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長之家(ChinaZ.com) 9月27日 消息:9 月 26 日,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對話人工智慧專家時表示,華為可以完全脫離美國供應生產是事實,但仍渴望西方恢復對零部件的供應。對於發債 300 億一事自己開始並不了解,最終的融資數目到現在也不清楚。發債的成本很低,才4%,而「如果增加員工對企業的投資,這個成本太高了,分紅太高了。」
過去華為主要是在西方銀行融資,現在西方銀行融資的管道慢慢地不是很通暢了,華為就改換在國內銀行融資。
對於華為的財報情況,任正非表示預估明年上半年業績不會大增長,但也不差。到明年年底人們就更相信華為真的是活下來了。到 2021 年以後,大家會看到華為恢復增長。
任正非稱現在華為資金比較寬裕,所以希望對大學、科研機構、標準組織等多給一些支持。
以下是任正非對話實錄:
主持人:歡迎大家來到新一期的與任正非對話,今天我們的話題非常有意思,我們將會談到創新規則與信任,我們將會關注創新,畢竟我們知道現在新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同時我們也應該來看一下規則,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規則去管理新技術發展。與此同時我們也會講到信任,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將會探索技術脫鉤和管理新技術的全球框架。
介紹一下今天的對話嘉賓:任正非先生,華為公司創始人兼CEO,與他同臺的還有兩位非常知名的科學家和未來學家,來自美國的Jerry Kaplan先生,他是筆觸計算和平板電腦的先驅;另外還有Peter Cochrane先生,英國皇家工程學院院士,女王創新獎獲得者,前英國電信CTO。還有華為公司戰略總裁張文林先生,歡迎大家。
任先生,我們今天的討論是關於創新,您覺得未來會產生什麼樣的新興技術?
任正非:我認為人類技術今天正處在新理論、新技術爆發的前夜,電子技術很快就到達 3 納米、 1 納米了,但並不會停下腳步,而是會繼續前進,這個前進的東西是什麼現在我們還不知道,過去我們曾經盼望以石墨烯來實現,今天我們還不清楚。
在我們這個時代,基因技術會在未來二三十年產生非常大的突破,對生物科技、生命科技、納米醫療都會起到巨大的作用。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如果電子滲入到更加精密的時候與基因結合起來,這個社會形態會是什麼樣子?我們根本就不可能想到。
技術不斷出現,我認為現在我們(對於未來到底是什麼樣的)完全不清楚。人工智慧在這個時候有可能開始規模化使用,它對社會的進步、促進和改進,我們現在還是不很清楚。在這個時期,量子技術、光技術的突破,大規模的新技術都會在未來二三十年產生突破,跨學科領域和單學科技術的突破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技術,在新機會面前,我們應該怎樣迎接這樣的新時代,我還是不知道,不清楚。
我覺得新時代給我們打開了一個強大的機會窗,在這個機會窗中我們怎樣更多努力跟全世界的科學家、全世界的工程師、與全世界團結起來,迎接這個新時代,這是我們所期望的。對於未來的不可置信,我們不用忐忑不安,而是應該勇敢迎接這個新的時代。
主持人:任總,剛才您講到了AI人工智慧,很多人談到智能一詞,他們很擔心人工智慧會取代自己的工作,您怎麼看?
任正非:人工智慧只會給這個社會創造更大的財富,提供更大的效率,既然有了更多財富和效率,就業就會有別的渠道,但人工智慧會影響和塑造這個國家的核心變量,這個國家會因為應用人工智慧而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把它變成整個國際社會和社會結構發展歷程的動力,其自身的發展要取決於一個國家的基礎能力,基礎能力就是教育、人才、行業成熟性的算法、算力、基礎設施的提供(包括超級計算機、超大規模的成熟系統、超熟連接等)等一系列給予的支撐,我認為這個時代到來以後,會使人類社會變得更加繁榮。
關於就業問題,我認為對於一個社會和一個國家提出了新的命題,因為我們曾經歷過工業革命時代,工業革命時代對於每一個就業者的要求,只要進入中等程度就可以適應這個社會結構了,而在人工智慧時代,可能需要提高教育水平,每個國家都要在這方面努力,不見得一定是大國才會成功,我認為很多中小國家由於人工智慧的實現也能夠很大程度地提高生產能力。只要有更大創造財富的能力,就有更多人的機會。
主持人:Jerry,你是AI方面的專家,你同意任總的看法嗎?
