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遠徵軍滇緬抗戰秘錄——滇緬公路秘事

2020-12-24 歷史道場

抗戰前幾年,中方與盟國的聯繫主要有4個通道:東邊的香港,南邊的桂越和滇越鐵路,西北的新疆,還有西南的滇緬公路。可是,隨著香港和越南相繼陷落,加上蔣為防蘇聯不肯走西北路線,因此滇緬公路成了中方最後一根輸血管,盟國援華物資,就是通過這條運輸線運入中國。

其中,除了美國等盟國援助物資外,還有中國自己在國外購買以及海外華僑捐獻的戰略物資。據統計,從1939年初至1940年6月,滇緬公路平均每月運入的軍用物資約1萬噸。1941年全年運入的軍用物資以及其他各類物資達13.2萬多噸。而1941年11月的運輸量,達到了1.75萬噸,成為滇緬公路開通以來的最高運輸記錄。

滇緬公路是在抗日戰爭爆發後,為防止日軍封鎖,於1937年年底動工,北起昆明,南至緬甸仰光,滇緬公路在中國境內路段全長958公裡。為加快修建完成,緊急動員了公路沿線30個縣約20萬民工投入建設。由於當時青壯年大都應徵入伍,所以民工中多為老人、婦女和兒童。滇緬公路穿越橫斷山脈,百分之八十的路段處於山地和河谷,工程無比艱險。當時沒有施工機械,全靠純人力作業,移山填坑,堆沙運石,壓路的石碾也都是靠人工拉拽。1938年底,滇緬公路建成通車。

中國遠徵軍的最終勝利,除了中國軍隊的英勇、不怕犧牲之外,還有那些修路的英雄們為抗戰事業做出的巨大貢獻!

