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外看是一層,園內看是兩層,頤和園有座造型獨特的矚新樓

2020-11-02 犄角旮旯逛北京

頤和園常去,而要說在這座園子裡旮旯兒最喜歡的景點則是諧趣園了。諧趣園最初是乾隆仿無錫寄暢園所建的惠山園,到嘉慶朝擴建時改名為諧趣園,而現在我們看到的建築基本都是光緒時期重建的,今天旮旯兒和大家聊聊諧趣園內一座設計獨特的矚新樓。有圖有故事,遊覽更有意思的北京城,敬請關注旮旯兒的頭條號【犄角旮旯逛北京】,一千多篇原創照片文字,歡迎朋友們閱讀轉發。

諧趣園位於頤和園的東北角,其大門面朝正西,門前有一條蜿蜒的山路可直通北宮門。從諧趣園正門出來向北走不遠路邊有一座三開間的卷棚頂建築,這就是矚新樓,如果只是從園外看這座建築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

如果走進諧趣園再看矚新樓就會發現其神奇之處了,原來在園內看這座建築又變成兩層樓閣建築了。

這是因為古代匠人巧妙地利用了地勢的高度差,使得這座建築在園內和園外呈現出了完全不同的效果。這座內外有別的建築是不是唯一旮旯兒還真沒認真研究過,但可以肯定是不多見的。

現在的矚新樓在園內的二層懸掛著一塊鈐著慈禧印璽的牌匾,現在頤和園內的建築大多是光緒朝在被毀的清漪園基礎上重建的,想必這座矚新樓也應是如此。乾隆惠山園時在矚新樓的位置建有一座就雲樓,至於當時是否就是這種建築形式不得而知。

疫情爆發以後諧趣園一直處於關閉狀態,據說現在已經重新開放了,大家再去頤和園的時候別忘了仔細欣賞一下這座內外有別的矚新樓。有圖有故事,遊覽更有意思的北京城,敬請關注旮旯兒的頭條號【犄角旮旯逛北京】,一千多篇原創照片文字,歡迎朋友們閱讀轉發。

