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飯,是一個享受的過程,當熱騰騰的鍋與新鮮的蔬菜、肥美的肉相互碰撞,食物的香氣充滿整個廚房、注入靈魂深處,令人頗有成就感。
不過有時候,做飯也是令人煩惱的事,畢竟粘鍋、糊底的劇情時常在廚房上演。這影響食物的色、香、味不說,光是要收拾那可怕的車禍現場,就能勸退不少熱愛下廚的人。
但不粘鍋的出現,讓粘鍋、糊底有了剋星,做飯和洗鍋也變得簡單了許多。
所以一口安全、耐用、握感舒適的不粘鍋,那必須得佔據廚房C位!
但市面上的不粘鍋種類那麼多,我們該如何選出優質的產品呢?
廣州市消委會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消委會就測了從內地和澳門購買的36款不粘鍋,相信看完你就有答案了。
申明:
文內數據來源於廣州市消委會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消委會,質尚生活圈與文內品牌並無任何利益關係,測試結果僅對樣品負責。
很多不敢用不粘鍋的人都認為,不粘鍋塗層有毒還致癌!
事實上這層面紗我們早就揭開過了,點此複習:不粘鍋塗層。
了解了不粘鍋特富龍塗層的理化性質,你可能對不粘鍋的安全性還存在疑慮,畢竟感官、重金屬含量、總遷移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不粘鍋的衛生安全,但這36款大小不一、品牌各異的不粘鍋樣品表現如何呢?老規矩,實驗說話!
總遷移量測試.gif
經過了實驗室嚴格的測試後我們發現,本次的所有不粘鍋樣品在感官要求和重金屬含量測試上均符合標準要求。
而在總遷移量測試中(用4%乙酸和異辛烷分別模擬日常烹飪酸性和油性食物的條件),標稱品牌為MAXCOOK 美廚創享生活的不粘鍋樣品在4%乙酸條件下總遷移量為100mg/dm2,超過標準要求的9倍,未能通過此項目測試。
這意味著,用此款樣品烹飪酸性食物時,可能會有風險。
不粘鍋除了安全,還必須好用,因此我們決定對這36款不粘鍋樣品表面塗層進行一番「嚴刑拷打」。
用不粘鍋的人,大多是因為它能避免食物與鍋底緊密相依、無法分離,為我們的廚藝插上飛翔的翅膀。
如果不粘性表現太差勁,那這所謂的「不粘」鍋,大概會被傳統的鐵鍋鄙視個八百遍吧。
為了測試此次36款樣品的不粘性,我們用無油煎蛋來考核,通過觀察雞蛋的損傷程度和鍋底的殘渣殘留情況來給每個不粘鍋的不粘性劃分等級,從高到低分為I、II、III共3個等級,評價規則參考下表。
從結果來看,此次的樣品中,有34款的不粘性均達到了I級,可謂是表現優秀,而剩下的的九陽 Joyoung和美的炊具 Midea兩款,不粘性則為II級,相對而言,表現沒那麼突出。
不粘鍋在使用的過程中,其塗層難免會受到各種「折磨」,比如烹飪時食物的摩擦、洗滌時清潔布的摩擦等。這時候,擁有良好的耐磨性就顯得非常之重要。所以我們要對這些不粘鍋樣品的耐磨性好好考核一番。
我們用特定的百潔布,在規定的試驗條件下,通過摩擦試驗機對不粘塗層來回摩擦,直至表面磨損或達到最高等級還未磨損。根據摩擦次數結果將樣品劃分為四個等級,從高到低依次是I、II、III、IV級。
結果顯示,36款不粘鍋樣品,有28款產品結果為I級,綠的廚具、炊大皇 COOKER KING、EXCEL、Liberte、KAVALKAD、MAXCOOK 美廚創享生活這6款產品為II級。
SDINUO 盛迪諾和EZCOOK樣品2款產品分別在摩擦2000次和5000次時發生了破損,耐磨性為III級。
不粘鍋除了要承受食物和清潔布等的摩擦,還要忍受鍋鏟、勺子等各種餐具的刮擦。(不粘鍋:我太難了)
為了測試不粘鍋的耐刮性,我們利用刮擦筆,通過施加不同負荷對塗層進行刮擦試驗,直到塗層被破壞或達到最大負荷(20N)而沒有被破壞即終止試驗,該測試要求不粘塗層最小能承受8N的負荷而塗層不被破壞。
本次比較試驗的36款產品能承受負荷均超過8N,其中,能承受住最大負荷(20N)而塗層沒被破壞的樣品共有12款。
一個小科普:20N的力的大小約等於提起2kg純淨水所需要的力的大小。
日常生活中我們炒菜的力(不粘鍋塗層水平方向上的力)一般不會達到20N(大力士除外),所以能承受住20N的負荷而沒有被破壞的不粘鍋塗層,算是耐刮性很優秀啦!
