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低調的「六朝古都」,低調到很少有人想起它

2021-01-13 澎湃新聞

中國最低調的「六朝古都」

圖文:邯鄲老崔

 

有關「鄴」,老崔早就想出一期圖文,但苦於無從下手。

一是因為,有關「鄴「的史料、故事、傳奇,太過豐富,不知從哪兒開題;二是因為,地面上留下的遺址、古蹟、留痕,幾近空白,找不到可供鳥瞰的景觀。而老崔視野的特長,恰是在航拍圖片上,力求提拽出蘊藏其中的歷史地理知識,並進行簡潔明了的解讀。

▼(鄴城遺蹟位置示意圖。鄴南城宮殿區遺址發掘現場,位於倪辛莊村北的漳河右岸。製圖@邯鄲老崔)

近日聽說,在漳河故道裡,文物部門正在發掘鄴南城宮殿區遺址,面積達2000平方米。遂前往,並俯拍了幾張現場圖片。由此,下決心出一期關於「鄴」的圖文。因為,中國歷史中,「鄴」是不可逾越的一段;邯鄲歷史文化中,「鄴」更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獨立存在。

▼(請橫屏觀看。宮殿遺址發掘現場全景。攝影@邯鄲老崔)

▼(宮殿遺址發掘現場一角。攝影@邯鄲老崔)

提起「鄴」,相信大多數中國人都聽說過。人教版小學課文《西門豹治鄴》,講的就是這個地方。但是,若提起「六朝古都」,幾乎所有人腦海中閃出的,一定是「南京」這座城市,而不曾想起地處中原的「鄴」,也是一座「六朝古都」。

▼(金鳳臺遺址廣場上的曹操塑像。圖片上端的兩塊草坪,是銅雀臺和冰井臺基址。攝影@邯鄲老崔)

「六朝古都」在中國歷史上有2個,一是建鄴城,二是鄴城。南方的建鄴城(南京),從三國的東吳開始400年間,東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連續六朝在此建都;同一時期,北方的鄴城(河北臨漳),先後作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都城,居黃河流域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長達四個世紀之久。有趣的是,南京之稱為建鄴,不知是否與古老的鄴城有關聯?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深究一番。

▼(請橫屏觀看。鄴城博物館。攝影@邯鄲老崔)

歷史上的鄴城古都,位於現在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境內。目前已經隕落為一個剛剛由香菜營鄉更名而來的普通的建制鎮——鄴城鎮。

▼(鄴城古都位於河北省臨漳縣境內,地處臨漳縣城與河南安陽市之間的漳河兩岸。製圖@邯鄲老崔)

鄴城古都始築於春秋齊桓公時。東漢末年,曹操擊敗袁紹,佔據鄴城,營建王都。鄴城遺址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研究古代都城規劃建設、建安文學興衰、北朝佛教興滅的重要依託。

 

一、都城營造

一代梟雄曹操,自公元204年佔領鄴城開始,營造鄴城就成了伴隨其一生的事業。

▼(位於臨漳縣城的曹操塑像。照片提供@齊沐)

曹魏鄴城的營造,在我國城市建設史上地位輝煌,業內人士認為堪稱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的典範。

▼(鄴城城市布局及功能分區圖。製圖@邯鄲老崔)

鄴城的城市布局,開創了中國古代城市以中軸線對稱布局的先河;在城市功能分區上,宮城、官署與居民生活區有序分隔,宮城、外城雙重結構,形成棋盤形封閉式布局;在城市路網構架上,經緯龍骨,棋盤交錯,首創城市主幹道與皇宮丁字形交匯的新格局。

後來的隋唐長安城、北宋汴梁、元大都、明清紫禁城,以及日本奈良城等,都是借鑑和沿襲曹魏鄴城的城市規劃模式。

▼(鄴南城宮殿區發掘出的宮殿柱礎,巨大而精美。可以想見當年宮殿的恢弘。攝影@邯鄲老崔)

晉·左思《三都賦》中有一篇「魏都賦」,對鄴城之恢弘狀貌作了詳細描述。古文功底超強的小夥伴,可以去研讀一下成就了「洛陽紙貴」這一成語的《三都賦》。這裡,用最通俗的語言,簡要介紹下曹魏鄴城的恢弘建制。