相關焦點

  • 中國遠徵軍滇緬抗戰紀實——十五從軍徵
    70多年前,國民政府組織了一支十萬人的軍隊赴緬對日作戰,史稱中國遠徵軍。在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裡,我們的先輩為了反法西斯勝利而拋頭顱、曬熱血。本處圖片來源於美國陸軍檔案館解密文檔,從這組年代已舊的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出當年大部分遠徵軍戰士年紀輕輕就應徵禦敵,所以筆者取主題為「十五從軍徵」,以紀念先輩們用青春和熱血換取民族解放和世界和平。圖為中國遠徵軍抗日將士紀念碑。
  • 中國遠徵軍血戰滇緬
    2、 艱苦卓絕的滇緬抗戰1942年2月日軍從水、陸兩路向緬甸進攻,蔣介石應英國的請求 ,命國軍由滇入緬。 而當時英軍在緬甸的防禦力量極其薄弱 ,總兵力不到5萬。更嚴重的是英國當時已喪失了對緬甸的制海、制空權。
  • 滇緬公路:抗戰不可或缺的「輸血線」
    檔案    滇緬公路    滇緬公路,從中國雲南省通往緬甸,是一條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築成的國際通道,在二戰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於1938年初開始修建,當年9月通車,全長1146公裡,在中國境內長959 .4公裡。公路與緬甸的中央鐵路連接,直接貫通緬甸原首都仰光。
  • 中國遠徵軍:滇緬路上前僕後繼
    ,連接中國與外界的出港口和交通線路相繼落入日本人之手,大批國內急需的抗戰物資滯留國外,於1938年搶建完成的滇緬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條援華通道,被稱為「中國抗戰的輸血管」。據說國民政府外交部長宋子文聽說此事後驚呼:「倘若日軍進犯緬甸,斷我賴以生存之滇緬公路,我方軍民則無異困守孤城,坐以待斃。」局勢不幸被宋子文言中,1942年1月,日軍出兵緬甸,企圖徹底切斷中國抗戰的「輸血管」,同時準備以緬甸為跳板,實現與德國會師中東的計劃。
  • 滇緬公路 | 中國抗戰的一條生命線
    滇緬公路上的農用車滇緬公路,又稱史迪威公路,是以美國史迪威將軍的名字命名的。確切說,史迪威公路從印度雷多,經緬甸密支那,至中國昆明,橫跨印、緬、中三國,全長1730公裡,滇緬公路則是史迪威公路中的一部分。
  • 滇緬公路80周年——滇西抗戰歷史考察 | 活動招募
    ,支撐了中國抗日戰場重要戰備物資以及大後方的經濟補給的,正是由滇緬公路、駝峰航線以及中印公路等組成的運輸大通道。由於當時青壯年男人們大多都已參軍,能參與修路的大多為老人、婦女和兒童,他們用類似螞蟻啃骨頭的方式,日夜施工,自1937年底開始,僅用了8個月的時間,於1938年8月將公路初步建成,1939年1月就正式通車。滇緬公路全長1146.1公裡,其中,中國雲南段起於昆明止於畹町,共計長達959公裡。在抗戰前期,滇緬公路對於海岸線被全面封鎖的中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物資輸入之路。
  • 不能被遺忘的中國遠徵軍滇緬抗戰戰場
    中國信號兵發出日軍進攻怒江前線的預警信號。幾個民間人士完成了一項打撈湮沒的中國遠徵軍抗戰史的重要工程。書中的500張歷史圖片拍攝於抗日戰爭時期,中國遠徵軍滇緬作戰戰場,其中95%以上都是首次在公眾面前亮相。書中附帶的一張光碟則刻錄了極為珍貴的戰爭錄像,包括日軍在重慶大轟炸,以及南京受降儀式等等。
  • 探訪滇緬公路松山戰役遺址
    31日,記者走上松山,「陸軍第八軍第一百零三師抗戰陣亡將士公墓」碑靜靜矗立著。1942年5月日軍進駐怒江西岸後,在能掐段滇緬公路的松山上進行陣地建設,他們在子高地挖山洞,修工事,建成了母堡、掩體、貓耳洞、單兵坑、戰壕等堅固工事。
  • 抗戰豐碑——滇緬公路  作者:徐俊林
    1938年8月,滇緬公路通車。它始於昆明西郊,終於緬甸臘戌,全長1140公裡。它與緬甸的中央鐵路連接,直接連通緬甸首都仰光港,是中國抗戰中「唯一的輸血管」。  路修通了,然而國內缺少汽車駕駛員和修理工,眼睜睜大量急需的國際援助軍用物資堆在緬甸,運不進中國。
  • 中國發行郵冊紀念滇緬公路通車80周年
    新華社昆明8月30日電(記者林碧鋒、褚怡)8月30日是滇緬公路通車80周年紀念日。《滇緬公路通車80周年紀念郵冊》當日在滇西抗戰主戰場之一的雲南省保山市龍陵縣首發,百餘件珍貴歷史文物同時向公眾展出。滇緬公路東起昆明,西行經龍陵、畹町出境,直通緬甸臘戍,全長1100多公裡,1937年12月開工,次年8月30日通車。滇緬公路是中華民族在抗戰中的生命線,支撐著中國抗日戰場的戰備物資運輸以及大後方的經濟供應。
  • 重走滇緬生死線《抗戰》緬甸地圖探秘
