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過售票處,穿過鐵絲網,來安徽黃山風景區遊玩的王某某沒有想到,這兩步「操作」後,自己卡在了懸崖峭壁上,進退兩難。經歷了7個小時的緊張搜救,王某某脫離了險境,為自己的「任性」付出了3000多元的救援費。
這是自2018年7月1日《黃山風景名勝區有償救援實施辦法》頒布以來,景區實施的首例有償救援,秉持先救人後追償、有償無償相結合的原則,將有償救援制度付諸實踐,督促旅遊者遵章守紀,減少人為險情,避免公共資源的無端耗費和透支。
穿過票房闖上懸崖
5月31日,來自安徽阜陽的遊客王某某來到黃山腳下的湯口鎮。住了一晚後,第二天一大早乘車前往黃山風景區的慈光閣。但他沒有購票,而是扒開山林中防止遊客翻越進入未開發未開放區域的鋼絲攔網,沿硃砂峰向上攀登。
中午12點58分,王某某在一路攀爬至硃砂峰一處較陡的區域,陷入一片懸崖壁下方無法自救,遂想到撥打求救電話。景區救援部門接警後,立即與王某某取得了聯繫,確定報警情況屬實。13點15分左右,警情分別傳達給玉屏派出所、溫泉派出所以及景區緊急救援大隊,共出動30多人參與被困遊客方位研判、搜尋、救援、接應、醫療急救、交通保障、後勤保障等救援工作。通過觀察和喊話的方式,救援人員在硃砂峰東側斜坡發現了王某某,此處四周均是近乎垂直的懸崖峭壁,上下不得,進退兩難。
15點15分,救援人員沿硃砂峰山體上行,兩個小時後到達王某某上方約10米的山脊處,利用繩索等救援裝備將王某某安全轉移至上方山脊處安全地帶。持續到20點33分,救援小組全部安全返回到達慈光閣,現場救援任務結束。
經歷了驚魂一刻,王某某對景區的及時救援表示非常感謝,對擅自進入未開發開放區域一事供認不諱。鑑於王某某情節顯著輕微、認錯態度良好,景區責令王某某改正錯誤,不予罰款處罰,但對有償救援費用予以追繳。經過計算,此次救援累計發生費用15227元,其中有償救援費用3206元,由王某某承擔。在景區救援人員的宣傳教育下,王某某表示今後一定會遵守規定,不再做違法違規之事。
6月18日,王某某親屬代其將救援費用匯入管委會指定資金帳戶。事發後,慈光閣票房附近區域鐵絲網進行了全面加固。
有償救援於法有依
《法制日報》記者了解到,這是黃山風景區首次實施有償救援,主要依據的是《黃山風景名勝區有償救援實施辦法》規定——
旅遊者不遵守黃山風景區遊覽規定,擅自進入未開發、未開放區域陷入困頓或危險狀態,管委會完成救援後,由旅遊活動組織者及被救助人承擔相應救援費用的活動。
黃山風景區召開有償救援工作領導小組研究認為,此案中,景區在步行登山路線上均設置隔離攔網,每隔百米處設有溫馨提示牌,牌子上標明「警方提示:禁止進入未開發開放區域 請沿遊道登山」的字樣,王某某作為一名心智成熟的成年人應當理解警示牌上提示的風險,但他不遵守黃山風景區遊覽規定,扒開鋼絲攔網,擅自進入未開發、未開放區域,結果陷入困頓或危險狀態。根據掌握的證據來看,經認定符合有償救援的構成要件。
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一些「驢友」片面追求新奇、冒險,進入景區未開發、未開放區域,最終陷入危險境地,已經屢見不鮮。黃山風景區每年都會啟動不同等級的「驢友」救援。
2010年冬天,有大學生結伴自行尋路進山遇險,雖成功獲救,但一名民警在護送途中不幸墜崖,當場犧牲;
2016年除夕,遊客因尋找墜毀的無人航拍器誤入山谷受困,景區展開100多人參與的搜山救援;
……
「驢友」的任性,不僅將自己置於危險境地,為營救他們,還要耗費不菲的人力物力,甚至給救援人員帶來危險。僅2017年,黃山風景區就堵截、查處5批109人次。
「從規範旅遊活動的現實出發,制定有償救援制度迫在眉睫,而且也有法律依據。」黃山風景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
