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琴橋以南靈橋路以東奉化江畔有一個公園,面積不算大也不算小,地形狹長。這個公園曾經有三個名字:剛開始叫琴橋公園,後來改造升級為濠河公園,2018年再次改造升級,稱為寧波愛心公園,後來又靈橋路音樂文化廣場。這三個名字現在還共存於導航地圖上。就是這麼一個狹長的地帶,一年四季風景各異,成了人們休閒健身的好去處,無論白天還是夜晚,河邊遊走的人絡繹不絕。
整個公園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北面是愛心公園,中間是綠化景觀帶,南面是音樂文化廣場。
從公園的北門進去,可以看到兩片樹林中間夾著一個圓形的水池,水池裡有三個帆船模型,藍色的船身,白色的風帆,呈品字形分布在水池中央,似乎正在飛舟競渡。池水很明淨,盛著三艘帆船的倒影,遇上夏季天氣好的時候,池水裡滿是藍色白雲,仿若天空之鏡。
帆船雕塑的西南方向有一幢紅色的房子,現在改為愛心寧波展廳,對公眾開放。展廳裡裝修得十分雅致,像一個小型書店,四面的牆上張貼著寧波愛心人士的簡介和事跡。展廳中間的攤位上擺放著許多寧波當地書籍和繪畫、剪紙等作品。這些書除了展示和免費閱讀外,絕大部分是出售的,如果喜歡,付了錢就可以帶走。
愛心寧波展廳的西面是一大片楓林。到了秋天,楓葉變紅的時節,天空明淨高遠,楓葉在陽光的照射下像火一樣紅。站在樹下,透過楓葉望向天空,別有一番風姿。一千多年前,白居易在洛陽感嘆「日出江花紅勝火」,他所回憶的是蘇杭美景,然而他並不知道,寧波愛心公園還有一個賞楓勝地,這裡的楓葉同樣紅勝火。
愛心公園的南面是一個小廣場,廣場的南面有一條遊步道,旁邊有一條鵝卵石鋪成的「淺溪」,鳶尾花在春天開滿溪畔,讓這裡成了綠色和紫色長廊。這個時候,溪西的合歡花也到了盛放的季節,粉紅色的合歡花吸引了一些粉蝶。我常常在午飯過後站在這條溪邊,仰頭看天空,欣賞蝴蝶戲合歡的美景。我曾把兩隻黑蝴蝶想像成梁山伯和祝英臺,還寫了一篇童話。
有時候,周邊的居民會在這裡紮上一頂見帳篷,享受春天的美好時光。粉色的帳篷像一頂可愛的蒙古包,放在青草地上,瞬間成為了一種風景。
淺溪的東面有一片樹林,林邊有一條斜坡路。春天裡,月見草花開滿樹林,樹下成了一片淺粉色的海洋。到了秋天,金雞菊又佔領了這片樹林。無論是春天,還是秋天,這裡都成為奉化江畔最美的一段。
也是在春天,南面的樹林裡諸葛菜開始茂盛起來,紫色的花朵帶著些許的白色,綻放在枝頭,遠遠地看,樹林裡成了一片紫色的海洋。陽光從樹隙間照進來,讓這片花海有林間的幽深,又有春日的盎然。
這裡就是音樂文化廣場。廣場裡有一尊雕像,一個衣衫襤褸的乾瘦男人正在用心地拉著二胡,他就是瞎子阿炳。阿炳是無錫人,原名華彥鈞,他的一生令人唏噓。阿炳雖然很早就死了母親,被送走撫養幾年時間,可是七八歲時被父親接回著力培養,繼承了道觀,但是在父親死後他吃喝嫖賭,因此兩隻眼睛被病毒侵蝕瞎掉了,只能靠拉二胡度日,最後死於貧窮。
阿炳的旁邊是反彈琵琶女。再南邊又不是一個廣場,可惜現在成為私家停車場。音樂文化廣場以前有貝多芬和冼星海的塑像,後來升級改造時換成了有著「中國貝多芬」之稱的阿炳和琵琶女,最終由歐美音樂回歸民族音樂。
奉化江邊有一條很長的沿江路,現在改名叫澄浪濱江法制步行帶。沿著這條路往南走可以一直走到鄞奉濱江公園。在這條步行帶上,東恩中學的東面有兩排銀杏樹,再過一段時間,銀杏樹葉變黃的時候,可以過來欣賞銀杏黃。
這個公園白天遊人很少,很適合沒事時過來閒坐。坐在公園的石凳上,或者躺在河畔的草地上,享受春日暖陽,感覺歲月靜好,成了最美的休閒時光。
每到中午,周邊公司的員工們吃過午飯就會沿著奉化江畔漫步,三三兩兩,男士結伴,美女成團,偶爾有情侶相擁,或談笑風生,或默然走過。
我常常躺在林邊的斜坡草地上,望著天空,或者閉目養神,讓春日或秋陽盡情地照著自己。微風拂面,涼爽宜人。有時候遊人從我身邊走過,有時候飛機從我上空嗡嗡地飛過。那會兒,我感覺回到了兒時的家鄉原野。
交通小貼士:
自駕或者騎行,搜索「靈橋路音樂文化廣場」。公交車可以乘坐12路、151路、151路區間、151路支線、1路、356路、360路、55路等,在濠河站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