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源宋代羅漢石雕被盜(圖)

2020-12-25 搜狐網
 

免費最經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軍事情報

搜狐新聞,告訴你正在發生什麼。 點擊進入>>>

左起第4尊石雕羅漢被盜

  N本報記者 黃義偉/肖春道

  本報訊昨日凌晨,羅源城關蓮花山上的聖水寺,省級文物十八羅漢雕像中一尊宋代雕像被人盜走。據羅源縣民族事務和宗教局工作人員介紹,這十八羅漢雕像是我國南方地區現存最早的石雕羅漢像。目前,警方已介入調查。

  防護欄

  被弄開兩個洞

  聖水寺建於宋紹聖三年(1096年),距今900多年了,山上以及寺廟裡有很多文物古蹟,而十八羅漢雕像最負盛名。

  羅源縣民族事務和宗教局宗教科的雷科長向記者介紹,十八羅漢雕像安在寺廟旁邊的棲雲洞洞內。宋淳八年(1248年),羅源的一位石匠根據佛教經典的記載雕刻了十六羅漢,採用的石料是羅源本地最著名的輝綠巖;到了明代,全國寺院開始陳列十八羅漢,聖水寺也請人補雕了兩尊雕像。雖是兩度雕刻,但藝術風格卻十分和諧,保持了整體的美觀和色調的一致。

  記者來到聖水寺棲雲洞洞口時,羅源城關派出所的民警已封鎖了現場,無法看到羅漢雕像。棲雲洞外圍,有兩重欄杆防護,第一重欄杆的一個邊角,欄杆可能插得不牢,被盜賊拔了出來,第二重欄杆則被盜賊鋸開了一個洞。

  寺廟人員說,被盜的雕像是其中的第四尊,為宋代雕像,高70釐米左右,重量大概是150公斤。

  為什麼盜賊只盜走一尊羅漢,目前還是一個謎。

  曾四遭盜搶多傷痕

  難申報國家級文物

  雷科長說,1979年聖水寺開闢為遊覽區。1991年3月20日,省政府將棲雲洞和十八羅漢雕像列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雷科長說,因為十八羅漢雕像屬於我國南方地區保存最早的石雕羅漢像,曾四次遭劫難:

  第一次被盜:1993年6月18日,石雕羅漢像被盜4尊,公安及時偵破,同年7月2日,被盜雕像從廣東潮州被如數追回。

  第二次:1994年9月12日,竊賊將羅漢像搬下佛臺準備起運時,被寺廟人員及時發現,偷盜未遂。

  第三次:1995年1月30日,竊賊砍下7尊羅漢像的頭部,逃跑時被寺廟人員發現,偷盜未遂。這次偷盜,羅漢像受到了極大破壞,直接導致此後申報國家級保護文物時,因缺損未能如願。

  第四次:1995年2月27日夜,漳州龍海市一搶劫團夥闖入寺內,將18尊羅漢像全部劫走,還毆打寺院人員,一寺廟人員被打得精神錯亂,幾天後死亡。當年5月7日,雕像在龍海被追回,至當年10月止,搶劫盜竊犯全部落網。

  記者了解到,除了羅漢雕像外,針對寺廟的盜竊案還不止這麼多。1994年3月10日,棲雲洞的觀音像被盜,至今沒有下落。

  羅源民宗局:棲雲洞安防將加強

  羅源縣民宗局林局長說,對十八雕像,原來文保部門就打算用欄杆圍起來,但因為一部分信眾接受不了,所以沒有實施。第一次竊案後,安防措施也就跟上了,除設置多重欄杆外,還安裝了監控錄像,多處安設警報器,同時增派人員巡視,並在此後幾次發揮了防盜作用。

  這次被盜有偶然和必然的因素。29日晚上,當家住持下山匆忙,忘了打開監控錄像和警報器的電源,由於警報器沒響,竊案發生時其他人渾然不知。必然因素是,10來年沒有發生盜竊案,可能防範放鬆了。

  昨日早上,公安部門向文物部門建議,聖水寺安防措施還有待加強,一是山上住宿的人員必須有10人以上,在棲雲洞的周圍必須有人值守,監控錄像必須有人輪流看管,警報器的聲音必須加大。林局長表示,作為寺廟的主管單位,他們會協助文物部門加強寺廟的安全措施落實。







