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小夥Troy來中國已經6年了,他還給自己取了一個霸氣的中文名:王富貴。今年春節,這位27歲的英國小夥在廣東深圳度過了自己來到中國6年後最難忘的一個春節。他見證了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全部經過。
資料圖 新華社 蒂姆·愛爾蘭攝
「中國用最快的速度控制住了疫情,他們採取的控制疫情的措施非常高效。我想,在疫情全球蔓延的情況下,現在在中國是最安全的。」因為對中國的抗疫措施非常認同,王富貴還將中國抗疫中的自我隔離、口罩、線上網課、方艙醫院總結為 「中國抗疫四大經驗」,並上傳到社交媒體上,引來眾多網友點讚。
他教在英國的父母學會防疫
2014年到2017年,王富貴在深圳一家公立學校的初中和高中任教。2017年後便前往北京,在一家教育培訓機構擔任講師。來中國6年,王富貴儼然是個「中國通」。
今年1月,中國剛剛出現新冠肺炎疫情,王富貴便趕忙給在英國的父母打電話,讓他們給自己寄一些口罩過來。沒想到,父母把所在城市的超市和商店逛了一圈,也沒有買到口罩。王富貴的父母今年已經年過七旬,他們生活在英國布裡斯託的郊外,那裡沒有口罩賣。
僅僅過了一個月,英國的疫情開始變得非常嚴重。「說實話,那些天我非常擔心,英國的確診人數每天都增加幾千例,甚至突破了10萬例。我在想,英國究竟發生了什麼。」王富貴非常擔心,他每周都會打電話給父母,還主動給父母和哥哥寄口罩。「我的哥哥知道我在中國,他很羨慕我在中國,要知道,此刻在英國,根本買不到口罩。」
如今,王富貴在英國的父母已經學會了主動居家隔離,並養成了外出戴口罩的習慣。
網上推廣中國抗疫「四大經驗」
今年春節,王富貴和女友在深圳度過,他也親歷了中國控制住疫情的整個經過。「我覺得中國的防控疫情的措施非常有效,中國用最快的速度控制住了疫情。」
王富貴說,中國對疫情的響應力度是空前的。「當政府提出一項政策後,這項政策的執行非常有利,大家都按照政府推薦的措施來執行,主動進行自我隔離,比如說,我所在的小區,馬上就有人為出入的人員量體溫、查詢健康碼,為行動不便的人群提供購買生活物資服務。包括方艙醫院,效率太高了。」讓王富貴印象深刻的是,當小區群裡面的志願者提出招募疫情防控志願者時,群裡馬上就有很多人響應,不到半小時,報名就滿額了。「他們都非常有奉獻精神,非常樂於做一些事情來幫助周圍的人。我想,這才是中國讓人敬佩的力量。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醫生、社區幹部、志願者,自從疫情發生之後都一直在工作崗位上工作,持續兩個多月沒休息,他們是真正的抗疫英雄。」
王富貴告訴記者,儘管每個國家抗擊疫情的措施不同,但中國的不少措施值得其他國家借鑑,其中有四項他稱之為「中國抗疫四大經驗」:自我隔離、戴口罩、線上網課、方艙醫院。
王富貴還將自己對中國抗疫「四大發明」的思考拍成短片,自己表演、錄製視頻,上傳到社交網站上,向外國人介紹「中國抗疫四大經驗」,獲得了大量評論或點讚。
給山區孩子免費上網課
疫情發生後,中國特色的數字經濟迎來大爆發,王富貴教的雅思課程也全部改成了線上教學,他所在的公司業務量大漲。中國在疫情期間的「停工不停產」「停課不停學」讓王富貴感到很震撼。「這在最大限度上減輕了疫情對經濟和人們生活的衝擊。」他說。
他參加了某個公益項目,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給山西平順縣實驗小學、龍溪鎮新城村小學約500名小學免費上英語課。平順縣是經濟欠發達的革命老區,位於太行山脈深處,今年3月份剛摘掉貧困縣的帽子。
新城村小學校長範亞楠說:「山裡的孩子從沒機會直面外教,更沒機會這樣面對面交流,學習英語一直信心不足。這次富貴老師在課堂上多次跟孩子連麥,大家都回答得很流暢,還得到了富貴老師的肯定,都特別開心。」孩子們在頁面上為王富貴不斷點讚,這讓王富貴特別有成就感。
「我平時教雅思,每次上課都至少有500名學生在線觀看,有問題可以申請連麥,直接和我『面對面』對話。說實話,我之前沒想到上網課的互動效果也能這麼好。」王富貴折服於免費、便捷的「數字中國」,確保整個社會疫情期間照常運轉,大家在家照樣能工作學習。每次他上完網課,都能收到上萬個點讚。
王富貴說,他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疫情能儘快過去,自己的生活也能恢復正常。這樣,自己就能看英超比賽,也能回英國看父母。「我相信疫情過後,中國一定會比之前更加有活力。」
延伸閱讀:
孟加拉籍教師加力布:放棄三次回國機會 留在武漢戰「疫」
武漢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青年教師加力布,來自孟加拉國,疫情期間,他曾有三次機會回到自己的祖國,但他卻選擇留在武漢,和同事一起並肩作戰,並將武漢的戰「疫」經驗及時分享給他的祖國,分享給世界。
記者見到加力布時,他正在辦公室電腦前修改完善一篇名為《對中國經濟和「一帶一路」項目的實施充滿信心》的文章,準備投遞給媒體發表。就在4月16號,南亞地區最大的報紙之一《時代之聲》,在頭版發表了他撰寫的文章《向武漢學習》,在文中,他介紹到:「全球人,包括孟加拉人必須要感謝武漢人,必須要了解武漢人的犧牲,武漢之前沒有封城的經驗,面對一個完全陌生的病毒,他們表現得十分勇敢。」
