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龍村奔康信心足:村集體經濟從無到有 基礎設施從弱到強

2020-12-24 四川新聞網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唐子晴

  11月25日,鹽邊縣漁門鎮雙龍村村民李富民幹完農活,披上外衣踱著步沿石板路,往村子後面的田裡走,「才發現我們村如今已經這麼美了。」他說。

  多年前,雙龍村主要靠種植玉米、水稻來發展經濟,人均年收入2000元左右。這個「看山愁,望水憂;談發展,皺眉頭」的貧困山村裡,村民都渴望著改變。

  完善基礎設施 山村舊貌換新顏

  隨著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一位位駐村幹部、一筆筆幫扶資金來到這個偏僻的小山村。各級幫扶單位開始定點幫扶,幫扶責任人走村入戶,與當地群眾「拉家常」了解情況,和村民同甘共苦,一起啃下脫貧「硬骨頭」。

  到2020年上半年,1000餘萬元扶貧資金,100餘個脫貧項目落地雙龍村。

  5.3公裡硬化村道、3公裡溝渠,連接了環湖路,打通了全村與外界的連接線;兩條共計5公裡的社道以及1.525公裡新村入戶路,交織成了全村便捷的路網;200立方米生活用水蓄水池、350立方米節水灌溉蓄水池、1.8萬米水利管網鋪設,為全村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4G通訊基站建成、圖書室創建、村衛生室投運、村部改擴建、網際網路光纖進村入戶、電網升級改造……古老的村落煥發新顏。

  發展種養業 村民增收摘「窮帽」

  有了好資源,接下來就是把土地盤活、喚醒「沉睡資產」。

  對此,村裡「雙管齊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整體環境的同時,緊抓機會,打開「致富門」。雙龍村第一書記肖洪波介紹,充分利用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採用「一段一品」的種植模式,上段種植核桃、中段種植花椒、下段種植桑樹,大力發展種養業。

  幾年的發展,核桃、蠶桑、花椒已成為雙龍村村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其中,蠶桑銷售收入佔據了農戶收入的50%至60%;養殖方面,全村以養殖豬、牛、羊及跑山雞為主,目前有存欄生豬近120頭、黃牛近40頭、黑山羊840餘只、跑山雞1300餘只;2020年脫貧戶最低人均純收入6181元,最高人均純收入1.9094萬元,「收入翻了好幾倍,徹底摘掉了窮帽子!」脫貧戶豐萬銀說。

  村集體經濟從無到有,基礎設施從弱到強。隨著日子越過越紅火,昔日黯然無光的雙龍村,如今已經變成了環境優美、產業興旺、鄉風文明的村落。「村幹部和村民的眼界、思路開闊了,奔康致富的信心更足了,雙龍村全面小康目標一定能夠實現!」肖洪波堅定地說。

