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雷達進入4D時代,大眾、保時捷紛紛提前布局

2020-12-08 車雲網
自動駕駛技術,離不開雷射雷達獲取的周圍環境的3D信息,但是「4D雷射雷達」你聽說過嗎?對於無人駕駛汽車來說,除了周圍環境的3D信息,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周圍運動物體的速度,以及物體運動的方向。實時獲取「三維信息+速度」的整體數據,就成了很多公司的研發技術路線。

比如雷射雷達製造商Aeva,這家公司剛剛獲得了大眾汽車大股東保時捷的投資,這也是保時捷投資的唯一一家做雷射雷達的公司。而在今年4月,Aeva宣布已經與奧迪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這樣一來,這家公司擁有了大眾汽車兩個高端品牌的加持。

4D雷射雷達背後的FMCW技術

為什麼要獲取周圍物體的速度呢?因為在某個時點生成的三維地圖畢竟是一個相對靜態的數據,三維數據上每一個點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這個物體下一秒會朝哪個方向前進?這對判斷周邊物體(比如行走的行人和靜止的樹木)是非常重要的。而如果能成功獲取到速度的數據,傳感器就能幫助自動駕駛汽車判斷數百米之外的物體究竟是靜止的樹木還是行走的行人,從而做出正確的決策。
雷射雷達大致可以分為兩類:脈衝雷射雷達和連續波雷射雷達。脈衝雷射雷達是目前階段大部分的雷射雷達公司採用的技術,使用的是「飛行時間(ToF)」的原理,發射不連續的光脈衝來計算往返的時間、獲取目標的距離。第二種技術就是發射連續波來探測物體,並由此可以測量返回光子的頻率。這種方式也被稱為連續波調頻(FMCW),能夠成功探測到周圍物體的速度。
雷射雷達生成的點雲圖
這種技術之所以能探測速度,是因為FMCW雷射雷達一般採用所謂的「相干探測」,可以對運動目標進行都卜勒測量。我們高中物理都學過「都卜勒效應」,波在波源移向觀察者接近時頻率變高,而遠離觀察者時接收頻率變低。通過都卜勒測量,能夠準確區分出運動與靜止的物體,從而進行速度數據的測量。

高校和產業界持續投入

FMCW技術被很多人認為是非常有應用前景的雷射雷達技術。比如2017年美國陸軍地理空間實驗室就發表了一篇論文,對比了兩種雷射雷達的3D成像效果,證明了FMCW技術比光脈衝看到的細節更豐富。因為能夠測量速度了,有助於自動駕駛汽車進行預判,提高了駕駛的安全性。另外一些好處就是大幅消除了外界輻射的影響,還有功率比光脈衝雷射雷達低,對硬體性能的要求也相對較低,所以可以集成到更小的晶片上。
由於這些優勢和應用前景,針對FMCW技術,很多高校、具有研發職能的機構都在進行相關的研究。我了解到的就有美國海軍實驗室、美國蒙大拿州立大學在研究更高解析度、成像更清晰的FMCW技術。另外,把FMCW技術集成到小型化晶片上也是研究方向之一,2014年以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理工大學、MIT都在把FMCW技術作為研究重點,開展相關研究。除了學術界以外,在產業界,有大量的公司正在進行基於FMCW技術路線的研發,並且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比如法國的Thales公司、被Aurora收購的Blackmore公司、被通用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Cruise收購的Strobe。
因為上述的這些優勢,Aeva公司主要進行FMCW技術路線相關的研發,把傳感器的所有關鍵元件集成到了小型化的晶片中,最新的晶片只有手指大小,與二十五美分硬幣相當(直徑為24.26毫米)。自動駕駛汽車採用這一款傳感器,所佔用的空間也就會非常小,其他的硬體就會有更多的空間,雷射雷達傳感器的能耗也有明顯降低。

市場化的前夜

Aeva公司在接受媒體的採訪時宣布,他們的「4D雷射雷達」可以識別距離300米遠的物體,已經達到了目前市面上雷射雷達探測的極限。公司負責人在公開場合表示,這款雷射雷達還可以探測到反射10%入射光的物體,可以識別車道標誌或者交通標誌。

