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銳龍實力很強悍,為何都要選intel?機友:辦公家用穩定就行!
說起桌面級處理器目前只有AMD與intel,但intel目前都是大家在組裝電腦或者選筆電的時候,更多的是選擇intel處理器的機子,一提起AMD大家都覺得是高功耗、低效率的代名詞,其實在10幾年前,AMD的處理器還是紅火了很長時間,特別是K8架構的AMD由於性價比高、處理能力強悍更受攢機愛好者的歡迎,但自從intel改為酷睿架構之後,一路高歌猛進,雖說每年的新處理器也是擠牙膏式的更新,但AMD就是一直佔不了上風,雖說前兩年AMD出了12nm的銳龍系列,實際上已經可以與intel的處理器平起平坐了,但大家在買電腦的時候還是首選intel架構的,小編覺得有這麼幾大因素。
首先,AMD起初就以性價比出名,給大家的影響不是太高端,其實在2005至2008年期間,AMD處理器完全吊打intel。因為intel當時使用的是奔騰系列的假雙核,功耗大、發熱厲害,運算效率低下,而且賣的還比AMD貴得多,所以大多數機友都選擇價廉物美的AMD處理器,後來由於Intel的酷睿系列的崛起,功耗低、運算速度快,售價高的高端形象一直永駐在大家心中。這麼多年以來,一方面AMD的不爭氣,加之其品牌形象的問題,所以一直都不太受消費者喜愛。
其次,在AMD形象被大家定位為發熱高、功耗大、性能差的代名詞之後,全系被Intel的酷睿i3吊打AMD處理器就廣為流傳了。而Intel則獨佔鰲頭,不光是在個人PC方面悠閒擠著牙膏,清著庫存,在伺服器市場也是霸主地位存在。就算Intel擠牙膏式升級換代,可吊打AMD,所以電腦廠家只能將其下放到入門級或廉價產品中去,大家當然選擇使用Intel的處理器了。
其三,由於intel的10nm產品遲遲不出,而AMD的銳龍的出現,才使得AMD在處理器市場上扳回一點局勢,現在AMD的市場份額還不能與Intel平分天下,但是每個季度都在快速增長,特別是在筆電端。而且AMD在量產12nm工藝製程的處理器後,直接跳過10nm轉攻7nm的Zen2架構,比如目前榮耀Magicbook2019銳龍版和聯想小新14銳龍版都搭載了AMD銳龍第二代處理器R5 3500U,售價均在4000元以下。AMD用上了12nm工藝製程,功耗更少,在持續性輸出方面有保證。
最後我們看到目前AMD的戰績,攢機愛好者又有的選擇了。Intel現在還在使用14nm++工藝製程。最新發布的幾款酷睿9代處理器,提升了一點主頻,將更加難以壓住AMD的增長勢頭了。Intel如果再不出大招,業績平平的表現就不是影響股票市值這麼簡單。畢竟電腦廠商會在適當的時候作出權衡,大家目前對AMD處理器的形象是否有所改變呢?可以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