▼(鄴城博物館天井中廳的鄴城復原沙盤。鄴城開世界城市營造先規劃後建設的先河。攝影@邯鄲老崔)

曹魏鄴城,東西七裡,南北五裡。外城總計七座城門,南三北二東西各一。東部建春門與西部金明門之間,是一條東西貫通的大道,將鄴城分為南北兩部分。北部,中心為宮城區,宮城區西邊為苑囿(銅雀園),東邊為戚裡(權貴所居)。南部,布局了下級官署衙門、市場及居民區。

▼(鄴城博物館中陳列的鄴城宮殿建築構件,精美絕倫。攝影@邯鄲老崔)

宮殿區從南到北位居城市中軸線。從南城門中陽門至止車門,再至宮城正門端門,後立鐘樓、鼓樓,其後為文昌殿。文昌殿為「天子朝會賓客,享群臣,正大禮之殿」,為外朝正殿。文昌殿東側的聽政殿作為相府,是常朝、日朝處。兩殿後為後宮。

▼(鄴城復原沙盤局部,銅雀三臺復原模型。攝影@邯鄲老崔)

鄴城最為天下所知的建築群是「曹魏三臺」,這與唐代詩人杜牧精彩詩句的廣泛傳頌不無關係。「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讓多少人對歷史上硝煙瀰漫的「赤壁之戰」,在逆向推演之後,充滿了種種浪漫、魔幻的暢想。

▼(請橫屏觀看。曹魏三臺僅存的金鳳臺遺蹟。攝影@邯鄲老崔)

「曹魏三臺」修建於銅雀園西側,以城牆為基礎修築。自南向北分別是金鳳臺(金虎臺)、銅雀臺(銅爵臺)和冰井臺。三臺儲有大量戰備物資,臺與臺之間以浮橋閣道相連,具有軍事、遊樂雙重功能。

▼(衛星地圖可以清晰地看到曹魏三臺和城牆的痕跡。製圖@邯鄲老崔)

為什麼在魏晉四百年的亂世裡,無數人居鄴城而稱孤道寡,而在大統一的年代裡,這裡卻成了無人問津的荒敗廢墟?

▼(鄴南城宮殿區發掘出的殘破建築材料,每一件上都有考古工作者科學嚴謹的文物標號。攝影@邯鄲老崔)

這裡面有著深層的地緣地理因素和歷史原因。

一是鄴城位居漳河下遊,數百年來,由於人類活動,造成其上遊黃土高原環境惡化、水土流失,嚴重的水患限制了鄴城的發展空間。二是大運河「永濟渠」的開通,使得連接許都與鄴城的水利樞紐「白溝」失去了意義,進一步削弱了鄴城作為都城的發展優勢。三是隋王朝崛起之時,後來成為隋文帝的楊堅為了永絕北方割據之後患,下令將所有居民南遷四十五裡,徹底焚毀鄴城,一代帝都就此隕落,成為一個傳說。

▼(傳說中的曹操拴馬樁,是一顆巨大的生機勃勃的古柏。攝影@邯鄲老崔)

 

二、建安文學

東漢末年,曹操挾持漢獻帝,統一北方,使社會有了一個比較安定的時期,文學的發展也獲得了相當寬鬆的社會文化環境。由於曹氏父子的倡導及參與,一批文學士人,在積極進取、建功立業的同時,聚集在鄴城銅雀臺下,形成了鄴下文人集團。他們創作出許許多多表現時代精神,反映時代生活,展現時代風貌的文學作品,使得建安時期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文學繁榮時期。

▼(建安文學的倡導者和領軍人-曹氏父子。照片提供@齊沐)

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主要是「三曹」和「七子」。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請橫屏觀看。臨漳縣城的「七子園」。攝影@邯鄲老崔)

曹操是建安文學的開創者,其代表作《蒿裡行》描寫了軍閥混戰時期的慘景,《短歌行》更是膾炙人口的名篇。曹丕是曹操的次子,其詩歌委婉悱惻,兩首《燕歌行》是現存最早的七言詩,所著《典論·論文》,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重要著作。曹植寫《七步詩》的原委,盡人皆知。其留世的詩賦文章很多,知名的如描繪人民痛苦生活的《泰山梁甫行》,描寫愛情的《洛神賦》等。李白有「蓬萊文章建安骨」之句,可知建安文學對後世的深遠影響。