如果不粘鍋表面塗層耐腐蝕性差,在接觸酸性、鹼性、鹽水等常見的食物介質就容易被腐蝕破壞。
考慮到不粘鍋平時的工作條件,我們本次試驗採用酸性鹽水溶液模擬烹飪和浸泡,由此檢查試驗後的塗層表面是否存在腐蝕情況。
塗層耐腐蝕測試圖.gif
測試結果顯示,MAXCOOK 美廚創享生活的鍋體出現了大面積生鏽且起泡,OUMBARUG和IKEA 365+的鍋體出現了局部生鏽,其餘33款樣品均未出現明顯的腐蝕情況。
大家發現沒有,從實驗室的測試來看,許多國產品牌的塗層性能都十分優秀,像淘寶心選、SANHO三禾、炊大皇COOKER KING、榮事達Royalstar等幾款樣品在四個項目的表現都較突出,更重要的是,它們的價格都很親民,像炊大皇COOKER KING和榮事達Royalstar兩款樣品都不超過百元,可謂是價廉物美!
相對而言,國外幾款塗層性能表現突出的樣品,就沒這麼有優勢了,像巴拉利尼BALLAARINI、弗歐(WOLL)、Waraku、Chef’s Faver等品牌,價位都較高,最貴的甚至已接近700元人民幣。
實驗室層層考核後,終於輪到我們的測評天團出場了!
我們邀請了21位不同性別、年齡和職業的體驗者,分別從質感、防燙性能、握持舒適性、不粘性能極限體驗(考核不粘鍋是否容易糊)等對36款不粘鍋進行了打分。
從體驗結果來看,在質感項目中得分最高的前幾款(Liberte、Waraku、CaROTE、EuroCook、Chef’s Favor),基本為國外的品牌,由此可見,大家似乎更喜歡進口不粘鍋的外觀。
不過大部分國產品牌在握持舒適體驗上備受青睞,像九陽Joyyoung、炊大皇COOKER KING、SANHO 三禾、淘寶心選、ASD愛仕達、榮事達Royalstar等傳統廚具品牌均獲得了高分。
通過觀察我們發現,體驗者認為握持較舒適的幾款,大小適中(直徑都在26-30cm之間),手柄材質多為塑料或木質,形狀則是有弧度的圓柱形。
像JOBO 巨博和TROVARDIG 託瓦迪這2款扁平式的金屬手柄不粘鍋樣品,相對而言,握持感上沒能很好地討得體驗者的歡心。
此外,不同材質的手柄的差異,還體現在防燙性能項目上——多位體驗者表示金屬手柄的防燙性能相對較差、塑料或木質手柄的不粘鍋樣品在握持時沒有感受到燙感或燙感不明顯。
圖片來源於網絡
而在防燙性能項目,多數體驗者表示多款不粘鍋樣品握持時沒有感受到燙感或燙感不明顯。
另外,在不粘性極限體驗中,不粘鍋樣品表現較為懸殊,像EuroCook、KAVALKAD、Chef's Favor、LOCK&LOCK等幾款表現較好。
MAXCOOK美廚創享生活、OUMBARUG、IKEA 365+、SDINUO盛迪諾、EZCOOK這幾款就收到了較多的「差評」。
【小編後記】本企鵝號不以盈利為目的,無關任何商業利益,並沒有商業軟性廣告植入,測評結果僅對來樣負責。眾所周知,品牌並非完全等同於品質,在眾多自說自話的品牌和言過其詞的廣告中,如何分辨出高品質的產品,對於很多消費者來說,確是難事。我們的初衷和目的是:通過檢測,將真正的品質帶給所有人。
原創作品,侵權必究。
文案:鄭兒八斤
圖文編輯:lemon、Romance
手繪插畫:徐一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