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前幾年,中方與盟國的聯繫主要有4個通道:東邊的香港,南邊的桂越和滇越鐵路,西北的新疆,還有西南的滇緬公路。可是,隨著香港和越南相繼陷落,加上蔣為防蘇聯不肯走西北路線,因此滇緬公路成了中方最後一根輸血管,盟國援華物資,就是通過這條運輸線運入中國。
其中,除了美國等盟國援助物資外,還有中國自己在國外購買以及海外華僑捐獻的戰略物資。據統計,從1939年初至1940年6月,滇緬公路平均每月運入的軍用物資約1萬噸。1941年全年運入的軍用物資以及其他各類物資達13.2萬多噸。而1941年11月的運輸量,達到了1.75萬噸,成為滇緬公路開通以來的最高運輸記錄。
滇緬公路是在抗日戰爭爆發後,為防止日軍封鎖,於1937年年底動工,北起昆明,南至緬甸仰光,滇緬公路在中國境內路段全長958公裡。為加快修建完成,緊急動員了公路沿線30個縣約20萬民工投入建設。由於當時青壯年大都應徵入伍,所以民工中多為老人、婦女和兒童。滇緬公路穿越橫斷山脈,百分之八十的路段處於山地和河谷,工程無比艱險。當時沒有施工機械,全靠純人力作業,移山填坑,堆沙運石,壓路的石碾也都是靠人工拉拽。1938年底,滇緬公路建成通車。
中國遠徵軍的最終勝利,除了中國軍隊的英勇、不怕犧牲之外,還有那些修路的英雄們為抗戰事業做出的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