後,管理局將工作重點由景區服務轉變為生態保護。對違規搭建的攤點和建築全部拆除,安排人員24小時值守。

年保玉則保護區內,五顏六色的小花鋪滿湖岸。劉歡攝

保護生態,已成為青海人心有靈犀的默契。不僅在草原、荒山,也在城市之間。

「栽一棵樹比養個兒子都難。」過去在果洛和西寧都廣為流傳的這句話,是這兩地種樹難、綠化難的真實寫照。

「以前冬天一陣風,垃圾從鎮東頭刮到西頭。」談到幾年前果洛州瑪沁縣大武鎮綠化前的窘況,果洛州林業和草原局綜合科科長多才滿臉苦笑。2015年,大武鎮響應國家政策號召開始城鎮造林。歷經企業合作、全鎮動員、百姓參與等一連串操作,換來如今大武鎮的鳥語花香。

「以前果洛在人的眼中只有『高』和『畏』,現在要讓大家眼中有『美』與『和』。」果洛州委書記武玉嶂說,秘境果洛正發生著變化。

這種變化,果洛人感受到了,西寧市民感觸也很深。

「以前這滿山都是光禿禿的。」90後的阿甘是土生土長的西寧女孩,這些年看著曾被視為「綠化禁區」的西寧南山北山一點點變綠。甘河工業園區6540畝工業用地,建成園博園,相當於放棄了每年170多億元的工業產值;北川河溼地公園景觀綠化工程拆遷面積143萬平方米,1919戶,8116人;全市動員,義務植樹,已經成為西寧人的生態習慣……如今,西寧的森林覆蓋率已經由30年前的7.2%提升到79%,西寧的公園越來越多,西寧人的幸福感越來越強。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感到幸福感提升的,還有距離西寧170公裡的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黃乃亥鄉村民索南項秀和村裡的鄉親們。

黃乃亥鄉多年來一直流傳著「寧肯給桶奶也不願給碗水」的說法。這裡平均海拔近3000米,加上溼陷性黃土土質,水的問題最讓村民「鬧心」。早在2009年,黃乃亥鄉就實施了全鄉人畜飲水新建工程,可由於管線長、地形複雜等問題,供水主管道經常破損。尤其到了冬天管道經常被凍裂,村民還是得時不時「背水喝」。人畜飲水也成為全鄉脫貧攻堅一塊硬骨頭。

飲水安全是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重要指標之一,2019年,天津援青指揮部投入730萬元實施了黃乃亥鄉重點貧困村人畜飲水安全工程項目。同年10月20日,工程項目全線完工,比原計劃提前84天通水,徹底解決了多年來群眾吃水大難題。

「以前洗臉水都是全家人輪流用,不捨得倒,現在通了自來水,蓋新房都不發愁水了。」索南項秀一邊說著,一邊擰開家裡的水龍頭,熱情地邀請記者嘗一嘗這舒心的甘甜。

好生態讓老百姓的日子好了起來,也讓貧困戶們的錢包鼓了起來。

西寧市朔北藏族鄉邊麻溝村是個高寒偏遠的小山村,因為窮,好幾年村裡人都娶不上媳婦。

「我壓上了500萬元『家當』,村裡的黨員幹部帶頭湊了20萬元,還申請了政府資金支持,流轉了600餘畝村民土地,這就是『邊麻溝花海』景區的雛形。」2011年,在外面幹得風生水起的李培東在鄉親們的期盼下,回鄉當了村黨支部書記。

藉助東西部扶貧協作打造扶貧產業園的機會,村裡打造的旅遊產業一年比一年景氣。到2019年「花海」景區收入430萬元,全村農家樂發展到63家,村集體經濟收入21萬餘元,村民人均支配收入1.48萬元。

邊麻溝村民在花海裡的幸福生活。劉歡攝

「早些年因為樹木砍伐和過度放牧,村裡兩邊的山都禿了。現在吃上『旅遊飯』,大家對環境保護可上心了,植被覆蓋率達到了70%。」 吃上生態飯的村民們,愈發知道生態對生活的重要性。

