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就是英國「北上廣」?青年重壓下仍青睞大都市

2020-12-13 中國僑網

  中國僑網11月3日電 據英國「華聞派」微信公眾號報導,10月30日晚,英國電視4臺(Channel 4)的時事新聞類節目《Dispatches》討論的是英國人口遷移的話題,在英國166所大學中,竟然有四分之一的畢業生選擇到倫敦工作。記者就此話題採訪了兩位英國青年,他們講述了屬於自己的「倫敦夢」。

  其實這些年,在中國國內的年輕人群中一直討論的一個話題就是逃離北上廣深,還是逃回北上廣深?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例子充分地表達了那些願意留在北上廣深的中國年輕人的心態:「2008年大學畢業的『我』毫無猶豫地決定留在北京。從山溝裡的三線工廠搬到省會城市,又北上赴北京上大學,我在那座可以稱為家鄉的西部省會城市僅生活了6年,沒有太深的感情,感覺自己還像個陌生人。和其他來自同一城市的校友討論是留還是回的問題時,我說:我要留在北京,因為在北京可以遇到各地優秀的人,接觸面更廣,視野更開闊,機會也更多……」

  根據騰訊QQ2015年的大數據顯示,僅在2月4日至2月15日的2周內,共計5334萬人從北上廣深四城,回到全國各地,佔四地總用戶數的58%。春節過後,約1084萬的人真正逃離了北上廣深,逃離率為12%。而同時,在逃離的人群中,又有27.1%的用戶想重回北上廣深。

  無獨有偶,在這期題為《英國是否已經飽和?》(Is Britain Full?)的電視節目中,探討的話題也跟「逃離家鄉」這個主題相關。將英國的北部城市與首都倫敦從畢業生就業、城市萎縮、人口遷徙、交通和房價等多個方面進行了對比,結果發現即使英國政府推出了刺激英國北部經濟「北方引擎」的概念,但英國的青年一代仍然願意選擇來到倫敦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

  節目一開始,主持人麥可·比爾克(Michael Buerk)就去到了英格蘭北部城市利物浦。從畫面中,觀眾看到的是作為英國第7大城市的利物浦部分街區已成為「鬼街」,大片房屋的門窗被釘上了鋼板。

  為了吸引更多本地和國際學生,利物浦大學最近剛在倫敦中心區域建好倫敦校區。曾負責中國教務的前副校長凱爾文·埃弗裡斯特(Kelvin Everest)就明確表示過,這將有助於大學擴展聲譽。「我們認為我們將會在五年的時間裡招收大約1000名學生。如果沒有倫敦的校區,很多學生可能不會來到利物浦大學。他們很重視學位,但是由於他們自己的職業抱負和背景,他們可能會選擇倫敦作為他們的基地。」

  英國北部城市人口的萎縮

  據主持人麥可介紹,利物浦整個城市的人口與1931年的顛峰時期相比,已萎縮了一半。根據政府的官方數據,利物浦在去年出現了逾9000個空置的房屋,默西塞德地區(Merseyside Region)的情況更是驚人,有2.4萬個房屋空置。反觀倫敦,人滿為患、交通擁堵……

  英國大學畢業生普遍認為即使在高昂的生活成本面前,首都等超一線城市意味著更多的工作機會和發展空間。

  《Dispatches》節目列出的一組數據非常驚人。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裡,英格蘭北部和蘇格蘭的城市萎縮情況極其嚴重。從1921年至2016年,曼徹斯特人口減少了25%,利物浦人口減少了39%,而格拉斯哥的人口更是縮減了42%。

  名校畢業生更青睞倫敦

  不謀而合的是,英國智庫「城市中心」(Centre for Cities)在2016年就發表過一份題為《英國人才流失:畢業生向哪遷移以及原因?》(The Great British Brain Drain: where graduates move and why)的報告,根據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數據,繪製了「遷移」地圖,發現在2014-2015年,英國大學24%的畢業生在取得學位後6個月內前往倫敦求職。

  這份報告還對英國名校的畢業生進行了數據分析。英國頂尖大學畢業生對職業前景的規劃更青睞於倫敦這樣的大都市。

  在同時期裡,38%的羅素大學集團(由19所英國最好的高校組成,是英國的「常春藤聯盟」)畢業生選擇到倫敦工作。其中,世界知名的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有半數學生離開校園後來到了倫敦。而只有2%的這兩所大學的畢業生選擇了英國第二大城市——伯明罕。