目前,我國旅遊法、《風景名勝區條例》《安徽省旅遊條例》《黃山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等多部法律法規都對「驢友」進入沒有安全保障區域行為以及有償救援作出了相關規定。如旅遊法第八十二條規定,旅遊者在人身、財產安全遇有危險時,有權請求旅遊經營者、當地政府和相關機構進行及時救助。旅遊者接受相關組織或者機構的救助後,應當支付應由個人承擔的費用。《安徽省旅遊條例》第五十六條規定,在禁止通行、沒有道路通行的區域,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違反規定開展風險性較高的旅遊活動。違反前款規定發生旅遊安全事故產生的救援費用,應當由旅遊活動組織者及被救助人相應承擔。
2018年初,制定有償救援等最新管理規定列入管委會年度重點任務。經多方徵求意見、專題討論和反覆修改,形成了《黃山風景名勝區有償救援實施辦法》,並於當年7月1日決定正式發布實施,推進有償救援制度付諸實踐。
先救人事後追償
有償救援辦法從公開徵求意見到制定出臺,一直備受社會各界關注。大多數聲音表示理解和支持,認為開展有償救援是一種有益探索。但也有部分人擔憂,會不會出現「沒錢不救」或是「天價救援」等問題。
黃山風景區管委會法制辦工作人員徐青陽告訴記者,遇到需要救援的,無論具體情節,黃山風景區會第一時間安排救援。完成救援後,需要認定是否適用有償救援,符合有償救援的要件,才會啟動追償程序,不會出現先付錢後救援的情形。
「作為景區管理者,管委會承擔公共服務職責,提供基本安全保障,當遊客在景區開發開放區域正常遊覽,受到傷害需要救援的,管委會將承擔應盡責任,提供公共救援。有償救援只針對『驢友』不遵守景區遊覽規定,進入未開發未開放區域遇險的,適用的範圍很窄,而不是正常遊覽的遊客。」徐青陽說。
此次有償救援案例有力地打消了「價高」顧慮。記者從景區救援費用明細表中看到,救援費用包括勞務費、交通費用(含索道及車輛)、後勤保障費用。勞務費用按照2017年安徽省城鎮非私營單位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行業年平均工資計算,交通費用按照票價計算,後勤勞務費用按照市內出差夥食補助50元/餐計算。算下來,有償救援費用只佔到總費用的21%,其中勞務費用僅計算參與救援的4名非管委會工作人員費用。
「從管理職責出發,我們沒有收取管委會工作人員付出的勞務費用,但聘請非管委會工作人員(如嚮導)參與救援的,要支付他們相應的勞務費用,而且也從項目、標準等方面作出了嚴格限定,不會出現天價救援。」徐青陽解釋說。
據介紹,在救援過程中,景區本著「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堅持先救人後收費、有償救援與公共救援相結合、事後追償、教育懲戒四條有償救援基本原則,最大限度震懾、警示、教育肆意穿越攀登者和無票擅自闖入景區遇險者,減少人為險情,從而儘量避免後續救援可能帶來的救援人員傷亡問題,同時可以劃清責任,不讓公帑為個人任性旅遊和違規旅遊買單,將景區有限的救援力量和救援資金投入到正規遊覽線路遊客的救援救助保障中,提升遊客滿意度和安全感
收費只是管理手段,目的在於確保安全。記者了解到,2018年7月1日實施辦法以來,在管委會轄區內勸阻試圖進入景區未開發、未開放區域的旅遊者3批41人次,同比批次下降了一半,人數下降了45%,對「闖禁」行為起到了一定的震懾作用。當前中秋假期和國慶長假接踵而至,黃山風景區必將迎來新一輪旅遊高峰,希望廣大遊客珍重自身生命遵守景區秩序,不要為一時的興致而付出不必要的代價。記者 範天嬌 本報實習生 王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