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最美麗恆星,絕美景象似紅寶石

2020-12-14 騰訊網

日前,科學家利用哈勃望遠鏡發回的觀測圖片,繪製了一幅銀河系最亮恆星圖。這顆恆星位於麒麟座,在很短時間內成為銀河系最亮的恆星。圖片表現了該恆星周圍的物質外殼所反射出的漂亮光芒。

現在這顆恆星被稱為麒麟座V838,當時突然產生的亮光非常明亮,隨後又突然間迅速變暗,天文學家從來都沒見過類似的現象,因為像超新星和新星這樣的典型爆發事件通常都是把物質拋向太空,還經常把自己遮擋起來。

把高亮度的閃光和不尋常的爆發行為結合在一起看,麒麟座V838代表著目前未知的一種類型的恆星爆發,因此我們還沒有滿意的物理解釋」

實際上,我們真正看到的是發生在11年前天文事件的「光回聲」,發生爆發時的亮度為太陽的100萬倍。在發生光學回聲時,來自光源的閃光被更遠的圍繞在恆星周圍的物質所反射。

把高亮度的閃光和不尋常的爆發行為結合在一起看,麒麟座V838代表著目前未知的一種類型的恆星爆發,因此我們還沒有滿意的物理解釋」

科學家現在仍然不清楚是什麼導致了這次閃光,不過他們建立了各種模型來進行解釋,包括:恆星進入臨近死亡之際,發生的「氦閃」(helium flash)過程;麒麟座V838吞噬了多顆行星;V838是一顆大質量的紅巨星經歷了熱核反應爆炸事件等等。

美國海軍天文臺、亞利桑那大學和歐洲空天局的科學家們撰寫了一篇論文聲稱:「當把高亮度的閃光和不尋常的爆發行為結合在一起看,麒麟座V838代表著目前未知的一種類型的恆星爆發,因此我們還沒有滿意的物理解釋」。

