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委託林同棪國際工程諮詢(中國)有限公司編制的《主城區「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嘉陵江岸線貫通工程-北濱路洋炮局段環境影響報告書》、《主城區「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嘉陵江岸線貫通工程-嘉濱路化龍橋段環境影響報告書》、《主城區「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嘉陵江岸線貫通工程-嘉濱路大溪溝段環境影響報告書》、《主城區「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嘉陵江岸線貫通工程-沙濱路滴水巖至磁器口段環境影響報告書》、《主城區「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嘉陵江岸線貫通工程-北濱路長安碼頭段環境影響報告書》徵求意見稿已形成,根據國家生態環境部發布的《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生態環境部令第4號)相關規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徵求意見稿形成後,建設單位應當公開下列信息,徵求與該建設項目環境影響有關的意見。現將主城區「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嘉陵江岸線貫通工程5個子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有關信息予以公示。
一、《主城區「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嘉陵江岸線貫通工程-北濱路洋炮局段環境影響報告書》公示信息
(一)項目名稱及概要
項目名稱:主城區「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嘉陵江岸線貫通工程—北濱路洋炮局段
建設單位:重慶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建設性質:新建
治理長度:5.2km;
項目投資:總投資為167785.29萬元。
建設工期:24個月
(二)環境影響評價的主要內容
在收集資料、現場踏勘、調查分析、環境現狀監測和項目工程分析的基礎上,核實工程汙染物種類,核算汙染物產生量及排放量。結合區域規劃,從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方面開展工作。根據擬建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提出防治和減緩不利環境影響的措施,論證工程建設的環境可行性,使工程建設符合國家和重慶市城市生態環境保護政策和要求,並將環境影響評價結論反饋於工程建設和管理中,以便建設方採取相應的環境保護措施,使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針對工程特點,本次評價主要考慮工程建設對嘉陵江水生生態影響。
(三)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影響的概述
項目建設對環境的影響主要是施工期對環境的影響,運營期項目本身不排放汙染物,僅為遊客遊客和過往駐足的市民產生的生活汙水和公廁產生的少量臭氣。
(1)生態環境影響分析
工程涉及區屬主城中心城區,受人類活動長期頻繁幹擾,工程涉及河道兩岸土地開發利用程度高。施工期建設對區域植被的影響總體較小,對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影響主要是導致其在施工區及外圍地帶的分布及種群數量的變化,不會改變其區系組成和種群數量。
工程除綠化工程外,施工基面基本均位於175m(三峽電站正常蓄水位,吳淞高程)以上,常年無水下施工,施工水位採用175m(三峽電站正常蓄水位,吳淞高程)。施工期生產廢水和生活汙水均不排入工程段嘉陵江,施工期對嘉陵江洋炮局段水生生態影響較小。
項目建成後沿線崖壁垂直掛綠共390m,濱水邊坡沿線覆綠1850m;排水口景觀綠化9 處;碼頭減砼增綠1.5ha,橋下空間沿線覆綠1880m;江灘治理25.3ha;增加濱江岸線季相植物。總計邊坡覆綠22890m2、垂直擋牆覆綠31053m2、現狀綠化治理提升112594m2。因此,本工程對評價區內自然體系生物量起到環境正效應,增加區域生物量,改善區域生態環境。
工程修建後,工程上下流速將會有所變化,但其變化幅度及影響範圍有限,主流線位置無明顯變化,對河段水位、流速等水流條件的影響幅度極為有限,工程實施對河勢穩定無影響。
(2)水環境影響分析
設置簡單的廢水收集系統,含油廢水通過集水溝匯集後,經隔油池處理達標後回用於衝洗,或用於場區灑水降塵,做到施工廢水不外排。對嘉陵江水環境無影響。
(3)大氣環境影響評價
