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年輕的時候,都曾經做過說走就走的美夢。
好像自己真的出發了,就能到達美麗新世界。
可實際上,浪漫而夢幻的旅行究竟存在於現實裡還是臆想中,對於沒有邁出第一步的人來說,真的不重要。
而對於已經實踐了說就就走的人來說,等待他們的可能是一場重口味的《荒野獵人》。
比如「哈利波特」今年的新片《叢林》。
丹尼爾·雷德克裡夫從《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後的選片標準就開始往奇怪的方向跑偏了,也許是為了擺脫「哈利波特」帶來的固定形象,去年的一部《瑞士軍刀男》成功的演了一把無釐頭屍體讓觀眾們嗨了一次,今年又選了一部「生存」為主題的片子,在亞馬孫的熱帶雨林裡再次把自己搞的不成人樣。
有人說,蛋妞的這個選片套路越來越向小李子靠近了。
這麼看來,說的一點也沒錯。
不管是為了擺脫固有形象,還是磨練演技,蛋妞這次的選片都撲了。
單從評分上看,6.6,不過我們不能只靠評分論優秀,南哥還是認真看了全片的。
經過鑑定,這次真的撲。
《叢林》這部電影的主題是生存,在熱帶雨林中生存。
對於生活在神州大地上的我們來說,熱帶雨林太遙遠了,各種神出鬼沒的毒蟲猛獸也許是最直觀的印象,而在這部電影裡,蛋妞將身體力行的向觀眾表現,熱帶雨林的可怖之處。
總之看完之後南哥的第一感受是,不想吃晚飯了。
第二感受,這輩子都不去熱帶雨林。
《叢林》的主角,也就是蛋妞扮演的,是一名熱愛探險的男孩兒,約西。
從大學輟學,給自己一年的時間開啟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絕對算得上任性了。
約西在輟學後的一段時間裡經歷也算是十分豐富了。
他在拉斯維加斯捕過魚。
在紐約開過卡車。
在拉斯維加斯豪賭過。
這樣的履歷讓南哥想起了一首歌。
而這一次,約西把目光放到了亞馬孫的熱帶雨林。
遠離都市和人類的雨林對於約西來說帶著迷人的吸引力,而在當地找到的一名導遊口中的神秘部落更加激發了他探險的欲望,於是,和兩位同伴一起,三個人跟著導遊卡爾進入了雨林。
在這裡南哥就要解釋一下前面為什麼說蛋妞的這部片子撲了。
其實從演技和吃苦耐勞的程度來說,蛋妞絕對是實力派,然而這部電影的節奏卻完全不對。
明明叢林求生環節才是重頭戲,卻在經過了接近一個小時的冗長鋪墊後才真正進入正題,這樣的鋪墊不知道是因為蛋妞咖位不夠大還是別的,從節奏上來說直接破壞了整部電影的結構。
而在這冗長的一個小時鋪墊中,我們能看到約西在夢想和現實之間的搖擺糾結,也能看到導遊卡爾談論人類與自然的關係時的消極態度。
總的來說,導演似乎想要在這前一個小時的劇情中加入一些深刻的內容,比如環保,或者夢想,然而所有都是一帶而過,拍了一小時突然發現,還是好好講叢林求生吧。
這種類型的電影,通常都會成為演員的演技考驗,蛋妞在《叢林》中的演技不是吹的,確實有實力。
對叢林中的各種險境演的可以說非常寫實了。
身陷沼澤中絕地求生。
在堅持不下去時不惜去赤裸蹭火蟻群,以劇痛刺激自己。
與猛獸毒蛇搏命。
不論哪一樣都驚險刺激,稍有不慎就會丟掉性命。
而除此之外,電影裡也不乏很多噁心的鏡頭。
比如約西的腦門兒上被寄生了一隻蠕動的蟲子,他不得不親手割開大包揪出這隻蟲子。
畫面太噁心了南哥就不截圖給你們看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觀看。
包括前面說的,潮溼的環境和高強度的跋涉很快就會導致人的腳部潰爛,而沒有清潔的環境與有效的醫治,一雙腳被廢掉也用不了多久。
這些都屬於雨林帶來的隱形傷害。
僅僅肉體上的傷害還不夠,精神上的打擊才是最讓人絕望的。
獨自跋涉在荒無人煙的雨林中,等待無望的救援,作為觀眾,南哥說不好哪一件更令人絕望。
而在後期約西甚至為自己幻想出了一個野人女性陪伴,僅僅是小心翼翼的觸碰一下手指就能為他帶來莫大的安慰。
這不是愛情或者性慾的刺激,而是來自希望的曙光。
包括後來約西躺在河邊看到一隻烏龜爬過時,飽腹已經成為了次等欲望,和烏龜說說話,保護烏龜,都能為約西帶來身為人類的存在感,這點細節被蛋妞演繹的無比動人。
在電影的最後,約西終於被沒有放棄希望的朋友帶著救援人員找到了。
南哥提一個小建議,記得在結局那裡多停留一會兒,後面有更多內容。
《叢林》和大多數求生類電影一樣,都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成,看完電影中約西的種種掙扎,再看到真實的史料資料,不禁讓人感慨,人類的求生力量真的很強大。
而在後續記載中,約西最終還定居在了曾經差點害死他的亞馬孫河旁邊,雖然他曾經在叢林中迷失自我,後悔過,可是這段經歷並沒有阻止他的繼續探險。
也許這就是夢想的力量,當他在亞馬孫河邊看到絢爛的星河時,內心應該還是有一絲慰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