▼(請橫屏觀看。臨漳縣城三曹園中的「建安文學館」。攝影@邯鄲老崔)

現代人對「建安七子」的生平事跡,除孔融、陳琳、王粲等少數人外,大多已經茫然無知了。

▼(請橫屏觀看。臨漳縣城的「三臺園」。三個象徵「三臺」的漢闕亭臺將三個小島連接起來。攝影@邯鄲老崔)

孔融名氣大,是因為家喻戶曉的「孔融讓梨」道德禮儀故事的傳揚。另有成語典故「小時了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皆源於孔融相關的故事。陳琳為人所知,是因為他曾替袁紹起草過《討曹檄》,文中酣暢淋漓痛罵曹操祖父三代,列數曹操種種大逆不道的劣跡,曹操讀後氣沖天靈,卻意外治好了頭痛頑疾。有關王粲的故事,「驢鳴送葬」最有特色。話說王粲去世後,世子曹丕對前來送葬的眾好友說:「仲宣平日最愛聽驢叫,讓我們學一聲驢叫,為他送行吧!」於是,一片驢鳴之聲響起。

這些讓人記起的故事,有的與文學無甚干係。可見人的留名,一定要有故事,那怕是荒誕不經的故事。下面的「七子」塑像立於臨漳縣七子園內。

▼(孔融(153年—208年),魯國(今山東曲阜)人。照片提供@齊沐)

▼(陳琳(?-217年),廣陵射陽(今揚州)人。照片提供@齊沐)

▼(王粲(177年—217年),山陽郡高平縣(今山東微山)人。照片提供@齊沐)

▼(徐幹(170年—217年),北海劇縣(今山東壽光)人。照片提供@齊沐)

▼(阮瑀(約165—212年),陳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照片提供@齊沐)

▼(應瑒(177—217年),東漢汝南南頓(今河南項城)人。照片提供@齊沐)

▼(劉楨(186年―217年),東平寧陽(今山東寧陽)人。照片提供@齊沐)

在建安前期徵戰頻繁趨向統一的歷史時期,建安文人用自己的筆直抒胸臆,抒發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被魯迅先生稱為「文學的自覺時代」。在這個時代裡,詩歌、辭賦、以及散文,從內容到形式,都開創了一個嶄新的局面。給這亂世,增添了一抹濃鬱的文採,並確立了「建安風骨」這一詩歌美學風範。對後來的文化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請橫屏觀看。臨漳縣城的「三曹園」。攝影@邯鄲老崔)

從建安七子的生卒紀年看,陳琳、王粲、徐幹、應瑒、劉楨五人都是在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去世的。據考,除王粲的死因存疑外,其他四人均死於當時的一場大瘟疫。至此,建安七子全部隕落。建安文學也由此戛然而止。

三、北朝佛都

佛教在鄴城的傳播與興盛,始於漢晉時期,初盛於後趙,大盛於東魏,鼎盛於北齊時期。

▼(鄴城出土佛造像。攝影@邯鄲老崔)

據記載,佛教鼎盛時,僅鄴城就有寺廟四千所,僧眾八萬人。鄴地幾乎村村有寺廟,家家供佛祖,佛事繁盛,香菸繚繞。佛圖澄、釋道安、慧可都是鄴城的著名高僧。慧可是漢傳佛教禪宗二祖,他在鄴地傳經弘法,普渡眾生,使禪宗成為中國佛教的主流。那時的鄴城,當之無愧就是中國的佛教中心,為佛教在中國的傳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鄴城出土佛造像。攝影@邯鄲老崔)

上世紀八十年代,由中國社科院和河北省文研所合作,組建了鄴城考古隊,對鄴城遺址展開了持續近40年的考古考察。2002-2012年,考古隊發現了一個宏大的寺院遺址,並對其佛寺塔基進行了發掘。遺址位於鄴城南側的趙彭村,是北朝時期的皇家寺院塔基,被認定是已發現的中國古代最高級別的佛寺遺址,是當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鄴城出土佛造像。攝影@邯鄲老崔)