更重要的是,Aeva研發的4D雷射雷達售價不超過500美元。我們知道雷射雷達能否被廣泛應用於無人駕駛汽車,關鍵因素在於成本。這款產品水平方向可掃描120度,垂直方向上可掃描30度,理想情況下,1-2個雷射雷達即可滿足一輛自動駕駛汽車的需求;而要實現真正的無人駕駛,則需使用3-4個雷達。不過,即使是使用3-4個雷射雷達,每輛車的成本也才1500-2000美元左右,仍然遠遠低於雷射雷達的老大Velodyne的價格。據說大眾集團也正是看中了Aeva雷射雷達的成本優勢。
技術的競爭就是這樣,起步再早,只要沒有實現規模化生產並推向市場,就隨時有被更新的技術超越的風險。Aeva成立於2017年,雖然這一輪融資的金額沒有透露,18年融資額是4500萬美元,在雷射雷達領域算不上大融資,應該離量產還有距離,但另一家雷射雷達企業Luminar今年下半年又融了1億美元,累計融資已達到2.5億美元,正在衝擊量產(不過他們原來宣布18年底實現量產,現在看也推遲了)。面對越來越多的追趕者,Velodyne遲遲不能量產,價錢也降不下來,確實需要警惕了!
儘管Aeva的雷射雷達技術路線跟其它競爭性技術相比,仍然存在測量時間長、數據處理量較大等缺點,但隨著量產規模擴大、技術迭代提升,成本不斷快速降低,雷射雷達也在向小型化、低功耗、ASIC 集成化發展。你看,小型化是雷射雷達的發展方向,甚至在未來有可能將這樣的高精度的3D成像功能引入消費電子領域。
再來看看團隊。Aeva有兩位創始人,第一位Soroush Salehian是前蘋果高管,擔任了四年的產品研發經理,參與了ipod、apple watch和iphone的產品研發,負責的板塊包括LED系統和傳感系統。他在加入蘋果之前就創立了一家公司bluelibris,做持續的實時健康監測可穿戴設備,賣出了30多萬臺,最後被Numera Health收購。從創立公司到加入蘋果,現在繼續出來創業,積累了大量的產業經驗和行業理解。加上史丹福大學的校友背景,也積累了不少人脈。
第二位聯合創始人Mina Rezk更偏向於CTO的角色,曾經在尼康擔任了11年的硬體開發,負責雷射雷達產品線的所有研發任務。後來又在蘋果做了一年多的傳感器研發,2017年兩位創始人一起出來創業,成立了這家Aeva公司。
聯合創始人Mina Rezk公開表示,這種雷射雷達正在量產中,而且有一些OEM製造商已經開始購買使用他們的產品,並投入測試了。其實,從今年4月開始,奧迪E-Tron的實驗版本已經開始使用這款雷射雷達了。大眾汽車的自動駕駛部門正在計劃在未來的汽車中使用Aeva的雷射雷達,最新的消息是,2022年上市的大眾ID Buzz電動汽車就會採用這款雷射雷達。
雖然有好技術在手,但這並不意味著Aeva在未來能秒殺其它雷射雷達廠商。其實,世界上第一款用於自動駕駛汽車的FMCW雷射雷達系統是被Aurora收購的Blackmore公司研發的。不過跟Aeva公司的300米探測距離相比,我們了解到的數據是Blackmore公司的測量範圍要短得多:200 碼(約184 米)。而在Blackmore之前,這種技術更多是用在航空航天(NASA研發出了第一臺都卜勒雷射雷達,用於月球自動著陸任務),以及重工業(比如測量風速和湍流,三菱將其用於風力發電,檢測空中交通安全)。



