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這首詩才真正的大徹大悟,寥寥幾句,寫盡世間的繁花與落幕

2020-12-13 塵世曉書僮

劉禹錫,字夢得,唐朝著名的詩人之一,同時也是一位天才詩人,但是儘管他很才華,可是他的人生經歷,卻是大起大落,晚年的光景更是悽慘,少年時代的劉禹錫,不僅風流倜儻,而且無論是詩,還是文章,那都是堪稱一絕,他在19歲的時候在長安遊學時,便是在眾多的士子中,獲得了很高的聲譽,為此他還結識了另一位偉大的詩人柳宗元,兩人最後雙雙考中進士,沒過幾年又同時通過博學宏詞科的考試,也正是在這個時候他們又認識了另一位改革人士王叔文,從而開始了他們短暫的「飛黃騰達」,致力於改革,可是這樣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最終捲入了政治的鬥爭中黯然收場,劉禹錫與柳宗元被貶到了偏遠的湖南,王叔文則是被處死。

那麼劉禹錫的命運,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開始過起了顛沛流離的生活,最後再也沒有回到過長安,一代偉大的詩人,文學大師,也正是以這樣的方式,為自己的生命畫上了句號,不得不讓人感嘆,縱觀他的一生,那就是一個傳奇,小小年紀時成名,可是此後,又生活的顛沛流離,這就是一個偉大詩人的一生。

劉禹錫也正是經歷了這樣的生活,才使得他最終大徹大悟,他的很多詩作中,都表達出了這樣的一種觀點,最為經典的便是他的《烏衣巷》,這首詩相信對於很多人來說,都不會陌生,在這首詩中,詩人把當年烏衣巷的繁花,以及當下的落魄,描寫的很是生動,從而形成鮮明的對比,使得人們讀了之後,真是感傷不已,無論生前多麼的顯貴,但是終究抵不過時光的流逝。

《烏衣巷》唐代:劉禹錫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首《烏衣巷》應當是劉禹錫最具哲理,也最為深情的一首詩,這個時候的詩人,由於經歷了太多,內心有著太多的痛苦,當他來到南京,面對當年王謝兩大家族早已支離破碎,這個時候的詩人內心更我的是感慨,時間對於任何人來說,那都是一樣,無論一個人是有多麼的顯貴,可是當歷經了歲月之後,一切都會化為烏有。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劉禹錫在這開篇的兩句中,便是直接描寫到了烏衣巷的位置,寫得很是生動,也非常的傷感,面對曾經的繁花,以及過去的一切,詩人更多的還是借景抒情,表達出了自己內心的那種憂愁之感,這也使得更為傷感,也更加的感人。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最後的這兩句,詩人更是進一步地表達出了一處大徹大悟之感,當年的王謝兩家,世代居住在這個地方,可是現在的烏衣巷早已沒有往日的繁花,所居住的也只是一些普通的老百姓,那王謝堂前的燕子,也都飛進了普通老百姓的家裡。這也正是表達出了一種繁花過後的悲涼,詩人面對此情此景,內心真是五味雜陳。

劉禹錫的這首《烏衣巷》,寫得很優美,同時也非常的傷感,應當說也是他最大徹大悟的一首詩,這個時候的詩人再也沒有寫《遊玄都觀》時毫不客氣的諷刺,更多的時候是一種失落,以及自己對於人生的理解,所以也就使得這首詩,顯得更為傷感,也更加的憂愁,詩人把自己對於人生的理解,全部的融入進了這首詩中,從而也就使得此詩,給人一種大徹大悟的感覺。