2012年1月,考古隊在臨漳縣習文鄉北吳莊北側的河灘內,意外發現了一個佛造像埋藏坑。經過發掘,一次性出土佛造像2895件(塊),是建國以來出土數量最多的佛造像埋藏地。這批佛造像,時代跨越北魏、東魏、北齊、北周和隋唐,部分佛像有銘文,各個時期紀年明確。造像題材主要由盧舍那、觀世音、思惟太子以及釋迦多寶等。造像工藝精湛,品相精美,多數為背屏式,所用材料95%是漢白玉,多數有彩繪和貼金痕跡。這些,印證了鄴城佛教曾經的輝煌,有利地佐證了鄴城作為中國佛都的歷史事實。

▼(鄴城出土佛造像。攝影@邯鄲老崔)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說:鄴城北朝皇家寺院塔基遺蹟的發現發掘,2895件佛造像的驚世出土,充分印證了古都鄴城在北朝晚期作為中原地區佛教文化傳播中心的歷史地位。千佛出世,必將吉祥臨漳。

▼(鄴城出土佛造像。攝影@邯鄲老崔)

 

鄴城,這座在歷史上充滿了魔力和魅惑的城。它讓無數梟雄和暴君為之神魂顛倒,以此為基業之地或國都,瘋狂的營造它,讓之成為舉世聞名的大城,令天下萬邦為之傾倒和膜拜。然而,滄海桑田。這一座輝煌大城,也隨著一茬茬梟雄霸業的轉瞬即逝,一起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請橫屏觀看。由近及遠:冰井臺基址、金鳳臺基址、銅雀臺遺蹟依次排列。攝影@邯鄲老崔)

出生在鄴地附近的報告文學大家李春雷先生曾經暢想:如果有可能,我們真的應該邀請皋陶、鬼谷子、齊桓公、西門豹、項羽、曹操、蘇東坡等先賢大儒,在銅雀臺上,共餐一桌,商議振興臨漳之大業。相信,他們都會真誠地出謀劃策。畢竟,他們都曾是這片土地的先賢。

▼(請橫屏觀看。臨漳縣委、縣政府辦公大樓。請先賢大儒來此議政,真是一個有趣的、科幻的,充滿穿越感的想法。攝影@邯鄲老崔)

期待「鄴城」重現!祝願臨漳振興,祈福臨漳吉祥!

▼(鄴城出土佛造像。攝影@邯鄲老崔)