在玉樹藏族自治州委書記吳德軍的辦公室有一個特殊的證書,上面刻著28個漢字,明確他是長江、瀾滄江、黃河、扎陵湖、長江園區、瀾滄江園區(玉樹段)的總河長。

「我在位的時候要把這個證書掛在辦公室,退休了也要把它帶回家裡。」和吳德軍一樣,生態是無數青海人一生的堅守。

四隻黑頸鶴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隆寶灘溼地覓食。隆寶保護站供圖

青海湖裸鯉資源蘊藏量比2002年增長近36倍,藏羚羊由上世紀90年代的不足3萬隻穩定在7萬多隻,普氏原羚從300多隻恢復到2000多隻,青海湖鳥類種數由189種增加到225種,各類自然保護地成為野生動物繁衍生息的樂園……2020年青海省《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一串串數字,見證了青海這些年來生態文明建設與脫貧攻堅戰共贏帶來的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玉樹街邊的餐館裡傳出歡快的藏族歌曲,人們在格薩爾王廣場散著步,大街小巷滿是煙火氣息,這座雲端之城格外迷人。

結束了一天的工作,24歲的藏族姑娘求永才藏拿起手機,點外賣、刷信息。「現在大城市有的,玉樹都有。特別是近幾年的發展,讓一些外出工作的人回到玉樹都感嘆,家鄉發展一年一個樣。」

10年涅槃,從大地震後的斷壁殘垣,到美麗吉祥的高原新城,再到榮獲全國衛生城市,爭創全國文明城市,新玉樹屹立在三江源頭。

玉樹州的建設與發展,除了自身努力外,離不開對口城市北京市的支援。自2010年中央作出對口支援青海的重大決策以來,北京、天津、上海、山東、江蘇、浙江6省市分別與青海6州結對幫扶,縮小青海與全國發展水平的差距。

結對幫扶,優勢互補,在援助青海發展的模式上,不同省市也在探索各具特色的路徑。

對北京市扶貧協作和支援合作工作領導小組青海玉樹指揮部黨委委員馬晨的採訪,從夜裡21點等到了23點。「剛從一個會上下來」,他說,「首善標準、首創精神」是北京援建玉樹的工作思路,特別是在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加大幫扶支持。

以教育幫扶為例,馬晨說,通過「異地辦班」促進玉樹高中學生在東部省份獲得優質教育,通過「異地辦校」解決學生不出青海獲得教育資源的問題,通過「異地培養」為玉樹培養實用人才。「北京援建的不是學校,而是一套教育培養體系,幫助玉樹把人才培養出來。」

「首善標準、首創精神」體現在方方面面。玉樹市城管服務中心,與北京市東城區對接網格化管理,打造現代化城市治理體系;幫助玉樹州人民醫院,通過三級綜合醫院審評,提高了區域公共衛生服務能力;京玉兩地產業深度合作,支持玉樹企業規模化、品牌化發展,布局全產業鏈條合作……

玉樹州人民醫院新生兒救治在北京援建下跨越發展。陳安陽攝

8月2日,在距離玉樹州600餘公裡的果洛州瑪沁縣第二民族小學,師生們獲得了一件特殊的禮物——「夢想教室」。

在「夢想教室」裡,師生們能夠享受到來自上海的基金會提供的37門課程和為期5年的師資培訓。這是上海援青「社社合作」,引導社會組織參與援助的新探索。

馮志勇是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副主任,作為上海市第四批援青幹部,2019年他來到果洛州擔任副州長。馮志勇對人民網記者表示,社會幫扶與政府幫扶能夠形成互補,有些項目通過社會機構的參與,做到了小而美,提升幫扶效率。

今年5月份,藉助上海的消費市場,通過直播帶貨模式,兩個小時就有近3000萬元青海的犛牛產品被認購;牽線上海的農科院所幫助果洛發展高原人工栽培羊肚菌產業;借力上海金融中心優勢,為果洛吸引外部資金。

8月的青海,正是最美季節,幾輛旅遊大巴緩緩駛進黃南州尖扎縣德吉村。這裡曾經是「荒灘灘」,現在成了「高原小三亞」,依山傍水的露天沙灘、藏式住宅、悠閒的生活廣場……近年來,經過天津援青幹部和當地政府、百姓的努力,德吉村旅遊產業紅火起來。

易地扶貧搬遷後的德吉村村貌整潔,發展起鄉村旅遊業。劉歡攝

「我們正在和天津援建同事一同出謀劃策,打造集旅遊、康養、藏醫一體化的產業模式。」德吉村支部書記拉毛卓瑪說,天津援建幹部給人最大的感受是人在、心在。

「援青人,應該是個什麼樣?」天津援青指揮部副總指揮、黃南藏族自治州委組織部副部長崔德行對人民網記者說,「『援友們』從『白臉蛋』變成了『高原紅』,但這就是該有的樣子嘛!」