相關焦點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詩,寫盡世間的繁華與落幕,有種大徹大悟之感
    唐詩這種文學形象也是最為大家所推崇,它雖然文體很短小,可是同樣的包羅萬象,往往可能只是寥寥數語,但是同樣的營造出了一種高遠的意境,這也正是唐詩之所以會愛到大家喜愛的原因,我們讀這些作品時,不僅僅只是讀一首詩這麼簡單,有的時候更多的還是在品味人生百態。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詩,有一種大徹大悟之感,懂了也就明白了人生
    劉禹錫,字夢得,中唐時期著名的詩人,也被後世稱為「詩豪」,他的詩別具一格,寫得也是極為深刻,一些看似很普通的作品,但是充滿了獨特的韻味,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所以讀他的作品最是能夠讓人明白什麼是人生,什麼才是真正的生活。
  • 春風得意時被貶,劉禹錫寫下這首千古名篇,短短幾句彰顯一生豪情
    但秋天到了詩豪劉禹錫手中,則體現出完全不一樣的風情。對劉禹錫來說,悲秋傷秋是別人的事,他的秋天一片晴空萬裡。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劉禹錫的《秋詞》,此詩寫於劉禹錫34時。20歲不到劉禹錫就詩名大震,21歲考上進士,而後更是一路做到監察御史,他的人生就像開了掛。
  • 倉央嘉措的經典表白詩,句句肉麻,短短幾句打動世間不少女人的心
    這句詩是「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這位詩人是倉央嘉措。作為雪域最大的王,倉央嘉措昔曾是無限風光的,若是不讀他的文字,很難想像這位翩翩少年心中有那麼多愛與恨、糾結與痛楚。「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這是倉央嘉措最美的詩句之一,讀上去是那麼霸氣,但現實對他來說卻又是骨感得令人心疼。作為雪域最大的王,他是個傀儡,二十幾歲時他死於押解途中。
  • 劉禹錫的這首詩充滿了無限哲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小編今天要向大家介紹劉禹錫同樣非常經典的一首詩,那便是他的這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這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而且這首詩也是充滿了無限的哲理。白居易作為中唐時期名氣最大的一位詩人,他與劉禹錫的友情,也是很令人感動,兩個人在文學上惺惺相惜,也是這種惺惺相惜,才使得他們兩人成為莫逆之交。那這首詩也正是劉禹錫寫給白居易眾多詩作中,最為人們所熟知的一首詩。
  • 劉禹錫最與眾不同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安慰了世間多少不得志
    如果說李白的狂是張揚的,那唐代詩壇還有一個人的狂,則是不著聲色的內斂,他就是詩豪劉禹錫。之所以被叫做詩豪,是因為他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能泰然處之,無論被貶何處,總在找到安慰自己的樂趣。劉禹錫一生坎坷,被貶巴蜀23年,終於回到京都,他沒有滿腔憤懣,卻寫下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經典。他雖不像李白那樣囂張,卻當真是一個「蒸不爛,煮不熱,錘不扁,炒不爆,響噹噹的一粒銅豌豆」。
  • 王維酬答友人,這首詩大徹大悟,抱樸守真,追求恬淡的禪境
    杜甫曾說,「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劉禹錫也道,「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而唐代的詩佛王維卻說,「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酬張少府唐代:王維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 物是人非的無奈,劉禹錫政治夢想破滅,最終寫出這首獨孤之詩
    而在唐朝中後期的詩人裡面,劉禹錫可以說是被貶次數最多的一位,主要原因是因為「永貞革新」的失敗,少年時的劉禹錫也是一位懷有抱負的年輕人,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與柳宗元、王叔文等志同道合的人合力政治改革。卻因為不敵宦官勢力而失敗。這次的改革失敗便成為了劉禹錫潦倒一生的開始,劉禹錫先後被貶到四川、湖南等地。
  • 劉禹錫的這首詩,寫得樸素無華,充滿了浪漫主義精神!
    小編今天要為大家推薦劉禹錫非常經典的一首詩,那便是他的《浪淘沙·九曲黃河萬裡沙》,這首詩寫得樸素無華的美,充滿了浪漫主義精神,可以說是劉禹錫眾多詩作中,非常特別,也是比較有代表性的詩作,所以這樣的詩作,也是非常值得一讀。
  • 劉禹錫的這首懷古詩一氣貫注,後世評價:壓倒元、白