相關焦點

  • 雷射雷達商用新進展:廣汽下一代RoboTaxi用上MEMS雷射雷達
    在上周末剛剛結束的廣州車展,廣汽展臺為大家展現了一點不一樣:如褀出行平臺車型搭載一徑科技的固態雷射雷達ML-30s 亮相,吸引了眾多參會者的關注。廣汽是國內最早進入無人駕駛汽車研究領域的車企之一,廣汽旗下的如褀出行是整車汽車製造企業向移動生活價值創造者轉變中的一環,也是廣汽在新能源以及智能網聯領域研發成果的集中落地。近幾年,如褀出行在產品創新,商業布局模式創新以及技術創新上持續發力。
  • 千億級的雷射雷達市場,OPA雷射雷達的投資機會在哪裡
    OPA雷射雷達目前距離商用還比較遠,技術成熟度低,開發仍存在一定不確定性,存在研發或量產不達預期風險。一、雷射雷達行業與為什麼是OPA雷射雷達整個雷射雷達的市場預測已經在很多研究中提到過了,在此我們不再贅述,值得一提的是從應用方的角度回溯,我們為什麼需要雷射雷達。
  • 雷射雷達成考古「神器」
    考古隊員進入密林中實地考察,發現這裡有雕像、寺廟、運河、道路、洞穴,以及可能是陵墓的土丘等。同樣,因柬埔寨中古時代史料極其缺乏,這座古老的城市和吳哥文明一樣,充滿了神秘色彩!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名譽教授、柬埔寨歷史研究者戴維錢德勒稱,這一考古新發現,將幫助人們更多地了解吳哥文明如何繁榮、如何衰敗,是在「重寫歷史」!
  • 雷射雷達到底香不香?小鵬汽車接力蘋果21年量產應用
    雷射雷達歷經50餘年到發展,早在上世紀60年代被發明,從最初的雷射測距技術,逐步發展到雷射跟蹤、雷射測速、雷射掃描成像、雷射都卜勒成像等技術,因此出現了各種不同種類的雷射雷達( 雷射測距傳感器 ),被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
  • 幾千塊能買雷射雷達,大疆進軍自動駕駛,旗下公司雷射雷達首亮相
    在 CES 2020 現場,大疆旗下 Livox 公司兩款可用於 L3 或 L4 級別自動駕駛的雷射雷達(LiDAR)新品正式亮相,一款名為「Horizon 地平線」,另一款名為「Tele-15」。這也證實了大疆進入自動駕駛領域的決心。
  • 聽倦了毫米波雷達?那你知曉毫米波雷達、雷射雷達的區別嗎?
    此外,對於5G毫米波、毫米波雷達等關鍵詞,大家同樣耳熟能詳。但是,大家能準確區分毫米波雷達、雷射雷達二者間的區別嗎?如果你不了解,可以從本篇毫米波雷達相關文章中找到答案哦。一、什麼是雷射雷達雷射雷達,是以發射雷射束探測目標的位置、速度等特徵量的雷達系統。
  • 雷射雷達相對其它雷達和攝像頭有著天生的優越感
    被應用在車輛自動駕駛的雷射雷達顯然前景廣闊,要論企業的護城河夠不夠寬,還得從雷射雷達自身的特點說起。 我們知道,自動駕駛由感知、決策、執行三部分組成;雷射雷達正是在感知環節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這也正如我們打桌球擊球和接球的過程,區別在於人類用眼睛結合大腦來判斷球速和旋轉;而雷射雷達通過雷射發射與接收器等硬體,結合軟體算法來判定障礙物方位。 但如果你認為雷射雷達只會進行障礙物方位的判斷,那就太小看它了。雷射雷達可是由四大護法加身,分別是前面提到的雷射發射、接收器和掃描、信息處理系統。
  • 首發| 即時監測雷射雷達數據,Cepton發布Vista-Edge雷射雷達評估...
    *圖源:cepton.com北京時間3月20日,美國加州雷射雷達初創公司Cepton科技正式發布雷射雷達數據處理系統——Vista-Edge雷射雷達評估套件。Vista-Edge雷射雷達評估套件屬於邊緣計算系統,其在同一模塊中結合Cepton雷射雷達傳感器產品Vista和英偉達嵌入式人工智慧超級計算平臺Jetson TX2,可實現即時的點雲數據3D可視化功能。
  • 波音公司聲稱可以使用雷射雷達探測晴空湍流
    波音公司有望成為該行業首家使用雷射雷達(LiDAR)的領先者。        2018年,波音公司用聯邦777貨機的機身來評估各種不同技術,包括一種以GPS信號的形式使用衛星信息來設計進入跑道的合成儀表著陸系統。波音公司最近發布了一段視頻,描繪了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合作在EcoDemonstrator項目中採用雷射雷達的設想。
  • 百度背叛雷射雷達路線了嗎?