崔德行說,近年來天津開展了「名醫進黃南」「名師進黃南」等系列活動。開創了青海跨省醫保聯網結算的先河,促成了津青校際合作。通過雙方區與縣、社區與鄉鎮的進一步對接,讓援建更為豐滿。

10年援青,花開高原,碩果頗豐。注資金、抓機制、築平臺、區域聯手、民間攜手,援青援出了源源不絕精神動力。在青海6州,寫滿了與6省市攜手、努力和奮進的幸福故事。

「當前青海已具備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堅實基礎,我們要咬定青山不放鬆,用行動兌現莊嚴承諾。」2020年青海省《政府工作報告》吹響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衝鋒號。

如果說「一脫貧、兩翻番、四實現」是實現全面小康的「硬指標」,民生保障水平就是彰顯全面小康水平的「軟實力」。其中,醫療和教育老百姓尤為關注。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包蟲病為人畜共患寄生蟲病,是危害牧區人民健康的一大頑疾。依託精準篩查和大數據系統,目前玉樹全州包蟲病患者存量已經摸清,有望實現包蟲病患者「清零」。

此外,玉樹州人民醫院還大力推動遠程醫療,將疑難影像資料傳回北京,老百姓在鄉村也能享受到北京的醫療服務。

醫療代表了老百姓對小康生活「最眼前」的關切,教育則關乎小康生活所能到達的遠方。

震後10年,玉樹的教育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開啟了新篇章。災後重建後,玉樹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大家對教育的觀念有了很大的轉變。」玉樹州教育局黨組書記周明邦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涉及到方方面面,從百姓生活到公共基礎服務,智慧城市勾勒出青海人小康生活的新願景。

2019年11月,西寧市市民中心正式揭牌運行,行政審批、政務服務、便民服務等144個大項、389個小項的事務「一扇門」內全能辦,這裡成了幸福西寧的「城市會客廳」。

西寧市民中心成為幸福西寧的「城市會客廳」。劉歡攝

依託5萬餘路視頻監控、50個專題圖層、9122萬條數據支撐、58家單位96個信息系統,西寧的「城市大腦」城市運行指揮中心可以實時掌握全市交通狀況、水、空氣品質相關指數以及不文明行為、突發事件等。

「我們強化了應急指揮、城市管理、民生服務和輔助決策功能,智慧城市讓市民的生活更美好。」城市運行指揮中心負責人杜震說。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落下。建設全面小康,要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讓廣大農牧民同步共享幸福生活。在省會西寧800公裡外的玉樹,老百姓也感受到了智慧城市的便利。

玉樹網格化精細管理系統為全市重度殘疾人配備「一鍵通」。李娜攝

玉樹為全市孤寡老人和重度殘疾人配備智慧救助「一鍵通」,實現轄區內孤寡老人和殘疾人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專業化的一鍵求助和一鍵受理全方位救助服務。「我眼睛看不見,好多事都辦不了,現在有急事可以直接給網格員尕松拉毛打電話。」玉樹市德寧格社區居民江揚說。

近年來,玉樹將全市劃分為75個片區,每個片區的網格員都承擔著片區內問題發現、監督解決、政策宣傳、服務百姓等職能。網格員成了服務基層群眾的貼心人,有困難找網格員已經成為老百姓的共識。

「全市電力、市政、民政等涉及城市管理的20多個部門都在服務中心設有委派人員,一旦接到群眾和網格員的情況反映,會第一時間轉交相應部門處理。」玉樹市智慧城市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尼瑪措毛說。

2019年,青海剩餘的17個貧困縣、170個貧困村、7.7萬貧困人口摘掉貧困帽子,這意味著全省14.55萬戶、53.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

鎂合金輪轂、PVC納米複合強化裝飾板、太陽能充電寶……在7月23日至26日舉辦的第二十一屆青洽會上,生態經濟、循環經濟、數字經濟、飛地經濟等新的參展元素,大到產業布局、小到精細產品,無不展示著青海新魅力。

在青海,培育發展新經濟新業態新動能,正成為引領結構優化、促進轉型升級、構建具有青海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抓手。

玉樹州曲麻萊縣第二完全小學,隨風飄揚的五星紅旗在湛藍的天空下格外醒目。孩子們熱情地與記者們打招呼,一張張笑臉暖化於心。

「過去學校都是靠燒牛糞或煤炭取暖,現在實現了清潔能源供暖,既提升了溫度,又保護了環境。」曲麻萊縣縣長尼瑪扎西說,2018年,縣裡先行對學校、敬老院、黨政部門等公共場所進行供暖改造,拉開了清潔取暖的序幕,做到了「草原美、家庭美、生活美」。