工程對於環境空氣的影響僅限於施工期,施工對空氣 汙染主要來自於施工機械燃油廢氣、施工揚塵、瀝青煙等,主要汙染物包括 SO2、 NOx、CO、TSP 等。採取措施後,施工期廢氣對環境空氣的影響是暫時的,其將隨著施工的結束而消失。
(4)固體廢物影響分析
工程施工期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來源於土石方開挖棄渣、施工人員的生活垃圾。本工程棄渣16041.5m3,全部運至巴南棄渣場堆放,運距24.7km。施工人員生活垃圾產生量約0.05t/d。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由環衛部門統一收集處置,對環境的影響較小。運行期項目本身不產生固體廢物。
(5)噪聲環境影響評價
施工期噪聲和振動主要產生於土石方開挖、路面鋪設、運輸、物料裝卸等過程,施工期噪聲主要聲源是施工機械、動力設備、運輸車輛、爆破等。
根據預測噪聲結果表明:如果不採取任何噪聲控制措施,晝間由於施工機械噪聲的影響,在距施工場地50m以外可達到標準限值,夜間在300m處可達到標準值。由於施工期的噪聲影響是暫時的,只要措施得當,並注意調整施工時間等事項,可以將施工噪聲影響減至最低。
(四)環境影響報告書提出的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建成後,將修復改善沿線消落帶生態環境、亮化提升沿線景觀品質、完善沿線配套及管理設施、與城市規劃協調統一;對保障北濱路城市濱江帶安全、改善消落區生態環境、提升濱江形象景觀、拓展公共空間、構建綠色生態廊道、減少水土流失、等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項目建設符合《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兩江四岸」治理提升統籌規劃》等有關規定。項目建設產生的各類汙染物在採取汙染防治措施後其不利影響能得到有效治理和控制,能為環境所接受。項目建成後,有利於提高嘉陵江流域的防洪標準,改善環境質量,同時將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從環境保護角度考慮,項目建設可行。
二、《主城區「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嘉陵江岸線貫通工程-嘉濱路化龍橋段環境影響報告書》公示信息
(一)項目名稱及概要
項目名稱:主城區「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嘉陵江岸線貫通工程—嘉濱路化龍橋段
建設單位:重慶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建設性質:新建
治理長度:2.9km;
項目投資:總投資為56590.02萬元。
建設工期:33個月
(二)環境影響評價的主要內容
在收集資料、現場踏勘、調查分析、環境現狀監測和項目工程分析的基礎上,核實工程汙染物種類,核算汙染物產生量及排放量。結合區域規劃,從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方面開展工作。根據擬建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提出防治和減緩不利環境影響的措施,論證工程建設的環境可行性,使工程建設符合國家和重慶市城市生態環境保護政策和要求,並將環境影響評價結論反饋於工程建設和管理中,以便建設方採取相應的環境保護措施,使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針對工程特點,本次評價主要考慮工程建設對嘉陵江水生生態影響。
(三)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影響的概述
項目建設對環境的影響主要是施工期對環境的影響,運營期項目本身不排放汙染物,僅為遊客和過往駐足的市民產生的生活汙水和公廁產生的少量臭氣。
(1)生態環境影響分析
工程涉及區屬主城中心城區,受人類活動長期頻繁幹擾,工程涉及河道兩岸土地開發利用程度高。施工期建設對區域植被的影響總體較小,對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影響主要是導致其在施工區及外圍地帶的分布及種群數量的變化,不會改變其區系組成和種群數量。
工程除綠化工程外,施工基面基本均位於175m(三峽電站正常蓄水位,吳淞高程)以上,常年無水下施工,施工水位採用175m(三峽電站正常蓄水位,吳淞高程)。施工期生產廢水和生活汙水均不排入工程段嘉陵江,施工期對嘉陵江化龍橋段水生生態影響較小。
項目建成後消落帶修復面積115200m2,覆綠垂直擋牆共約2800m2,工程涉及護坡綠化共9010m2,局部現狀邊坡由於坡度過於陡峭,應採用掛網噴播,涉及面積約4200m2。硬質橋墩覆綠涉及橋墩64個,覆綠面積約2880m2。現狀植物的治理提升的綠地面積約為66650m2。因此,本工程對評價區內自然體系生物量起到環境正效應,增加區域生物量,改善區域生態環境。
工程修建後,工程上下流速將會有所變化,但其變化幅度及影響範圍有限,主流線位置無明顯變化,對河段水位、流速等水流條件的影響幅度極為有限,工程實施對河勢穩定無影響。
(3)水環境影響分析
