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漕運總督」什麼級別?從一品官階,堪比戶部尚書

2021-01-21 腦洞外星人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漕運的安危,可以直接關係到一個王朝的興衰穩定。因為國都本身因為地理位置特殊,自然而然的會聚集起大量人口。但是,國都本身可以生產的糧食,其實非常有限,根本無法供給那麼多人口的需要。所以,需要從外地調集糧食,滿足國都人口的需要。

清朝的時候,北京地區的糧食,基本是依靠東三省和江淮地區的糧食。而且,主要走水路。因為相比陸路交通的不便,水路速度更快,且成本更低。東三省的糧食需要走海路,到山東後,交給商販運往北京。

江南糧食則主要走京杭大運河、長江、淮河等水系。把糧食運到北京。漕運的重要,讓清朝特意設立了「漕運總督」這一職位,專門負責管理漕運事務。

總督這這個官職在清朝,屬於高級別的封疆大吏。如果是跟巡撫在同一個駐地內,總督可以節制巡撫。而且,總督常會得到特殊授權,可以節制轄區內的軍隊和官員。手下還有一支可以直接供他們指揮的軍隊,讓他們處理一些緊急事務。

雖然跟其他總督,如兩江總督、直隸總督相比,漕運總督的轄區沒有那麼大,並且以某項事務作為主要職權。但他們同樣擁有總督的基本職權。

在漕運總督的轄區內,民政、財政、刑事、軍事、水利、鹽課,都要由它負責。它的麾下也有一支被稱為漕標的綠營軍隊,專門負責押解糧道。所以,漕運總督的官階跟總督是一樣的。

一般而言,他們是正二品官階。但是因為可以兼職,漕運總督就會成為從一品官階。這就跟戶部尚書、太子太師等職位,屬於同一官階。

對於漕運總督的專屬職權上,主要是負責把各地繳納的漕糧折合成銀兩。不過這個一般都是在重災地區,或者是缺少船隻,以及漕運難以到達的情況下,才會用這種方式。

他們需要保障漕糧的順利運達。這不僅要催促進度,更要保證底下官員一定程度上的清廉。

同時,漕運總督還要稽查嚴禁私鹽的販賣,修繕河道,保證河道可以順利通行,又要賑濟災荒、弄清楚軍隊的屯田數量。甚至還要賑濟災荒。當然,漕運總督主要還是保障漕糧的順利運達,其餘事務,都是參與,跟地方上互相配合。

在清朝初年的時候,還常常讓漕運總督兼任江北巡撫。但是,因為漕運總督這一任職,需要有很高的專業性。而且,不能輕易分心。所以,漕運總督的兼職被削減。

官員的任選標準,都是從漢族官員中,熟悉河道事務的人中挑選出來。一般是在巡漕御史、河道總督、倉場侍郎、安徽巡撫等長期跟漕運河道打交道的官職中選拔。

漕運在清朝初年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對於整個國家的供糧、國庫的充足,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並沒有弊政。因為漕運總督可以受到的監督,其實非常有限。

這一職務,本身又因為油水充足,其實充滿了誘惑力。所以,漕運總督這一職務,也成了腐敗的重災區。到了晚清的時候,因為河道經常發生淤塞,漕運的速度,又比不上輪船鐵路的速度,也就逐漸衰落。漕運總督也跟著走進了歷史。

