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井璐本報通訊員郭凱
博物館承載著歷史,承載著文化,承載著知識……各種各樣的博物館豐富了人們的生活,開闊了人們的視野。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這一天世界各地博物館都舉辦各種宣傳紀念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館,更好地發揮博物館的社會功能。德州市博物館與蘇祿文化博物館是保護、展示文化遺產的場所,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還承擔著社會教育功能,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在推動社會發展和傳承文明方面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主題活動異彩紛呈
「國際博物館日」設立於1977年。當年,國際博物館協會為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吸引全社會對博物館事業的了解、參與和關注,將5月18日定為「國際博物館日」。從此,這一天成為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人和熱愛博物館文化的民眾的節日。
按照國際博協的傳統,每年的「國際博物館日」都會有一個主題,以引導社會關注博物館的某一方面問題,或引導博物館注意某一方面的發展。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博物館與有爭議的歷史:博物館講述難以言說的歷史」。
每年「國際博物館日」,德州市博物館和蘇祿文化博物館都會舉辦形式多樣的活動。今年,市博物館和蘇祿文化博物館積極籌劃,精心安排,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主題宣傳活動,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鼓勵和引導更多市民參與博物館文化體驗,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在市博物館,35件修復的文物重新和市民見面;舉辦《吉祥如意——威海市博物館藏年畫展》,近百件威海市博物館珍藏的年畫在我市展出;舉辦「青少年傳統美術教育」活動,邀請青少年來博物館聽美術講座,並臨摹年畫;舉辦《青蔥歲月——德州學院美術學院畢業生作品展》;組織中小學生走進博物館,了解德州歷史;5月18日,在德百澳德樂時代廣場舉行市博物館和蘇祿文化博物館概況和精品文物宣傳活動。在蘇祿文化博物館,組織小學生參觀,由專業人員給他們講解歷史上的蘇祿國以及東王后裔在德州的生產、生活狀況,讓他們深入了解歷史、了解文化,充分發揮教育基地的作用。
在這裡,我們觸摸德州歷史
德州市博物館於2012年8月建成,並向社會免費開放,是我市一座重要的現代化地標建築,也是我市第一座集文物收藏展示、宣傳教育為一體,展示全市歷史發展通史、燦爛文化精髓和濃厚文化底蘊的大型綜合性博物館。年均接待遊客近30萬人次,其中青少年達15萬人次,接待各類參觀團體350餘個。
市博物館整體建築風格以寫意「德」字做為標誌性裝飾手法,突出德州寬厚、包容的精神,既是德州歷史文化在有限時空的精彩濃縮,也是德州人文精神和城市脈動的個性化展現。市博物館有重要藏品30000餘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5件、二級文物97件、三級文物520件,以各朝代具有濃厚德州地域文化特色的青銅器、陶器、玉器、石器等為主。
市博物館分為「歷史足跡」「文明遺珠」「城市記憶」「繼往開來」4個基本陳列廳,並舉行「德州歷史名人展」等展覽,立足歷史文脈回顧、文物精品展示、文化遺存及民俗風情再現,對德州各歷史時期進行了縱向全景式展示,並對德州發展願景和美好未來進行了展示。
蘇祿文化博物館提升文化含金量
蘇祿王墓是我國境內唯一一座保存完整並有後裔守墓的外國國王陵墓,距今已有600年的歷史,是我國同菲律賓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和象徵。1956年,蘇祿王墓被列為首批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8年,蘇祿王墓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市最早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5年,蘇祿文化博物館改造完成,並於同年9月免費向社會開放。博物館佔地面積約20000平方米,主景區由祾恩門、祾恩殿、東西配殿、蘇祿東王墓、雙亭園組成,整體布局合理,風景優美秀麗。蘇祿文化博物館致力於文物保護和民族團結,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打造我市重要的文物保護和公共文化服務陣地。
蘇祿文化博物館分6個單元全面展示古蘇祿與中國友好交往情況、蘇祿東王后裔在中國的歷史和生活狀況、歷代對蘇祿王墓保護管理成就以及友好往來等,為增進中國與菲律賓人民友誼發揮著重要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明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蘇祿國東王、西王和峒王率家眷官員340多人到訪中國,受到了永樂皇帝朱棣的隆重接待。在沿京杭大運河南下歸國途中東王患病,在德州以北的安陵逝世,葬於德州。東王去世後,王妃葛木寧、次子溫哈喇、三子安都魯及侍從等10餘人留居守墓。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東王八代孫溫崇凱、安汝奇申請加入中國國籍獲準,遂以溫、安二姓定居德州。
免費開放與宣傳教育並重,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市博物館和蘇祿文化博物館自建成以來,均堅持免費向公眾開放的政策。在市博物館,參觀者憑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證或其他有效證件到服務處免費領取參觀券入館,未成年人可由其監護人陪同入館。團體觀眾可通過撥打0534—2789117進行預約,預約時間為每日9點至17點。在蘇祿文化博物館,參觀者可憑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到服務處領取參觀券入館參觀;老年人、殘疾人、軍人憑有效證件入館參觀;兒童須由監護人帶領方可入館參觀。蘇祿文化博物館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9點至17點半,周一閉館,節假日不休。
近年來,市博物館和蘇祿文化博物館積極發揮宣傳教育的社會職能並運用各種方式開展宣傳教育活動,不斷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已成為我市重要的公共文化教育基地。
市博物館在「國際博物館日」等時間節點,深入商場、學校、社區採用講座、展板、發放冊頁等形式進行宣傳,並與德州學院、德州市第九中學、德開小學等大中小學校建立合作關係,並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講座、展覽等宣教活動,聯手打造「文物收藏與鑑賞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外國留學生中國地域文化體驗基地」「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基地」,年均接待學生參觀團體近300個,並被省教育廳評為「山東省中小學生教育實踐基地」,納入全省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版圖。
蘇祿文化博物館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積極創新服務形式,開展講解員專業知識培訓,不斷提升講解水平;與大中小學聯合舉辦了「愛教共建」「第二課堂」等系列活動,組織中小學生團體參觀蘇祿文化博物館,由專業人員為他們講解歷史上的蘇祿國以及中菲友好交往情況,加深他們對歷史和傳統文化的了解。
市博物館和蘇祿文化博物館打造了我市文化惠民新平臺,擴大了我市公共文化服務陣地範圍,對於進一步提升文化惠民水平,提升群眾對文化生活的滿意度具有深遠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