相關焦點

  • 羅源棲雲洞:福建最早十八羅漢造像深藏秘境
    發現檔案 福州羅源棲雲洞造像位於羅源縣鳳山鎮南門外蓮花山聖水寺,是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棲雲洞為天然石洞,形如巨鐘罩地,中有澄心井,高1.3米~2.85米,洞內有石雕羅漢像18尊,圍壁列坐,其中16尊為南宋淳祐八年(1248年)刻,2尊為明代所補。
  • 聖水寺羅漢12年被竊5次 寺院安全亟待加強(圖)
    左起第4尊石雕羅漢被盜佛教在線5月31日訊  據福州晚報報導:30日凌晨,福建羅源縣城關蓮花山上的聖水寺,省級文物十八羅漢雕像中一尊宋代雕像被人盜走。據羅源縣民族事務和宗教局工作人員介紹,這十八羅漢雕像是我國南方地區現存最早的石雕羅漢像。目前,警方已介入調查。
  • ...春秋】聖水寺八景之一 | 棲雲洞,珍藏著福建省最早的石雕十八羅漢
    有《我教兒子會作文》《觸摸史影》《丹橘集》等著作行世,擔任《羅源歷史文化叢書》主編,並編著《好詩妙文》一書。天生一個棲雲洞寫自然風物,古人愛誇飾,明明上梅嶺,還算平緩,他偏形容作「危嶺千盤」,對於棲雲洞也這樣。
  • 寺廟石雕十八羅漢及它的由來
    在一些寺廟景區中我們常常能看到石雕十八羅漢,石雕十八羅漢是指佛教傳說中十八位永住世間、護持正法的阿羅漢,由十六羅漢加二尊者而來。他們都是歷史人物,均為釋迦牟尼的弟子。石雕十八羅漢-凱巖石業十六羅漢主要流行於唐代,至唐末,開始出現十八羅漢,到宋代時,則盛行十八羅漢了。
  • 因巖石泉水罅出而得名,古代石雕藝術價值,福建福州棲雲洞造像
    羅源聖水寺,位於福建福州市羅源縣南郊蓮花山腰的一座佛教寺廟。該寺始建於宋紹聖三年(1096年),因山上流泉清洌甘醇如"聖水",可醫病,故得名"聖水寺"。為羅源第一名寺。
  • 福建青石石雕十八羅漢坐像寺廟十八羅漢雕刻佛像石雕十八羅漢圖片
    石雕十八羅漢是我國傳統釋教的文化之一,我們應該都聽說過,在許多寺廟中也見到過。傳說十八羅漢都是釋迦牟尼的弟子,他們常駐人間,首要任務是主持正義,引導眾生向善。最開始在唐朝其實只有十六羅漢,到了唐末才出現了十八羅漢,這大概是因為中國人對十八這個數字的偏愛吧。
  • 惠安石雕十八羅漢整套十八羅漢石雕像
    石雕十八羅漢相信大家都有聽說過,十八羅漢是我國傳統佛教的文化之一。一般在寺廟中可以看見十八羅漢雕像,在現代雕塑中十八羅漢使用的場景以宗教寺院為主,有的會建設專門的羅漢堂供奉十八羅漢雕像,也有一些是擺放至寺院的室外。
  • 欽州山西五臺山寺廟石雕佛像觀音-石雕十八羅漢-晚霞紅石雕羅漢欣賞
    欽州山西五臺山寺廟石雕佛像觀音-石雕十八羅漢-晚霞紅石雕羅漢欣賞佛教文化傳入我國在隋唐時期,當時的唐朝繁榮昌盛,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佛像雕刻作為社會生活的一種重要體現,其在外觀和雕刻手法上也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了當時的社會文化。
  • 晉江磁灶洋尾村古厝青石雕被盜(圖)
    家住晉江磁灶洋尾村的老謝,昨天一早剛走出門口,就發現有些異樣:大門上方和兩側共7塊石雕被人撬走了,只剩下了光禿禿的紅磚牆面。目前,當地警方已介入調查。  老謝家是一棟佔地約五六百平方米的古厝,建得很精緻,許多地方都裝飾有石雕和木雕,但大門上方及兩側原本裝飾的精美青石雕,卻被人硬生生撬走,如今只剩下裸露出來的磚塊(如圖)。大門正上方「寶樹傳芳」的石碑上,還插著一根鋼筋。老謝說,平時這棟大厝只有他跟老伴兩人居住,旁邊由於都是老房子,也沒什麼人住。
  • 【羅源遊記】去過聖水寺,不知道棲雲洞???
    據碑文介紹:其中十六尊,宋代淳佑八年(公元1248年)所刻,餘二尊為明代所補,是我省早期石刻羅漢現存最完整的雕像,由於造型自然美觀,古風古態,或莊或諧,形態各一,具有較高研究價值。石像雖為宋、明兩代雕刻,藝術風格卻十分相似。因為石雕珍貴,名聞遐爾,曾四度遭受盜竊,幸都能追回。
  • 佛教寺廟擺放石雕十八羅漢有何深意
