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住集團受疫情影響淨利潤下滑嚴重 酒店入住率不到50%

2020-12-16 和訊港股

近日,華住集團通過港交所聆訊,擬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華住集團成立於2007年,是一家多品牌酒店集團,包括漢庭酒店、你好酒店、全季酒店、桔子酒店等品牌。根據招股書引用的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12月底,以經營的酒店客房數量計,公司是中國第二大及全球第九大酒店集團。早在2010年3月,公司的美國預託股份以「HTHT」為股票代碼在納斯達克上市。

由於COVID-19的爆發,商務及休閒旅行的需求均產生了不利影響,進而降低了酒店業的需

求。全球酒店供應大體停滯,眾多酒店倒閉,華住集團的經營情況如何?又有哪些風險點值得注意?南財AI新聞實驗室新股排查課題小組來為大家拆一拆。

酒店入住率不足50%

先來看公司公司的整體營收及淨利潤情況。從往年的數據來看,2017至2019年,公司實現營收82.2億元、100.6億元和112.1億元,2019年同比增長11.4%,較2018年增速有所放緩。同期公司經調整後的歸屬淨利潤為12.6億元、17.1億元和15.6億元,淨利潤在2019錄得負增長,同比下降8.76%。

從招股書最新的數據來看,公司2020年一季度實現收入20.13億元,同比下降15.67%,經調整後的歸屬淨利潤虧損9.8元,同比下降541.9%,原因主要是疫情的爆發,酒店的需求下降,公司各模式下的收入大減,但面臨的酒店經營成本跟費用並沒有減少,導致公司的淨利潤下滑非常嚴重,遠超營收下滑幅度。

接著來拆分公司的收入結構,公司有三種經營模式,分別為租賃及自有酒店模式、管理加盟模式和特許經營模式,公司的收入也是主要來源於這三種經營模式下的收入,報告期內佔比均超過90%。

租賃及自有酒店收入主要來源於客房租金、餐飲銷售以及其他輔助商品及服務,該部分收入是公司佔比最大的收入來源,報告期內佔比在73%左右。2017至2019年,公司該模式實現收入63.4億元、74.7億元和77.2億元,均實現增長,但2020年一月份疫情爆發以來,一季度的收入為15.2億元,同比下降了11.1%。

管理加盟模式下,公司通過派駐現場的酒店經理來管理酒店並向加盟商收費;在特許經營模式下,公司向加盟商收費單不派駐現場酒店經理。報告期內,這兩種模式下產生的收入合計佔比在25%左右。2017至2019年,公司這兩種模式實現的收入分別為18.5億元、25.3億元和33.4億元,年均增長率在30%以上,佔比小幅穩定提升。同樣受疫情影響,2020年一季度該模式下的收入為4.65億元,同比下降了29.9%。

華住集團是一家多品牌酒店,從其經營的酒店數量變化可以觀察公司的發展情況。上表是華住集團的酒店數目的變化,截至2020年6月30 日,公司擁有租賃及自有酒店758家,管理加盟酒店5087家,特許經營酒店342家。從上表中的數據可以看到,公司一直未停下擴張的腳步。其中,管理加盟酒店的數量提升最為迅速,公司還在2020年的一月份完成了對德意志酒店的收購。

隨著公司不斷擴張規模,在營酒店總數量在2020年一季度增至5840家,相對應的公司的客房總數也由2017年的37.97萬增至2020年一季度的55.2萬。

酒店的入住率也是衡量公司經營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從上表可以看到,在2017至2019年,公司的租賃及自由酒店、管理加盟酒店的入住率都比較高,均在85%以上,特許經營酒店的入住率相對較低,在75%左右。同期所有在營酒店的入住率分別為88%、87%、84%,雖然都在80%以上,但呈現下降趨勢。

2020年疫情的爆發顯然對公司的酒店入住率影響非常大,租賃及自有酒店入住率下降至40%,管理加盟酒店下降至40%,特許經營酒店下降至31%,相對應的所有在營酒店的入住率也下降至40%。

淨利潤下滑嚴重

再來看影響公司盈利的兩組數據,成本和費用。

2017至2019年,華住集團的經營成本分別為56.75億元、64.76億元和71.9億元,佔比在64%左右。2020年一季度,經營成本由2019年同期的17.35億增加37%至23.77億,佔營收的比例飆升至118.1%,主要是德意志酒店的合併以及一季度營收收入的減少所致。

華住集團的費用主要由銷售及營銷費用、一般行政費用、開業前費用組成。開業前費用是指租賃或自有酒店開業前產生的租金、人員成本及其他雜項開支。2017至2019年,公司的三項費用均在逐年增加,合計佔營收的比例分別為14.36%、14.45%和17.74%,費用率也在逐年上漲。特別是2020年的一季度,公司收入減少,公司費用佔營收的比例增長至28.46%。