相關焦點

  • 位於江蘇南京,門票免費卻少有人知,秦淮河邊「最低調」的山脈
    秦淮河上的一座山峰,位於江蘇南京,是最低調的地方,門票是免費的,但是人很少。美麗的南京,在風雨中顯露出帝王的風範,這是擁有六朝都城的地方,依稀散發著帝王的氣息。古都之城在漫長的歲月中,經歷了無數的滄桑。
  • 浙江「最低調」城市,有最大最小商品市場,卻很少有人知道它名字
    說到浙江這幾年的發展,一直被公認為「經濟強省」,除了經濟,它還是一個著名的旅遊城市,當人們談論這個城市時,許多人首先會想到「杭州」,然後是溫州,到目前為止,你了解過金華嗎?很多人說金華在浙江實力不是很好,即使在中國,也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城市,今天說的是浙江「最低調」城市,有最大最小商品市場,卻很少有人知道它名字。說起對金華的印象,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金華火腿和雙龍洞,這幾年金華酥餅也很熱,好像其他的都不記得了?尤其是省內金華的政治地位不如杭州,連影響力似乎都不如寧波,連經濟都不如台州紹興?為什麼沒人敢小看金華?
  • 貴陽「最低調」的景區,景色美麗美食多樣,但很少有人知道
    說到保定肯定會想起驢肉火燒,但是我稀罕去各地旅遊,是擁有著十年旅遊經驗的旅行家,今天給大家帶來我的原創文章是「貴陽「最低調」的景區,景色美麗美食多樣,但很少有人知道」。現在我國的旅遊景點很多,如果說各個城市都在開發自己的旅遊景點,那麼貴州就受到了很多遊客的喜愛,主要在貴州山的深處,一個省,屬於交通是絕對不全面,但對環境的景色非常美麗,而且那些不能說相對比較繁華的城市,這裡是相對比較安靜,別的事,那麼貴陽境內有一處十分低調的景區景色,美食一應俱全,那麼它就是青巖古鎮。
  • 中國最低調的省會,也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城市,卻很少有人知道
    但是,我們今天說的這個城市卻很低調,它是省會,卻很少有人知道。明明是省會城市,卻低調到很多外地人都不知道它!沒錯,它就是青海省的省會城市,西寧!雖然它在西部地區名聲很響,但國內的很多人仍然對它知之甚少。西寧地處中國西北地區,也是西北重要的中心城市,更是古代的絲綢之路南路的必經之地。
  • 實拍荊州古城:充滿煙火氣的湖北荊州,居然是一座六朝古都
    提到六朝古都,大多數人會想到南京,但少有人也會想起荊州。其修造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周厲王時期,有「中國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之美譽。雖然人們對它的印象並不深,或者說它在中國所有古都中的並沒有很高的存在感,但深入其中,卻發現它是這般低調,又深不可測。
  • 實拍荊州古城:充滿煙火氣的湖北荊州,居然是一座六朝古都
    提到六朝古都,大多數人會想到南京,但少有人也會想起荊州。其修造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周厲王時期,有「中國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之美譽。 雖然人們對它的印象並不深,或者說它在中國所有古都中的並沒有很高的存在感,但深入其中,卻發現它是這般低調
  • 四川最低調的景點,與峨眉山齊名,卻很少有人去過
    在四川盆地西沿,距離成都180公裡的眉山,藏著四川最低調的景點。它就是與峨眉山齊名的瓦屋山,兩座山峰並稱為「蜀中二絕」。如今人們卻只知道峨眉山,瓦屋山很少有人聽說過。瓦屋山位於蜀地,又被稱作是蜀山。佔地105萬畝的它,海拔最高2830米。瓦屋山的山勢奇異,在山頂有著亞洲最大的平臺。
  • 道教聖地老君山,為何比古都洛陽還低調?
    河南洛陽,中國四大古都之一,世界文化名城,素有「十三朝古都」之稱。洛陽,堪稱最低調的古都。對此,估計沒人有異議。除了龍門石窟和洛陽牡丹,大概多數國人就說不出洛陽還有什麼了。今天,就讓我和你一起走進這個最低調的古都,探訪它更低調的一個絕佳風景名勝區。
  • 中國最「沒存在感」的古都,被譽為是七朝古都,遊客卻很少
    中國最「沒存在感」的古都,被譽為是七朝古都,遊客卻很少世界上一共有四大文明古國,在歷史的進程中,只有一個文明古國的主體歷史沒有斷,那便是中國。中國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境內不乏古都。中國有七大古都,北京、西安、南京、洛陽、開封等等,其中有一個古都可以說是最「沒存在感」的一個,它被譽為是七朝古都,然而遊客卻很少。那麼你知道這個古都是誰嗎?
  • 山西有一「低調」小城,秀美風景甲三晉,是世界圍棋發源地
    在我國各個地方省份之中,每一處都有自己自己的美麗風景,比如說到北京,我們就會想到紫禁城、長城等知名的皇室宮殿和世界遺產;說到上海,東方明珠、上海中心則是中國現代化高層地標的代表;而南京六朝古都的厚重與秦淮河的繁華雲煙,又給我們拉回到過往的歷史之中,