相關焦點

  • 清代「漕運總督」什麼級別?從一品官階,堪比戶部尚書
    漕運的重要,讓清朝特意設立了「漕運總督」這一職位,專門負責管理漕運事務。總督這這個官職在清朝,屬於高級別的封疆大吏。如果是跟巡撫在同一個駐地內,總督可以節制巡撫。而且,總督常會得到特殊授權,可以節制轄區內的軍隊和官員。手下還有一支可以直接供他們指揮的軍隊,讓他們處理一些緊急事務。
  • 清代的漕運和倉場
    因其重要,故自明代起,設漕運總督官職,專司職掌漕運。清朝入主中原,亦靠漕運。亦沿明制設漕運總督。該官品秩為正二品,如兼兵部侍郎(類今國防部副部長)或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類今監察部副部長)銜,則為從一品。乾隆十年後,都察院不設專員,御史規定由巡撫、河道總督、漕運總督兼銜。  漕運總督權威重,有親轄武裝部隊,還有水師營。仿地方總督、巡撫,之親轄部隊「督標」、「撫標」,而稱之為「漕標」。
  • 大清的尚書和總督誰官兒大?
    大清的總督有直隸總督、兩江總督、湖廣總督、四川總督、閩浙總督、雲貴總督、兩廣總督、陝甘總督和東三省總督。 其實大明大清,都有河道總督以及漕運總督。大清沒空雲也沒高速公路更沒鐵路,運送大件重要物資,基本都得靠水運船運,因此漕運總督非常重要。 大清的總督,為地方最高級軍政長官,而不單是行政長官,品級為正二品。
  • 正二品的總督,從一品的總督都有啥區別?
    清朝的時候,總督作為同時掌管幾個省份軍政大權的封疆大吏,屬於清朝最高級別的官員。正因為總督位置重要,所以清朝對於總督,曾設立多個不同官階,讓他們行使不同職權,處理不同事務。 清朝官職中,總督規定官階為正二品。這是清朝授予總督的基本官階。
  • 「太子太師」跟「戶部尚書」都是從一品,哪個地位更高?
    「太子太師」、「戶部尚書,這兩個官職,在中國官制中,都是很早出現的。不過,為了更好的比較,我們把時間設定在清朝。當時」太子太師「跟」戶部尚書「都是從一品的官銜。這在清代的官場中,已經是很高的官銜了。因為,從一品再往上的官銜,只剩下正一品了。
  • 清朝總督、提督、駐防將軍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誰的官更大?
    清朝時期,地方上級別最高的文官是總督,級別最高的武官是提督和駐防將軍。由於這幾個官職都屬於省級最高長官,因此也被稱為封疆大吏。那麼,清朝的總督、提督、駐防將軍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誰的官更大呢?總督是一省或二三省的最高長官,掌管治下省份的行政、經濟及軍事大權,官階為正二品。不過,為了方便管理,按照清朝慣例,總督一般都會加兵部尚書銜兼督察院右都御史,從而使總督名正言順地擁有領兵的權力和督查官員的權力,官階也因此提升為從一品。
  • 在清朝尚書和總督誰的官大?都是什麼級別?
    從品級上講,清代尚書是從一品,總督是正二品。雖然總督按例加兵部尚書銜兼督察遠右都御史為從一品,但有些尚書是大學士兼任,則為正一品,所以單單是指品級,尚書是高於總督的。其實從品級來說都是一樣的。所以,清朝的六部尚書和總督是一樣大的,漢朝郡守和九卿是一樣的。唐朝的六部尚書和節度使不能比,節度使是軍政合一的職務,他們那個地位已經不能用品級來計算了。清代總督、巡撫都可以稱為「封疆大吏」,總督負責一省至數省的軍務、民政,儼然一副「土皇帝」姿態,尚書則是專項管理,在京城皇帝身邊,所以自然過得不如總督瀟灑。
  • 清朝的六部尚書是幾品官?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位?
    清朝的官職體系中,六部尚書是非常重要的官職,六部即「三省六部制」的六部,起源於隋朝時期,此後的歷朝歷代,都沿襲三省六部制,可見其對後世的影響非常大。六部包括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上千年都沒有變過,那清朝的六部尚書是幾品官?又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位?
  • 尚書是部院長官,總督是封疆大吏,哪個更牛?尚書有一點不如總督
    今天全國有28個部、34個省市自治區,而清代只有6個部、18省和5個特殊區(清末有22個省)。清代的一個部,其職權相當於今天的幾個部;清代的一個省,管轄範圍也比今天的大,關鍵是,總督往往負責幾個省。尚書和總督更像是今天的副國級官職。不過,副國級官職也有職權大小之分,所以,類比成行政級別,並不能區別其高低。
  • 清朝時的漕運總督是個什麼樣的官職?
    為了保證漕運的安全,從明朝開始就設立了專門的機構進行管理,不過有明一朝,漕運總督不屬於固定官制,時有時無,到了清朝順治年間,漕運總督一職已經形成定製,正式納入朝廷官職體系。 清朝最高級別的封疆大吏是總督,總督一省或數省的軍政行政,威風八面。