設置簡單的廢水收集系統,含油廢水通過集水溝匯集後,經隔油池處理達標後回用於衝洗,或用於場區灑水降塵,做到施工廢水不外排。對嘉陵江水環境無影響。
(3)大氣環境影響評價
工程對於環境空氣的影響中施工期,施工對空氣汙染主要來自於施工機械燃油廢氣、施工揚塵、瀝青煙等,主要汙染物包括 SO2、 NOx、CO、TSP 等。採取措施後,施工期廢氣對環境空氣的影響是暫時的,其將隨著施工的結束而消失。營運期對空氣汙染主要來自少量廁所臭氣和遊客汽車尾氣等,對環境空氣影響較小。
(4)固體廢物影響分析
工程施工期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來源於土石方開挖棄渣、施工人員的生活垃圾。本工程棄渣16162m3,全部運至渝北建築垃圾消納堆放,運距55km。施工人員生活垃圾產生量約0.135t/d。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由環衛部門統一收集處置,對環境的影響較小。運行期項目本身產生遊客垃圾由環衛部門收集處理,對環境影響較小。
(5)噪聲環境影響評價
施工期噪聲和振動主要產生於土石方開挖、路面鋪設、運輸、物料裝卸等過程,施工期噪聲主要聲源是施工機械、動力設備、運輸車輛等。
根據預測噪聲結果表明:如果不採取任何噪聲控制措施,晝間由於施工機械噪聲的影響,在距施工場地50m以外可達到標準限值,夜間在300m處可達到標準值。由於施工期的噪聲影響是暫時的,只要措施得當,並注意調整施工時間等事項,可以將施工噪聲影響減至最低。
(四)環境影響報告書提出的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建成後,將修復改善沿線消落帶生態環境、亮化提升沿線景觀品質、完善沿線配套及管理設施、與城市規劃協調統一;對保障嘉濱路城市濱江帶安全、改善消落區生態環境、提升濱江形象景觀、拓展公共空間、構建綠色生態廊道、減少水土流失、等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項目建設符合《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兩江四岸」治理提升統籌規劃》等有關規定。項目建設產生的各類汙染物在採取汙染防治措施後其不利影響能得到有效治理和控制,能為環境所接受。項目建成後,有利於提高嘉陵江流域的防洪標準,改善環境質量,同時將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從環境保護角度考慮,項目建設可行。
三、《主城區「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嘉陵江岸線貫通工程-嘉濱路大溪溝段環境影響報告書》公示信息:
(一)項目名稱及概要
項目名稱:主城區「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嘉陵江岸線貫通工程-嘉濱路大溪溝段
建設單位:重慶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建設性質:新建
治理長度:3.7km;
項目投資:總投資為96317.29萬元。
建設工期:30個月
(二)環境影響評價的主要內容
在收集資料、現場踏勘、調查分析、環境現狀監測和項目工程分析的基礎上,核實工程汙染物種類,核算汙染物產生量及排放量。結合區域規劃,從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方面開展工作。根據擬建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提出防治和減緩不利環境影響的措施,論證工程建設的環境可行性,使工程建設符合國家和重慶市城市生態環境保護政策和要求,並將環境影響評價結論反饋於工程建設和管理中,以便建設方採取相應的環境保護措施,使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針對工程特點,本次評價主要考慮工程建設對嘉陵江水生生態影響。
(三)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影響的概述
項目建設對環境的影響主要是施工期對環境的影響,運營期項目本身不排放汙染物,僅為遊客和過往駐足的市民產生的生活汙水、生活垃圾和公廁產生的少量臭氣。
(1)生態環境影響分析
工程涉及區屬主城中心城區,受人類活動長期頻繁幹擾,工程涉及河道兩岸土地開發利用程度高。施工期建設對區域植被的影響總體較小,對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影響主要是導致其在施工區及外圍地帶的分布及種群數量的變化,不會改變其區系組成和種群數量。
施工期生產廢水和生活汙水均不排入工程段嘉陵江,施工期對嘉陵江大溪溝段水生生態影響較小。
項目包括消落帶生態修復面積77927m2,邊坡擋牆覆綠面積26445m2,硬質橋墩覆綠200個,現狀綠化治理提升面積13552m2。因此,本工程對評價區內自然體系生物量起到環境正效應,增加區域生物量,改善區域生態環境。
工程修建後,工程上下流速將會有所變化,但其變化幅度及影響範圍有限,主流線位置無明顯變化,對河段水位、流速等水流條件的影響幅度極為有限,工程實施對河勢穩定無影響。