相關焦點

  • 【扶貧印記】太和縣雙龍村:「精準扶貧」讓「貧困村」變「美麗村」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雙龍村位於太和縣趙集鄉西南部,與城關鎮相鄰。2014年建檔立卡時有貧困戶263戶545人,貧困發生率14.7%,村於2018年出列。近年來,雙龍村在安徽省煤田地質局駐村工作隊幫扶下,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按照「三精準、三落實」的要求,推動村脫貧攻堅各項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 ...我們的小康生活】闊步走在致富的大路上——彰武縣豐田鄉雙龍村...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闊步走在致富的大路上——彰武縣豐田鄉雙龍村見聞 2020-10-10 15:45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福州高新區雙龍村打造「山、泉、水」特色產業
    日前,遊客陳先生在雙龍村溪邊棧道向記者感嘆道。 雙龍村主街沿大樟溪而建。記者漫步在溪邊棧道,美麗的大樟溪如玉似帶緩緩流淌。村民三五成群,在數百年樹齡的榕樹下閒坐,有的拉著家常,有的在渡口旁納涼看江中船來船去。 而在村莊裡,石板路直通家家戶戶,綠樹掩映、花香四溢。村內主幹道上,隨處可見分類垃圾桶,村裡保潔人員定時清理,乾淨整潔。
  • 主城區唯一代表 南山街道雙龍村入選「全國生態文化村」
    全國共128個村被授予「全國生態文化村」稱號,重慶共有5個村莊入選,其中南山街道雙龍村是主城區唯一代表。  「全國生態文化村」是指生態環境良好、生態文化繁榮、生態產業興旺、村民生活富裕、人與自然和諧、典型示範作用突出的行政村。
  • 【鄉村振興 雙龍村採風系列】潘雲國 曹繼選 ​騰飛的南山雙龍 ——重慶南山雙龍村兩委工作側記
    坐落村內的四十餘家民宿農家樂,讓一三產業有機融合。雙龍村天生就是五柳先生所述的「桃花源」嗎?NO!他們在歷屆村兩委(黨支部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的帶領下,以決戰決勝的氣概,群策群力奮鬥了數十年,才創下了這片全國生態文化村的人文美景。
  • 東平鎮富山村: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東平鎮富山村: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 帶領群眾脫貧致富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東平鎮富山村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激發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之路,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東平鎮富門村脫貧戶 陳林曼▼我在這裡幹活幹了幾年了,我的工資是固定工資,每個月都是三千,我入股了這個農場有五萬塊,每一年分紅有四千多,來這裡上班離我家裡很近,對我來講,來這裡上班我挺滿意的。
  • 輞川鎮雙龍村
    今年,碑林區脫貧攻堅幫扶團不但幫他們搭建起電商平臺,而且還送來了光伏發電板,幫雙龍村村民「照亮」致富路。   改變村貌  修路修房煥然一新8月2日,經過幾個小時的顛簸,記者來到了這個名副其實的「山溝溝」。
  • 兗州區新驛鎮五條路徑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兗州區新驛鎮立足實際明確五條路徑,迅速吹響村集體經濟發展大比武衝鋒號,打響村集體經濟發展大競賽開山炮。今年年內,確保全面消除集體收入3萬元以下的村,確保基層黨組織的號召力、凝聚力、服務力實現新提升。  規範承包合同增收入。
  • 龍灣啟動村集體經濟「小步快跑」發展計劃 強村富民
    為進一步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今年,龍灣區出臺了《關於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高水平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意見》,計劃每年安排不少於兩億元建設市級鄉村振興示範帶,謀劃建設空港都市農業鄉村振興示範帶和瑤溪休閒旅遊鄉村振興示範帶,初步制訂了田園綜合體的扶持政策,全區三年計劃安排財政資金1億元,主要用於扶持發展生態農業、智慧農業、設施農業、品牌農業、創意農業等,重點補助基礎設施投入
  • 黨建+村集體經濟 龍泉市劍池街道「消薄」這麼幹
    近年來,龍泉市堅持「黨建+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緊扣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是重點、生態宜居是關鍵、鄉風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礎、生活富裕是根本」的20字總要求,積極探索、累積經驗。在基層黨組織引領下,更多的村幹部積極投身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建設,村級集體經濟不斷壯大。