  • 清朝總督、提督、駐防將軍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誰的官更大?
    清朝時期,地方上級別最高的文官是總督,級別最高的武官是提督和駐防將軍。由於這幾個官職都屬於省級最高長官,因此也被稱為封疆大吏。那麼,清朝的總督、提督、駐防將軍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誰的官更大呢?總督是一省或二三省的最高長官,掌管治下省份的行政、經濟及軍事大權,官階為正二品。不過,為了方便管理,按照清朝慣例,總督一般都會加兵部尚書銜兼督察院右都御史,從而使總督名正言順地擁有領兵的權力和督查官員的權力,官階也因此提升為從一品。
  • 在清朝,想要升到「正一品」大員很難嗎?專家:超出你的想像
    清朝尚書的官階為從一品,大學士為正一品,然而看似晉升近在咫尺的官階,正常晉升所需的時間可能遠不止十年。▲清朝官員劇照清代堂官採取滿漢雙軌制,六部尚書共12人,都察院左都御史2人,協辦大學士2人。看似升任大學士的機率比較合理,其實,能夠由從一品升任正一品的少之又少。
  • 都是封疆大吏,清朝的總督和提督,誰的官職更高,權力更大?
    ▲清朝職官品級 一、總督 總督主要分為三種:地方總督、漕運總督與河道總督。 地方總督是清朝最有權勢的封疆大吏,統管一省或數省的錢糧谷稅、軍民政經,節制提督。 地方總督官階正二品,一般掛兵部尚書,督察院右都御史銜,升為從一品;有的掛大學士,升為正一品。
  • 清朝的總督、巡撫、將軍、都統、提督,級別差不多,分工大不同!
    總督:總督是地方上最高大員,堪稱封疆大吏,官階為正二品,實際操作中,總督一般會加掛尚書、大學士等從一品甚至是正一品的品階。清朝設有九大總督,除了直隸和四川單省設置有總督,其它七大總督都署理兩個省以上,總督擁有包括屬地的政治、軍事、經濟等各方面的最高級別的管理權。直隸總督由於在天子腳下,別看只管一省,但實屬各大總督之首。除了地方九大總督,清朝還在部分時間段設置了一個漕運總督,兩個河道總督(江南、東河)。
  • 左都御史是什麼級別?比總督高嗎?
    無論是什麼品級,何等身份。由一品到九品,包括內務府、宗室,都在都察院的監察範圍內。都察院御史對其他官員的監督,並不需要掌握確鑿證據。他們只需要聽到某些風聲,就可以向皇帝上奏彈劾。當然,最終彈劾是否有效,全部取決於皇帝的個人意見。不過,作為都察院的最高長官,左都御史的工作,主要針對下屬監察官員的考核。
  • 清朝的大學士、軍機大臣、尚書、總督、巡撫都是什麼官?
    在觀看影視劇的時候,不免會聽到一些清朝的官職的名稱,例如常常聽到的大學士、軍機大臣、巡撫、尚書等等。「尚書」放在今天相當於什麼?和珅、紀曉嵐到底是多大的官?明晰一些清朝的官職有助於我們更好的理解劇情。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些常見的清朝的官職。
  • 清朝九大總督,誰的地位最高?不是直隸總督,也不是兩江總督
    清朝的總督,是含金量極高的封疆大吏,統管一省或兩三省的軍事、行政大權,從官階上看,是正二品,高於巡撫的從二品。不過,總督雖為統轄一方的最高長官,但從其中的這個「督」字不難看出,總督具有朝廷派遣性質,並非真正的地方官,而屬於中央官。而且,清朝的地方總督,按例兼右都御史、加兵部尚書銜,官居從一品,另有大學士銜者則為正一品。
  • 「戶部」和「內務府」誰的權力大?財政權在誰手裡?
    戶部在歷代都有設立,清朝時一併沿襲,最高長官是戶部尚書,屬於從一品官階。這兩個機構,都握有財政大權。按照《清經世文編》記載:「國家定製。戶部綜核天下之錢糧。內務府備內廷之供應。」也就是說,清朝財政分為兩個部分。國家財政軍用錢糧,由戶部支出。內務府負責皇家內廷的各類開銷。這兩個財政機構的開銷不同,收入來源也有很大不同。
  • 在清朝,想要升到「正一品」大員很難嗎?專家:超出你的想像
    清朝尚書的官階為從一品,大學士為正一品,然而看似晉升近在咫尺的官階,正常晉升所需的時間可能遠不止十年。▲清朝官員劇照清代堂官採取滿漢雙軌制,六部尚書共12人,都察院左都御史2人,協辦大學士2人。看似升任大學士的機率比較合理,其實,能夠由從一品升任正一品的少之又少。
  • 清朝的六部尚書是幾品官?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位?
    清朝的官職體系中,六部尚書是非常重要的官職,六部即「三省六部制」的六部,起源於隋朝時期,此後的歷朝歷代,都沿襲三省六部制,可見其對後世的影響非常大。六部包括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上千年都沒有變過,那清朝的六部尚書是幾品官?又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