曲麻萊的變化是青海清潔能源、循環經濟的一個縮影。2020年5月9日至8月16日,青海連續100天對三江源地區16個縣和1個鎮全部使用清潔能源供電,刷新了全清潔能源供電的新紀錄。「綠電百日」推進可再生能源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提高了清潔能源就地消納比重,打造「綠電轉型、綠電扶貧、綠電惠民、綠電共享、綠電製造」的區域名片。

瑪沁縣110千伏雲寶扶貧光伏電站2019年6月投運建成。唐宋攝

青海省能源局副局長歐陽萬江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說,清潔能源不僅解決產業發展的問題,更讓老百姓同步享受到清潔能源發展的紅利。

「更可喜的是,2020年6月28日,青海-河南±800kV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全線通電,沿著這一綠色電力大通道,『青豫直流』每年將向河南輸送清潔電量400億千瓦時,具有產業開發、生態改善的示範意義。」歐陽萬江說。

除了新能源產業,青海在「生態青海、綠色農牧」上做起了特色文章。在久治縣的青海天空牧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昔日散落在草原上隨處可見的堆堆牛糞在新思路的指引下成了致富的寶貝。

「漫山遍野的牛糞是寄生蟲生長的溫床,通過技術處理,可以實現資源利用。」久治縣扶貧開發局局長滕亞廷說,「這幾年隨著推廣以牛糞為原材料生產的有機肥,形成了生態良性循環的可喜局面。2020年以來,有機肥訂單已接近1萬噸,初步估算可實現年產值800萬元以上。」

「來,嘗一嘗我們海拔4000米的犛牛肉,只是放了一點點鹽,煮了一下。」「嗨,真不錯!」在果洛金草原有機犛牛肉加工公司,負責人馬良熱情招呼大家一起品嘗。

馬良說,目前公司年產值達到8000萬元,年銷各類牛羊肉類製品1600餘噸。正是「生態青海、綠色農牧」區域品牌,綠色、有機、高品、安全給了企業發展的廣闊空間。

不斷突破發展障礙與瓶頸,讓青海經濟「飛起來」。發展「飛地經濟」,也是青海省各州資源互補和經濟協調發展的新探索。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近幾年作為青海省發展「飛地經濟」的承接地,與牧區六州合作共贏積累了經驗案例。

在格爾木市,依託藏青工業園建設,現有註冊企業256家,累計完成投資44.79億元,實現產值237.78億元,創造稅收31.7億元。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驟雨初停,在曲麻萊縣農牧民就業創業服務中心,叮叮噹的鍛銀敲擊聲、汽車維修電焊聲、一排排繪製唐卡的身影,一同構成了亦動亦靜的創新創業氛圍。

培訓一技,就業一人,脫貧一戶。曲麻萊將把培訓學員納入「職業教育」和縣級財政預算規劃範圍,已培訓1783人,佔總培訓計劃的47%。

玉樹州曲麻萊縣牧民參加統一的技能培訓。唐宋、陳安陽攝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孩子上好學,自己接到更多的裝修訂單」,是易地搬遷戶白麻加的「小康」;

「讓『扶貧花』結出更多『幸福果』」,是西寧市大通縣朔北藏族鄉邊麻溝村黨支部書記李培東和村民的「小康」;

「農家樂越來越紅火」,是黃南州德吉村加太全家的「小康」……

如今,青海正全力「補針」「點睛」,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小康不是夢,小康就在老鄉們努力奔跑、擼起袖子加油幹的康莊大道上,小康就在大人、孩子的笑臉上。

大家都在看

「強富美高」,這裡是新江蘇!

九字看江西,不一樣的震撼!

「金扁擔」,這裡的農民真挑上了!

