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3日至16日,筆者赴浙江省湖州市參加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同志主持召開的全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經驗交流會並做大會典型發言。藉此機會,到湖州市德清縣「洋家樂」學習考察。通過當地有關同志介紹和到「法國山居」等「洋家樂」實地了解,深感「洋家樂」建設上思路新、有特色、成效好,許多經驗和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基本情況
德清縣轄9個鎮、2個鄉,素有「名山之勝、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竹茶之地、文化之邦」的美譽。2013年入圍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368.1億元,地方財政收入33.7億元,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9萬元和2.3萬元;今年上半年接待境外遊客3.8萬人次。
「洋家樂」,就是外國人在中國農村經營的農家樂。浙江省德清縣的「洋家樂」親近自然、綠色低碳、生態環保、中西合璧,不僅榮獲了浙江省旅遊發展創新獎,還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稱為「除長城外15個必須去的中國特色地方之一」,被美國《紐約時報》評為「全球最值得去的45個地方之一」。
2007年,南非人高天成(中文名)騎車到莫幹山遊玩時,被優美的自然環境所吸引,於是和幾位朋友租了莫幹山鎮三九塢自然村6套土房,經過改造裝修,形成竹籬柴門戶牖,並把農捨命名為「紫嶺居」、「翠竹小築」等,把小山村冠以「裸心谷」之名,開辦了首家「洋家樂」,遊客無不讚不絕口。創辦「洋家樂」的消息很快傳開,引來了英國、比利時、丹麥、韓國等10多個國家的外國人紛紛到莫幹山建「洋家樂」。莫幹山麓很快形成了一個「洋家樂」群落。
如今,德清本地居民也通過學習借鑑外國人的低碳與休閒理念,自建「洋家樂」,成功走出一條富有德清特色的鄉村旅遊發展之路。目前,德清全縣已有各類農、洋家樂等民宿350多家,其中以「洋家樂」為代表的精品民宿72家,床位750餘張。其中,裸心谷成為國內首個榮獲建築行業最高榮譽LEED綠色建築鉑金級認證的度假酒店,並被CNN評為「中國最好的九大觀景酒店」之一。現在,每逢節假日和周末,上海、蘇州、杭州等附近城市的外國人以及國內白領階層紛紛到德清休閒度假,「洋家樂」已經成為德清旅遊的品牌,推動了區域旅遊向高端、生態、精緻、特色的方向發展。
主要做法
「洋家樂」以「定位高端、經營生態、消費低碳」為開發思路,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理念,不同文化背景的生活方式相互交融,使無景點度假休閒旅遊成為德清鄉村旅遊的新業態。
融入環保生態理念改造農舍。「洋家樂」的旅館沒有奢華的外觀,整個設計都是圍繞低碳環保的主題,表達著生態的理念。有些是租用當地的泥坯房,根據房子本身的特點進行設計和修繕,利用舊材料,保留和深化泥坯房原有的風格和材質,同時融進新的設計元素,做到原始和現代的融合。
提倡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為了減少碳排放,在裝修時,材料多為周圍村子裡「淘」來的寶貝:古老的暖榻、笨重的沙發床、老舊的火桶;大樹墩成了圓桌,石礅子一個個疊起來就是凳子。屋裡沒有空調,沒有煤氣,夏天靠電風扇,冬天靠火爐。做飯用農村常見的灶頭,燒的是用本地廢木料、木屑壓縮製成的柴禾。客人還被要求節約用電、用水,不提供毛巾,沒有電視。客人登記入住時都會告知入住條約,如果違反就會被拉進「黑名單」。
倡導無景點另類健康休閒理念。為「被都市壓得透不過氣」的群體,提供「裸家族」理念的休閒度假方式:放下一切!把自己交給自然,過一種簡單的生活,爬山,散步,騎車,釣魚,或者閉上眼睛,不思考不說話,靜聽四周的鳥鳴聲、山間的流水聲、竹林的搖曳聲,感受人與自然的融合,放鬆解壓。
融合當地鄉風民俗與西方文化。每年3—4月份都會組織外國小朋友和當地學生聯誼活動,宣傳環保理念。在節慶日,安排精彩的互動活動,如春節時邀請外國客人與農家同樂,吃年夜飯、寫春聯、做燈籠,過中國春節。在聖誕節,也會奉上水果、佳釀、燒烤,舉辦露天音樂會,邀請村民參加。
帶動全民參與共創業同致富。「洋家樂」的興起,也讓當地村民與經營者得到「雙贏」。對村民來說,出租農房可以獲得租金,而保潔、做飯這些工作增加了他們的收入,還有農副產品銷售也多了出路。現在莫幹山地區村民基本上在「洋家樂」從事各種業態。在當地居民積極參與之下,「洋家樂」帶動了一三產業聯動發展,「法國山居」每年都以高於市場10%的價格收購當地種植的水果用於釀酒,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種植水果的積極性。
創新服務機制推進新業態發展。編制了《莫幹山國際休閒旅遊度假區總體規劃》,指導有序開發。成立了「洋家樂」行業協會和涉外休閒度假項目服務小組,統一協調幫助解決實際建設發展中的問題。對古民居進行調查摸底,分類指導出租行為。特別是在「洋家樂」項目建設上,通過只徵收房屋建築物實際佔地面積的「精準徵收」,其餘周邊用地採取租用農民土地的辦法,有效地解決了由於農村土地性質較難改變和建設用地指標緊張而制約發展的問題。
經驗啟示
「洋家樂」的成功,成為我國鄉村旅遊的一個新亮點,對於發展旅遊業或者其他方面的工作,都有較好的啟示。
有新的發展理念就有新的出路。按照傳統觀念經營的農家樂,基本上都是依附景點而存在,依靠低價競爭獲利。而德清「洋家樂」瞄準高端遊客對縱情山水、回歸大自然的渴望,樹立起自己的經營理念:就地取材、變廢為寶,天人合一、低碳環保。這種生態環保的理念不但很對高端遊客的胃口,也是很好的賣點,使無景點度假休閒旅遊成為新的旅遊產品。