    一方面,自動駕駛公司紛紛增加車端雷射雷達數量,提升雷達掃描密度,傳感器「軍備競賽」趨勢延續。另一方面,車企基於純視覺方案的「全自動」駕駛功能交付無期。 而百度Apollo Lite,成為了國內唯一純視覺L4級城市道路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 中山大學大氣科學學院3D可視型雷射雷達與都卜勒風廓線雷射雷達...
    「中山大學大氣科學學院3D可視型雷射雷達與都卜勒風廓線雷射雷達採購項目」項目(項目編號:中大招(貨)[2017]801號) 組織評標工作已經結束,現將評標結果公示如下: 一、項目信息項目編號:中大招(貨)[2017]801號
  • 大疆覽沃浩界(Livox Horizon)雷射雷達測評
    與傳統的採用機械旋轉結構的雷射雷達不同,浩界採用的是非重複式掃描方式。傳統的機械雷射雷達,通過電機帶動整個雷射頭做圓周運動,其掃描方式通常呈360度線式掃描。這種掃描方式帶來的後果是,線與線之間總會有間隙,線不夠密集的情況下,存在漏檢物體的可能性。而非重複式掃描的雷射雷達,隨著積分時間增大,點雲視場覆蓋率會持續增大,直至視場覆蓋率接近100%。
  • 晶片/電池/雷射雷達都沒準備好
    主晶片和主系統,再加上下文將提到的全新電池設計和自研雷射雷達,這些如果都還沒準備好,蘋果是斷然不可能在9個月內就能造出整車的。蘋果造車之心由來已久據悉當年賈伯斯就一直有意成立一家汽車公司,2010年就開始討論「iCar」項目,但由於沒找到令他滿意的產品,沒有落實。後來為了構建出iPhone之外的全新營收領域,蘋果還在對汽車領域努力。
  • 不同於特斯拉的路線蔚來ET7搭載的雷射雷達是什麼?
    編者按:蔚來周六發布了旗下首款轎車ET7,最大亮點之一就是配備了雷射雷達。蔚來創始人李斌在發布會上強調,對於高級別自動輔助駕駛來說,雷射雷達「不可或缺!」相比之下,特斯拉則一直鄙棄雷射雷達,堅持以視覺識別為主。目前電動車市場對於雷射雷達的態度已經形成明顯對立的兩派,那麼雷射雷達到底是什麼?對於自動輔助駕駛有多大意義?華泰證券在一篇報告中做了詳細說明。
  • 奧迪與雷射雷達公司Luminar合作 計劃實現自動駕駛
    近日,雷射雷達公司Luminar宣布,與奧迪旗下的無人駕駛技術子公司AID、大眾集團旗下品牌合作,加速後者在2021年前將全自動駕駛汽車推向市場的目標。
  • Mobileye將自研雷射雷達傳感器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12月15日,Mobileye執行長公布2025年自動駕駛汽車系統計劃,未來其系統或將使用自有雷射雷達傳感器,而非Luminar Technologies的雷射雷達產品。
  • 我們分析了華為雷射雷達40多個專利,確實有點香
    這是「汽車人參考」第282篇原創文章 「推動智能電動汽車向前進」 歷經四年多研發,華為發布了96線車規級雷射雷達,同日,北汽旗下ARCFOX諜照曝光,成為首個搭載華為雷射雷達的電動車。媒體競相報導,讚美之情溢於言表,華為雷射雷達究竟有什麼黑科技?
  • 華為雷射雷達參數解釋, 與攝像頭、毫米波雷達功能有什麼區別
    雷射雷達在自動駕駛中的作用,主要是3D環境感知。如果說攝像頭是汽車的眼睛,那雷射雷達就是汽車的手,可以通過觸覺清醒的感知周圍環境。雷射雷達參數雷射雷達參數很多:雷射的波長、探測距離、FOV(垂直+水平)、測距精度、角解析度、出點數、線束、安全等級、輸出參數、IP防護等級、功率、供電電壓、雷射發射方式(機械/固態)、使用壽命等。和用戶直觀感受很大的包括六大參數: 探測距離、測距精度、線束、FOV(垂直+水平)、角解析度、出點數。
  • 雷射雷達是什麼 G7數字貨艙2.0為何要使用它
    近日,特斯拉與小鵬汽車的創始人又因「抄襲」話題在網絡上隔空喊話,二人頻上熱搜的同時也帶火了一個技術名詞——雷射雷達。這已經是該詞彙在今年的第二次網絡熱議。   兩個月前,蘋果公司三大新品發布,其中的主力機型 iPhone12 Pro 就搭載了雷射雷達技術,引發眾多網友的硬核討論。
  • 來自Bosch 等全球頂級Tier1的雷射雷達博士團隊加入RoboSense
    2020年3月27日,智能雷射雷達系統供應商RoboSense宣布,迎來前Bosch(博世)等全球頂級Tier 1公司的資深雷射雷達技術專家團隊的加入,加快在智能雷射雷達系統的車規研發與量產進程。他是全球最早的雷射雷達系統開發和研究人員之一,有超過10年的雷射雷達系統開發經驗。他率先將Agile項目管理流程引入雷射雷達領域,極大地提高了雷射雷達項目透明度和效率,並為控制項目方向提供了靈活性。Alexander Greiner博士持有40多項已提交或被接受的專利和發明,並擁有斯圖加特大學頒發的物理學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