責編:翟巧紅 | 編輯:趙雯

來源:人民網 唐維紅 馬盛楠 李娜 李彤 丁濤 甘海瓊 蔣瑩,楊陽對本文亦有貢獻 原標題:《大美青海,好生態讓百姓日子美起來!》

喜歡本文,請點這裡

相關焦點

  • 大美青海,美在發現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崔永燾 攝影報導) 「青海真是太美了!去玩一趟,太「安逸」嘍,真值!」10月15日,來自四川省德陽市的黃海松剛剛結束了在青海的旅程,返程去成都看朋友。沒想到,10月16日,他又在四川美術館看到了「青海」——為期5天的「大美青海·一江清水向東流」攝影巡迴展當天開幕。
  • 大美青海 旅遊淨地
    大美青海 旅遊淨地,8月的青海,是你想像的樣子嗎?大美青海 旅遊淨地,8月的青海,是你想像的樣子嗎?大美青海 旅遊淨地,8月的青海,是你想像的樣子嗎?大美青海 旅遊淨地,8月的青海,是你想像的樣子嗎?大美青海 旅遊淨地,8月的青海,是你想像的樣子嗎?
  • 大美青海:陪你走過走得到的路,帶你去看看不到的雲
    特殊的『雲景』帶來不一樣的美,我做好隨時拍照的準備。」居住在青海省西寧市的王文娟女士是攝影愛好者,上班途中,她駐足過街天橋,給朝陽下鑲了金邊的雲朵拍一張照片。隨著飛機慢慢下降,能看到壯觀的群山,陽光熱烈、空氣透亮,不愧是大美青海。」來自北京的遊客王瑞倩今年6月乘坐飛機來青海旅遊,靠窗坐的她用手機記錄著絢麗的雲海。在飛機上看到的青海上空。
  • 網友熱議大美青海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當心靈與巍巍崑崙山、與廣袤祁連山、與千裡大草原、與神秘可可西裡、與浩瀚柴達木相遇,可謂「大」;當目光與百裡油菜花、與「天空之鏡」茶卡鹽湖、與高山出平湖的龍羊峽、與碧波蕩漾的青海湖相遇,可謂「美」;當網友與大美青海相遇,他們這樣說— —
  • 壁紙推薦 | 大美青海
    大美青海大美青海:東臺吉乃爾湖大美青海:青海湖大美青海:楚瑪爾河大橋大美青海:青海茫崖惡魔之眼艾肯泉
  • 「旅遊推薦」大美青海,何止是大?豈止是美?
    如果你對青海有一絲認識,你會知道這個以青海湖得名的地方一切都美的那麼純粹如果你對青海有一點了解,你會知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青海便是集天地之大美的靈秀之地sky天空之境這一片離天最近的地方雪山、草原離你如此之近,壯美的山川,廣袤的草原,藍天和白雲隨處可得。這一切仿佛是夢想,你以為那麼遙遠,遇到它卻發現只要你伸手去抓就能得到!DA MEI QING HAI大美青海,豈止是大又何止是美?你來過,你就會愛上!
  • 「誠邀全國人民遊青海」大美青海精品線路發布,我在青海等你
    青海不僅山川壯麗、文旅資源富集,更被譽為自駕旅遊勝地。來青海旅遊,車行所到之地,視線所及之處,可以說都是上乘絕色景觀,車行青海會帶給你無與倫比的旅行體驗。為誠邀全國人民暢遊青海,青海省文化和旅遊廳特別推出9條精品線路。大美青海旅遊淨地等待著您深入探索,盡情的享受馳騁大美青海之美。
  • 青海油菜花海美不勝收 青海之美豈止一處?
    崗什卡雪峰在七月流火裡宛如一條金光熠熠的玉龍,神遊於廣袤的門源盆地,「門源油,天下流」,這裡有著肥沃的土地資源,是全國規模最大的油菜種植區,每年的七月,青海門源進入了油菜花盛開的時期,金色的油菜花一瀉千裡,北依祁連山,南鄰達坂山,綿延數百公裡,古老的村落在金波粼粼的花海中時隱時現,金盆地美譽當之無愧,置身油菜花田,滿城盡帶黃金甲,明豔熱烈,浪漫而豪邁。
  • 大美青海旅遊淨地之美(1)
    大美青海 旅遊淨地 | 和你赴一場超乎想像的純淨之約!大美青海旅遊淨地之美,並不僅僅美在景色,青海湖、塔爾寺、門源、祁連,黃南、玉樹......大美青海的這些美好,在別人口中是如何表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來過,你看過,你感受過,只有隨你心者才稱為美。
  • 大美青海我的家 04 整裝出行走青海
    青藏高原和祁連山地區海拔比較高,氣溫較低,不宜農耕,但降水多,草原面積大,為省內主要的牧區,局部山地有森林和灌木林。青海的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光能資源十分豐富,暴走青海往往都是碧空如洗,陽光燦燦,極目所致,一覽無餘。
  • 大美青海自然回歸