(4)水環境影響分析
設置簡單的廢水收集系統,含油廢水通過集水溝匯集後,經隔油池處理達標後回用於衝洗,或用於場區灑水降塵,做到施工廢水不外排。對嘉陵江水環境無影響;施工生活汙水依託周邊市政管網進入汙水處理廠處理達標排放。營運期廢水接市政管網,進入雞冠石汙水處理廠處理達《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類標準後排入長江。
(3)大氣環境影響評價
工程對於環境空氣的影響僅限於施工期,施工對空氣汙染主要來自於施工機械燃油廢氣、施工揚塵等,主要汙染物包括SO2、NOx、CO、TSP等。採取措施後,施工期廢氣對環境空氣的影響是暫時的,其將隨著施工的結束而消失。
(4)固體廢物影響分析
工程施工期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來源於土石方開挖棄渣、施工人員的生活垃圾。本工程棄渣3.27萬m3,全部運至城市棄渣場堆放,綜合運距30km。施工人員生活垃圾產生量約125kg/d。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由環衛部門統一收集處置,對環境的影響較小。營運期項目本身不產生固體廢物,主要有遊客以及過往市民產生的生活垃圾,交渝中區環衛部門統一處置。
(5)噪聲環境影響評價
施工期主要噪聲源為各類動力設備、施工機械、運輸車輛等。
根據預測噪聲結果表明:如果不採取任何噪聲控制措施,晝間由於施工機械噪聲的影響,在距施工場地40m以外可達到標準限值,夜間在200m處可達到標準值。由於施工期的噪聲影響是暫時的,只要措施得當,並注意調整施工時間等事項,可以將施工噪聲影響減至最低。
(四)環境影響報告書提出的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主城區「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嘉陵江岸線貫通工程-嘉濱路大溪溝段建成後,將改善消落區環境,減少水土流失,同時還將穩固岸坡,平順岸線,有利於固化河道,穩定河勢。該工程的建設,將會推動經濟轉型,實現生態修復、綠色發展;可以強化城市景觀,提升城市形象和生活品質;並且能夠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項目不得建設《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重慶市長江三峽水庫庫區及水汙染防治條例》中禁止的工程,項目建設符合《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等有關規定。
項目建設產生的各類汙染物在採取汙染防治措施後其不利影響能得到有效治理和控制,能為環境所接受。項目建成後,有利於改善嘉陵江流域的環境質量,同時將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從環境保護角度考慮,項目建設可行。
四、《主城區「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嘉陵江岸線貫通工程-沙濱路滴水巖至磁器口段環境影響報告書》公示信息
(一)項目名稱及概要
項目名稱:主城區「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嘉陵江岸線貫通工程-沙濱路滴水巖至磁器口段
建設單位:重慶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建設性質:新建
治理長度:5.3km
項目投資:總投資為99847.52萬元
建設工期:24個月
(二)環境影響評價的主要內容
在收集資料、現場踏勘、調查分析、環境現狀監測和項目工程分析的基礎上,核實工程汙染物種類,核算汙染物產生量及排放量。結合區域規劃,從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方面開展工作。根據擬建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提出防治和減緩不利環境影響的措施,論證工程建設的環境可行性,使工程建設符合國家和重慶市城市生態環境保護政策和要求,並將環境影響評價結論反饋於工程建設和管理中,以便建設方採取相應的環境保護措施,使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針對工程特點,本次評價主要考慮工程建設對嘉陵江水生生態影響。
(三)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影響的概述
項目建設對環境的影響主要是施工期對環境的影響,運營期項目本身不排放汙染物,僅為遊客和過往駐足的市民產生的生活汙水和公廁產生的少量臭氣。
(1)生態環境影響分析
工程涉及區屬主城中心城區,受人類活動長期頻繁幹擾,工程涉及河道兩岸土地開發利用程度高。施工期建設對區域植被的影響總體較小,對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影響主要是導致其在施工區及外圍地帶的分布及種群數量的變化,不會改變其區系組成和種群數量。
