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幫我砍價……」你是不是也收到過朋友發來的這樣的微信。那到底是砍呢?還是不砍呢?楊曉松是重慶兩江新區一家企業的人力資源部主管,最近,他就常常為這事兒陷入「幫砍的煩惱」。
這個砍價梗,到底是個什麼梗?
上遊新聞記者就著楊曉松這個煩惱,起底挖出了這個梗。結果不僅是煩惱,還有陷阱,更有移動社交電商領域的暗流湧動。
反感:
刷屏的砍價消息不勝其煩
楊曉松是重慶兩江新區一家企業的人力資源部主管,熱愛社交的他手機微信裡加了好多群,有工作群、家人群、業界群等等,這些群成員分別來自多個不同領域,楊曉松時不時會在群裡與大家溝通一些工作或生活上的事情。
最近他發現,經常會有群友發出拼多多連結,要求群成員幫忙砍價,並且這些人還會在群裡挨個@,幫他砍到0元免費拿商品。
他也曾幫幾個好友砍過價。
楊曉松說對於這種形式,他有些反感,首先,打開連結,還不能直接砍價,必須要關注相關的微信公公眾號,「這完全是在吸粉嘛」。楊曉松說,有時可以砍一兩元,也有人砍過八九的,多數只能砍幾角錢。
而這些商品多為並不值錢的小商品,簡易鞋櫃、小容量充電寶、電子秤、耳機等,實際用處也不大。如果你想一刀砍得多,就得下載它的APP,廣告上說,有一次砍40元的機會。
不勝其煩的楊曉松以此退了幾個不常交流的群。
好感:
加強互動還能撿到便宜商品
與楊曉松不一樣,家住南岸區的張潔就覺得拼多多這個玩法不錯,既增加了與群友的互動性,又真實的得到了砍價商品。
她是從去年底開始,陸續接到微信好友發來的拼多多連結,玩過幾次後,她也開始選擇一些自己喜歡的商品,發在群裡,請大家幫忙砍價。
第一次砍的是一個電子秤,標價100餘元,不到兩天時間,群友就幫她砍成了零元,兩天後,她果真收到了拼多多送來的電子秤。
隨後,她又在群裡發了不少連結,由於群裡人多,很快就幫她砍價成功。如今她已經收到了耳機、充電寶以及多肉植物等。
「最先我以為是假的,等到收到貨後,非常高興。」張潔表示,拼多多這種邀請大家一起來砍價的方式,很好玩,互動性強,在增進大家交流的同時,還有「趴活」可以撿。
門檻:
將95%售假商家拒之門外,還有5%呢?
在上遊新聞記者採訪的過程中,不少受訪者表達了各自的觀點,有人認為這是在利用某些消費者貪小便宜的性格,用錢吸粉,這是一種極端的營銷刺激。
「拼多多實在太火了。」楊曉松翻了幾個微信群,裡面都有人發布砍價信息。
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調查發現,拼多多通過大量的營銷刺激,用戶量和交易量雙雙高速成長,表現亮眼。有未經證實數據稱,拼多多僅2018年1月份成交總額已達400億元,年目標衝擊5000億元,按照目前的增速完成目標的概率很大。
對於一些網友的消費陷阱、便宜無好貨等指責,拼多多也在2018年2月1日發布了《2017拼多多消費者權益保護年報》,稱過去一年拼多多主動下架1070萬件疑似侵權商品,全年攔截4000萬條侵權連結,將95%售假商家拒之門外。同時,還設立了1.5億消費者保障基金,幫消費者處理售後糾紛並維權索賠。
雖然拼多多態度誠懇,打假心切,但是這樣的年報發布後仍然引得不少網友關注「將95%售假商家拒之門外,還有5%呢?」
起底:
拼多多老闆,騰訊原是股東之一
火起來的拼多多,是誰創辦的?創辦經歷是如何的?目前,這方面的信息真不多,不像馬雲、劉強東一樣,時常公開露面接受採訪,可見這位創始人的低調。
上遊新聞記者在百度上了解到。拼多多成立於2015年9月,是一家專注於C2B拼團的第三方社交電商平臺。用戶通過發起和朋友、家人、鄰居等的拼團,可以以更低的價格,拼團購買商品。
百度詞條顯示,拼多多的創始人名叫黃崢,他是拼多多的董事長兼執行長。
有限的資料顯示,他於2002年本科畢業於浙江大學,2004年獲得美國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計算機碩士學位,隨後加入美國谷歌。
2006年回國,黃崢與李開復參與谷歌中國辦公室的創立。2007年從谷歌離職創業,先後創立電商代運營公司和遊戲公司。2015年4月創立拼好貨,開創社交電商新模式。2016年9月,拼好貨、拼多多宣布合併。
2016年7月,拼多多獲得來自騰訊、高榕、新天域等投資機構的1.1億美元B輪融資。
接招:
淘寶推特價版卻表示不是針對拼多多
