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陝西省韓城拜謁司馬遷祠後,乘朋友的汽車去西安。路過蒲城縣時,朋友說,西面是富平縣,那裡有座老虎橋,很是出名。他一說,我就動了心思,就想去看看老虎橋是啥模樣。朋友慨然叫司機調轉車頭,向富平西北的趙老峪鄉一路趕去。
崎嶇的山間公路,一路上曲曲彎彎,顛顛簸簸。放眼前後,峰巒疊嶂,峽谷幽深,處處斷崖絕壁,令人悚然。驀然間,或深溝窪裡,或峭壁半腰,散落著幾眼土窯,或一處土牆瓦房。
車行一小時,公路上一座不大的水泥橋橫跨在深澗兩岸之上,橋旁崖壁直立,樹茂草密。為我們開車的司機曾經到過這裡,他指點著說,記得老虎橋就在這水泥橋的下面,上次我們就是從這水泥橋旁的一條小路下到溝底。
車停到路邊,我們下了車,然後沿著一條小道,手腳並用磕磕絆絆地下到深深的溝底。豁然間,眼前出現一處西北地區少見的美景。丈餘寬的峽谷兩側,怪石嶙峋,峭壁直立。腳下,茂密的草叢中,一條清澈的小溪潺潺,真真有若「一線天」。行數步,再抬頭,就見崖巔之上,一座弧形單孔石拱橋飛跨,頗為險雄,頗為壯觀!這就是聞名遐邇的老虎橋!
險峻的老虎橋
老虎橋長約10餘米,寬約3米,南北向,橫跨於溝壑崖巔之上。橋下西側,一條不大的瀑布,飛流直下,濺起一片水沫。好美的一條小峽谷!
老虎橋建於清代康熙年間,乾隆時重修,橋因此處曾有老虎出沒而得名。不過,當地卻傳說,以前,這裡本沒有橋,只有一條山路。人們路過此地,都要費盡周折地繞過山谷,十分困難。有一天,魯班路過,見這裡懸崖斷壁,便花了一夜工夫,修建了一座橫跨山崖的小橋。第二天,過路的人們見到這裡突然出現一座小橋,卻都不敢貿然從橋上走過,生怕內中有什麼玄機。就在這時,一隻老虎大搖大擺通過此橋,人們見狀,這才放心大膽地走過這座橋,「老虎橋」也因此得名。
老虎橋西南距富平縣城約30公裡,曾是富平縣以北通往銅川的要道,也是趙老峪鄉各村外出的必經之路。值得一提的是,上個世紀的土地革命時期,老虎橋曾是富平縣地下黨和陝北紅軍聯絡的秘密交通要道,常有遊擊隊往來於老虎橋。1948年10月,西北解放軍在彭德懷的指揮下,發動了「荔北戰役」。11月,富平縣康莊戰鬥就在老虎橋附近打響。經過一晝夜的激戰,我解放軍全殲胡宗南第三軍十七師4000餘人,擊斃敵軍師長王作棟,繳獲了大量武器彈藥和軍用物資。
由於老虎橋過於狹窄,不堪日益加大的交通往來,地方政府便於1974年在老虎橋上方又新建了一座水泥橋,並拓寬了金莊公路。如今,老虎橋已歷經三百餘年風霜雨雪,卻依然巍峨屹立,雄偉壯觀。那斑駁的橋石,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歷史的滄桑。
美哉,老虎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