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與茶文化解析:阿波番茶

2021-03-01 茶葉知識文化

茶道 | 茶書 | 茶禮 | 茶具 | 茶史 | 茗茶 | 培訓 | 商城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音頻

 ◆ ◆     ◆ ◆ 

阿波番茶:採用古老製法,做出大受歡迎的樸實滋味

日本德島縣山間地存留的稀有茶種,現在只有本縣中部的上勝町和南部的那賀町還在生產。

據說制茶歷史長達800年,在當地是頗受喜愛的日常茶飲,與一般番茶不同,使用第一批茶製作是特色之一,不過,不是在新芽期間摘取,而是等到夏天茶葉成熟後再割下。因此,有時會用「晚茶」稱呼這種茶。制茶法也很獨特。摘取的茶蒸過或燙過後進行揉搓,變軟的茶葉置於木桶中發酵一到兩個星期,再經暴曬乾燥完成。

經過乳酸菌的發酵,這種茶對腸胃無刺激,咖啡因含量不多,是需求量很高的健康茶,也是近年來備受矚目的貴重茶葉。

阿波番茶:伴隨著清爽的香氣,能隱約感受到由發酵產生的微酸味,澀味少,味道清爽,也很適合冷藏後飲用

製造:立石園

品種:本地品種  藪北

價格:100克  700日元(約人民幣35元)

