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種植技術,這幾個要點要掌握好,對栽培有很大幫助

2020-12-18 魔力三農

一、選地整地

麻竹過去大部分種植在水溝邊、溪渠邊、山腳及村前屋後的地,零星分散,不便於科學管理,產量較低。為達到高產、優質、高效的目的,在新開發竹筍基地時,應選擇交通便捷、土壤微酸(pH值4.5~6.2)、土層深厚肥沃的赤紅壤連片早地或緩坡地進行規劃建園,連片種植。竹園交通方便,有利於統一實施栽培管理技術,並使鮮筍及時投放市場或進行加工,避免鮮筍滯留時間過長而變味變質。綠竹可成片集約化栽培,也可零星種植。

由於綠竹生長:的特殊性,使土壤疏鬆、深厚顯得特別重要,宜選擇在海拔500米以下、陽光充足的地方,土壤疏鬆肥沃、土層深厚、排水.方便的河塘岸邊、丘陵山腳或房屋前後作為竹園地。土質以富含腐殖質的酸性至中性沙壤土、沙質土、紅壤或黃紅壤地為宜,尤其以江河兩岸邊的衝積土為佳,其他土壤也可栽植,但黏土地不宜種植。在平地、緩坡山地上種植,應全面整地,改善土壤性能;無法全面整地的,也應進行帶狀或塊狀整地,提前整地挖穴。

甜龍竹適宜選疏鬆、深厚、肥沃、溼潤的平地或緩坡地進行栽種。最好集中成片種植,成片面積在3公頃以上,以便經營管理,產生規模效益。選好園地後進行定標及整地。整地時間為11月至翌年1月份,整地方式要求全面翻墾或帶狀翻墾,清除園地上所有雜草灌木,進行全面整地(平坡地形)或反坡梯田整地(緩坡地形),然後結合株行距修建梯田或環山行和挖穴。

應根據地形、地勢全面整地,隔45米搞好道路建設、配套排灌系統。要求翻墾深25~30釐米,整地時施基肥,每667平方米施有機肥2~3噸,混拌過磷酸鈣100千克,翻耕入土中。在緩坡山地於秋冬季節採用反坡梯田整地,反坡梯田寬3~4米,破土面向內傾斜,內傾斜3°左右,清除較大石塊、樹根和草根。冬季按種植規格精細整地,翻土20~30釐米,把表土及草皮泥翻入底層,創造良好的土壤、水、肥、氣、熱條件。待綠肥等有機肥腐熟後,選擇在春季種植,這樣有利於麻竹根系生長,促其早生快發。

二、合理密植

麻竹筍基地要十分注意種植規格,只有合理密植,才能奪:取單位面積的高產。目前麻竹一般每667平方米栽植33~42叢,豐產筍用林大多採用4米X4米的規格種植,並根據旱地、山坡地的地形地勢作適當調整。一般平地或平緩坡地栽植,株行距可採用3米X4米或4米X4米,按此要求每667平方米應栽植40~50株,但山坡地應把植株數減少。為爭取早日成林投產,每667平方米可栽植多達67株左右,株行距為2.6米X3米。定植前半個月左右做好整地挖穴,穴規格為:穴面的長和寬均為60釐米,深50釐米。穴挖好後讓陽光暴曬半個月左右,回填表土到穴底層,並施足基肥,基肥以遲效餅肥為好,每穴施人菜籽餅肥約1千克,或複合肥或磷肥0.5千克,或每穴再施入有機肥50~100千克,並與表土混合均勻,經過1周左右進行定植,注意穴內不可置入未經腐熟的農家肥。

綠竹一般按4~5米株距進行挖穴,一般每667平方米裁植33~35叢。挖穴長、寬各1米,深0.8~1米,表土心土分開,土垡打碎,石塊、樹根、草根揀淨,讓陽光暴曬1~2個月,使土壤充分熟化。在路旁、河邊則按4~5米株行距直接挖穴,規格60釐米X50釐米X50釐米,表土心土分開放,讓陽光暴曬,使土壤充分熟化。裁前15~ 30天回填表土,回填表土到穴深度的3/4,每穴施用20千克塘泥或腐熟廄肥,並與土壤混拌,作為基肥,表土在下,底土在上。