    大冬樹埡口吃得好喝的好,山美人美水美的好地方。,本質其實是溫情浪漫的,在祁連山下有著水草最為豐美的四季分明、風調雨順的被譽為「黃金牧場」的夏日塔拉大草原,被譽為中國最美的草原,其草之茂為塞外絕有。筆直的217國道將油菜花地一分為二,當看慣了西北的黃土飛揚,忽然駛入這樣一塊寶地定讓你心曠神怡,實為一種享受。
  • 大美青海 旅遊淨地 全國人民遊青海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7月14日,國家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印發《關於推進旅遊企業擴大復工復業有關事項的通知》精神,暫停172天後,國內跨省遊恢復開放。青海省文化和旅遊廳第一時間組織全省旅遊企業代表召開座談會,傳達《通知》精神、提振企業信心,傾聽業界聲音、共商發展策略。同時,向全國發出邀約:跨省遊恢復,「大美青海旅遊淨地」邀請全國人民遊青海。
  • 大美青海「花兒」更美
    「江河源頭」青海地大物博,名盛景點比比皆是。極具人文、地理、氣候、歷史等優勢,故撰「花兒」句,奉獻讀者,更加了解大美青海,身為青海人為家鄉聲名遠播而深感驕傲。一、青海湖水青海湖邊裡逛三圈,走馬上有六站路哩。手搭肩膀照了張相,王洛賓先生遠方的好姑娘,這麼親熱者遇幾遭哩?
  • 大美青海我的家 02天地無私青海青
    心語那一日,我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驀然聽見你誦經的真言;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橫亙於甘肅與青海之間的祁連山,千尺的絕壁高高聳立。越過高山後的起伏山地,是青海湖那一片勝於藍的海,它是中國內陸最大的鹹水湖,就像一塊溫潤的碧玉,滋潤著大西北廣袤的土地。在遼闊的柴達木盆地上,高原上的平川,瘋了一般鋪滿了你的視野,在可可西裡茫茫的無人區,藏羚羊像精靈一樣奔跑於湖泊沼澤間,成了青海西部最動人、也是最養眼的風景。
  • 大美青海邀你自駕遊!
    大美青海邀你去自駕2019青海文化旅遊系列宣傳周活動在濟南舉辦4月27日,「大美青海·好客山東」2019青海文化旅遊系列宣傳周活動在濟南市泉城廣場舉行。十萬輛山東自駕車遊青海活動同步啟動。此次「大美青海好客山東」2019青海旅遊系列宣傳周活動旨在感恩回饋山東省長期以來對青海的支援和幫助。同時向山東自駕遊俱樂部代表授旗,開啟十萬輛車自駕遊青海活動。
  • 啊大美青海
    青海山川壯麗。民風淳補,是中國獨具特色、震撼人心的大美之地。青海高原具有自然景觀的雄偉之美,民族文化的輝煌之美。在十來天的行程中,我們的心靈被大美青海深深震撼著。 我們在省會西寧遊覽了東關清真大寺、馬步芳公館等景點,品嘗了獨具特色的穆斯林美食,體驗了繁榮熱鬧的早市。然後就租了一輛越野車,開始了環青海湖的旅程。
  • 大美青海,行攝天堂
    很多人說青海是藥,可以治想去西藏的病,也可以戒想去新疆的癮。的確,不管你是文藝小青年,還是中年美大媽,都可以在這裡找到你想要的答案,你所想見到的山川湖泊,大海星辰,想領略的異域風情,塞外風光這裡都有,湖泊、雪山、草原、沙漠、丹霞、鹽湖,每一幀都是一副畫,想怎麼拍就怎麼拍!來,出發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些關於青海的那些事。
  • 大美青海頻頻亮相央視
    今年,隨著「大美青海 旅遊淨地」知名度、美譽度越來越高,青海各市州景區景點頻頻登上大熒幕,向國內外觀眾展示青海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旅遊資源。「大地之眼」……這些是網友對在網絡上走紅的青海茫崖艾肯泉的別稱。從空中俯瞰,泉眼與噴湧而出的泉水組成了「大地瞳孔」的造型。
  • 「大美青海 旅遊淨地」
    ,一手抓好文化和旅遊發展各項工作,做到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青海省文化和旅遊廳在經過綜合研判、慎重研究後,決定在青海全省範圍內開展「大美青海 旅遊淨地」——青海人遊青海活動。開展「大美青海 旅遊淨地」——青海文旅人「遊」青海活動。
  • 大美青海 神秘幻境
    大美青海  神秘幻境 水光瀲灩  雪山倒映  鹽花朵朵一處走進心靈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