    在每一個佛教場所中,我們都能看到十八羅漢,無論是石雕像,還是壁雕或者是畫像,都一定有十八羅漢像的存在,那麼佛教場所中,擺放石雕十八羅漢是有什麼意義呢?花崗巖十八羅漢站像要探索佛教石雕十八羅漢的文化,我們首先要清楚十八羅漢的來源。十八羅漢的說法是自五代之後才開始有的,在宋朝才開始流行起來。在早期,都是十六羅漢,那麼這十六羅漢是怎麼演變為十八羅漢的呢?
  • 崇慶寺十八羅漢被盜
    十八羅漢被盜1991年12月3日,山西省長治市崇慶寺遭盜賊洗劫。一夜之間,價值五百多萬元的國家級文物不翼而飛,整個長治市被異常緊張的氣氛所籠罩……14年後。2005年7月,紫雲山半山腰的一個小院。殿內十八羅漢形態表情各異,或豐滿,或清瘦,眉眼表情或誇張或內斂,生動傳神,姿態或沉靜或奔放,氣質或雅或拙,各具品格。羅漢像細膩精緻的紋飾裡滲透著宋代雕塑藝術的經典裝飾風格,拂去歷史的塵埃,那樸素而沉著的色彩依舊張顯著當年還不曾遠去的大唐氣象。時空流轉,這18尊羅漢似乎始終以泰然入世的姿態關懷著這塊土地上人們千百年來的繁衍生息,又以超然出世的智慧坦然面對著這座寺廟曾經遭遇的次又一次意外浩劫。
  • 棲雲洞:福建現存最早的十八羅漢造像,曾被竊賊瘋狂偷盜6次
    其實,在佛經中,有確切名姓的羅漢只有十六個,根據研究,降龍、伏虎兩名羅漢出現在唐朝末年,大抵是中國人憑空創造,在宋代以後,才大行於世,被眾多寺院奉為圭臬。在福州市羅源縣鳳山南麓,聖水寺旁的天然石窟內,始鑿於南宋淳祐年間的十六羅漢,是福建省現存最早的石雕羅漢造像,而降龍、伏虎兩尊造像則是明代時期由好事者補刻。
  • 十八羅漢幫人除去一切煩惱,齊村保存殘缺羅漢石像
    河南安陽市馬投澗鎮齊村,十八羅漢幫人除去一切煩惱,齊村保存殘缺羅漢石像。(袁小軍 攝影)彌陀寺位於馬投澗鎮東北3公裡處的齊村,據大清嘉慶元年重修泰山廟碑記載,彌陀寺始建於唐朝,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歷史,與其同時建築的還有泰山廟。
  • 伏虎羅漢:修行與解難的象徵
    圖一 伏虎羅漢浙江杭州煙霞洞吳越國時期(公元907~978年)石雕
  • 泉州鯉城上埕村百年古厝 一夜間被盜走兩塊石雕
    古厝大門兩側牆體的石雕構件被偷  閩南網2月14日訊 一夜之間,百年古厝又被人挖走兩塊石雕,這讓家住鯉城區江南街道火炬社區上埕村的蔡先生很心痛,這間古厝可是蔡先生的太奶奶輩建的。  蔡先生住在古厝對面,昨日一早他打開窗戶,發現古厝大門兩側牆體上,兩塊寬30釐米、長60釐米的石雕不見了,門口滿是散落的白灰,還有一塊石雕被撬下來放在大門口。他說,古厝有100多年歷史,200多平方米,原來住十幾戶人,後來陸續搬走,幾年前開始沒人住,也沒人管理,經常遭賊。
  • 羅源濱海實驗小學:深化文明教育 助力文明創城
    羅源濱海實驗小學:深化文明教育 助力文明創城 2020-11-04 10:50:08  來源:羅源縣廣播電視臺
  • 山西榆社鄧峪村石塔,當初2次被盜唐石雕
    1996年石塔最頂部的塔剎被盜,至今迷失無蹤。又在1998年,石雕彩繪四面佛造像塔身被盜,經歷兩年違法分子落網,塔身已被以60萬美元的價格賣到了臺灣。2015年私人藏家將塔身捐贈給臺灣中臺禪寺。中臺禪寺開山方丈釋惟覺老和尚得悉石塔來自山西後,隨即表示願意捐贈回故鄉。
  • 南海1號發現宋代羅漢造像 古硯具有阿拉伯風格
    昨日,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首度向媒體公開了此次試掘中發現的新類型文物:一個刻有雞冠花冠圖案的宋代古硯臺,一枚拇指大小卻精雕細琢的羅漢造像。  「南海Ⅰ號」試掘,也是全世界首次對古代沉船進行的實驗室內前期發掘,因此備受關注。外界推測,選擇在國慶黃金周前向媒體公布「南海Ⅰ號」試掘結果,有當地吸引遊客的考慮。
  • 羅源:「公帶民」教學觀摩 促進公民辦幼兒園均衡發展
    羅源:「公帶民」教學觀摩 促進公民辦幼兒園均衡發展 2020-11-05 15:41:08  來源:羅源縣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