回表土時每穴追加腐熟有機肥20~25千克,複合肥500克,與土拌勻。甜龍竹栽植密度為每667平方米種植33~55叢,株行距3~4米X4~5米。種植的合理密度是每667平方米為42叢,株行距4米X4米。過密則立竹互相擠壓,林內通風和日照條件差,地面溼度低,病蟲害嚴重,產筍率低,成竹質量差,易出現退筍;過稀則雜草叢生,增加撫育管理工作,母竹數量少,單位面積上產筍量低。據調查,每667平方米20~24叢,母竹數量為160~227 株,母竹質量好,產筍個體大,數量多,產量為1.1~2噸。每667平方米6~12叢,母竹數量為48~120株,母竹質量一般,產筍偏低,產量僅0.5~0.83噸。密度過大,每667平方米為30~40叢,母竹數量為300~ 480株,則母竹質量差,小老竹、畸形的竹子佔30%~50%,退筍40%,產筍量僅0.24~0.45噸,單筍個體小,質量差。

三、栽植

栽植宜選種優質壯苗。甜竹筍優質壯苗主要有經苗圃培育後的帶蔸母竹苗、竹稈苗和竹枝苗。苗圃竹苗具有根系發達,材料來源廣,苗量多,繁殖量大,生長快,成本低,成活率高,出圈快,運輸方便,又不影響當年竹筍產量的優勢,適合於大面積種植培育優質竹苗。也有直接從高產竹園中選取優質母竹為種苗;在種源豐富的地區,也有直接用有根點明顯和有飽滿芽眼的竹枝栽植。

(一)帶蔸母竹苗移栽帶蔸苗選用 充分木質化、根系發達的7~12個月生的母竹作為竹苗。母竹苗挖掘時扒開母竹蔸的表土,找出竹苗與老竹稈基的連接點,用利刀將其切斷(注意防止撕裂稈柄和稈基),連竹蔸帶土挖起,挖掘過程中不要損傷稈基的筍芽,少傷根,根系要儘量保留,並在離基部40~50釐米處,筍苗竹稈3~5節的節間用刀斜劈去竹稈,以減少水分蒸發,有利於成活。在稈柄連接稈基處用刀切斷時,特別要防止稈柄撕裂和芽眼損傷。

竹蔸應多留宿土和支根,鬚根應儘量保留。母竹苗挖取後再進行根部處理,即蘸上拌有3%過磷酸鈣的黃泥漿。栽植時間應選在2~3月間的陰天或小雨天,栽植前10天,竹穴底層施基肥,基肥須與土拌勻。栽植時母竹苗移人施好基肥並已回填表土的穴內,使竹蔸上稈基兩側的大型筍芽向著兩側土壤,芽眼水平放置,並以自然生長狀態的25°~ 30°角斜放,竹稈應向正面斜放,切口向上,以便承接和貯存雨水。

栽植時竹稈不要反面斜放或直立栽植,因為順向斜放種竹根系自然舒展,稈基兩側芽處於水平位置,側芽發筍長成新竹的間距大些,有利於成活。竹苗放好後即填土,母竹苗栽植深度30~40釐米,覆土高於原母竹苗人土深度痕跡5~10釐米,母竹苗上端應有5~6節露出表土,竹蔸周圍用疏鬆的土壤覆蓋壓實,培土成饅頭形,並蓋草保溼。帶土苗定植時分層填土分層踏實,後蓋一.層鬆土呈饅頭形以保墒。裸根苗要按「三埋二踏一提苗」的技術要求栽種,保證「苗正、根舒、踏實」。栽後澆足定根水,天旱時應再次澆水。

移栽母竹定植是竹農傳統栽培的方法。移蔸定植成活率最高,且成林快。竹稈切口要向上並灌滿水或泥漿,並用塑料薄膜或稻草包紮,以免乾枯,栽後最初7~10天內,若天氣乾燥,要及時澆水,並蓋草保溼。此後如遇久旱,要及時澆水,可每隔5~6天澆水1次。若不能及時栽植或需要運輸,要用黃心土加拌磷酸二氫鉀的黃泥漿蘸竹蔸並用草綑紮,放置在陰涼避風處。母竹苗運到後要及時栽植。