有特色品牌就有客源群體。區別於傳統農家樂依靠景點吸引遊客帶動發展的模式,「洋家樂」依靠自身獨特的文化和主題,滿足不同群體的不同需求,因而擁有自己相對穩定的客源。如三九塢國際鄉村會所主要客源是外企高管和他們的國外友人,莫幹山裡茶園會所主要客源是長三角地區特別是上海的法國人……這些目標群體客流量雖然不大,但產生的經濟效益卻高於普通遊客1倍以上。
有改革創新就有發展活力。產業的發展需要良好的發展環境,特別是破解制約發展的瓶勁問題更需要創新和擔當。德清縣在土地流轉方面成立了縣流轉指導中心、鄉鎮流轉服務中心和村流轉服務站三級平臺,特別是通過「精準徵地」使得在不改變或少改變農村土地性質的前提下發展鄉村旅遊業成為現實,使旅遊業有效地延伸到山區農村。此外,在「洋家樂」產業發展規劃、行業組織機構、服務協調指導等方面都不斷創新,為「洋家樂」的快速有序發展提供了保障。
有開放魄力就有發展新面貌。莫幹山山門打開,向洋人開放,不僅有效解決了當地農民就業、農產品銷售、提高農村土地利用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等問題,更為重要的是帶來了低碳環保、健康養生、重視傳統、講究品味、追求質量等新的理念,拓寬了當地農民的視野,提高了自我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初步設想
學習借鑑德清縣的經驗,更好地推進瓊海市的發展,初步思考有這麼幾點:
一是以生態文明理念為引領,大力推進綠色城鎮化。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堅持省委「科學發展、綠色崛起」的部署,結合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不砍樹、不佔田、不拆房,就地城鎮化」為原則,尊重自然格局,依託現有山水脈絡、氣象條件等,保護自然景觀,傳承歷史文化,保持特色風貌,強化節能理念,推進綠色生態城鎮建設,把12個鎮「一鎮一風情、一鎮一特色、一鎮一產業」精品化、極致化,讓人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二是以全面小康為目標,加快美麗鄉村建設。以建設龍壽洋、萬泉河和濱海三大農業公園為抓手,緊緊圍繞「美麗」和「鄉村」兩個概念做文章。根據村莊的自然稟賦、資源條件和區位特點,尊重自然美、側重現代美、注重個性美、構建整體美,還原鄉村的風貌、鄉村的環境、鄉村的特色,打造有味道、有品位、有特色的美麗鄉村,實現農旅融合發展,使美麗鄉村成為「農民的家園、市民的公園、遊客的樂園」,使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
三是以全域景區為追求,做精科學規劃。結合正在推進的「多規合一」工作部署和「十三五」規劃編制,以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為示範,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城鄉、土地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等規劃「多規合一」,體現地域特色、傳承歷史文化、反映時代特徵、引領科學發展,實現瓊海市一本規劃、一張藍圖。圍繞城市周邊、景區附近、公路沿線、海河沿岸,選擇自然條件優越、自身特色明顯、交通相對便利、群眾基礎較好的一批村莊,高標準完善全市美麗鄉村建設總體規劃,為實現瓊海全域5A級景區打好基礎。
四是以深化內涵為特徵,打造文化品牌。堅持把文化元素作為旅遊業的核心靈魂,深層次挖掘瓊海的鄉土文化,同時注意吸收現代文明,作好對接和融合。抓住「一帶一路」機遇,加快推進南海博物館和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南海基地建設,提升潭門南海風情小鎮文化品位;加快推進論壇二期、博鰲中信商業步行街,以及博鰲僑鄉歷史文化旅遊度假區的建設,提升博鰲絲路天堂小鎮文化品位,不斷增強文化對瓊海旅遊業的支撐和影響力。
五是以闡釋地域文化為要義,開發旅遊紀念品。加快旅遊文化的建設,做好歷史、文化的挖掘、創造和利用。重點圍繞博鰲亞洲論壇、紅色娘子軍、耕耘南海、萬泉河、嘉積鴨等能較好地體現瓊海地域文化內涵與特徵的符號,做好旅遊紀念品的深度開發,讓遊客在文化上形成交流和共鳴,成為宣傳瓊海的文化載體,成為聯繫遊客感情的信物,成為遊客與他人分享旅遊快樂和精神收穫的「傳感器」。
六是以改革開放為抓手,增強發展活力。以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為試點,以減少正常審批程序和時間90%為目標,把先行區作為一個整體項目推進,制訂簡化行政審批改革實施方案,實行「多規合一」審批,為全省創出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以先行區為平臺,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發展醫療、養老、科研等國際醫療旅遊相關產業,創建低碳低排放生態環境典範。加快博鰲國際會展文化產業園建設,發展以展覽、展銷和個性化訂製進口時尚奢侈品為主的新型旅遊會展業。
七是以有序發展為要求,完善機制保障。圍繞高端、生態、精緻、特色的鄉村旅遊發展方向,建立鄉村旅遊參與機制。制訂「農家樂」標準,完善和提升服務設施。制訂農民參與鄉村旅遊發展制度,形成主題設計、決策諮詢、融資扶持、利益保障等服務體系。完善人才保障體系,培養和引進一批旅遊行業專業經營管理人才。完善扶持政策,發揮財政槓桿的調節和激勵作用,整合涉農資金加大配套力度,充分調動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發展鄉村旅遊。(作者系中共瓊海市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