拼多多崛起,眾多網際網路大佬也並非毫無反應,移動社交電商領域暗流湧動。
如,淘寶便首先推出了特價版,提供更低價、性價比的商品推薦。而且,新用戶快捷註冊,邀請新手還可獲得獎勵,同時也推出親密代付和互動玩法等。
頁面廣告也根據產品特性展示了賺紅包以及低價產品等;另外,首頁下滑可以看到四大板塊:9.9元購、限時搶購、超值特價以及更多特惠展示商品。
這樣的玩法和拼多多十分類似,很多業內人士認為,此舉實為對標拼多多。
但阿里巴巴卻對公眾表示,「淘寶那麼大體量,各層級商家完備,消費者體量巨大,沒有必要去狙擊拼多多。」同時,就是否真的存在「打多辦」,淘寶此前對外發布聲明:「不是對標任何一個業態,也不存在打多辦。」
搶蛋糕:
上千拼團APP湧入細分市場
從目前市場規模和數據來看,拼多多的GMV(成交總額)確實增長迅猛,但是淘寶發展這麼多年以來,不斷有電商創業企業進入這個領域,從騰訊到京東到雲集微店等等,這個領域的競爭當然會給消費者帶來更多的服務選擇,也會更加繁榮電商的生態。
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不少主流電商平臺均已採用「拼團」模式,除「淘寶特價版」、「京東拼購」、洋碼頭「砍價團」、蘇寧易購拼團外,還有諸如拼好貨、品質團、51拼團、91拼團、9.9拼團等上千家中小拼團APP。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中國這麼大一塊「大蛋糕」,其收入和消費能力差距是非常的大的。所以消費升級或降級都是針對某一部分群體而言的。在目前整體看消費升級還是主趨勢,但是消費越來越走細分市場,不同的消費人群不同的方式運營,精細化的運營方式提升用戶體驗。所以說,消費分級這個說法更合適。
新聞多一點>>
電商新秀,用戶數直逼淘寶京東
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調查發現,目前拼多多的拼勁,已經引發了電商平臺巨頭的關注。拼多多自2015年10月上線至2017年12月,不到兩年兩個月時間,用戶量就已經超過3億人。
這個用戶量是個什麼概念?
上遊新聞記者作了一個簡單對比,目前,淘寶的用戶量約為5.4億人,京東的用戶量超過了3億人。而截至2017年12月,按照拼多多公布的用戶數,其實已超過唯品會,緊追淘寶和京東。
而在用戶活躍度方面,拼多多APP的周活躍滲透、周人均打開次數,號稱均已超過天貓、京東、唯品會、蘇寧易購。
2017年初,拼多多的月銷售總額才20億元,到2017底月均已達100億元,實現這個數字,拼多多僅用兩年多;而京東用了6年時間。
既然有人為這樣的「幫砍梗」而煩惱,又有人擔憂假次商品,為什麼拼多多還這麼火?他的用戶群都來自哪裡?對於這些疑問,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結合大數據分析,從第三方的角度作了解剖。
結果發現,拼多多的用戶與淘寶用戶重疊度較高。
而從用戶性別比例來看:拼多多用戶70%為女性,65%來自三四線城市,來自一線城市的用戶僅有7.56%。
專家說法
爆紅原因:與社交融合形成病毒式傳播
互動性強、網友自覺傳播,爆款低價等等,都是拼多多短時間迅速躥紅的原因之一,而其中更深層的原因,專家認為在於商業模式的創新。
曹磊就表示,拼多多用「拼團」這種簡單、實惠的模式,撬動了數億用戶在微信上分享湊單的欲望,而撬動的基礎,就是平臺稱的「爆款低價」、「便宜好貨」。
在低價爆款的基礎上,拼多多的爆發,更關鍵的原因是與社交的融合。朋友圈拼團模式是移動電商、社交媒體相結合的商業模式的創新,以『用戶去發展用戶』的模式迅速鋪開市場。以拼多多為代表的這種裂變式的社交拼團模式,能形成「病毒式」傳播,在極低的成本下不斷帶動新用戶增長。
他認為,拼多多為代表的拼團模式開始崛起,成為了零售電商行業「第三極」,很難說是真正瓜分、觸動了阿里、京東多大利益,但以下三點不得不引起電商巨頭的警覺:第一是對用戶和商家的瓜分;第二是訂單量GMV分流;第三是對這兩個電商平臺今後可能會產生重大的顛覆性的影響,進而依託微信生態圈會不會重塑零售電商行業格局?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上遊新聞記者 楊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