  這份報告還指出,過去10年中,有31萬高校畢業生離開了英國北部。擁有良好教育資源的城市留不住人才,以伯明罕為例,76%的學生在畢業後選擇到其他城市就業。

  面對房價高昂、交通擁堵和空氣汙染,為何他們仍要選擇在首都工作呢?聽聽英國青年的故事。

  馬修(Matthew)

  出生於牛津郡,現就職於某金融企業

  2008年,馬修畢業於倫敦國王學院。第二年,他完成了法學院的碩士課程。在本科學習期間,馬修學習的是戰爭學,當時他並沒有特別明確的職業規劃。在他拿到了法律碩士文憑(GDL)之後,他想或許以後可以成為一名律師。

  雖然馬修生長在牛津郡東南城鎮Henley-on-Thames,但幾年的倫敦學習和生活經歷,讓馬修很自然就在倫敦找到了工作。「我從2011年正式開始工作,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倫敦。因為在倫敦上學,所以我從來沒有考慮過去倫敦以外找工作。因為倫敦本身就擁有著英國最大的就業市場和最好的機會。」馬修說。

  其實,對於馬修來說,倫敦並不是他唯一的選擇。馬修說:「哪裡有適合我的工作,我就去哪裡。雖然倫敦的工資相對較高,但生活成本一樣高。在倫敦工作帶給我的好處就是經驗和機會。」

  馬修很務實,他不避諱地告訴記者:「我目前的首要任務是掙足夠的錢來支持我和妻子以及未來寶寶們的生活,這是我的人生規劃。如果能找到類似級別的工作,我想倫敦以外的生活對我來說更有吸引力。然而,就中短期來看,我覺得倫敦對我的職業前景會更好,但是我們未來還是會搬出倫敦去住,然後每天通勤來倫敦。」所以,馬修決定先留在倫敦發展事業。

  艾米麗(Emily)

  出生於謝菲爾德周邊小鎮,現就職於公益組織「世界視野」

  2013年,艾米麗完成了她的地理學本科學習,並於2014年,拿到了伯明罕大學國際發展學碩士學位。由於學習的方向,艾米麗的職業發展方向應該與國際發展和人道主義救援相關。艾米麗坦言,直到畢業她都沒有特別明確的職業規劃,也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可申請的畢業生計劃。

  對於工作地點的選擇,艾米麗並沒有考慮那麼多。畢業之後,她選擇回到了家鄉。在那裡她工作了6個月,做的就是一些辦公室的文書工作。「大學畢業後,我回到了家鄉,我並沒有努力去找工作。因為我並不期望能在那裡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正是因為知道這一點,所以我開始尋找一份『合適』的工作,因此,我決定去找一份基本的辦公室文書工作作為我職業的開始。在地理位置上也是開放的心態。」艾米麗告訴記者。

  在家鄉工作的同時,艾米麗開始申請一些跟專業相關的工作,比如給一些國際發展慈善機構投簡歷。最後,她獲得了一份工作,地點位於倫敦的公益組織「世界視野」(World Vision)。「不是有意在倫敦申請,但只有倫敦才有工作機會。」艾米麗說得很誠懇。

  艾米麗認為:「倫敦是英國的商業中心,一個國際化大都市。這意味著包括慈善機構在內的大多數國際組織都匯聚在這裡。我希望能在我的職業生涯裡發揮自己的技能和所長,同時又能夠做一些與之相關的工作。倫敦對於我來說,是一個發展事業最好的地方,因為它所帶來的機會也更多。」

  對於未來,艾米麗或許選擇離開倫敦,但希望留在倫敦的時間越長越好。她說:「現在我在『世界視野』的職業生涯已經得到了發展,我的主要工作辦公室也搬到了米爾頓·凱恩斯。之後我將搬離倫敦,離我的工作地點更近,減少我的通勤時間以及更便宜的生活成本。然而,我期待儘可能長時間地待在倫敦,以保持職業機會的開放性。」

  英國《每日電訊報》也曾報導過,工作前景是影響大學畢業生去向的最重要因素,他們甚至不在意城市的平均工資和生活成本——倫敦的平均工資比其他地方高33%,而生活成本比英國平均水平竟高出了60%。