不含吃住行

遊學收費含吃住行,不含抵、離費用

 長按二維碼 加翁老師預留名額

點擊查看精選茶道文章

茶道商城 | 茶藝培訓 | 購買茶具

茶學知識 | 陶瓷文化 | 紫砂知識

醫道茶道 | 佛禪茶緣 | 古琴文化

茶經書院 | 人才招聘 | 茶企入駐

喝茶就是如此簡單

關注平臺後,回復茶葉名稱即可了解該茶

歡迎茶友原創投稿/商務合作等,請到後臺聯繫小謙翁,註明來意。

聲明:以促進弘揚傳播茶文化為宗旨,茶文化傳播需要您的力量,歡迎分享轉發,發布的內容僅作為研討、參考之用。

圖文來自網際網路,十分感謝小編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留言告之刪除。

喝好茶,買茶器請點"閱讀原文"進茶道商城

相關焦點

  • 茶道與茶文化解析:宇治茶
    現在的宇治茶,以生產碾茶和玉露為主,且市外的山間地區也生產煎茶。其中極為知名的,是以碾茶為原料的抹茶,當地一直堅持「品質至上」的原則,因此用來製造高級碾茶或玉露的原料,全都使用手工採摘第一批茶。紫云:創立於日本江戶時代中期的丸久小山園,曾在日本全國茶品評會榮獲第一名,品質出眾。玉露使用甘甜味豐富的新芽製成,有濃鬱的覆香與熟成的甘甜味。
  • 茶道與茶文化解析:阿里山高山茶
    同時因日夜溫差大的緣故,茶樹生長緩慢,茶葉芽葉柔軟,葉肉厚實,果膠質含量高等等,這些都是阿里山高山茶所展現出的特性。此外這裡所產的茶葉多以山泉水灌溉,甘醇美味,具有濃厚的高山冷冽茶味,堪稱是「世界第一等」好茶。阿里山高山茶區可說是臺灣高山茶最頂級的茶品,在市場上相當搶手。尤其是阿里山茶競賽茶,常在得獎名單公布沒多久就全賣光,售價從6千元起跳,要在市面上買到得獎阿里山茶還得要靠點運氣。
  • 茶道與茶文化解析:耶馬溪茶
    耶馬溪茶:在海拔400米、除了農務工作的車子外無其他車輛進入的綠色環境中精心栽培,覆蓋寒冷紗、溫和生長的茶,帶有溫潤的甜味。茶道商城 | 茶藝培訓 | 購買茶具茶學知識 | 陶瓷文化 | 紫砂知識醫道茶道 | 佛禪茶緣 | 古琴文化茶經書院 | 人才招聘 | 茶企入駐
  • 茶道與茶文化解析:西尾抹茶
    日本明治時代,從京都宇治傳來抹茶的製作方法,這裡正式展開抹茶的生產,現在茶的生產量幾乎由抹茶佔據,這裡也成為知名的高級抹茶產地。而原料碾茶的生產量,在全日本也是首屈一指,在生長出新芽的20天前用寒冷紗覆蓋茶園,以遮蔽陽光的被覆栽培法讓茶樹生長,此種栽培方法也是當地的主流,這樣能長出柔嫩的新芽,茶葉會有柔和的香味。
  • 中國的茶文化是茶之道,而日本則是與法緊密相連的茶道
    中國的茶文化是茶之道,而日本則是與法緊密相連的茶道日本「茶道」定型於明清時期,具有濃鬱的日本民族特色,也體現著日本民族心理和價值觀、世界觀,它的絕大部分文化內涵和中國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但也是有區別的。
  • 茶文化的核心是茶藝與茶道
    茶文化的核心是有形的茶藝與無形的茶道相結合而構成。茶藝有形看得見,說得清,它包括了採茶,制茶,泡茶,敬茶,飲茶一系列茶事活動中的技術,技巧,技藝。茶藝是茶文化的形骸,是茶道的載體,無藝則難以示道,茶道無形,它看不見,摸不著,也說不清,茶道是茶文化的靈魂,無道則茶藝無精神,無靈氣。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規則,本源,本質,雖看不見摸不著,但你完全可以通過心靈去感受去體會。
  • 茶道、茶藝、茶文化之間的關係
    身邊大多都是喜歡喝茶的朋友,都知道些皮毛的茶道茶文化以及茶藝,有幾個真正了解這裡面的含義呢?對於剛接觸茶的小萌新,其實就是知道花茶能美容養顏,綠茶清熱解毒,大紅袍貴,也許你只是知道了表面,正真含義的茶道、茶藝 、茶文化你真的了解到了嗎?
  • 日本茶道與中國茶文化
    周圍一片寂靜,對面兩或三人,說著茶事,可話裡話外,早已在茶之外。說是茶道現場,還不如說是佛家淨地。無論品茶之人,還是烹茶之主,既把情感注入茶事小盞當中,又借茶題發揮於千裡長空之外。似乎一旦進入到這個場景,雙方都成了高深莫測之人,即使非「得道」,起碼也是「悟道」階段。一句話,這茶道一上來,雙方便進入了「道」的覺悟,而不是糾纏於「茶」的好壞。
  • 茶書精選丨茶藝與茶道 能簡要快速了解茶文化精髓的圖書。
    中國人最早發明飲茶,茶藝、茶道、茶文化皆由中國人率先創造出來。 隨著茶文化的流傳,飲茶之風傳遍全世界。從古代的絲綢之路,到今天的「一帶一路」,茶穿越歷史、跨越國界,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當今全世界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種茶,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億人飲茶,形成了蔚為大觀的世界茶文化。中國茶文化是世界茶文化之源,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
  • 談中國茶文化「泛化」現象及對茶藝、茶道、茶文化概念的思考
    由於部分社會人士、學者、研究人員缺乏對茶文化的相關學理、內涵界限、基本特徵與特質的清晰而準確的認識,憑藉其對茶文化的主觀認識,因時因事因需而論,出現將「茶之道」與「茶道」、「茶道」與「茶文化」等同,以茶藝來論述茶道或以茶道來代指茶文化,任意誇大茶道的內涵,將茶道凌駕於茶文化之上,將茶道視為的茶文化的代名詞等現象。
  • 中國茶文化是日本茶道的源頭,日本茶道又是一門綜合的文化藝術
