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屹立不倒,霹靂布袋戲為何受年輕人追捧,這點最膚淺!

2020-12-21 古德漫

30年屹立不倒,霹靂布袋戲為何受年輕人追捧,這點最膚淺!

文/老郭聊動漫

哈嘍,各位同學大家好!動漫作為我們這一代人最美好的回憶,陪伴著大家度過了無數個夜晚,老郭依稀還記得小時候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蹲在電視機前等著自己心愛的動畫片開播,因為這個連作業都來不及寫,只為了第二天能和小夥伴一起吹牛。時光飛逝,長大後的我們也時常會聊起那些小時候經典的動漫作品。這期老郭聊動漫我們來聊聊30年屹立不倒,現在又被年輕人所追捧的偶動漫,霹靂布袋戲!

對於任何一個成系列的動漫或者影視作品來說,能夠持續更新幾年十幾年的我們見過,但是對於霹靂布袋戲這種周更兩個小時,三十年來雷打不動的情況,還是比較少見的。

剛剛接觸霹靂布袋戲的道友往往對於龐大的劇集摸不著頭腦,不知道該怎麼看該從哪裡看,但是又對於霹靂布袋戲獨特的新鮮感非常的感興趣。儘管門檻高,但是依舊奮不顧身入坑的情況屢見不鮮,這就不得不提到霹靂布袋戲的第一個特點,創新!

是的,霹靂布袋戲一直在創新,從小偶到大偶,從傳統到偶動漫,霹靂的世界不斷融入更多的元素。雖然霹靂新劇被人吐槽,霹靂的編劇天天被噴,但是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意去了解霹靂,並且各種追捧和吐槽都讓霹靂布袋戲越來越火。

當然,也有部分的道友更看重的是霹靂布袋戲裡深厚的中國文化元素。各種登場詩、配樂都讓人流連忘返。經典的文化內涵和各種獵奇新鮮的結合,給人帶來的是一種反差的衝擊。話說老郭真正愛上霹靂,正是因為裡面各種開放式的劇情,你能夠從一個人偶戲裡看到各種無節操的情節,想想還是挺奇妙的體驗。

聊到霹靂布袋戲的初心,其實大家最追捧的一點還是它的世界觀,武俠!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霹靂中一個個江湖中的大俠巨擘反派惡棍,都是霹靂世界引人入勝的地方。雖然現在霹靂布袋戲被吐槽越來越奇幻,但是從劇情人物來看,當初的道義武俠之心其實並沒有改變。人物塑造的成功,才能讓霹靂這個江湖經久不衰。話說大侄子退場傷了多少道友的心。

還有一點就比較膚淺了,當然老郭也在此列,那就是我們霹靂華麗的人偶。之前在網上有看到很多人抱怨自己去安利別人,被人偶恐懼症這個東西給阻擋了。大部分人一聽霹靂布袋戲第一直覺就是傳統的人偶形象,於是婉拒。但是現在的霹靂人偶製作的一個比一個漂亮,戲裡顏值超高不說,真正一個人偶的價錢可不是一般人能買起的。

好了,這期就聊到這裡。霹靂布袋戲的不斷創新和進步讓更多的年輕人喜歡。偶動漫的設定也是新時期的改變。對於霹靂布袋戲受到眾多年輕人的追捧道友們還有什麼補充的歡迎留言討論。