  以倫敦房價為例,自2009年來已上漲了86%,地產諮詢公司Hometrack在去年11月底匯總的最新數據顯示,一套房產的價格是倫敦居民人均年工資的14.2倍,是全英平均房價的兩倍多。

  儘管這樣,全球頂級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負責人去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說過,他們正努力在英國各個區域吸引高校畢業生。然而,申請在倫敦工作的人仍比去年增加了17個百分點。

  大曼徹斯特市長安迪·伯納姆(Andy Burnham)在《Dispatches》節目中指出,造成人口遷移的很大原因是資源分配不均。「幾十年來運輸預算撥款不均衡,使北方的鐵路系統薄弱。如果倫敦和東南部的人必須忍受像北方這樣糟糕的交通系統,街上早就有抗議的人潮了。北方地區必須進入這批交通投資的隊列。」

  剛剛卸任「城市中心」的執行長亞歷山德拉·瓊斯(Alexandra Jones)也認為,除非採取措施幫助更多城市吸引並留住英國頂尖人才,否則政府將不會實現其在全國範圍內經濟繁榮和增長的願景。「工資補貼和一些經濟上的優惠政策,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人才分配不平均的問題。國家和地方應優先考慮如何加強城市經濟發展,給予畢業生更多機會和更大的發展空間。政府應該把重點放在促進全國各地城市的經濟增長上,大規模進行住房和交通項目的投資。同時,還應該下放更多權力給像大曼徹斯特這樣的城市和地區,使他們有更大的空間來發展經濟,並吸引更多有才能的工人。」

  其實,英國目前正在建設的高鐵HS2和橫貫鐵路Crossrail,足以大大縮短英格蘭北部城市到倫敦的通勤時間,但相應的交通成本或許會隨著交通時間的縮短而成倍增加。

  記者的好友住在倫敦周邊城鎮,仍選擇在倫敦中心區域上班。目前,夫妻雙方每人每年要花費5000多英鎊(約5萬元人民幣)購買火車年票,並且交通成本逐年上漲。僅通勤成本這一項,每年就要花費這個家庭1萬多英鎊(約10萬元人民幣)。生活在倫敦以外,即使沒有被倫敦的高房價「壓垮」,交通費仍然讓這個小家庭「苦不堪言」。

  更誇張的是,根據交通旅遊貿易工會TSSA2015年的數據顯示,甚至有些居住在倫敦以外城市的英國人,每年要需要花費9000多英鎊(8萬多元人民幣)購買單人交通年票。

  媒體人梁冬和財經評論員吳伯凡在《冬吳同學會》最新一期廣播節目《城市的價值》中,表達過這樣的觀點:交通的快捷與便利不僅沒有讓中國年輕人放棄北上廣深的生活,反而是讓更多年輕人選擇去北上廣深發展。

  無論在英國還是中國,年輕人都面臨一個選擇:是選擇到機會更多但壓力更大的大城市工作,還是回到環境相對安逸、壓力也較小的家鄉工作。(陳甲妮)