工程除綠化工程外,施工基面基本均位於175m(三峽電站正常蓄水位,吳淞高程)以上,常年無水下施工,施工水位採用175m(三峽電站正常蓄水位,吳淞高程)。施工期生產廢水和生活汙水均不排入工程段嘉陵江,施工期對嘉陵沙濱路滴水巖至磁器口段水生生態影響較小。因此,本工程對評價區內自然體系生物量起到環境正效應,增加區域生物量,改善區域生態環境。
工程修建後,工程上下流速將會有所變化,但其變化幅度及影響範圍有限,主流線位置無明顯變化,對河段水位、流速等水流條件的影響幅度極為有限,工程實施對河勢穩定無影響。
(5)水環境影響分析
施工期設置簡單的廢水收集系統,含油廢水通過集水溝匯集後,經隔油池處理達標後回用於衝洗,或用於場區灑水降塵,做到施工廢水不外排;營運期驛站和管理房公廁產生的生活汙水處理達標後排放。對嘉陵江水環境無影響。
(3)大氣環境影響評價
工程對於環境空氣的影響僅限於施工期,施工對空氣汙染主要來自於施工機械燃油廢氣、施工揚塵、瀝青煙等,主要汙染物包括THC、NOx、CO、TSP 等。採取措施後,施工期廢氣對環境空氣的影響是暫時的,其將隨著施工的結束而消失;營運期僅在收集垃圾和清理垃圾時有少量NH3和H2S以無組織形式排放,產生的臭氣量較少,產生的時間較短,只要避開人流尖峰時段清理垃圾,且定期噴灑除臭劑,垃圾臭氣不會對遊客和周邊群眾產生大的影響。
(4)固體廢物影響分析
工程施工期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來源於土石方開挖棄渣、施工人員的生活垃圾。本工程棄渣全部運至全部運至渝北商業棄渣場處置,運距30km。施工人員生活垃圾產生量約0.1t/d。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由環衛部門統一收集處置,對環境的影響較小。營運期固廢遊客遺留垃圾。集中收集,由環衛部門定期清運,一併納入沙坪垻區生活垃圾處理系統處置。
(5)噪聲環境影響評價
施工期噪聲和振動主要產生於土石方開挖、路面鋪設、運輸、物料裝卸等過程,施工期噪聲主要聲源是施工機械、動力設備、運輸車輛等。
根據預測噪聲結果表明:如果不採取任何噪聲控制措施,晝間由於施工機械噪聲的影響,在距施工場地50m以外可達到標準限值,夜間在300m處可達到標準值。由於施工期的噪聲影響是暫時的,只要措施得當,並注意調整施工時間等事項,可以將施工噪聲影響減至最低。
(四)環境影響報告書提出的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建成後,將修復改善沿線消落帶生態環境、亮化提升沿線景觀品質、完善沿線配套及管理設施、與城市規劃協調統一;對保障沙濱路城市濱江帶安全、改善消落區生態環境、提升濱江形象景觀、拓展公共空間、構建綠色生態廊道、減少水土流失、等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項目建設符合《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兩江四岸」治理提升統籌規劃》等有關規定。項目建設產生的各類汙染物在採取汙染防治措施後其不利影響能得到有效治理和控制,能為環境所接受。項目建成後,有利於提高嘉陵江流域的防洪標準,改善環境質量,同時將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從環境保護角度考慮,項目建設可行。
五、《主城區「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嘉陵江岸線貫通工程-北濱路長安碼頭段環境影響報告書》公示信息
(一)項目名稱及概要
項目名稱:主城區「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嘉陵江岸線貫通工程-北濱路長安碼頭段
建設單位:重慶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建設性質:新建
治理長度:2.1km;
項目投資:總投資為47390.82萬元。
建設工期:24個月
(二)環境影響評價的主要內容
在收集資料、現場踏勘、調查分析、環境現狀監測和項目工程分析的基礎上,核實工程汙染物種類,核算汙染物產生量及排放量。結合區域規劃,從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方面開展工作。根據擬建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提出防治和減緩不利環境影響的措施,論證工程建設的環境可行性,使工程建設符合國家和重慶市城市生態環境保護政策和要求,並將環境影響評價結論反饋於工程建設和管理中,以便建設方採取相應的環境保護措施,使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針對工程特點,本次評價主要考慮工程建設對嘉陵江水生生態影響。
(三)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影響的概述
項目建設對環境的影響主要是施工期對環境的影響,運營期項目本身不排放汙染物,僅為遊客遊客和過往駐足的市民產生的生活汙水和公廁產生的少量臭氣。
(1)生態環境影響分析