  • 漫步雙龍村
    一日,我邀鎮安縣水利局駐雙龍村第一書記賈金寶一同前往,對雙龍村有了一個較深層次的了解。雙龍村是陝西鎮安縣的北大門,與柞水縣石翁村接壤。我們驅車從縣城出發,沿120省道北上,一路走一路聊著。賈書記介紹,雙龍村全村18.43平方公裡,轄9個村民小組,405戶1515人,主要分布在乾佑河兩岸。
  • 山亭區城頭鎮集體經濟薄弱村全部轉化消除
    」「村企聯盟」「提升支部書記致富帶富能力」「提升黨建+扶貧融合力度」等方式,拓寬了村集體經濟增收渠道,截止11中旬,棗莊市山亭區城頭鎮集體經濟薄弱村全部轉化消除,80%的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5萬元,30%的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10萬元。
  • 扶貧樣本|哈爾濱銀行:黑龍江省延壽縣六團鎮雙龍村總行駐村扶貧...
    哈爾濱銀行黨委高度重視,積極響應扶貧攻堅號召,2017年6月,向黑龍江省延壽縣六團鎮雙龍村派出駐村扶貧工作隊。行黨委班子成員先後多次到扶貧工作隊現場辦公,研究、指導產業扶貧項目選擇和「兩不愁(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落地情況。哈爾濱銀行通過實地走訪調研,主動加大資金投入,支持當地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當地農戶生活環境。
  • 「五分法」激活村集體經濟
    最主要的是,專業合作社也給村集體經濟分了2萬多元的紅利,自從村集體經濟『五分法』實行以來,我們村集體經濟有了牛羊養殖,還有了沙棘果汁廠,另外加上鋪面、商貿樓、舞馬城的分紅,今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了20多萬元。現在,我們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白石崖村第一書記秦海榛在分紅現場高興地說。
  • 資溪縣:「四注重」助推村集體經濟發展提質增效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李朝亮報導:資溪縣始終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推進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凝心聚力增強村級集體經濟「造血」功能,激活發展內生動力。  注重資本引入。
  • 關於發展村集體經濟 推進鄉村振興發展的建議
    為此,民盟百色市委針對我市當前鄉村集體經濟普遍薄弱的情況開展了調研活動,對下一步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推進鄉村振興提出意見建議。   一、主要問題   (一)生產要素匱乏,經營管理缺位。我市大多數村集體所有的山林地早已承包到戶,使得村集體早已都無集體土地,集體資源的匱乏加劇了當地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難度。
  • 南山街道雙龍村村民的春節「紅包」
    而這次大會的目的,就是把這些錢全部分給雙龍村的村民。  「這是我們去年開展『三變』改革獲得的紅利。」雙龍村黨支部副書記、村委會主任韓慶說。雙龍村地處南山風景區中心區,村域面積4平方公裡,森林覆蓋率達到95%,環境優美,氣候怡人,交通便利,具有獨特的自然人文景觀和良好的人居環境。同時,雙龍村的盆景文化源遠流長,至今大約有200年歷史,並多次獲得國際級、國家級大獎,產業發展初具規模。
  • 象州軍田村:集體經濟顯活力 村民增收有底氣
    ■綜合服務中心、戲臺、通村道路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再加上古郡文化的不斷發掘,硬實力、軟實力得到增強,群眾生活幸福指數不斷攀升,村民增收也更有底氣。暮春時節,象州縣羅秀鎮軍田村處處綠意盎然,村民在田間地頭忙個不停。村民陳愛榮也沒閒著,她手腳利落地將竹子搬進院子,再劈成小段。「等會用機器把小塊竹子打成粉末,再和煮好的米飯拌在一起,竹鼠最喜歡吃了。」
  • 雙龍村:「雙龍騰飛」奔小康
    境內打柴河與黃水河的源頭均來自於螺髻山黑龍潭和黃龍潭,雙龍村因此而得名;雅攀高速、108國道和成昆鐵路自北向南縱貫全境;黃水鄉政府機關、中心小學、衛生院、派出所、農村信用社、公交車站、集鎮市場等均位於雙龍村,是黃水鄉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 福州高新區雙龍村垃圾分類三端並進
    雙龍村多網融合體系公示牆,可查看各家分類情況等信息。今年9月,垃圾分類在雙龍村開展試點。考慮村裡原有的保潔員對村內環衛工作比較熟悉,在對其進行專業培訓後,優先接收有意願繼續參與分類工作的保潔人員。保潔員兼任垃圾分類督導員,持證上門收集垃圾。雙龍村通過生活垃圾分類市場化運作,融環衛保潔、生活垃圾分類、收運為一體,協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