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開一萬家!」
「我要開十萬家!」
「我要開遍全球!」
開成千上萬家的門店是很多餐飲人的夢想。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更多的餐飲人在實現夢想的路上舉步維艱。
近日,職業餐飲網在「業績下滑、餐企如何破局」的春季高峰論壇中,邀請到了生煎第一品牌——小楊生煎的執行董事楚連勝,分享了主題為《地方小吃的全國發展模式》。
(小楊生煎執行董事 楚連勝)
每月關店10%,餐飲業大洗牌
楚連勝踏入餐飲行業已經30餘年了,在1995年肯德基只有30幾家的時候,就進入了肯德基。
而後又操盤了必勝客和棒約翰等國際化品牌的區域市場。
2011年加入小楊生煎做執行董事。
而就是在2011年開始,餐飲行業的總體消費每年都在以10%的速率增長,2018年中國的餐飲收入超過4.2萬億。
餐飲行業是一個「大蛋糕」麼?是
你能分得到一杯羹麼?不一定。
因為2015年開始,全國餐飲店的數量增加近一倍,但是每月都有近10%的餐飲店關門,存活的平均壽命只有9個月。
餐飲行業的低門檻讓很多人「奮不顧身」跳進來,但是多數四五個月就會出局。
做餐飲其實一直是處於「不適者淘汰」的激烈競爭,蛋糕就那麼大,越多的人來搶,就代表越多的人淘汰!
想開遍全國,要有1%的基因+99%的努力
餐飲行業總消費日日攀高,為什麼這麼多的餐飲店還被「洗牌」了呢?答案是:一開始就沒走對。
愛迪生說:「成功就是1分天分+99分汗水」。
01
品牌不能有「先天缺陷」
如果沒有這1分的天分,後面都是0。
因此,當你做了餐飲並且想要做全國發展的時候,必須要符合以下幾個「品牌基因」。
(1)起名順口,不用市場教育
麥當勞、肯德基就不是好名字。
因為它們沒入國門之前,我們不知道麥當勞到底是賣汽車、藥、還是軍火,它是需要多年反覆的市場教育的,浪費精力又不討好。
什麼是好名字?
吉祥餛飩、和府撈麵、喜家德水餃……這些起名根本就不需要市場教育,消費者看過一次就會產生初步印象,吃過一次就有深刻印象。
(2)平民化消費,瞄準普羅大眾
起了好名字之後,你要想想面對的客群,對應的消費。
中國的餐飲業消費最大佔比的客群是普羅大眾。
客單消費越高,就越像金字塔一樣,客群不斷變窄。
因此想做全國連鎖,開出500家、1000家甚至10000家,就意味著必須有足夠的客群,而最多的客群,就是平民化的消費客群!
(3)產品到哪都賣得動
平民化的消費就決定了餐飲店要賣得品類是「佛跳牆」還是「生煎包」。
像面、飯、粥、粉,這些品類,從東三省一直到西南的雲貴高原都賣得動,因為無論走到什麼地方都是中國人吃了好幾千年的,沒有問題。
但是如果是很「個性」的,地方特色太強烈,恐怕就有問題。
比如說枝江狗肉、瑞典天下第一臭的食品鯡魚罐頭,這些食品很有特色,但想在全國傳播,沒戲。
(4)單店利潤率至少達10%
排隊了才說明生意火爆。
排隊了才說明有足夠的單店利潤。
現在餐飲企業的單店利潤才是能否開向全國的根本。
單店利潤率10%,有戲。單店利潤率20%,完全沒問題。
但是如果店內根本不排隊,單店沒有利潤,那麼就要及時止損了。
(5)產品不超過30樣
開任何餐廳,產品線一定要儘可能的簡化。中式的小吃品牌,控制產品菜單數量大概在20—30之間足夠了。
這和中醫裡說的「君臣佐使」不謀而合。
君是指主項產品,2—3項;
臣是輔助的產品,4—5項;
佐是小菜,7—8項;
使是指飲料等,3——5項。
(6)食品安全>產品口味
就像海底撈創始人張勇所說:「絕大部分的連鎖餐飲都死在食品安全的問題上。」
但是正新雞排,連鎖近16000家,華萊士,連鎖近8000—9000家。
即便他們的連鎖店數量驚人,發生的食品安全概率卻很低。
因為它們的產品都是供應廠商做好的預製品,加工好了以後半熟,再全部冷凍,冷凍運輸、冷凍儲藏。
到了餐廳以後直接拿冷凍的產品放到200多度的油裡面炸。中間的過程沒有解凍、常溫和高溫幹擾,食品安全問題發生的概率自然極低。
但是如果餐廳的產品有涼的肉,有常溫儲藏的海鮮,並且快速開店快速放加盟,那麼早晚會死在食品安全這件事上。
02
穩抓運營,準備打20年的持久戰
一個餐飲品牌如果符合以上「種子選手」的必備素質,也就代表擁有了成功的1%,那麼就要為下一個10年、20年做剩下99%的努力了。
(1)每個店配備3套管理班子,儲備人才
20年前,肯德基餐廳在全國不到100家,但是每一家店裡卻都額外配備了3組管理班子。
餐廳經理、副經理、助理一、助理二再加上一個見習助理,這些人員在肯德基的門店實時培訓就長達3年。
而正是因為每家門店多出來的3套管理班子,所以在接下來的擴張中,肯德基可以做到一年擴張300家。
因為團隊都是現成的,模式都是打造好的,等待的就只有「高質量快速擴張」而已。
可以說一個品牌的繁衍,前30家靠老闆,後300家靠管理團隊。
小楊生煎在這方面盡力複製麥肯管理模式,管理班子在店內培訓1年半左右的時間,再去直接擴張。
(2)先拿下一線城市,再下沉二三線
居高臨下、勢如破竹。
就像喜茶崛起路線一樣,率先徵服深圳,進而進軍上海、北京。四大一線城市布滿後,馬上進入成都。
因為一線城市消費能力強、競爭更強,強大的品牌勢能一定是要在一線城市建立的,再下沉到二三線基本是不成問題的。
因此在戰術層面上,品牌想擴張全國,先拿下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往下沉到二三線會容易得多。
職業餐飲網小結:
只有笨人才能做餐飲。
因為瑣碎、反覆、小細節等等讓餐飲人周而復始的疲勞難耐。並且在這人心浮躁的時代,餐飲人根本無法分辨什麼是歪理邪說,什麼是真經正傳,做餐飲真的沒有捷徑。
但是即便餐飲行業前方荊棘布滿,「把品牌開滿華人遍布之地」的夢想還是一定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來源:職業餐飲網 孫佳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