帶蔸母竹苗栽植掌握好主要技術,一般成活率都較高,且產筍多而大。但因需挖取母竹苗,用工多,運輸困難,且受種源限制,成本較高,不適於大面積栽植。移蔸母竹苗和扦插苗適宜在立春至驚蟄期間栽植,一般種植成活率可比春分過後種植提高7~8個百分點。在栽植上應把好「三關」:-是栽植關。移蔸母竹苗栽植應注意將馬蹄形切口向上,竹稈正面斜放,使母竹苗根系在穴位中自然舒展,稈基的兩列芽眼傾向水平位置;扦插竹苗宜帶土和適當深裁,做到根系舒展;埋稈苗以45°角斜插,並使刀口向下,入土2~3節。二是覆土關。將竹苗移入穴中後,覆土踩實,培土成饅頭形,以防積水。三是澆水關。栽植當天遇晴天或陰天應澆透水,使地下部分與土壤緊密結合,防止水分蒸發。選種移蔸母竹苗,用1年生母竹移栽後易成活,產筍率高、成林快。

(二)竹稈苗移栽埋稈培育 的竹苗,種苗應選擇生長健壯、枝葉繁茂、無病蟲害、芽眼肥壯、鬚根發達、胸徑2.5~3.5釐米的1~2年生培育的竹苗。竹苗留2~3盤枝,剪去部分稈,起苗時先扒開作為竹苗稈基周圍的土壤,找到鋸口(或砍口),用鋤頭或砍刀劈斷竹稈,然後在距竹苗15釐米處開溝,深20~30釐米,再用鋤頭從苗的另一側挖數下即可起苗。

栽植時間在春季後期或秋季較好,應選陰天或小雨天,栽植前竹穴底層施基肥,並與表土拌勻。栽植時竹稈苗移人填.回表土的穴內,使竹稈基兩側的芽眼水平放置,並以自然生長狀態的30°~45°角斜放栽植。竹稈正面斜放,切口向上,以便承接和貯存雨水,栽植時竹稈不要反面斜放或直立栽植。竹苗放好後即填土、裁植深度25~30釐米,覆土高於原母竹苗入土深度痕跡約5.釐米,竹苗上端應有3~4節露出表土,培土成饅頭形,並蓋草保溼。帶土苗定植時分層填土分層踏實,澆足定根水。

(三)竹枝苗移栽 利用苗床進行育苗的竹枝育苗移栽,起苗時應剪去所有葉片和大部分枝條,竹苗留高60~100釐米,將竹苗成叢挖起,帶土1~2千克,每10~20叢竹苗用編織袋包紮運輸。若未帶土,應用稀泥漿蘸根以防根系失水,確保竹苗成活。

高位壓枝竹苗栽植,苗木出圃定植時間較為靈活,只要溫度和水分條件適宜,全年均可栽植,尤其是營養袋育苗,成活率高,1年生苗木可出圃定植,成活率達90%以上,種植當年即可萌發新筍3~4個,直徑可達2.7~3.1釐米。竹枝苗移栽,栽植深度20~ 25釐米,覆土高於原母竹苗人土深度痕跡3~5釐米;若是袋裝苗,栽植時覆土高於原袋裝苗人土深度痕跡3~5釐米為宜,培土成饅頭形,並蓋草保溼,苗定植時保存好袋裝土,填土分層踏實,澆足定根水。

栽植季節可在春季或秋季。在春雨連綿的地方或有灌溉條件的地方於早春2~3月份竹子處於休眠狀態下栽種,當年栽種當年即可成林。春季乾旱又無灌溉條件的地方於雨季初期,竹子未長筍前的5~6月份栽種,也可在出筍末期氣溫較高陰雨天較多的9月份栽植。竹苗栽植後,應加強培育管理,如遇春旱,每隔3~7天澆水1次。栽植後1個月,萌發新芽,生長新根,應每隔10~15天澆施稀糞水1次,或用1%尿素澆灌,促進筍芽生長。

同時,經常進行中耕除草,到夏至至大暑間新竹每株能發新筍1~3根,最初發筍較小,留1~2根作為母竹。如果萌發的筍芽肥大,亦可採收,直至立秋停止施肥。5~6月份進行裁植的竹苗,成活後當年80%以上的竹叢即可發筍。第二年發筍1~2次,竹筍粗可達3~5釐米,高4~6米,每叢4~10株;第三年發筍1~2次,竹園進入初產期;第四年基本成竹成林,開始進入高產階段,每667平方米產筍1~1.5噸,少數達2噸。