    1942年2月,為了保證大後方的安全,保全滇緬公路,中國遠徵軍進入緬甸,展開對日作戰,有力地支持了盟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大大增長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重走滇緬生死道,中國遠徵軍再度開拔——3月15日,中國最具有民族特色的軍事網遊——《抗戰》迎來重大更新,新版本「血戰緬甸」喋血遠徵,全新地圖,全新系統,全新玩法,開啟另一場驚天動地的火爆戰鬥。
  • 滇緬公路二
    滇緬公路修築的背景 滇緬公路是抗戰時期最重要的一條路。它是維繫整個抗戰的生命線,是迎接抗戰全面勝利的大序曲。沒有滇緬公路,就沒有1945年抗戰的勝利。一九三九年十一個月中,由滇緬公路運入的物資達二萬七千九百噸;一九四零年運進物資六萬一千三百噸;一九四一年運進十三萬二千二百噸,其中三分之為汽油,五分之一是抗戰急需的槍枝彈藥。人們說有了這條路,蔣介石胖了。
  • 滇緬公路
    逢戰必勝的日本人根本不相信中國的抗戰能堅持到滇緬公路修通的那一天。日本人更不會相信,嚴重缺乏施工機械的20萬中國勞工——絕大部分是老人、婦女和孩子,是他們用雙手在崇山峻岭間開鑿出了埋葬日本佔領中國的夢想的交通之道。
  • 血肉築成"生命線"滇緬公路 華僑歸國當運輸工
    如今的滇緬公路路段。  葉曉東在紀念碑前向記者介紹南洋華僑機工的故事。  94歲的遠徵軍趙德海(金昌)老人。  抗日戰爭期間修築的滇緬公路,是1940年6月滇越鐵路被封鎖、中斷後,我國出海的唯一國際通道。它承擔著抗戰軍用物資和經貿貨物出口的繁重任務,被稱為抗戰期間祖國西南邊疆的「大動脈」。
  • 滇緬公路自駕旅行 追尋70年前那段讓人淚奔的歷史
    公元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由於敵我力量懸殊,中國軍隊雖殊死抵抗,但日軍還是迅速佔領了華北、華東和華南的廣大地區,中國所有沿海港口均落入敵手。海外華僑籌捐的大量物資以及國民政府從西方購買的物資急需有通道運往國內。為此,滇緬公路開工建設並於半年多後建成通車。這條誕生於抗戰初期的簡易公路,成為了當時關乎整個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交通生命線。
  • 消失的滇緬公路:見證抗戰歷史的十二公裡道路說挖就挖
    「自打六月,雲南驛這條十二公裡長的老滇緬彈石路被徹底毀掉改成水泥路,除了定好行程的美國旅遊團外,只有極少數對滇緬公路與抗戰遠徵軍歷史有著深厚感情的人還會來此,尋找滇緬公路和作為駝峰航線第二大機場——雲南驛機場的痕跡。」
  • 紀念滇緬公路通車80周年圖片展開展
    中新社昆明1月25日電 (記者 胡遠航)紀念滇緬公路全線通車80周年暨南僑機工回國支援抗戰80周年圖片展25日在昆明市博物館開展。來自雲南各界的代表、南僑機工後人等齊聚一堂,共同緬懷歷史。滇緬公路全長1146公裡,中國段起於昆明,止於雲南畹町。1937年,日軍封鎖了中國所有的出海口,時任雲南省主席龍雲向蔣介石提出《建設滇緬公路和滇緬鐵路的計劃》。1937年底,滇緬公路正式開始修建。在缺乏壯力和機械的情況下,公路沿線20餘萬各族民眾,歷時9個月,依靠雙手創造了震撼世界的人間奇蹟。1938年8月,滇緬公路通車,成為中國抗戰中「唯一的輸血管」。
  • 封閉滇緬公路:邱吉爾給中國抗日戰爭的背後一刀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日本先後佔領了從上海到廣州等海岸城市,對中國進出口船隻進行封鎖,以此來封鎖中國的外來援助,打擊中國的抗日事業。當時中國的外援入口只剩下滇越鐵路一條途徑了 。一旦滇越鐵路不保,則中國就完全處於無法接受外援的境地,國民政府將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 廈門媒體重走滇緬公路 重溫陳嘉庚與南僑機工抗戰歷史
    三千多華僑熱血青年,響應陳嘉庚號召回國,在滇緬公路上築起「抗日輸血線」,一千多人為國犧牲  70年前的今天,是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的日子,也是中國人民取得抗擊日本入侵戰爭的勝利日。  76年前,在抗戰最艱難的歲月,大半中國國土淪喪,沿海丟盡,政府被封困在中國西部高原盆地,用有限的落後軍備憑天險與節氣頑強抵禦裝備精良、彈藥充足的日軍進攻——彼時,滇緬公路是惟一大量軍需物資的補給線,這是一條「抗日輸血線」,也被稱為「死亡之路」。
  • 滇緬公路通車80年:這條歷史的彎道需要我們銘記於心
    滇緬公路,是世界築路史上的奇蹟。  抗戰時期,在這條路上,中美英要緊急搶運在國外購買的急需物資和國際援助的戰略物資;日軍要不斷飛臨上空炸毀橋梁,切斷中國唯一的國際運輸通道,逼迫國民政府投降。  滇緬公路全長1146公裡,中國段起於昆明,止於雲南畹町,境外終點在緬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