工程涉及區屬主城中心城區,受人類活動長期頻繁幹擾,工程涉及河道兩岸土地開發利用程度高。施工期建設對區域植被的影響總體較小,對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影響主要是導致其在施工區及外圍地帶的分布及種群數量的變化,不會改變其區系組成和種群數量。
工程除綠化工程外,施工基面基本均位於175m(三峽電站正常蓄水位,吳淞高程)以上,常年無水下施工,施工水位採用175m(三峽電站正常蓄水位,吳淞高程)。施工期生產廢水和生活汙水均不排入工程段嘉陵江,施工期對長安碼頭段水生生態影響較小。
項目建成後對評價區內自然體系生物量起到環境正效應,增加區域生物量,改善區域生態環境。
工程修建後,工程上下流速將會有所變化,但其變化幅度及影響範圍有限,主流線位置無明顯變化,對河段水位、流速等水流條件的影響幅度極為有限,工程實施對河勢穩定無影響。
(6)水環境影響分析
設置簡單的廢水收集系統,含油廢水通過集水溝匯集後,經隔油池處理達標後回用於衝洗,或用於場區灑水降塵,做到施工廢水不外排。對嘉陵江水環境無影響。
(3)大氣環境影響評價
工程對於環境空氣的影響僅限於施工期,施工對空氣 汙染主要來自於施工機械燃油廢氣、施工揚塵、瀝青煙等,主要汙染物包括 SO2、 NOx、CO、TSP 等。採取措施後,施工期廢氣對環境空氣的影響是暫時的,其將隨著施工的結束而消失。
(4)固體廢物影響分析
工程施工期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來源於土石方開挖棄渣、施工人員的生活垃圾。本工程棄渣21827m3,全部運至棄渣場堆放。施工人員生活垃圾產生量約0.06t/d。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由環衛部門統一收集處置,對環境的影響較小。運行期項目本身不產生固體廢物。
(5)噪聲環境影響評價
施工期噪聲和振動主要產生於土石方開挖、路面鋪設、運輸、物料裝卸等過程,施工期噪聲主要聲源是施工機械、動力設備、運輸車輛、爆破等。
根據預測噪聲結果表明:如果不採取任何噪聲控制措施,晝間由於施工機械噪聲的影響,在距施工場地50m以外可達到標準限值,夜間在300m處可達到標準值。由於施工期的噪聲影響是暫時的,只要措施得當,並注意調整施工時間等事項,可以將施工噪聲影響減至最低。
(四)環境影響報告書提出的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建成後,將修復改善沿線消落帶生態環境、亮化提升沿線景觀品質、完善沿線配套及管理設施、與城市規劃協調統一;對保障北濱路城市濱江帶安全、改善消落區生態環境、提升濱江形象景觀、拓展公共空間、構建綠色生態廊道、減少水土流失、等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項目建設符合《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兩江四岸」治理提升統籌規劃》等有關規定。項目建設產生的各類汙染物在採取汙染防治措施後其不利影響能得到有效治理和控制,能為環境所接受。項目建成後,有利於提高嘉陵江流域的防洪標準,改善環境質量,同時將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從環境保護角度考慮,項目建設可行。
六、公眾提出意見的主要方式
公眾可通過公開的聯繫電話或郵箱向建設單位或環評編制單位提出有關意見和建議;也可在附件中下載「公眾意見表」,將紙質版意見反饋至公示中公示的收件地址。
七、建設單位名稱和聯繫方式
公司名稱:重慶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聯繫人:唐毅
電話:15025363540
郵箱: 563366203@qq.com
地址:重慶江北嘴金融城2號樓城投大廈1717室
八、承擔評價工作的環境影響評價機構名稱和聯繫方式
公司名稱:林同棪國際工程諮詢(中國)有限公司
電話:023-67276070
郵箱:304440588@qq.com
地址:重慶市渝北區財富中心財富大廈A座13-7
九、公眾查閱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的方式和期限,以及公眾認為必要時向建設單位或者其委託的環境影響評價機構索取補充信息的方式和期限
(1)查閱方式
查詢徵求意見稿全文在附件中下載。
查詢紙質報告書:重慶市渝北區財富中心財富大廈A座13-7
查閱期限:公眾可以在本公告發布後的10個工作日內。
十、徵求公眾意見的範圍和主要事項
徵求意見範圍:徵求公眾對本項目環境保護方面的意見,非環境保護方面的內容不在本次徵求範圍內。
徵求公眾範圍:受工程影響的沿線居民、企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等是本次調查的重點。同時,關心本項目環境保護工作的其他公眾都可以提出相關意見和建議。
附件:
主城區「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嘉陵江岸線貫通工程(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