Jerry Kaplan:首先我非常榮幸能夠與如此知名的創業人、企業家同臺對話,非常感謝有這個機會。接著任總剛才說的話,任總剛才進行了非常充分的解釋,我覺得任總就像莎士比亞一樣,他說完我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了,但主持人希望我們彼此之間產生一些火花。
首先我覺得人工智慧不是什麼魔法,其實也不是真的關乎智能,這只不過是新一波自動化,我們要知道人工智慧能帶來什麼,我們只要去參考之前的一些自動化發展就可以了,以及之前的自動化是怎樣影響到市場的,我們就可以預測到未來會發生什麼。
現在科技日新月異,發展非常快,學術界都在研究,其實以前的科技發展速度要比現在更快,像鐵路、計算機等技術的發展,都讓社會產生了變革,這都是在以前發生的,近期我們並沒有看到(像以前那樣)如此快的科技發展。
任總說得很對,未來是光明的,雖然人工智慧會讓勞動力市場發生一些變化,但人們會更加富裕,會有一些新的工作,比如出現更多中產階級,我覺得這只是對勞動力市場的改變,而不是讓人們失業。
主持人:Peter,我想問你關於人工智慧這方面,你覺得在AI世界,哪個國家會是主導?中國還是美國?
Peter Cochrane:我覺得AI最終會決定誰來主導,因為AI主要關注任務的處理,就像Jerry、我以及任總都同意,比如你給你的員工購買電腦,這也是給他們的智能輔助,現在還並沒有達到AI作為通用技術的時代。真正要實現的第一點是我們需要打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社會,要實現這一點,不要覺得自己小修小補就能實現這樣的社會,而是需要徹底的變革和改變。
這些改變包括生物技術、納米技術、AI、機器人(14.600, 0.14, 0.97%)技術、IOT技術和物聯網技術,只有這些技術應用起來,才能創造新的未來,比如循環利用材料,如果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就需要利用多重技術,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我知道任總會很支持我這個觀點。
這麼說吧,我們不能再更多消耗石油或能源,我們希望地球是可持續發展的,我們需要給更多人提供產品,而且我們需要打造一個可持續的生態系統,我們必須要改變現在的做事方法。
主持人:我們剛才講到了創新,還有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詞彙:信任,任總,我想問您這個問題,作為5G方面的領導者,華為受到了很嚴格的審查,為什麼人們對華為和華為所做的事情有這麼多不信任呢?
任正非:幾百年前大家也不相信紡織機械,因為工業革命時大家都把紡織機械砸毀了,但如果沒有紡織機械,就沒有今天的高級面料,現在高級面料主要的生產國家還是英國,別的國家生產的面料還達不到英國的水平,也就是說紡織機械的出現沒有剝奪紡織工人的權利,還提高了紡織的水平。當火車出現時,火車跑得沒有馬車快,當時火車是被嘲笑的,今天大家都認為火車可以拉很重的貨物。
中國剛開始出現火車時,人們把火車當成鬼怪一樣看待,覺得這個東西怎麼會跑呢?一樣的,當中國高鐵剛剛出現時,中國高鐵也出過事故,當時對於高鐵是一片否定的聲音,但今天沒有人不說高鐵好,我估計 100 個人裡有 100 人都說高鐵是好東西。
人工智慧是今天剛剛出生的豆芽,剛剛發出了新芽,因為人類社會剛剛出現了超級計算機、超級程序和超級連接時,使人工智慧有了機會剛剛萌芽,這時人們對人工智慧很擔憂,擔憂人工智慧會導致失業、導致社會結構和道德倫理的變化,擔心過多。但今天回頭來看,我們的人口增長了好幾倍,但幾十年前的社會處在飢餓狀態,現在是物質過剩、消費不掉的時代,因為生產發展了。
5G的出現也是一個意外的情況,十年前一位土耳其教授埃達爾·阿勒坎寫了一篇數學論文,我們發現這篇論文比別人早,投入了巨大力量做出了5G,5G本身是一個工具,它就像一個道床一樣,支撐汽車、火車跑,它是支撐,本身不起什麼作用,但現在大家對於5G也是爭論不休,要歷時證明5G、人工智慧能夠為人類創造出財富。所以人們對於新生事物要給予信任和寬容,要給大家學術上的自由,允許你歧視,否則哥白尼為什麼死了才證明(日心說)呢?基因工程在前進過程中,大家也懷疑會帶來副作用,但我們只有通過實驗才能證明。所以在今天,我們對於新技術還是要給予寬容和信任。
主持人:任總,對於華為的5G技術有那麼多不信任,您是否感到失望和遺憾?