一季度疫情的爆發,在公司的收入負增長的情況下,公司的經營成本和費用沒有減少,並且公司在2020年一月份完成了對德意志酒店的收購,增加了新的營業成本和費用,使得公司一季度的出現虧損,同比下滑幅度大。

最後來看公司的現金及短期負債情況,截至2020年3月31日,華住集團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為18億元,與2019年期末相比,大幅減少,主要是用於支付收購德意志酒店的未償還對價以及疫情爆發以來面臨收入下降後的經營成本和費用。

截至2020年3月31日,公司的短期負債為57.82億元,主要包括於2020年到期的可換股有限票據及180萬美元的銀行貸款,該等款項均未償還。公司目前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無法覆蓋短期債務,存在債務無法償還的風險。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責任編輯:王剛 HF004)

相關焦點

  • 華住第三季度經營回暖 DH酒店虧損拖累淨利潤
    淨利潤方面,華住集團第三季度淨虧損2.12億元,環比第二季度收窄。不計入DH酒店,該集團報告期內淨利潤4.82億元。DH酒店受二次疫情影響持續虧損2019年,華住集團通過收購DH酒店,邁出其海外布局的重要步伐。但因持續受到疫情影響,DH酒店經營狀況不佳,正在拖累華住集團的整體業績。第三季度,華住集團國內酒店業務實現淨利潤近5億元,領跑國內酒店行業。
  • 華住集團一季度淨虧損21億元,客房入住率不到去年一半
    6月30日,華住酒店集團(華住集團,NASDAQ:HTHT)發布了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今年第一季度未經審計財務業績。數據顯示,華住集團一季度淨收入同比下降15.7%,淨利潤同比下降逾20倍。一季度淨虧損21億元,淨利潤下降逾20倍華住集團財報顯示,第一季度酒店營業額50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32%;若不包括德意志酒店集團,第一季度酒店營業額同比下降49%。第一季度淨收入20億元,同比下降15.7%;若不包括德意志酒店集團,第一季度淨收入同比下降46%。
  • 海購失利 華住集團「超級酒店夢」遭當頭一棒
    摘要:華住集團財報顯示,第三季度淨虧損2.12億元(約3100萬美元),環比第二季度收窄,二季度淨虧損為5.48億元。但若不計入DH酒店(德意志酒店集團),集團第三季度財務將由虧轉盈,為淨利潤4.82億元。
  • 華住第三季度經營回暖 DH酒店虧損拖累淨利潤
    淨利潤方面,華住集團第三季度淨虧損2.12億元,環比第二季度收窄。不計入DH酒店,該集團報告期內淨利潤4.82億元。DH酒店受二次疫情影響持續虧損2019年,華住集團通過收購DH酒店,邁出其海外布局的重要步伐。但因持續受到疫情影響,DH酒店經營狀況不佳,正在拖累華住集團的整體業績。第三季度,華住集團國內酒店業務實現淨利潤近5億元,領跑國內酒店行業。
  • 國內酒店集團2020Q1財報:首旅、錦江、華住、華天、金陵、金茂...
    華住預計,今年第一季度淨收入將同比下降14-16%;如果不計入德意志酒店的收入,則將下降45%-47%。上述的預期比3月份華住給出的預測區間更為積極:3月27日華住公布了2019年財報,當時預計,今年第一季度淨收入將同比下降15%至20%。不包含德意志酒店的華住酒店數據:
  • 率先引領酒店業復甦,華住集團-S(01179)劍指中高端打造核心商業壁壘
    淨利潤持續領跑,運營數據顯著復甦智通財經APP了解到,2020年第三季度,華住集團淨收入達到3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3.4%,環比增長61.7%,好於市場預期;不計入DH酒店,淨收入為27.3億元,同比略有下降。
  • 海購失利 華住集團「超級酒店夢」遭當頭一棒 財務壓力下擴張陷入...
    但若不計入DH酒店(德意志酒店集團),集團第三季度財務將由虧轉盈,為淨利潤4.82億元。   按照集團財報公示數據不難看出,是否計入德意志酒店集團直接影響了華住集團的整體業績走勢。據悉,為了實現全球布局的戰略,2020年一季度華住集團斥資7億歐元(55億人民幣)購入德意志酒店集團,萬萬沒想到的是,此舉非但沒能助華住集團一臂之力,反而埋下了年內業績的「定時炸彈」。
  • 海購失利,華住集團「超級酒店夢」遭當頭一棒,財務壓力下擴張陷入...
    海購失利成虧損源頭華住集團財報顯示,第三季度淨虧損2.12億元(約3100萬美元),環比第二季度收窄,二季度淨虧損為5.48億元。但若不計入DH酒店(德意志酒店集團),集團第三季度財務將由虧轉盈,為淨利潤4.82億元。
  • 中國第二大酒店華住集團上市前夜遭做空 華住緊急回應