    「懷古」是詩詞中很常見的一類題材,這類詩大多是「借古傷今」,有感而發。 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的《京口北古亭懷古》都是經典的懷古之作。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首詩是《西塞山懷古》,作者是有「詩豪」之稱的劉禹錫。
  • 杜牧這一首詩寫盡江南美景,蒙蒙煙雨籠罩萬裡江山,當真美不勝收
    也正是出於這份情懷,他才寫下了這首動人的詩篇——《江南春》。杜牧這一首詩寫盡江南美景,蒙蒙煙雨籠罩萬裡江山,當真美不勝收。這首古詩,或許並非是杜牧親眼所見之景,而是他對於眼前風景的一種擴大和聯想。正所謂窺一葉而知全貌,他身在其中,只看一處風光,便已知曉整個江南。
  • 劉禹錫的這首詩才是真傷感,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這很明顯就是在諷刺,所以他立馬又被貶到了嶺南,此後他陸陸續續被貶,同樣的他又還寫了一首諷刺詩,那就是《再遊玄都觀》,裡面同樣的再次諷刺了那些權貴,」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從這些方面,便是可以看得出來,劉禹錫是一個極有個性的詩人,他不畏懼權貴。
  • 從李白劉禹錫到蘇軾辛棄疾,一人一首硬氣詩,才華才是狂傲的資本
    本期要和大家說的就是這4人的4首硬氣詩,每一首都有一個千古名句,果然才華才是一個人狂傲的資本。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李白這個千古名句出自李白的《上李邕》,是李白20歲左右時寫的一首詩,這時李白還是一介布衣,在謁見刺史李邕時他覺得受到了對方的輕視,便寫下了這首詩。
  • 劉禹錫很美的一首詩,寫出了別具一格的牡丹花,通篇美得令人心醉!
    這也正是劉禹錫最為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 劉禹錫的詩正是有著這樣的一種氣質,才使得他最終收穫「詩豪」的美譽;那筆者則是要推薦他一首比較有趣的詩,也是一首極為唯美的作品《賞牡丹》,這首詩也是唐詩裡的千古名篇,同時也是劉禹錫比較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
  • 韓愈這首詩雖然只有寥寥數語,但是同樣的意境高遠,很是值得一讀
    雖然可能大家比較熟悉的還是韓愈的散文,但其實他的詩,也是同樣的值得一讀,而且有一些詩作,那也是描寫的極為深刻,也非常的優美,例如他的這首《題張十一旅舍三詠榴花》,便是一首了不起的傑作,這首詩只有寥寥的數語,可是詩人文化底蘊深厚,勾畫出了一幅唯美的春日美景,也是使得此詩成為了唐詩裡一流的佳作。
  • 作為唐代詠史懷古詩的第一人,劉禹錫的這首詩絕對意味深長!
    劉禹錫的這首烏衣巷,在詠史詩中是個現象級的存在!因為,劉禹錫本人根本就沒有去過南京,也沒有到朱雀橋烏衣巷口去看夕陽和燕子,而是在看了朋友寫的關於金陵的詩之後,有感而發寫下的,沒想到,詩人偶然的詩興大發卻妙手天成,成就一篇偉大的詠史名篇。
  • 劉禹錫歌詠華山,這首詩刻畫細微,更體現了超凡脫俗的襟懷
    有一次劉禹錫遊覽華山,欣賞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內心頗為感慨,於是即興賦詩,抒發了自己的壯志豪情。下面介紹劉禹錫歌詠華山,這首詩刻畫細微,更體現了超凡脫俗的襟懷。華山歌唐代:劉禹錫洪壚作高山,元氣鼓其橐。
  • 劉禹錫的一首懷古詩,寥寥56字,意境悽美寫盡了人生的悲歡離愁!
    在古詩中,有很多以歷史事件為背景的詠古詩,其中有通過詩詞來悼念古人的,也有的詩用來以古鑑今給自己當時的迷茫生活指點迷津,更有的是在對歷史的品評與評價中暗諷當時社會的狀態。除了蘇軾杜牧等有過著名的詠古懷今佳作以外,稱為「詩豪」的劉禹錫也有過一首詠古絕唱——《西塞山懷古》。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 劉禹錫這首詩看似在描寫桃花,其實是在抱怨,還諷刺了當時的權貴
    雖然他後來從湖南被召回過,但是他的遊歷長安的玄都觀時,寫了一首詩,諷刺了當時的權貴,又再一次被貶到了更為偏遠的嶺南,也就是今天的連州,在那裡他一呆又是十幾年,後來又被召回,他已經是一位老者,再次到玄都觀遊玩,又寫了一首《再遊玄都觀》,這首詩可以說是同樣的表達出了他內心的不滿,雖然這首詩表面與他前所作的那一首一樣,也是在描寫玄都觀裡的桃花,但是字裡行間,卻是表達出了他內心的不滿
  • 劉禹錫的這首詩很冷門,卻是一首高亢的秋歌,值得你我一讀
    而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始聞秋風》,卻不同於大多數人的悲秋之作,它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現了一種「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的獨特的美學趣味。詩中所包含的這種倔強進取的精神和品格,無論古今都是難能可貴的,都值得你我一讀。這首詩的作者正是寫出名句「自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的唐代詩人劉禹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