  • 長江路,你不能再低調了!
    有人會說,挨擺是應天大街哎,堵得沒得d數;有人會說,北京西路的梧桐樹,美得一踏帶一抹;也有人會說,頤和路的靜謐和文藝,絕無二家……但是,卻少有人提及「長江路」。作為六朝古都、文化名城的南京,大大小小的博物館有近百座,長江路上就有著六朝博物館和江寧織造博物館。
  • 中國最低調的城市,很少人聽過它的名字,卻獲得聯合國讚譽
    而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貴州的一個城市,這個城市也被稱為是中國最低調的城市,因為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這個地方是比較陌生的,很少人聽過它的名字。這裡最出名的就是各種原始的景點,荔波市的原始森森、地下湖在中國都是數一數二的,如果大家想要體驗更多大自然的原始感覺的話,那麼荔波這個地方絕對是非常值得一去的地方,而且最關鍵的地方在於這裡不僅景色原始。
  • 神秘低調的大霧山,很少有人知道它是濱江源頭!
    因為大霧山是濱江的源頭。作為如此重要的地標式千米山峰,在網絡上卻很少有關它的詳細介紹。它海拔究竟是多少米?這一帶是喀斯特峰叢地貌發育最典型的區域之一,除了發源於大霧山東坡的濱江河,其他所有地表水全都滲進了地下河。(下圖請橫屏欣賞)
  • 南京「低調」的寺廟,維持了很多年,在清朝時被毀了
    南京,也叫金陵,六朝古都,這是有很多歷史的痕跡,見證了太多歷史的重要時刻。毫無疑問,這裡有很多文化古蹟,再加上近些年南京的發展也很好,一定有很多人都到過南京,在南京遊玩。但是,被人們所熟知的都是那些大型的或者非常出名的景點,還有很多小景點也很美,卻很少有人知道,就像南京浦口湯泉鎮,相信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聽這裡,它真的很低調,今天我要說的它的惠濟寺。南京有很多寺廟,惠濟寺在這裡並不是很出名,它的規模也不大,第一眼看去就是一個普通的寺廟,毫無特別之處。
  • 中國最低調古城,美男美女雲集,離北京不遠是四省交界地,十朝古都
    鄴城三臺(金鳳臺、銅雀臺、冰井臺),也彰顯著邯鄲身為六朝古都鄴城的低調。距今已有2600年的廣府古城,曾經被譽為三大都城之一。城東的宏濟橋保存完好,這裡與趙州古橋同齡,站在橋上望著河水,我們仿佛能看見曾經的恢弘場面。
  • 中國「最低調」的旅遊城市,是四大古都之首,文化底蘊深厚
    隨著網絡的迅速發展,旅遊產業崛起,出現了很多「網紅城市」,成為很多人打旅行卡的必經之地, 隨著人流的增多,觀光地的物價和票也水漲船高,出現了很多「坑口」的景點, 但是有這樣的城市, 大家都是耳熟能詳,但對於它的了解卻少之有少,可以說是最「低調」的旅遊城市了。
  • 中國「最適合」旅遊的城市,四大古都之首,卻低調得讓人心疼!
    現在國內的觀光城市非常多,很多小夥伴不知道出去旅行時是否應該選擇哪個城市, 確實現在國內的觀光城市很多,而且所有的觀光城市的觀光地非常多,我不知道去哪個觀光城市是正常的, 但其實現在很多城市都是旅遊城市,但不太適合旅行, 理由很多,小編今天不要說了, 今天主要是國內最適合旅行的城市
  • 湖南最「低調」的城市:景色優美不輸張家界,風情濃鬱卻少有人去
    短短幾十年時間裡,中國已然成為了超一線國家,著實讓許多外國友人刮目相看,可見中國發展速度之快了。中國有著660座城市,每座城市都有其獨特的魅力所在,今天要說的便是湖南最「低調」的城市:景色優美不輸張家界,風情濃鬱卻少有人去。究竟是怎樣一座城市,有著如此魅力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我國「最低調」省會,所屬省份實力全國第2,卻不是重磅高鐵樞紐
    南京是江蘇省的省會,自然擁有許多優質的資源,發展也很順利,但南京在江蘇被蘇州打壓,前些年還處在無錫之後,儘管落後,但近年來南京已成為第二大城,在全國經濟排名中排名第11位,南京是大國的「低調省會」。南京雖然很謙虛,但光彩奪目,歷史悠久,南京是新的主要城市的首都和領土城市,面積6587平方公裡,人口843.62萬,它是中國東部的一個巨大的中心城市,南京是中國東部戰區司令部的總部,這是通向江澤河三角洲的重要門戶城市,從歷史上看,它是中國南部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因此,南京還是中國最著名的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
  • 河南發展最「可憐」的幾個城市,一個曾是省會,第一是六朝古都!
    河南有很多,但大多數城市發展是屬於不突出,這與他們的經濟實力非常多,所以大部分的城市發展在我們國家,這也就是為什麼能得到的關注更少,然而,低調並不意味著不同的發展,河南省不乏也是不錯的城市,有很多的發展只是名聲逐漸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