    受疫情影響上半年虧損超去年全年淨利潤9月10日,華住集團正式披露赴港二次上市招股書。與受到市場熱捧的農夫山泉不同,華住集團在公開發售階段認購遇冷。此次招股期限為9月11日至9月16日,直到9月14日,華住認購尚不足額。
  • 華住Q3酒店營業額達100億元淨利潤同比下滑35%
    第三季度,其淨利潤為4.31億元人民幣,上年同期為6.68億元,同比下滑35%,經調整淨利潤為4.34億元,上年同期為5.09億元。每股盈利1.51元,攤薄每股盈利1.45元。營運成本和開支為23.61億元,上年同期為20.44億元。
  • 入住率持續下滑仍加速擴張 連鎖酒店"飲鴆止渴"?
    但各酒店集團均依靠快速擴張保證了酒店集團淨營業收入的增長。業內認為,目前連鎖酒店擴張旨在開發三四線市場,但靠擴張保營收並非長久之計。  入住率持續下滑  市場連續疲軟,不僅五星級酒店日子不好過,連位於需求金字塔底部的經濟型酒店也不能倖免,下滑趨勢依舊。
  • 海購失利 華住集團「超級酒店夢」遭當頭一棒
    摘要:華住集團財報顯示,第三季度淨虧損2.12億元(約3100萬美元),環比第二季度收窄,二季度淨虧損為5.48億元。但若不計入DH酒店(德意志酒店集團),集團第三季度財務將由虧轉盈,為淨利潤4.82億元。
  • "壓力測試"下的華住:酒店巨頭如何破除疫情困局?
    今年以來,疫情對酒店行業帶來巨大衝擊,華住集團也未能倖免。在國內疫情防控走向常態化趨勢下,國內酒店行業所期盼的報復性反彈短期內難以到來。在此情況下,華住集團等國內酒店巨頭紛紛調整策略,以應對行業新形勢下所出現的新挑戰。經營「磨底」今年以來發生的新冠疫情,對於全球酒店業而言是一場嚴峻的「壓力測試」。作為行業龍頭的華住集團,同樣感到壓力。
  • 華住集團三輪核酸檢測證大山子漢庭「清白」,海外酒店「拖後腿」
    《華夏時報》記者從華住集團三季報中了解到,第三季度華住集團國內酒店經營業績正在逐步恢復,如果不計算今年收購的德國第一大本土酒店集團DH(以下簡稱「DH」)的業績,華住集團第三季度淨利潤為4.82億元,加入以後卻虧損2.12億元。
  • 華住酒店集團第三季度財報喜憂參半 規模擴張淨利潤下降三成
    財報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華住旗下所有酒店總營業額達100億元,同比增長19%;淨營收同比增長10.4%,達31億元;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為4.31億元,上年同期為6.68億元,同比下降約35%。酒店規模方面,2019年第三季度,華住淨增486家酒店,相當於每天平均新增5家酒店。
  • 華住集團三季報:開業酒店數達到5151家,淨利潤降三成
    不過,財報顯示,華住2019年第三季度的EBITDA(息稅折扣及攤銷前利潤率)8.98億元,同比減少34%;此外其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4.31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35%,上年同期為5.09億元。從華住第三季度的運營成本上可以看到,其2019年第三季度運營成本全線增長。
  • 華住集團半年淨虧27億負債猛增 季琦等3創始人外國籍
    但受到疫情影響,2020年前六個月,華住集團已有43家酒店因疫情而關閉,集團預期2020年將在中國地區關閉約350至450家酒店,其中包含300至350家由於經營因素預期關閉的酒店,以及50至100家可能因COVID-19不利影響而關閉的酒店。
  • 華住酒店(HTHT)三季度淨利下降三成,繼續受累於下行的酒店行業?
    具體而言,2019年三季度,華住旗下所有酒店總營業額達100億元,同比增長19%;淨營收同比增長10.4%,達31億元;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為4.31億元,上年同期為6.68億元,同比下降約35%。而受淨利潤同比下降的消息影響,這兩天華住酒店股價走勢都比較低弱。
  • 華住集團陷「多事之秋」:被指「住酒店長膿包」 市值半年縮水200億
    據中國飯店業協會發布的「2018中國酒店集團規模50強排行榜」,北京首旅如家酒店集團以3712家全國門店,38.47萬間客房位列第二名。第一名為總部位於上海的錦江國際酒店集團。但時至2018年一季度,華住集團客房規模超越了北京首旅如家酒店集團,後者退居行業第三。
  • 華住酒店Q1 RevPAR下跌過半,德意志酒店RevPAR降21%
    華住暫時關閉的酒店數量,從2月中旬高峰時的2310家,下降到3月31日的369家。今年第一季度,政府機構徵用了總計610家華住酒店(共200萬間夜,其中12%來自華住的直營店),用於醫護人員住宿和疫情隔離等目的。截至3月31日,仍有374家華住酒店被徵用。華住在今年1月初完成了對德意志酒店集團的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