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識香港,是從香港電影、香港電視開始的,TVB的電視劇更是佔據了半壁江山。記得小時候在本港臺、翡翠臺追動畫片,長大些追電視劇,金枝欲孽,妙手仁心,陀槍師姐,一部部如數家珍。
香港的警匪片也不少,春節前香港警察開通了微博,一大批人在阿sir的微博下面留言,好一場大戲,積攢多年的港片的臺詞終於派上用場了。
很多人去香港朝聖,為了自己喜愛的那部電影/電視,重慶大廈,西九龍重案組…新上映的新喜劇之王,又吸引了一大批人去石澳打卡,懷念舊的喜劇之王,一句我養你啊,勾了多少眼淚。
尹天仇勾柳飄飄下巴靠過那棵樹是重點打卡對象,不過由於去年的8號風球,石澳受災有些嚴重,最近恐怕不是最佳朝聖時間了。
比起去朝聖,廣東人又有所不同,大部分時間,都是為了去香港買買買,由於香港的各項生產指標都比內地嚴格,港貨也就成為了品質擔當。
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跟很多廣東人一樣,我去過很多次香港,主題無一例外是買買買。直到最近有人問我有沒有香港街道的照片,我翻遍所有的硬碟,只找到1張能用的,立刻決定去香港拍一些照片,這一次想拍點特別的,於是不走尋常路去了菜市場,捕捉城市裡的煙火氣。
最有人間煙火氣的旺角菜市場
旺角是本地人購物的熱門地點,人口密度極高,平均密度為每平方公裡13萬人,鱗次櫛比的商鋪通宵營業,人聲鼎沸。
最有煙火氣的東西不外乎菜鹽油米醬醋茶,在旺角煙廠街1號有個當地菜市場,乾淨、整潔。每到一個地方,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我都會去當地的菜市場轉轉,就像很多人說的那樣,一個地方的當地市場,是最能感受當地風俗人情的地方。
煙廠街的這個菜市場,是個露天市場,在道路兩旁支起棚,搭起架子,除了買菜人、行人,不時還有汽車經過。
作為一個千千萬萬菜市場裡的普通菜市場,跟內地最大的不同大概是很多菜都是按份賣,不是論斤稱吧。大部分的蔬菜都是來自新界,新界是香港除九龍、港島外的三大地理分區之一,由於地理位置、歷史及交通條件等方面的原因,一直是香港的農業生產區。
這堆紅蘿蔔似乎有點發育不良
瓜果蔬菜看著都新鮮,大都沒灑水,但看起來也不乾癟,估計都是當日新進的貨。
海鮮乾貨類的蠔幹、瑤柱等都標註著日本產,180元一斤的日本蠔幹,看著也挺吸引人。
本港製的臘腸160港幣1斤,8分瘦2分肥,廣州酒店同等品質的臘腸,大概便宜三分二吧。
之前去香港買水果感覺特別貴,這次在菜市場看著價格還行,大概是因為內地的水果也經過了幾次漲價潮的原因。蔬菜跟廣州普通市民吃的相比,價格幾乎也不會相差太遠,有個別比較突出。
最特別的東西大概就是茴香花了,問完攤主這個是什麼菜就屁顛顛的跑去拍別的了,忘記問怎麼吃,回來之後查了很多資料也問了很多人,都說不知道咋吃。最靠譜的解答是做沙拉的時候加一些做裝飾,還有煮湯,具體咋吃,還真不知道,下回去香港再去一遍,問問咋吃(一個執著的博主…)
逛到最後買了一包新界米通,吃起來有小時候的味道,雖然很想買點菜煮一下,下回可以考慮定個民宿,這樣就可以自己煮飯啦。
沒有嘈雜的叫賣聲,沒有溼漉漉的地面,紙醉金迷的大都市裡,同樣有著最樸實的煙火氣,三三兩兩的煮飯人,買把新鮮的菜回家,為家人張羅晚餐,滾一鍋熱湯,這何嘗不是一種平淡安穩的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