相關焦點

  • 頤和園神秘小院已開放,乾隆:樂在此園當園主,那個稀罕做皇上
    在遊人如織的頤和園中,有這樣一個秀美清幽的神秘小院,他不在遊人遊覽的主要路線上,但卻是頤和園中的一個精彩「園中之園」。乾隆皇帝常常在這裡賞景喝酒、大宴群臣,有一次酒喝多了,甚至寫出了這樣一首詩「樂在此園當園主,哪個稀罕做皇上」。
  • 去過的人才知道,頤和園中還有「園中園」
    去過的人才知道,頤和園中還有「園中園」在萬壽山東端,後湖盡頭,有一座「園中之園」,它小巧玲瓏,結構精緻,四時有景,妙趣橫生,在頤和園中自成一體,號稱園中之園。這就是有名的諧趣園。在一個只有三畝水面的園子裡,園林設計者安排了不同形式的橋,有七、八座之多。長者10米有餘,短者不足兩米。而最引人的是哪座「知魚橋」。「知魚」二字來自我國戰國時代哲學家莊子和惠子在水池邊的那段有趣的辯論:莊子:魚兒在水中來去從容,遊玩得多麼快活。
  • 好天氣遊三山五園之頤和園,上山繞湖轉一圈串聯無數美景
    一場雨過後,天氣異常的好,光照充足,正是出遊拍攝的好時機,在五月份的最後一天進入頤和園,之前去了若干次頤和園,只按照一部分一部分的遊覽,這次將把整個萬壽山和昆明湖都走一遍,串聯起之前看到的所有景色,這次在園內的時間非常長,一直到了晚上8點多才出去,是我有史以來最晚出園的一回。這次遊覽的面積大,照片也相當之多,敬請觀賞。
  • 好天氣遊三山五園之頤和園,上山繞湖轉一圈串聯無數美景
    一場雨過後,天氣異常的好,光照充足,正是出遊拍攝的好時機,在五月份的最後一天進入頤和園,之前去了若干次頤和園,只按照一部分一部分的遊覽,這次將把整個萬壽山和昆明湖都走一遍,串聯起之前看到的所有景色,這次在園內的時間非常長,一直到了晚上8點多才出去,是我有史以來最晚出園的一回。這次遊覽的面積大,照片也相當之多,敬請觀賞。
  • 諧趣園(園中園),造園手法別具一格
    乾隆非常喜歡這所庭園,就命人繪了圖樣帶回北京,在清漪園(頤和園前身)照樣仿建,並命名為惠山園。根據乾隆詩序:「一亭一徑、一步一景、景隨步移、步步皆奇趣」,嘉慶十六年(公元1811年)該園重修,改名諧趣園。鹹豐十年(公元1860年)該園被英法聯軍燒毀,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重建。諧趣園內共有亭、臺、堂、榭13處,並用百間遊廊和5座形式不同的橋相溝通。
  • 頤和園德和園大戲樓開放 傳統劇目恢復演出(圖)
    原標題:頤和園德和園大戲樓開放 傳統劇目恢復演出(圖)   原標題 德和園大戲樓今起開放唱大戲 128件文物展示宮廷京劇發展史  經過18個月的封閉修繕,頤和園德和園今天正式對外開放,園內大戲樓將再次傳出京腔古韻。除了每天9時至16時,每逢正點的戲曲、歌舞等演出外,頤和園正在籌備一部歷史大劇,並與北京京劇院合作,將恢復百年前在這裡演出過的部分傳統劇目。
  • 頤和園德和園大戲樓《福壽文物展》上的琺瑯器麻姑獻壽欣賞
    在北京頤和園內有一座著名的德和園大戲樓,這座建於光緒年間的古建築被稱為清宮三大戲樓之一,雖然建造年代最晚,但是規模卻是最大的。上周末小編為了去看「菁華獻頌——頤和園福壽文物展」,再次去了一趟德和園。大戲樓的北側是三層的戲臺,而南側則是與之相連的兩層扮戲樓,這次的福壽文化展就是在扮戲樓內舉辦,共展出各類與福壽相關的文物99件,其中三分之一是首次公開展出。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件精美的文物,琺瑯器麻姑獻壽。
  • 重回三山五園之,頤和園穿越至北塢公園園內如綠色仙境
    頤和園西部從頤和園南如意門進入後,沿著京密引水渠走,過了西堤的南頭後,眼前這片水域就是昆明湖西湖。昆明湖西湖住著兩兩成對的好幾家子黑天鵝,在陽光的照耀下,羽毛泛起一層金邊。北塢公園從頤和園西門出來,面向西的方向,左手方向是北塢公園,右手方向是兩山公園,兩山公園在早年建設的時候,叫過玉東公園,從頤和園西門出來,就是老的玉東公園範圍,還沒到兩山公園的範圍內的時候,路邊有一片花園,先進去瞧瞧。
  • 諧趣園(園中園),造園手法別具一格
    乾隆非常喜歡這所庭園,就命人繪了圖樣帶回北京,在清漪園(頤和園前身)照樣仿建,並命名為惠山園。根據乾隆詩序:「一亭一徑、一步一景、景隨步移、步步皆奇趣」,嘉慶十六年(公元1811年)該園重修,改名諧趣園。鹹豐十年(公元1860年)該園被英法聯軍燒毀,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重建。諧趣園內共有亭、臺、堂、榭13處,並用百間遊廊和5座形式不同的橋相溝通。
  • 端午節,我和頤和園有個約會