麒麟座V838位於大約2萬光年的距離,圖片中光學回聲的半徑大約為6光年。看起來,發生爆發的這顆恆星的質量和亮度比太陽都要大。

相關焦點

  • 「蓋亞」發布迄今最詳細銀河系恆星圖錄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囊括近二十億顆恆星科技日報北京12月6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日前報導,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公布了銀河系迄今最詳細恆星圖錄——歐洲空間局(ESA「蓋亞」的主要使命是利用視差法測量恆星距離,通過連續掃描天空,測量恆星位置隨時間的變化,據此計算出它們之間的距離。 「蓋亞」前兩次發布的數據囊括了16億顆恆星的位置,這次公布的結果使恆星總數接近20億顆,數據的精度遠超先前數據。
  • 銀河系最古老的恆星有多老?
    銀暈中發現135億歲的古老恆星。藝術家筆下描繪的J0815+4729。它是一顆罕見的貧「金屬」富碳恆星,且是有史以來「金屬」含量最低的恆星之一。Gabriel Pérez銀河系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古老。銀河系中最古老的恆星,也已經不是宇宙中的第一批恆星了。最近天文學家發現的一顆古老恆星從側面證明了這一點。但銀河系也很古老。新發現的這顆恆星有多老呢?它已經135億歲了。
  • 銀河系「最孤獨恆星」與鄰居相隔1000光年
    CX330恆星噴發物質加熱周圍的氣體和灰塵,像這樣的年輕孤獨恆星非常罕見,同時,它也是迄今觀測最明亮、最緊密的爆發星。  CX330恆星釋放噴射流至周圍的氣體和灰塵,它與最鄰近的天體距離1000光年,被稱為銀河系最孤單的恆星。
  • 銀河系中,「流浪地球」比銀河系的恆星還要多?
    《流浪地球》中,為了避免被變成紅巨星的太陽的吞噬,地球不得已踏上流浪之旅,成為銀河系中一個漂泊的行星。但是,發表在《天文雜誌》一項新研究認為,僅在銀河系中,流浪行星(沒有恆星的行星)比銀河系中的恆星還多。
  • 「蓋亞」發布了迄今為止銀河系中最詳細的恆星目錄
    根據物理學家組織網絡最近的一份報告,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小組公布了迄今為止銀河系最詳細的星表,——。歐洲航天局(ESA)「蓋亞」空間天文臺發布的第三個關於恆星位置、運動、亮度和顏色的數據還包括太陽系加速度的第一次光學測量結果,這有助於科學家進一步揭示銀河系的演化。
  • 「蓋亞」發布迄今最詳細銀河系恆星圖錄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日前報導,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公布了銀河系迄今最詳細恆星圖錄——歐洲空間局(ESA)「蓋亞」空間天文臺發布的第三份有關恆星位置、運動、亮度和顏色等的數據,也包括首次對太陽系加速度開展光學測量得出的結果,有助科學家進一步揭示銀河系演化歷程。
  • 銀河系中發現了591顆「博爾特」恆星
    銀河系中,大多數恆星以每秒幾十至上百千米的速度運動,它們雖然比飛機每小時1000千米或人造衛星每秒10千米的速度快得多,但是在一類被稱作高速星的恆星面前卻黯然失色。高速星是「跑」得很快,甚至能夠「逃離」銀河系的恆星,它們像田徑賽場上的「飛人」博爾特,是恆星中名副其實的「運動健將」。
  • 最精細銀河系恆星地圖發布!蓋亞望遠鏡完成20億顆恆星的數據測定
    剛剛,歐洲航天局蓋亞空間望遠鏡公布了迄今最為詳盡和精確的恆星地圖,包含了近 20 億顆恆星的高精度數據,為理解銀河系的起源和未來提供了關鍵信息。
  • 銀河系中發現了591顆「博爾特」恆星
    銀河系中,大多數恆星以每秒幾十至上百千米的速度運動,它們雖然比飛機每小時1000千米或人造衛星每秒10千米的速度快得多,但是在一類被稱作高速星的恆星面前卻黯然失色。  高速星是「跑」得很快,甚至能夠「逃離」銀河系的恆星,它們像田徑賽場上的「飛人」博爾特,是恆星中名副其實的「運動健將」。
  • 迄今銀河系自轉最快恆星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研究團隊基於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數據,發現了一顆迄今銀河系自轉速度最快的恆星,其自轉速度約為540千米/秒,比目前銀河系中自轉速度第二快的恆星約快100千米/秒。
  • 銀河系的恆星,就像是「海草海草」,在浪花裡舞蹈
    同樣的,我們認為,銀河系內的所有恆星,也都是按照這樣的定律,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公轉,四平八穩,老老實實。不過最近,科學家發現,有些恆星看起來並不老實,它們就像是海草海草,浪花裡舞蹈……圖片來自中科院國家天文臺這一群恆星,位於太陽系方圓1.6萬光年以內,根據方向的不同而呈現出了不同的運動趨勢。就像是大海裡的波浪,上下起伏,非常神秘。
  • 科學家公布最詳細的銀河系3D地圖,還有30萬顆恆星的運行軌跡!
    銀河系是人類最熟悉的星系,科學家一直在嘗試描繪出整個銀河系的結構地圖,由於銀河系是一個較為扁平的螺旋狀星系,所有的觀測設備只能看到銀河系的側面情況,近日歐洲航天局(ESA)的蓋亞空間望遠鏡(Gaia)發布了最新的銀河系地圖,公布了至今為止最為詳細的銀河系3D地圖,其中至少包含了20
  • 大量麥哲倫星雲流入銀河系,形成新的恆星
    如果星星在繪製所有恆星時與特定空間組成一條漂亮的弧線,以及最熱恆星耗盡燃料的關閉,這些恆星不僅有共同的起源,而且我們可以確定它們的年齡。銀河系和麥哲倫星系之間的引力相互作用將導致新恆星的形成也就不足為奇了。充滿氣體的天體之間的潮汐力通常會觸發新的恆星形成事件。圖註:大麥哲倫星雲是上世紀最接近的超新星的所在地。
  • 銀河系中最孤獨恆星寶寶:距離最近天體上千光年
    (原標題:銀河系中最孤獨恆星寶寶:距離最近天體上千光年)
  • 銀河系中心黑洞以超高速拋出一顆恆星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世界未解之謎 天文學家最近探測到一顆以每秒1017公裡超高速運動的恆星S5-HVS1,是有史以來發現的運動速度第三快的恆星。分析顯示,它是被銀河系中心的超級黑洞人馬座A(Sgr A*)拋出。
  • 星系考古學:天文學家利用恆星作為化石來研究銀河系
    我們的銀河系被認為擁有多達4000億顆恆星,當然其中之一就是我們自己的太陽。但是這些恆星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何時形成的,它們是從哪裡來的呢?了解我們銀河系中的恆星種群不僅可以揭示我們自己的家園,還可以揭示整個宇宙。所謂的星系考古學可以揭示出星系是如何形成的,並解釋了我們自己的一些有趣的複雜性。
  • 有恆星,銀河系大的「球狀星團」是遠處的一個亮點
    歐洲航天局說,用肉眼觀察,半人馬座和歐米茄看起來像一顆暗淡的星恆星,但我們在這裡看到的藍色球體實際上是一個1000萬恆星的集合,你不能把他們全部數出來,但是在清晰的張美麗中,你可以看到幾個亮點,他們構成了這個獨特的星系團,歐洲空間局歐洲是空的,師範維文天文中心的先生有機會在南美上拍攝這張張和難以置信照片
  • 中科院發現銀河系兩處恆星搖籃 對了解銀河系起源有重要意義
    科研團隊在銀河系中發現兩個孕育恆星的巨大分子雲。研究人員分別將它們命名為「大江分子雲(RiverCloud)」和「鳳凰分子雲(Phoenix Cloud)」。我們所處的銀河系,是一個旋渦狀星系。它的旋臂附近隱藏著一些濃濃的雲團,其中一些主要由氫氣分子組成的雲團,就是分子雲。
  • 科學家認為超高速恆星可能來自銀河系的鄰居星系
    科學家估測我們所在的銀河系中約有1-4千億顆恆星,2005年一類名為超高速恆星(hypervelocity stars)被發現,這類恆星以數百千米/秒的速度穿過銀河系,在北半球可見的特定星座多次發現此類恆星。
  • 銀河系是什麼形狀?旋臂勻稱美麗
    旋臂勻稱美麗中外科學家繪製出迄今最精確的銀河繫結構圖  光明日報記者 蘇雁  《科學美國人》近日刊登了由美國哈佛-斯密松天體物理中心資深天文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馬克·裡德和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鄭興武聯合撰寫的題為「銀河系新視野」的封面文章,總結了由他們兩人及德國馬普射電天文研究所卡爾·門滕教授所領導的國際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