    中國茶文化是日本茶道的源頭,日本茶道又是一門綜合的文化藝術說起茶道,人們自然會聯想到日本,中國茶文化是日本茶道的源頭,中國茶道以儒釋道三家思想為核心,而日本茶道在此基礎上又發展了宗教、文學以及倫理、道德等內容,屬於一門綜合的文化藝術
  • 日式茶文化交流 ASUKA SEICHA飛鳥製茶帶你感受日本茶道
    中國乃是茶的故鄉,對茶之一道研究頗深。而日本作為我國隔海相望、一衣帶水的鄰邦,自古以來就在多個領域與中國有著頻繁的往來與交流,茶文化方面自然也不例外。因此,脫胎於中國茶文化的日式茶道,在結合了日本當地的地理環境、人文習俗等,漸漸發展出了不一樣的風貌,讓茶文化中又多了一種分支。
  • 茶道與茶文化解析:團茶
    目錄團茶發展歷史製作工藝近代和當代的團茶團茶萌芽陸羽在《茶經》中提到制茶工序:「晴採之,蒸之,搗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幹矣。」翻譯後就是:「晴天才能採,採摘的芽葉,把它們上甑蒸熟,用忤臼搗爛,放到模型裡用手拍壓成一定的形狀,接著焙乾,最後穿成串,包裝好,茶就可以保持乾燥了。」在煮茶一章中,陸羽提到「烤餅茶,注意不要在通風的餘火上烤……烤餅茶時要靠近火,不停地翻動……」這是宋代團茶出現前的制茶工藝,已經出現團茶的萌芽了。
  • 中國茶文化:獨特的臺灣茶道文化
    從古至今,中國人都很喜歡茶,中國的茶道文化源遠流長。家裡來客人,喝茶聊天、聊人生,節日送親朋好友。茶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被稱為美的哲學。每個地方的茶文化是不同的。一起來看下臺灣文化中,獨特的臺灣茶道文化吧。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
  • 茶藝、茶道、茶文化分別是什麼,有何區別?
    隨著我們深入茶的世界,茶藝、茶道、茶文化隨之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但是每當講到茶藝、茶道時又會講到茶文化,說茶文化的時候又不免提起茶藝、茶道,總感覺很繞,總感覺要搞混淆了;別急,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的捋一捋茶藝、茶道、茶文化到底是什麼,各有什麼區別!
  • 覺茶道:新時代下茶文化的傳承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利用和栽培中國茶樹的國家,茶被人類發現和利用,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而最早利用茶的,便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是中國的韻味。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也是中國茶文化萌生發展的歷史。
  • 「萬裡茶道城市聯盟」胡興明:弘揚茶文化、宣傳茶品牌、繁榮茶經濟
    荊楚網客戶端一荊楚網消息(記者 葉輝)12月11日,萬裡茶道聯合申遺城市聯席會議暨萬裡茶道八省(區)文物局長申遺工作座談會在武漢召開,各節點城市政府代表籤署了《萬裡茶道保護和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城市聯盟章程》,正式成立「萬裡茶道保護和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城市聯盟」。
  • 兩岸茶人土家茶鄉秀茶道弘揚茶文化(組圖)
    兩岸茶人土家茶鄉秀茶道弘揚茶文化(組圖) 2017-09-16 14  在茶道會展演環節,兩岸10餘名茶人向來到現場的茶道愛好者,分別演示了原汁原味、極具特色的唐代煎茶、宋代點茶、當代事茶和土家烤茶。土家族茶人沈彥冰展示土家烤茶茶道 劉康 攝  任玲儀跟父親任政林一起完成了當代事茶茶道。任政林師從臺灣著名茶人李曙韻,2012年,任政林來到北京教學茶道,之後便留在大陸製作手工茶器,同時潛心研習茶道。
  • 茶文化知識—什麼才是茶道美學?
    自唐朝茶文化的興盛,茶道美學也在宮廷貴族和文人雅士中逐漸興起,不少詩人才子亦專門為茶吟詩作賦。如元稹的七言茶詩;如詩人白居易,不好酒卻獨愛茶,每當有友人贈與新茶,便會欣喜不已,於是便會有許多佳作名詩誕生;還有蘇軾喻茶如佳人、李清照飲茶助學等等,更多歷史名人對於茶文化的愛好和貢獻,在此不一一列舉。正因如此,茶文化也成為中國古典美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悠久的文化沉澱,更是融合了儒釋道三家的美學思想。主要體現在講究自然、淡泊、簡約、含蓄之美中。
  • 在茶道中,中日茶文化有哪些差異?
    茶道,顧名思義就是品嘗茶的美感之道,也是被看做是一種烹茶喝茶的生活方式,一種茶禮儀和自己自身的修養。其實茶道源自於我國的宋代,在那時還是無茶之道,在那時人們更加注重的是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且我們中國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最早起源於寺廟,但是非常的親近我們的日常生活,所以人們在那時也非常的注重茶的口味。當然在日本也有茶道,但是他們跟我們的不太一樣,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下,中日茶文化的差異都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