相關焦點

  • 英國版「逃離北上廣」正在上演,30歲左右的年輕人逃離倫敦
    「逃離北上廣」是年輕人的熱門話題,相比早已買房安頓下來的人,很多人在大城市買不起房,選擇逃離北上廣也實屬正常。30歲左右的年輕人,畢業時租住在陰暗潮溼的地下室,工作多年面臨結婚生子卻對高房價望而生畏,於是很多人不得不「逃離北上廣」。
  • 英國最大的城市倫敦市,世界四大國際級大都市之一
    倫敦市位於歐洲的西部,也是英國和英格蘭的首都,這座有著現代文明發源地的歐洲英國早在18世紀的時候就已經是引領全球的科技、文化、經濟的國家了。而英國的倫敦市不僅是世界四大國際級城市之一,也是世界經濟中心城市之一。
  • 英國最大的城市倫敦市,世界四大國際級大都市之一
    倫敦市位於歐洲的西部,也是英國和英格蘭的首都,這座有著現代文明發源地的歐洲英國早在18世紀的時候就已經是引領全球的科技、文化、經濟的國家了。而英國的倫敦市不僅是世界四大國際級城市之一,也是世界經濟中心城市之一。
  • 中國有個城市,被世界認為是國際大都市,卻不是北上廣深
    中國有個城市,被世界認為是國際大都市,卻不是北上廣深,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國內經濟日新月異, 說到國際化大都市,你可能首先想到中國北上廣深這幾個老牌一線城市, 那些也是國家繁榮的象徵,但世界上認為的國際大都市不是這些一線城市,而是中國的香港。
  • 倫敦和中國一線城市有啥不同?看完倫敦街道,你可能就懂了
    在這些現代化大都市中,可以看到各種便利的基礎設施和科技產品,其他地區的人民都想要來北上廣尋找發展機會,渴望過上更好的生活。不過,我們不能把發展的眼光僅僅放在國內,要多關注國外城市的發展,取長補短才行。隨著中國城市經濟不斷發展,當前人們的收入也得到了提高,很多人喜歡去國外旅遊,感受不同的風俗文化。
  • 中國又一明星城市崛起,或將比肩北上廣深,躍升國際大都市
    說起我國的大都市,「北上廣深」一定是最先被人們提起的。確實作為我國的「一線」城市,這四座城市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都在全國所有城市中名列前茅。其實除了這四座城市,國內還有一座明星城市經濟發展有望比肩北上廣深,在不久的將來即將崛起,躍升為我國的又一座國際化大都市,它就是杭州。
  •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倫敦歷史最悠久最大的學院
    倫敦大學學院(http://www.001uk.net/ucl)創建於1826年,是倫敦歷史最悠久最大的學院,學院有教職員1100名,學生13000名,其中1700名來自100多個國家。UCL是倫敦歷史最悠久最大的學院,也是第一所不理會申請者性別、宗教以及種族而招生的學府。倫敦的國際化大都市地位可謂是倫敦大學學院的地利,賦予學生浪漫的大都市氣息;近二萬人的學生規模可謂是倫敦大學學院的人和,完善的師生比例,把教師和學生的聰明才智和教學質量發揮到了極致。
  • 到英國發現倫敦也就是個大村,堪比中國十八線城鎮,真的是首都嗎
    到英國旅行,因為家人已經先行到達那裡一段時間了,就不用做任何準備攻略,買了一張機票飛往英國的首都倫敦。心裏面盤算著倫敦的模樣,自己在心裡描繪著這個國際化大都市的繁華。家人到機場接機,選擇住的地方離地鐵比較近,出行方便。距離景點也不遠,我覺得還不錯。
  • 倫敦和上海有什麼區別?差距在哪裡?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經歷了幾十年的改革開放,經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為此,中國也產生了四個一線城市,我們常說的北上廣深,其中,上海作為中國的金融貿易中心和國際大都市,受到了世界的深切關注,作為普通人,值得記住的是,我們有生之年可以去上海旅遊。
  • 中國唯一的一座被世界公認的國際大都市,不是北上廣深,而是這裡
    香港,簡稱「港」,別名香江,香道,正式名稱香港特別行政區,位於中國華南地區,與深圳接壤,位於澳門、珠海、中山和珠江口之間,香港是一個非常繁榮的國際大都市,是僅次於紐約和倫敦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與美國、紐約、英國、倫敦一起被稱為「紐倫港」,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香港也是世界上唯一得到認可的國際大都市
  • 中國「唯一」一座被世界公認的國際大都市,不是北上廣而是這裡