最後感謝各位同學能夠認真看到這裡,原創不易,你的每一個贊是我們最大的動力。如果喜歡老郭帶給大家的優質動漫內容,歡迎留言討論收藏並分享給身邊的小夥伴。更多原創動漫精彩內容還請關注「老郭聊動漫」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必刪,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霹靂布袋戲:傳統劇種也酷炫
    去年在烏鎮大劇院,粉絲從四面八方雲集響應,為類似戲偶眾籌慶生,不少人當眾對其熱情表白,場面不輸影視明星見面會。這尊傳奇戲偶叫「清香白蓮素還真」,他是霹靂布袋戲第一男主角,背後那家老店如今是臺灣首家上市的文創企業,霹靂國際多媒體有限公司。
  • 霹靂布袋戲:傳統文化如何成為年輕人新寵兒?
    霹靂布袋戲,來自東方的「神秘藝術」。作為小眾文化產品,外圍人不明所以,但在B站等年輕人聚集地,它卻擁有火熱討論度和一批熱情粉絲,既繼承了傳統文化之美,又憑藉大膽創新,成為連接新時代、新語境的橋梁。
  • 國外有漫威宇宙而天朝有霹靂布袋戲,我為霹靂布袋戲點個讚!
    天朝5000年的歷史文化底蘊它不缺故事,原本天朝的道教修仙體系就是一個完全能夠抗衡甚至超越漫威宇宙的璞玉,只是至今沒有資本肯去雕琢它而已。‖雖然沒有資本去整合天朝道教神仙體系打造只屬於天朝的神魔紀元是一個遺憾,但其實天朝是擁有能與漫威宇宙相提並論的作品的,它就是霹靂國際旗下的霹靂布袋戲!
  • 霹靂布袋戲30年的發展歷程,用心講好霹靂故事
    霹靂布袋戲30年的發展歷程,用心講好霹靂故事 2020-07-16 14:07:00來源:北國網
  • 30年不忘初心,探究霹靂布袋戲個中底氣
    30年不忘初心,探究霹靂布袋戲個中底氣 2020-07-16 14:07:00來源:北國網
  • 人偶動漫霹靂布袋戲
    小編今天想說說布袋戲也就是手控操作木偶拍攝的人偶動漫,嚴格意義上說布袋戲不屬於動漫了,可是播放器是放在動漫系列裡的,這樣的人偶動漫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知道這好片的人一般都是從小追到大了的。布袋戲起源福建廈漳現在被灣灣玩得很溜,臺灣省的一個布袋戲工作室,以布袋人偶為載體進行中原情節演變,充分展示了江湖冷暖,人情變故。也完美傳承布袋戲這個傳統文藝。這部霹靂戲系列人物最多,場景很多,臺詞最多,武打特效最多的一部片子。真的很佩服這些人,好多不帶重複的。
  • 兩岸布袋戲發展史:霹靂布袋戲如何打破次元壁,成功文化輸出?
    其實籠統地來看,布袋戲的流行區域大體只要記住泉州、漳州、臺灣這三個地方就行了,這三個地方的布袋戲是最盛行的。布袋戲的特色2006年,漳州布袋木偶戲和木偶頭雕刻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二是觀眾變少,這就跟其它戲種一樣,觀看最多依舊是老年群眾,年輕人要麼很少接觸,要麼不感興趣,也提不起興趣,因此觀眾一直在流失。三是表現手段較傳統,在舞臺上實景實地表演,雖然挺原汁原味的,但對於擁有豐富傳媒手段的現代社會來說,這種方式有很多的局限,新穎性不足,表現效果也被削弱。
  • 霹靂布袋戲為何知名度不怎麼高
    現如今布袋戲知名度比較高的有「霹靂系列」,「金光系列」這兩個系列,其中知名度相對非常不錯的當屬「霹靂布袋戲」,本文重點講述這一部(當然這也和我沒看金光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因為沒有看便沒有發言權,沒發言權強行發言是要被金光道友寄刀片的)。霹靂布袋戲第一部當屬1984年的《霹靂城》,這是霹靂系列真正的開端。但從頭開始觀看的人喜歡從1988年開始播出的《霹靂金光》開始,畢竟一哥素還真就是這裡閃亮登場的。
  • 從掌中曲到布袋戲,霹靂布袋戲都經歷了什麼?
    每當迎神廟會的場合,走街串巷的操偶工人都會將肩擔上的戲箱與舞臺放下,在鄉親們期待的目光中搭好簡易木架舞臺,然後躲在布幃下,用靈巧的十指和惟妙惟肖的口白表演一出又一齣戲曲。「一語道出千古事,十指搬弄百萬兵」這便是最早期的傀儡戲。因演出的戲偶偶身極像「用布料所做的袋子「因此也就有了布袋戲之通稱。輾轉300年間,布袋戲從福建泉州漳州、廣州潮汕等地流傳到臺灣等地區,逐漸發展出不同的派系。
  • 愛不釋手的霹靂布袋戲,三大臺柱獲千萬道友喜愛
