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建築是一座城市的骨肉與靈魂所在,那麼攝影師鏡頭中的建築,則是用鏡頭詮釋一座城市的姿態。
成都以其獨特的城市性格,造就了一座又一座有生命有溫度有極致之美的建築體,也吸引了無數建築攝影師們用鏡頭展示著這座城市骨肉與靈魂完整的所在。
成都麓湖藝展中心
新建築,老尺度
不論是建築師或建築攝影師,胸中都充滿人文情懷。這是成都存在建築-建築攝影工作室(以下簡稱存在建築)合伙人之一,同為建築攝影師的何震環希望藉由鏡頭表達的。
在建築攝影師何震環眼中,沉默往往比有聲表達得更多。這個已在成都定居十多年的甘肅人,用相機拍攝成都建築,以鏡頭記錄下成都的高速發展。
遠洋太古裡
他拍成都的奧特萊斯,記錄城市經濟發展的一面;他拍遠洋太古裡,因為這裡的新與舊、東與西的結合讓他看到城市建築與城市文化的共融與多樣;他也拍西村和老街,這些建築的存在是城市生命的象徵,他不願錯過撫摸城市肌理的任何機會。
奧特萊斯
博舍所在的遠洋太古裡,是成都四大歷史街區之一的大慈寺歷史街區,一條寫滿了生活痕跡的老街真實地留存著城市心臟的過往。
在何震環與搭檔的鏡頭下,成都的城市建築展現著真實之美,「拍攝不能停止思考。好的建築是設計出來的,而理想的城市則是生長出來的。」
博舍
博舍、太古裡、成都博物館、成都圖書館、中國-歐洲中心等等,他們並沒有用太多的後期製作渲染成都建築,這與何震環幾年前拍攝英國建築大不相同。
何震環解釋,這是因為「最近十年,成都城市高速發展。我們的拍攝能真實記錄與還原城市當下就足夠了,不需過分渲染。」
鏡頭中的成都氣質
工作室剛成立時,何震環與蘇哲維拍攝的第一單項目來自中國建筑西南設計院,此後拍攝項目便源源不斷。他們拍攝了劉家琨主持設計的水井街酒坊遺址博物館、安仁建川博物館、西村•貝森大院、鹿野苑博物館等成都地標建築。
西村•貝森大院
在拍攝成都建築師劉家琨的作品時,存在建築希望賦予攝影以成都氣質。近幾年,存在建築拍攝了很多劉家琨為成都設計的建築。
西村•貝森大院
蘇哲維表示,劉老師的建築設計極具本土代表性。成都一年中真實的氣象是晴少陰多,這是成都的地域特徵,陰天拍攝也非常符合劉家琨建築的氣質
「他的本土精神讓我們一定要用成都最典型的,那種有點霧氣、沒有藍天和陽光的天氣去拍攝,陽光太滿就不是典型的成都,理所當然不適合家琨建築的氣質。」蘇哲維說道。
鹿野苑博物館
例如在拍攝鹿野苑博物館時,存在建築的作品力求儘量保持原生態園藝感,在看似隨意或荒蕪中去體現用心——野石與樹叢相映成趣,流水與芳草相得益彰,石板路如琴鍵散向通幽之處,玻璃屋在陽光中折射出現代美感。
來福士廣場的「陽光與水」
都說攝影師是自由的,因為追逐路上風景,所以註定了他們會在不同的地方留下該有的紀念。即便在一個領域摸爬滾打了15年之久,王峰仍然保持著探索和好奇心。他手執相機,跑遍成都,拍遍成都。
來福士廣場
2012年他跟隨美國當代建築師代表人物斯蒂文•霍爾,對其設計的來福士廣場進行拍攝,這是王峰建築商業攝影中裡程碑式的拍攝歷程。
斯蒂文•霍爾在設計來福士廣場時,了解到成都人喜歡在水邊曬太陽,因此在設計時加入了陽光與水的元素,在建築中庭修建了水池。
來福士廣場
當陽光穿透建築縫隙灑在水面時,成都人最嚮往的時刻就來臨了。在每一個有陽光的日子裡,前往來福士廣場中庭小憩的成都人的確感受到了斯蒂文•霍爾建築設計的獨具匠心。
在王峰看來,建築攝影不僅要從視覺效果上忠於建築原貌,還要儘量少地參入攝影師個人情愫,要去表現建築師設計的理念與建築想要表達的城市文化。
記者 |黃修眉
編輯 |毛瑞
審校|毛瑞王越 吳宇宸
監製|苑海辰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部分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