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從努爾哈赤建立後金開始算起,總共存在了296年,傳了十二位皇帝。要說清朝國力發展到最巔峰的時期,那還得數乾隆時期了。好傢夥,在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0年)將中國人口突破到了3億的程度。但是乾隆卻曾做了一件讓清朝提早滅亡,同時也影響了中國百年歷史走向的事情。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的時候,乾隆下了一道聖旨從京城傳到沿海各省,下令關閉出廣州外,所有對西洋貿易的港口,徹底地實行了「閉關鎖國」的政策。乾隆之所以下這個決定並不是一時興起的想法,是有很深背景和淵源在其中的。
其實早在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便下令國內禁止天主教,不許外國傳教士進入中國國內傳教,並限制了相關的貿易活動。甚至早在明朝時期,在鄭和於1405年到1433年下西洋之後,便開始實行一系列的海禁了。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清軍在入關之後。因為是外族和本土的漢人自然會產生分歧,所以政權不是很穩定。鄭和下西洋之後,了解到西方列國實力都很強,甚至在武器和軍備上都要強於本土。為了防止好不容易打下來的江山被推翻,所以便頒布《禁海令》。
但是我們知道,關上門是沒有用的。如果敵方的實力遠高於你,那麼對方便能將門給踢開。自閉關鎖國發展之後,清朝的生產力和科技水平幾乎一直停懈在百年以前,反觀西方列強國,正在風風火火的搞工業革命。
1816年,英國的阿美士德伯爵前來中國商談通商的問題,希望乾隆的繼位者嘉慶皇帝,能重新打開中國沿海各岸的港口,但是被拒絕了。阿美士德很難堪甚至打算回去勸英皇以武力來徵服中國。回國的途中,聽過大名鼎鼎的拿破崙被關押起來了。
因為正好在經過的路上,於是他便想要見一見拿破崙,聽聽他的意見和看法。阿美士德說:「中國表面上看著很強大,但其實背後是泥足巨人,很軟弱。」拿破崙卻不喜歡阿美士德這樣比喻,他說到:「中國是一隻還在沉睡中的雄獅。」
很多朋友看到這裡,一定會在心裡暗暗地誇拿破崙果然很有眼光。事實上如今的中國,可不想是已經甦醒的雄獅嗎?雄踞於東方,傲視於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來輕易冒犯。和清末時期一片衰敗的情景已是截然不同。
但其實拿破崙這句「中國是一隻還在沉睡中的雄獅」還有下半句,而且看完之後你肯定就笑不出來了,後半句便是:「不要打擾這頭雄獅,就讓他一直沉睡下去。」
拿破崙不愧是軍事天才,可謂是一語中的。英國之後並沒有立即入侵中國,而是在幾十年後,用鴉片撬開了清朝封閉的國門。在清末期間不知在列強國的壓迫下,不知籤署了多少割地賠款的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