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每次從都市闖入荒野,都是滿心的興奮與刺激。而從鄉野回歸都市,卻是一次痛苦的過程。回味鄉野碧藍的天,回味鄉野清甜的空氣,回味鄉野五彩紛呈的美景,內心對灰塵滿天的都市更多了厭惡,寧願永遠駐足在美麗的鄉野,化為輕塵,快樂地活著。
八年前,那是一個秋天,濟南的戶外活動已經很興盛了。不過,那時侯,都是純玩性質,大夥自由組合,到南山集結,然後進山。再回首2012年10月13日的袁洪峪——黃巢穿越之旅,仍意猶未盡的感覺。
袁洪峪,位於濟南南部山區密林深處。從濟南出發,走103省道,過柳埠大橋,再向裡走,右拐,經過九頂塔門前,繼續西南行,就到了袁洪峪。強調一下,大巴車是可以通行的,如今,那裡也通公交車的。
袁洪峪最明顯的標誌是一處磚混結構小樓群,原是袁洪寺的舊址,原國民政府山東省主席韓復渠別墅也曾建於此。這兒分布有苦苣泉、避暑泉、琴泉、試茶泉等泉眼,享有南部泉都之美譽。這兒後來被開發商開闢成度假山莊。
袁洪峪印象
目之所及,山巒為屏,林木深深,度假山莊的設施一應俱全,一處池水清冽的遊泳池象明珠襄嵌於此,池中之水是從苦苣泉流淌而來的。引人神往的苦苣泉有兩重神秘面紗,綠苔包裹的假山座落在苦苣泉水匯集而成的清潭中,遊魚戲石中,煞是好看,旁邊有石坊上書苦苣泉;而真正的苦苣泉則位於這處塘池上遊的一個平臺上,那被透明玻璃蓋住的一處深井裡就是噴湧不息的苦苣泉泉眼。
關於苦苣泉還有一個傳說。說是在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帶領義軍轉戰到這一帶,駐紮過義軍的黃草峪便改名黃巢村。黃巢有一個女兒名苦苣,生得美麗聰慧,武藝高強。黃巢義軍遭官兵圍剿,苦苣姑娘帶一隊人馬殺出重圍。來到袁洪峪,又遭圍截。義軍進行了殊死的抵抗,終因寡不敵眾,全部戰死。苦苣姑娘也身負重傷,昏死在血泊中。當她從昏迷中醒來時,見義軍兄弟無一生還,痛不欲生,便一頭撞向了山崖。鄉親們含淚掩埋義軍的屍首時,發現苦苣姑娘的殉身處冒出一股清冽的泉水。鄉親們認為這是苦苣姑娘顯靈,便將此泉取名為「苦苣泉」。人們說,好幾百年了,無論怎樣大旱大澇,唯苦苣泉不涸不濁,長年甘冽爽美,那是苦苣姑娘的靈性對鄉親們的回報哩!
山野裡的放縱
秋果在眼前,卻不為所動,因為那是農民的錢袋子
旅行第二目的地是山那頭的黃巢水庫,與袁洪峪之間隔著一座大山。途中,還經過一處軍事暗道,裡面漆黑一片,必須帶頭燈。
廢棄的軍事設施
據資料記載,黃巢水庫風景區位於濟南市歷城區柳埠鎮南部,距濟南市城南31公裡,南距泰山15公裡,因是農民起義軍黃巢的發源地而得名。黃巢水庫建成於1972年,水庫拱形大壩高40米,庫容量460萬立方,水域面積800餘畝,水質極好,常年清澈。
在無邊的秋色中翻山越嶺,艱難行進,一個半小時,中午一點鐘,終於抵達黃巢水庫。秋日豔陽下,遠山有紅葉暄染,近處有紅紅的柿子,鮮豔的山楂,處處傳遞著秋的豐收氣息。湖水在陽光下泛著粼粼波光,湖邊,垂釣的,野炊的,蕩舟的,還有到農家樂去逍遙的,給這裡增添了許多人氣。高聳的大壩下,深深的潭水與岸邊的花花草草構築出江南水鄉船的畫面。
大伙兒在水庫邊聚餐,盡享農家樂的美味。
社會總在進步,如今再到黃巢水庫,發現這兒的變化並不大,唯一的改變就是水庫邊多了 一些現代化的小洋樓,進黃巢水庫的公路也變寬了,比以前管理得更規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