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刻版畫即「木版畫」,版畫的一種,用刀在木板上刻畫,再用紙拓印出來的一種圖畫,是中外版畫的最早形式。
木刻版畫以嚴謹的寫實人物造型,宏大的場面插圖,多層次的空間透視及明暗光影表現令人嘆為觀止。十八、十九世紀,歐洲木刻版畫技術沿著西方古典寫實傳統的流變,已經達到相當成熟的境界。
18世紀晚期,英國版畫家Thomas Bewick在傳統木口木刻技術的基礎上,將其逐漸發展成為有鮮明特色的獨立版畫品種。用雕刻刀和其他各種截口的工具,把與紋理相交駐的木頭橫截面精心打磨、雕刻並印刷成版畫。
繼承歐洲傳統版畫技法的藝術家本就寥寥可數,彼得·拉沙洛夫先生就是其中一個。彼得先生是保加利亞人,定居荷蘭。他自幼喜歡繪畫,畢業於保加利亞大學版畫專業。和一些大師一樣,彼得的藝術起源,也充滿了偶然性,有一天老師給了他一塊木板和幾把木刻刀,從此他便與木刻結下不解之緣。而他的父親是保加利亞國家籃球隊的隊員,上世紀五十年代曾代表保加利亞訪問中國,還受到國家領導人的接待。也許是受到父親的影響,彼得也兩度來到中國教學,是川美非常受歡迎的版畫老師。
1958年出生的彼得先生是保加利亞籍,1990 年移居於荷蘭。畢業於保加利亞聖基裡米託迪大學,現為英國木版協會會員,IAPA(國際學術版畫製作協會)會員,四川美術學院教授,職業畫家,出版印刷作品十多本,曾在世界各地舉辦展覽,並獲得多個獎項,世界許多著名美術機構都有收藏他的版畫作品。
中國藝術家對西方版畫的了解大多是從魯迅先生三十年代重點介紹的幾位大師如珂勒惠支、麥綏萊勒、肯特等等開始的,而對於之前歐洲曾經盛極一時的雕刀木口木刻傳統便是知之甚少了。
彼得先生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小幅木口木刻,但方寸之間盡顯大家氣度。他完整地繼承了歐洲古典木口木刻的技法傳統,同時又具有強烈的當代觀念與意識和個人的審美強項,在他的作品中,現實與非現實、寫實與抽象,古典與現代被巧妙地融為一體。
他的作品精緻、細膩,時而大刀闊斧在強烈的黑白對比中盡顯明快之力,時而迂迴婉轉在複雜豐富的灰色調中細微處纖毫畢現。所有技法在他手中得心應手、嫻熟自如,成為他木刻藝術獨特的語言。
由於木板的橫斷面面積較小,彼得先生需要在顯微鏡下進行雕刻,一幅作品需要2-3個月時間才能完成。但是彼得先生在創作過程中嚴謹、一絲不苟,熱情而專注,而且精力充沛,看到的人都會肅然起敬。
木口木刻版畫最大特點是具有精細的線條。無論是美女的髮絲,還是男人背部的肌肉線條,又或者是花草樹木,都清晰可見,充分展現了藝術家精湛的刀功。
彼得·拉沙洛夫(Peter Lazarov)的作品,木本身天然的味道,自然的紋理一圈圈的年輪縈繞其中,充滿著無限的遐想。純樸無華的黑白世界,不藉助任何的眩耀,更多的是集中於畫面的本質,馳聘想像於玄虛之間,因而更能達到精神上最純樸而深刻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