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位於歐洲西北部,東與德國接壤,北與荷蘭比鄰,南與法國交界,西臨北海。陸地面積30528平方公裡,領海及專屬經濟區3462平方公裡,海岸線長66.5公裡。官方法語和荷蘭語為主,北部居民以荷蘭語為母語,南部主要講法語。比利時實行世襲君主立憲的聯邦制。在歷史上,比利時經常被列強所瓜分,直到1830年才真正獨立。比利時有許多特產:巧克力,啤酒等,享譽世界。
而比利時的首都就是被稱為「歐洲首都」的布魯塞爾,起源於公元580年左右,它是比利時最大的城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於荷比法鐵路幹線的心臟地帶,被譽為歐洲最美麗的城市,也是歐洲聯盟的主要行政機構所在地,例如:歐盟,北約等。布魯塞爾也是著名影星奧黛麗赫本出生的地方。
原子球塔
我在布魯塞爾選擇的第一個參觀景點是原子球。因為我要從布魯塞爾的眾多景點中選擇出一個其他友人不感興趣的。在荷比盧的遊覽過程中有三位友人同行,不過他們來的比我晚到半天。這是後話……原子球塔(Atomium)是為1958年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而建的金屬結構的紀念性建築物,André Waterkeyn設計,
與連接圓球的鋼管構成相當於放大1650億倍的α鐵的正方體晶體結構。博覽會閉幕後,展品被拆除,只有原子球原封未動,它成為現代布魯塞爾的標誌。目前三個球體向遊客開放,頂部的球體提供觀察布魯塞爾全景的觀景地。它位於布魯塞爾市西北郊易明多市立公園內、被譽為布魯塞爾的「艾菲爾」的原子球。
這座建築物是由 9 個直徑 18 米的鋁質大圓球組成,每個圓球代表一個原子,各球之間由空心鋼管連接,鋼管每根長 26 米、直徑 3 米。9 個圓球加上鋼架結構總重量為 2200 噸,最高一個球頂離地面 102 米。每個球表面都是用 5800 塊三角弧形鋁片焊接而成。帥氣的原子球正面,確實讓人震撼。
原子球塔
從底部看原子球。可以先乘坐電梯直達最高的一個原子球,鳥瞰整個布魯塞爾市區風景。到達高處,果然風景不錯。
Heysel Exhibition Park
Heysel Exhibition Park
Heysel Exhibition Park
博杜安國王體育場
博杜安國王體育場,原名海塞爾體育場或海塞爾球場,是比利時布魯塞爾的主要體育場,以比利時國王博杜安一世命名。 海塞爾球場落成於1930年8月23日,由利奧波德三世主持開幕,可容納7萬名觀眾,是比利時為迎接1935年世界博覽會而建造的主體建築之一。球場原只有草坪,後加裝了木質跑道。
King Baudouin Stadium
King Baudouin Stadium
迷你歐洲
這個是原子球旁邊的的迷你歐洲公園,就是類似北京世界公園的縮微景觀。不過說實話我一點都不感興趣,要看就看真實的啊……想想當年小學畢業去北京參觀世界公園時的興奮勁,很懷念。而且不知道為什麼,在比利時和荷蘭非常多這種縮微景觀。
迷你歐洲
布魯塞爾
作為歐洲首都,現代化的建築群是必須的。
布魯塞爾
看完全景,可以乘坐電梯回到底層,繼續走樓梯參觀。主要是原子球和1958年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的歷史。原子球模型。從一個球到另一個球的通道。
原子球塔
有樓梯也有電梯。
原子球塔
原子球塔
原子球塔
拉風的蘇格蘭參觀團。原子球另外一面。
Heysel Exhibition Park
原子球旁邊的Heysel Exhibition Park是一座大型休閒公園,是布魯塞爾國際博覽會和世博會舉辦的地方,園內有體育館、世界著名建築模型和天文館等場所。
Heysel Exhibition Park
Heysel Exhibition Park
Heysel Exhibition Park
遠觀原子球,還是挺震撼的。
原子球塔
布魯塞爾大廣場
布魯塞爾大廣場,位於比利時王國的首都布魯塞爾市中心。始建於12世紀,是歐洲最美的廣場之一。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布魯塞爾大廣場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大廣場始建於12世紀;廣場面積不大,長約110米、寬約60米,被中世紀的行會建築所包圍。
歐洲現存的大多數城市廣場都是中世紀的產物,廣場以教堂、禮拜堂、鐘樓為主體,把上帝視為廣場的主人。而這座始建於13世紀的布魯賽爾大廣場,雖然四周矗立著40多座哥德式、文藝復興式、路易十四式等風格迥異的建築,但卻沒有一座是宗教建築。除了市政廳和它對面的路易十四的行宮外,其他建築物都是17世紀各行各業的會所辦公樓。
Charles Karel Buls Fountain