武漢理工大學孟加拉籍教師加力布說:「武漢人的犧牲還是非常大的,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 能夠成功控制這個病毒, 能夠得到勝利 ,對於另外一些發展中國家, 特別是我的祖國孟加拉國,人口密度非常大, 跟武漢差不多 ,也是一個發展中國家 ,武漢帶來了方案 ,武漢給我們一種自信 ,武漢能贏 ,你也能贏。」
作為孟加拉國訪華學者,加力布在武漢學習、工作、生活了19年,還曾經榮獲武漢市「青年五四獎章」。1月21號,原計劃從廣州轉機回國陪伴母親的加力布,意識到武漢疫情有可能變得嚴重,立馬從廣州回到了武漢。
武漢理工大學孟加拉籍教師加力布說:「自己跟自己溝通, 我去幹什麼, 這座城市對我這麼好, 在最困難的時候 ,我一個人跑掉, 我對嗎 ?哪怕我不是醫生,哪怕我不是醫護人員,在這裡跟這裡的老百姓在一起, 雖然我做不了什麼 ,後來還是買到了全價的機票 ,從廣州回武漢。」
2月份,加力布又放棄了兩次回國的機會,一直留守在武漢。
武漢理工大學孟加拉籍教師加力布說:「我們國家的一些領導人 ,直接給我打電話說 ,你為什麼不回來 ,我們很擔心你, 他們就說你一定要回來 ,我選擇相信中國, 相信中國政府。」
社區封閉管理後,獨自居住的加力布在生活方面遇到了困難,他所生活的社區了解情況後,幫他團購到土豆、蔬菜等物資。對此,
加力布心存感激。他說,武漢之所以能夠戰勝疫情,得益於中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守望相助精神。
武漢理工大學孟加拉籍教師加力布說:「大家都有困難 ,大家都有多多少少的困難, 我自己也遇到了困難, 但是大家都是 ,雖然有困難 ,但都是忍住, 大家都是同樣一起去面對困難。」
一個日本人在上海的戰「疫」經歷
身穿桔黃色的日式開襟短褂,像日本魚貨市場或日式餐廳的「夥計」……日前,日本長崎縣貿易協會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黑川惠司郎以這身打扮出現在記者面前。他表示,為的是參加在上海外灘的一家日式餐廳推廣活動。
「活動的主題是『抗擊疫情、提振市場』,這是我4月以來在上海的主要工作內容。」黑川惠司郎對記者說。
2月中旬,記者在上海第一次見到黑川惠司郎,他正忙著對外協調,設法在國際物流通道受阻情況下,將長崎縣及其下屬3個城市政府緊急籌集的一批口罩、防護服、手套、護目鏡等醫療物資儘快從日本運到中國,再送到湖北抗疫一線以及與長崎建立友好關係的相關省市。
這批對華援助醫療物資的籌集,來自黑川惠司郎向長崎縣政府的緊急建議。當時,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暴發,湖北等地防控物資短缺,急需支援。
多年來,長崎縣與中國的福建省、湖北省和上海市建立了友好關係,其下屬的長崎市、大村市、佐世保市分別與福州、中山、瀋陽、廈門以及上海閔行等中國城市(區)建立了友城關係,長崎縣立大學與湖北大學建立了「姊妹學校」關係。長崎還生活著眾多華人華僑。黑川惠司郎說:「中國出現疫情,長崎提供援助是再自然不過了。」
「崎嶇路 長情在」——長崎縣在對華援助物資包裝箱上張貼的漢語祝福打動人心。
黑川惠司郎告訴記者,這一祝福,是長崎民眾的共同心聲,「表達了長崎人內心真實的情感,即攜手互助,戰勝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在包括日本在內的全球多地暴發後,「崎嶇路 長情在」,成了中日兩國人民在特殊背景下守望相助的真實寫照。
3月中下旬以來,上海市人民外事辦公室、上海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等政府部門和機構,多次向包括日本友城在內的全球數十個友城政府及友好協會發起援助,僅長崎縣就得到了2.5萬個N95醫用口罩。這些從上海運往長崎的口罩包裝箱上貼著暖心祝福語——「同舟共濟 共克時艱」「長崎加油」。
在黑川惠司郎看來,這些相互祝福,激勵各國團結起來共同戰「疫」。
記者採訪了解,以金槍魚、竹莢魚、鯛魚、鯖魚為代表的長崎鮮魚,進入中國市場已有15年,食用銷售遍及1300多家餐廳和超市,中國已成為長崎鮮魚最大且持續增長的海外市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長崎鮮魚輸華航線一度中斷。目前,長崎鮮魚需經大阪才能輸華。
「能在上海舉辦推廣活動,說明上海的疫情防控已取得積極成效。對長崎水產行業來說,中國是充滿魅力的市場。中國市場恢復往日生機,對長崎企業來說是好消息。但兩國貿易往來完全恢復,還需等待日本疫情明朗化。合作戰『疫』是我們必需的,也是唯一的選擇。」黑川惠司郎說。
47歲的黑川惠司郎任長崎縣貿易協會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已滿3年。他表示,自己此次在上海的戰「疫」經歷,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是一筆難得的經驗積累,對今後的職業生涯將產生深遠影響;「崎嶇路 長情在」,既是日中兩國攜手戰「疫」的寫照,也是他個人在上海戰「疫」的情感濃縮。
「我願意將自己在上海的經歷講給更多人聽。」黑川惠司郎說。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中國僑網 光明網 新華社
流程編輯:TF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