    霹靂布袋戲一經面世便引起巨大的市場追捧,從1984年首部作品《霹靂城》開始,至今已經連續創作30多年,製作超過2000集。該劇創作以來便以宏大的劇情世界聞名,霹靂布袋戲旗下眾多作品都可以串聯到一個主線上面,且每個故事都有自己獨立的故事發展,精美造型的人偶配合現代聲光電技術,充滿古韻的臺詞對白,以中華傳統文化為繪本,描繪出了一個栩栩如生、多彩絢麗的江湖世界。
  • 與作品對話:30年成就霹靂布袋戲匠心之作
    霹靂布袋戲作為布袋戲的經典品牌,30年來一直深受道友的喜愛和熱捧。從1984年第一部《霹靂城》起,黃強華和黃文擇兩兄弟便作為它們的大家長,一直掌舵著整個霹靂的發展。黃強華和黃文擇兩兄弟成功繼承父親黃俊雄的衣缽,在維持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不斷為布袋戲尋找新生機。要說起霹靂布袋戲的成功,就離不開黃氏兩兄弟。
  • 烏鎮上演木偶界盛宴——霹靂布袋戲圈粉深入人心!
    時間:2018-05-02 14:09:30   來源:   責任編輯:洗風舒雨    4月30日,浙江烏鎮大劇院迎來了一場不同以往的文化盛宴——霹靂布袋戲「三十還真」慶典活動。
  • 起源於福建泉州,霹靂布袋戲前世今生
    每當迎神廟會的場合,走街串巷的操偶工人都會將肩擔上的戲箱與舞臺放下,在鄉親們期待的目光中搭好簡易木架舞臺,然後躲在布幃下,用靈巧的十指和惟妙惟肖的口白表演一出又一齣戲曲。「一語道出千古事,十指搬弄百萬兵」這便是最早期的傀儡戲。因演出的戲偶偶身極像「用布料所做的袋子「因此也就有了布袋戲之通稱。
  •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霹靂布袋戲
    傳承之難在於兩點,其一要有後人學得這門手藝,並將能它不斷傳承下去;其二,在於發展,不斷的融入新的內容,迎合一代又一代人的喜好。霹靂布袋戲正是用這種發展的方式去傳承的,不斷將將木偶戲這一小眾文化推向大眾,甚至推向世界。流行30多年,粉絲覆蓋老中青三代人的霹靂布袋戲,究竟是什麼樣的呢?今天讓我們通過5個知識點來了解霹靂布袋戲。
  • 走進霹靂布袋戲:處處可見的「霹靂魅力」
    (原標題:走進霹靂布袋戲:處處可見的「霹靂魅力」) 霹靂布袋戲至80
  • 霹靂布袋戲這個「寶藏劇」的開採方法
    俗話說「一入霹靂是深似海,從此安利成日常」,0202年了還有人沒聽說過霹靂布袋劇嘛?它,風靡30多年,引得無數兒女盡開言;它,至今已經出品3000多集劇情,被譽為「史上最難追的劇」(保守估計看完3年);它就是無數道友們的心頭好——霹靂布袋戲。
  • 聚光燈 | 你可能聽說過臺灣布袋戲,但你知道風靡全球的「霹靂布袋戲」怎麼玩兒嗎?
    身著錦緞的偶人在舞臺上作出各種超凡入聖的武打動作,而這,就是風靡臺灣的霹靂布袋戲!布袋戲,又稱「掌中」,源於明末清初的福建漳州、泉州。為了吸引新一代的年輕人,1980年代,一種全新的電視布袋戲演出形式在臺灣橫空出世——它就是由黃強華和黃文擇領導製作的「霹靂布袋戲」!
  • 臺灣寫真:面向青年、創新不斷——霹靂布袋戲的變遷
    中新社雲林12月25日電 題:臺灣寫真:面向青年、創新不斷——霹靂布袋戲的變遷  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 劉舒凌  「半神半聖亦半仙,全儒全道是全賢,腦中真書藏萬卷,掌握文武半邊天。」接觸過臺灣霹靂布袋戲的人,一聽這幾句「詩號」,就知道首席男主角素還真出場了。
  • 30年播出2380集,人物不下數千,今天的霹靂布袋戲你看過麼?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動漫作品,叫做霹靂布袋戲。也許很多00後甚至大部分人都不了解動漫裡有這樣的作品。但是對於80後或者90後來說,霹靂布袋戲是我們小時候都看過的。也許你會以為他現在僅存於我們的記憶當中,其實呢,對這個動漫作品有關注的同學會知道,在2018年霹靂布袋戲又重新的製作並播出了。霹靂布袋戲是1988年發行的,30年的時間播出了2380集,其中的人物居然都有上千。
  • 霹靂布袋戲 小人偶帶動大產業
    鏈條單一  內地運作邊緣打轉  作為近百年帶有潮汕鄉土氣息的霹靂布袋戲在臺灣地區得到了傳承和發揚,並成為家喻戶曉的「臺灣文化代表」,更在2006年被票選為「臺灣意象代表」,全臺灣有1/3人口都是霹靂布袋戲的戲友,「每周五定時在臺灣4000多家Family Market便利店銷售的最新兩集霹靂布袋戲光碟,10萬套光碟10分鐘之內就銷售一空,配合發行的兩萬隻霹靂布袋戲公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