    簡稱「港」,亦稱「香江」、「香島」,均屬香港特別行政區,位於中國華南地區,毗鄰深圳,毗鄰澳門、珠海及中山之間的珠江口,香港是一個高度繁榮的國際大都市,是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僅次於紐約和倫敦,在世界上享有盛譽,與美國紐約、英國倫敦並稱「紐倫港」,香港也是我國唯一的國際大都市。
  • 英國美妝地圖:城市不同差異大 倫敦妹子最愛口紅
    編者按:在倫敦,賣得最好的是口紅,而倫敦北邊一些的埃塞克斯,女孩們則喜歡買美甲產品,再往北邊,利物浦女孩喜歡用眉筆,利茲則愛用眼影,紐卡斯爾的姑娘們青睞美黑產品,愛丁堡的腮紅銷量最好。據悉,英國美妝網站Escentual.com近日根據去年收集的顧客送貨郵編,發布了一個關於產品銷量趨勢的地域報告。
  • 老謝英國行 | 如果你厭倦了倫敦,就是厭倦了生活
    達人老謝去年就選擇了英國作為自己目的地,在他看來,英國剛剛脫歐,英鎊下跌,很有可能會成為下一個中國遊客出境旅遊的熱門目的地。除此之外,他也想看看人們口中「如果你厭倦了倫敦,就是厭倦了生活」,到底是怎樣一番光景。希望文中的觀感和建議,可為大家在即將到來的長假出行,帶來一些參考。
  • 烏雲變換重壓下的建陽水美城山水風光
    不同烏雲變換重壓下的建陽水美城山水風光,給人不一樣的心情和感受——原創不同烏雲變換重壓下的建陽水美城山水風光,給人不一樣的心情和感受——原創不同烏雲變換重壓下的建陽水美城山水風光,給人不一樣的心情和感受。
  • 疫情影響下的英國倫敦
    3月17日,在英國倫敦,一家市場的餐飲區在午飯時間顧客稀少。英國首相詹森在16日舉行的發布會上宣布了多項公眾防疫舉措,包括人們應儘量避免不必要的社交接觸以及不必要的出行,避免去酒吧、餐廳等人多場所;如果居民本人或家中任何人出現發燒或持續咳嗽等症狀,應在家隔離14天;人們應儘可能在家工作等。政府更新後的防疫指南也明確說,目前不應該舉行大規模聚會活動。 新華社發(雷伊·唐攝)這是3月17日在英國倫敦西區拍攝的關閉的電影院。
  • 倫敦和上海的差距有多大?上海多少年能追得上?看完明白了
    看完明白了我們中國經歷了改革開放幾十年的發展,經濟得到了長足的進步,為此中國還誕生了四大一線城市,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北上廣深,而其中,上海作為中國的金融貿易中心,國際化的大都市,一直都深受世界的關注。作為我們普通老百姓來說,在有生之年能夠去上海旅遊一趟,也是非常值得留念的了。
  • 這裡不僅是英國皇家婚禮的青睞之地,還擁有倫敦一流的學府資源
    圖片來自網絡作為皇家婚禮的青睞之地,威斯敏斯特毫無疑問是倫敦人心目中聖潔之愛的代表。2011年4月29日,威廉王子與凱特王妃其祖父母和曾祖父母遺留下來的傳統,在這裡大婚,吸引了全世界20億人的目光,婚禮當月的英國遊客數量就增加了35萬人次。而被TOP名校、皇家公園與購物天堂所簇擁的優勢條件,讓威斯敏斯特區在皇家婚禮的光環之外,同樣是倫敦房產置業投資當之無愧的熱點地區,位於威斯敏斯特區中心地帶的9 MILLBANK這是其中的優質房產項目。
  • 英國八日深度體驗 倫敦一日自由行
    ,不走回頭路,省卻近700公裡車程;2、唯一安排倫敦自由活動一天的行程,有九種自由體驗的攻略可供您選擇,去感受倫敦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的與眾不同之處;3、唯一採用英國航空,可在第一天到達愛丁堡,並且行程結束後從倫敦直飛回北京;4、較很多其他行程不去愛丁堡古堡,把溫莎古堡作為自費項目,我們特別把這兩個英國代表景點(愛丁堡古堡、溫莎古堡)作為含費景點包含在行程中,讓您真正領略英國的文化古蹟
  • 倫敦街頭的文化藝術
    倫敦是英國的首都,也是一個霧都。是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崛起的一個城市。倫敦著名的金融區,精英林立人才輩出。倫敦有好多米其林三星的餐廳,和米其林一星的餐廳。區別在於主要是你進餐的時候是不是要穿著正裝,一星對遊客更方便。英式下午茶也一定要體驗。
  • 英國倫敦旅遊景點攻略大全(交通+籤證+購物+注意事項)
    倫敦是英國首都、英國第一大城及第一大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兼四大世界級城市之一,是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  倫敦是一個非常多元化的大都市,其居民來自世界各地,具有多元的種族、宗教和文化;城市中使用的語言超過300種。同時,倫敦還是世界聞名的旅遊勝地,有倫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英國最大的皇家公園海德公園、倫敦眼摩天輪、哈羅德百貨公司、牛津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