    在閣的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建設有代表佛經「四智」的紅、白、黑、綠四座喇嘛塔。 繼續向上,就到了頤和園最高處的一座無梁佛殿,由縱橫相間的拱券結構組成的智慧海。智慧海的建築外層全部用精美的黃、綠兩色琉璃瓦裝飾,上部用少量紫色、藍色的琉璃瓦蓋頂,整座建築顯得色彩鮮豔,富麗堂皇。尤以嵌於殿外壁面的千餘尊琉璃佛更富特色。因是疫情期間,只看到了智慧海外層的琉璃建築,內裡的乾坤未得一窺。
  • 回望270年,看頤和園絕世容顏
    中國園林博物館推出的「園說Ⅱ——頤和園建園270周年文物特展」,匯集了頤和園及國家圖書館、故宮博物院、瀋陽故宮博物院等提供的約四百件(套)文物,或可給出答案。走進展廳,一面超大尺寸的巨型電子幕牆把觀者帶回到270年前的清漪園。三維數字投影解讀了《五園三山及外三營地圖》《崇慶皇太后萬壽慶典圖》中呈現的造園藝術、山水格局、水利興修等內容,還原其絕世容顏。
  • 頤和園攬勝
    清朝自進入康乾盛世,國力強盛,自然在皇家園林等的建設上不遺餘力,頤和園的前身名為「清漪園」,與就在皇宮邊上的北海公園一起,是乾隆皇帝最摯愛的御苑之一。至於西太后為了一己之私慾,不惜國力和財力,傾心打造頤和園,只需去看那座供她和皇公大臣看戲的大戲臺和那艏開動不得的石舫就不言自明了。
  • 自由行旅遊攻略-圓明園+頤和園
    鑑碧亭居巨池中方形小島上,重簷方亭四面各顯三間,四圍有廊,外簷懸「鑑碧亭」匾。此亭建於嘉慶十六年(1811年)前。天心水面居鑑碧亭之北島外端。1986年整修綺春園山形水系時,整理天心水面遺址臨水臺基和鑑碧亭山石駁岸,1993年在原基址上復建鑑碧亭,建築面積256平方米。
  • 常熟這座古典園林,一園看盡兩園色,小說《孽海花》在這裡完成
    家鄉常熟有座古典園林——曾趙園,在單位附近,工作之餘我和同事們經常去園林裡散步賞景,或喝茶打牌。這裡儼然成了我們閒暇休憩地,成了心靈治癒園,大伙兒都笑稱這座園林是我們的後花園。曾趙園在常熟古城的西南隅,在市一院附近,門票30元,是一座「一園看盡兩園色」的江南古典園林。一年四季,園內呈現不同的景致,秀美迷人。
  • 頤和園景點旅遊指南
    頤和園造園藝術的幾個特色: 這座巨大的園林依山面水,昆明湖約佔全園面積的3/4。但它的水面並不單調,除了湖的四周點綴著各種建築物外,湖中有一座南湖島,由一座美麗的十七孔橋和岸上相連。在湖的西部,有一西堤,堤上修有六座造形優美的橋。 頤和園裡有許多景點是效法了江南園林的一些優點。
  • 頤和園佛香閣原本是九層寶塔,為何由塔而改閣?
    北京頤和園裡的佛香閣是一座宏偉的塔式宗教建築,為全園建築布局的中心。"佛香"二字來源於佛教對佛的歌頌。佛香閣建築在60多米高的山坡上,仿杭州的六和塔建造,外形按武昌黃鶴樓設計,八面三層四重簷,建於萬壽山前20多米高的巨大石基上,這座臺基,包山而築。把佛香閣高高託舉出山脊之上。
  • 重回三山五園之,頤和園穿越至北塢公園園內如綠色仙境
    正當遊園被迫終止了一個月,經過了之前的各方努力,今年七月中的時候,北京的防控等於重新下調到了三級,終於又可以踏上遊園之旅了,最惦念的地方還是三山五園皇家園林這一帶,於是選了一天天氣還行的日期,去往三山五園地區,這次目的地是北塢公園,由於我是從東向西走,最近的路是從頤和園西南部穿過去,順帶著可以觀賞一下頤和園沿線的景色。
  • 世界文化遺產:頤和園
    東宮門五開間,為三明兩暗式。正中門洞專供皇帝進出,王公大臣由兩邊門洞出入、太監、兵役等只能從南北兩側罩門通行。宮門外左右有南北兩排朝房作為大臣召見時休息之所,宮門內左右有南北房作為九卿衙門隨宮辦事之處。
  • 回望270年,看頤和園絕世容顏
    中國園林博物館推出的「園說Ⅱ——頤和園建園270周年文物特展」,匯集了頤和園及國家圖書館、故宮博物院、瀋陽故宮博物院等提供的約四百件(套)文物,或可給出答案。走進展廳,一面超大尺寸的巨型電子幕牆把觀者帶回到270年前的清漪園。三維數字投影解讀了《五園三山及外三營地圖》《崇慶皇太后萬壽慶典圖》中呈現的造園藝術、山水格局、水利興修等內容,還原其絕世容顏。
  • 30年代彩色明信片上的頤和園,看看和如今的這裡有什麼不一樣
    這組頤和園彩色明信片是20世紀30年代發行的,通過這組老明信片帶大家去看那時頤和園的樣子。圖為萬壽山排雲門,在排雲門兩側,矗立著兩隻造型生動、鑄造精美的銅獅。頤和園的前身為清漪園,1860年(鹹豐十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全部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