任正非:首先,中國過去是一個貧窮的國家,也是一個落後的國家,大家都認為中國不可能趕上來,結果出了一個怪物,它趕上來了,就像火車一樣,火車跑得比馬車快了,這時候大家對於新生事物有些不信任(是正常的),我覺得時間長了還是會信任的,現在歐洲還是大規模地給了華為很多機會,全世界也給了華為很多機會,我認為這已經很寬容了,我已經很滿足了,我不能讓人人都理解我們,至少是在短時間裡。
張文林:我們現在看到的所謂不信任主要是來自於不了解5G的人,真正了解5G的,包括我們的運營商,普遍都還是非常信任的,這也是為什麼雖然有很多噪音、很多幹擾,我們的5G業務卻發展得非常好的原因。
主持人:任總您提出將華為所有的5G技術授權給西方公司,您提出了這個提議,有沒有收到任何意向方的聯繫?
任正非:我們不是授權給所有西方公司,我們是授權給一家西方公司,是獨家,讓一家公司獲得我們的許可,這樣才有規模市場給予它支撐。我們認為這家公司應該是美國公司,因為歐洲有自己的5G,韓國和日本也有自己的東西,它應該在改進和發展過程中調整,而美國現在缺了這個東西,我們應該給美國公司獨家許可,而且它應該在全世界跟我們競爭,不只限定在美國這個市場範圍,可以在全球範圍,當然,火星、月球、太陽除外,在其它地方,大家可以共同競爭。這樣做的目的是希望我們跟全世界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繼續起跑,我相信在第二輪起跑中可能我們也會勝利。
我已經講了,5G是一個小兒科,未來最大的產業應該是人工智慧,我們希望在人工智慧中我們不要造出第二次實體清單,因為人工智慧第二次實體清單是不可能存在的,它是以軟體為基礎的,我們可能會超越,但我們不希望再次出現衝突,我們希望共同為人類提供服務,共同為新社會提供服務。
Peter Cochrane:我覺得現在存在一種扭曲的情況,科學家、工程師以及整個公司都有不信任,我覺得這是政治問題,問題不在於技術或是從事技術的人,而是政治問題,這並不是對於技術的恐懼。你看,3G、4G也有類似的恐懼,但有一些差別,現在是社交網絡放大了這種影響,因為大家認為只要數量多就代表著正確性,如果很多人都在做同樣的事情,那麼它就會成為大範圍的影響。
比如現在在很短的時間裡就可能出現 2000 萬社交媒體發布的消息,所以我覺得行業內需要一定的合作和努力來打消大家的疑慮,這是我們需要做的,因為現在並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存在技術問題,如果真的有證據,比如你真的有證據證明在醫療行業技術會殺人,那這真的是很大的問題,但我覺得我們需要切實的證據才能證明新的技術確實會危害人類,而現在沒有這樣的證據。
除此以外還包括一些輿論領袖,他們發表的內容有槍傷等內容,但他們沒有實際證據證明5G的危害性。在英國,很多人不希望有登杆和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