Charles Karel Buls Fountain雕塑。大廣場是古代布魯塞爾市的中心,大文豪雨果稱其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廣場」。廣場是比利時歷史上黃金時代留下的印記。17世紀,新興的資產階級把他們上升期的雄心、財富和創造力都濃縮到各家行會的建築上。另外一排漂亮的建築是各種行會建築。
布魯塞爾大廣場
布魯塞爾大廣場
布魯塞爾大廣場
市立博物館
這棟漂亮的建築原先是路易十四的行宮,現在改為市立博物館。
市立博物館
頂部細節。
市立博物館
夜景。
市立博物館
白天鵝咖啡館
圖中最右邊的建築就是著名的「白天鵝咖啡館」,這座五層樓的哥德式建築也曾經住過一位顯赫的人物——偉大的思想家卡爾·馬克思。他的學說和主張因為觸及了資產階級的利益,被迫背井離鄉,從德國輾轉巴黎,最後來到比利時,寄居於布魯塞爾的這家旅館。不久,恩格斯也到了這裡,他們在此發起成立了「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德意志工人協會」,撰寫了《哲學的貧困》、《共產黨宣言》等偉大著作。
白天鵝餐廳
布魯塞爾市政廳
最後是大廣場最重要的布魯塞爾市政廳,這座典型的古代弗蘭哥德式建築,始建於1402年,歷經78個春秋,直到1480年才竣工。它造型宏偉,空靈高聳,引人注目。它上面的廳塔高約91米,塔頂塑有一尊高5米的布魯塞爾城的守護神聖米歇爾的雕像。市政廳的大門不在正中,廳塔也稍偏一方。其實,廳塔和大門之所以不居正中,是由於整個建築分別建於3個不同時期,因此才出現目前規模。
布魯塞爾市政廳
布魯塞爾市政廳
布魯塞爾市政廳
布魯塞爾市政廳
布魯塞爾市政廳
市政廳內部的一些雕塑,由於市政廳只有每周三和周天開對外開放,沒有機會。
布魯塞爾市政廳
市政廳大門。
布魯塞爾市政廳
布魯塞爾市政廳
哥德式建築的雕塑超酷。整個布魯塞爾大廣場市政廳夜景。
布魯塞爾市政廳
布魯塞爾市政廳
撒尿小童雕像
說到布魯塞爾,還有一個必須要看的就是著名的小於廉(Manneken Pis),又譯為尿尿小童,撒尿小孩等。它也是布魯塞爾的市標。這座聞名於世的小男孩銅像是一坐落於市中心步行區的小孩子像及噴水池。這個五歲小孩身材的雕像不大(身高約53釐米),但有將近四百年的歷史。目前的這尊青銅小於廉像建於1619年,
由比利時雕刻家捷羅姆·杜克思諾所打造的。小於廉撒尿故事源於比利時民間傳說,好幾個版本,主要情節類似,只是發生的歷史背景不同。主要就是他的一泡尿澆滅了要炸掉布魯塞爾的炸彈,拯救了整個城市。由於小於廉雕像受到歡迎,各國官員大使來比利時訪問,都會特別做一套衣服送給他,所以他有自己的專屬衣櫃,
有七百多件世界各國贈送的衣服。我國也給他捐贈過衣服,1979年北京市政府捐贈的是一件漢族小馬褂,2006年又捐贈了一件印有五星紅旗的中國太空衣一套,以紀念神六發射成功,2009年又捐贈了一件中國的唐裝,之後四川又贈送了一件熊貓服裝。不過我去的時候,
Poechenellekelder
在小於廉旁邊的一個小廣場的Poechenellekelder坐下來喝點東西。遇到一個非常有趣的事:坐我們旁邊的一對比利時老夫婦告訴我們,圖中身穿深藍色西裝,淺藍色襯衫,滿頭銀髮,滿臉通紅,大腹便便的男人,居然是布魯塞爾的市長……最關鍵的是,我們坐下來喝東西的時間是周四下午大約4點(絕對應該是上班的時間啊……),為啥這個市長居然可以在這喝酒,而且還喝的滿臉通紅……
Poechenellekelder
比利時最有名的就是啤酒,被認為是「國飲」。傳統比利時啤酒與一般淡啤酒最大的不同在於原料成份,與釀製過程中發酵方法上的差異。保存古法的比利時啤酒廠除了使用啤酒常用的大麥做為主要原料之外,添加香料與水果,使得比利時啤酒展現出豐富多樣的特色,蛇麻草、橘子皮等是比利時啤酒普遍加入的香料
特別是蛇麻草,這種香料可以凸顯啤酒芳香的氣味,蛇麻草在啤酒發酵過程放入的時機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水果則是比利時啤酒特殊風味的另一位要角,莓類水果尤其常被使用。圖中的leffe啤酒屬於世界知名的啤酒,它隸屬於Norbertine會的Leffe修道院,最初是由建造在Leffe河與Meuse河之間的Leffe山谷上的兩間教堂,
在公元1200年共同組成Abbey Notre-Dame de Leffe。公元1240年修道院買下了Saint Mérdart酒廠,開始釀造修道院啤酒,而公元1240年也成為Leffe修道院啤酒的創始年份,這家bar的裝飾很有意思。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這張身穿不同服裝的小於廉塑像。還是這家店的位置好啊,小於廉一換新衣服立刻就可以拍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