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是一座風景秀麗、人文歷史底蘊深厚的濱海旅遊城市,自然與人文景觀眾多,如鼓浪嶼、曾厝埯、廈門大學、廈門植物園、南普陀寺等都是遊客熱切關注的景點,每年都有大批遊客來廈門旅遊,說起這些景點,不得不提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是廈門最有名的寺廟,也是全國重點寺院,閩南佛教聖地之一,香火極盛。南普陀寺坐落在廈門東南方向五老峰下,整座寺廟坐北朝南,依山而建,面向碧海,離廈門大學特別近,很多遊客和當地人都會選擇參觀完廈門大學後去參觀朝拜,畢竟南普陀寺是廈門僧人最多的寺廟。
南普陀寺始建於唐末,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最初被稱為泗洲寺,明初的泗洲寺曾一度荒廢,直到清朝康熙年間才按原址重建,重建後的南普陀寺因供奉著觀世音菩薩,坐落在普陀山南面,故得名「南普陀寺」,佔地面積近400畝,規模十分巨大。
南普陀寺自取消3元入場券後,至今沒有任何門票,前來參觀或朝拜還能免費贈送香火,這在眾多著名寺廟中是很罕見的,南普陀寺在廈門的眾多景點中一直有很好的口碑,受到廣大遊客的認可,並且一致認為南普陀寺是廈門最良心的景點。
自重建以來,南普陀寺也不斷地進行擴建,形成今天的規模,從中軸線上可以看到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閣等建築,整體建築形態與我們常見的寺院有些不同,南普陀寺的建築既有南方的建築,又有閩南的建築,從屋簷的簷角可以一眼看出。
談到大悲殿這幾座建築中最具特色的一座,當屬明代大悲殿,始建於此,最初為木結構,後來因戰火而被毀,直到1930年才得以重建,重建的大悲殿是一座八角形的三層飛簷飛簷亭閣,遠眺,十分壯觀,不乏秀麗之處。
大悲殿主體於1962年時改為鋼筋水泥結構,四周木製鬥拱未被拆除,而是保留下來,能起到很好的裝飾作用,整個大悲殿高20多米,八個簷角造型巧妙,看起來很漂亮。觀世音菩薩在大悲殿內供奉的香火歷來都很旺。
因南普陀寺依山而建,參觀完寺院主體建築後可前往後山,後山奇石怪樹,環境幽幽,景色秀麗,尤其是這棵巨型三角梅,生長在怪石縫中,枝葉繁茂,甚為壯觀。神啊
後山崖頂上還有一尊巨大的「佛」字摩崖石刻,據了解該「佛」字高達4.43畝,雖然是三筆勾勒出來的,但給人的感覺卻像是一筆之作。
沿山梯級直上山下,視野愈來愈開闊,到處都有眺望平臺,這裡是俯瞰廈門都市風光的最佳地點,不遠處就是廈門大學,更高更遠的地方還能看到海天相連。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