(四)枝條扦插栽植生長茂 盛的甜竹筍,主枝發達,粗1~3釐米時,枝蔸如同竹蔸,生長有3~4個筍芽和許多根原基,猶如縮小了的母竹,可以用來直接栽植。枝條扦插栽植,選擇枝條是一個主要環節,應選枝條粗壯、鮮綠、竹枝生長1~1.5年,枝條根點明顯,芽飽滿,無病蟲害的健壯主枝。取枝條時不能傷著枝蔸,不能暴曬。若經長途運輸,應用流水浸泡3~12小時,使其恢復活力。

每穴成「品」字形斜插竹苗3根,深度為8~12釐米,踏實,蓋一層鬆土,留一節露土、蓋草以防日曬。一般於5~6月份雨季來臨時扦插,當年有20%~40%的竹苗可抽筍,翌年全部竹苗抽筍成叢。若在2~3月份扦插,應深挖穴,低扦插,植苗穴位比地表面低10~25釐米,栽植後每株澆水50~80升,蓋草,種植在溫度低的地區,穴上方搭小拱棚蓋膜保溫保溼,15~30天竹枝發芽生根後視氣溫變!化情況撤除農膜,扦插成活率可達60%~80%,且省工省時,成本低,成林快。

相關焦點

  • 馬褂木種植與栽培技術要點
    馬褂木種植與栽培技術要點秦肇基1馬褂木種植技術要點分析想要實現馬褂木的豐產種植,就必須遵循正確的種植流程,所以種植人員在進行馬褂木種植的時候,還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技術要點:第一,選種育苗技術要點;第二,馬褂木選地的技術要點;第三,育苗整地技術要點;第四
  • 農戶種植辣椒過程中,應該如何進行播種育苗?五個技術要點請掌握
    五個技術要點請掌握三農導語:辣椒是一種比較特別的蔬菜,因其獨特的辛辣口感,可以與各種菜餚搭配來改善食物的味道,甚至有不少愛吃辣的人可以說是「無辣不歡」,每一餐都離不開辣椒的陪伴。辣椒的市場廣闊,經濟價值較高,因而很多從事蔬菜種植的農戶都會種植辣椒。種活辣椒不難,但真正想種好辣椒,還是需要一些技術知識的。
  • 苦瓜怎麼種植能高產?掌握5項技術要點,長出的苦瓜個大優質
    許多種植戶在春天栽培苦瓜,可以趕在夏季上市,能收穫豐厚的經濟利潤。小編認為選擇在春季栽培苦瓜很不錯,現在種植農作物沒有多少利潤,果蔬市場一片大好。生活水平提高更多人注重健康養生,苦瓜的營養價值逐漸被大家認可。剛好最近有種植戶,來諮詢小編怎麼種植苦瓜才能高產,下面小編教大家幾項栽培苦瓜注意要點,掌握好五項技術要點,種出來的苦瓜各大優質產量翻倍,種植戶收益增加。
  • 油菜種植方法有哪些?掌握這幾點栽培技術,產量會更高
    大家好,我是農村江農仁,關於油菜種植方法有哪些?我簡單談談我的看法。油菜種植有直播或育苗移栽兩種方法,北方多採用直播,南方則以育苗為主;大面積種植多用直播,小面積多為育苗。第一,油菜育苗移栽方法:油菜高產栽培技術要點有:苗床地的選用、適時育苗、及時移栽、合理密植、加強田間管理和科學施肥。
  • 馬鈴薯栽培技術,掌握這些保高產
    馬鈴薯在全球種植分布較廣,歐洲、美洲、亞洲、大洋洲、非洲均有種植。馬鈴薯起源在秘魯的安第斯山區,印第安人種植,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八千多年的栽培歷史。十六世紀進入中國,現在我國各種普遍種植,但用途還是有區別的,東北、西北及西南區以糧食用途為主,華北和江淮流域主要是以蔬菜作用為主。
  • 黃花菜種植想高產?這幾個管理要點務必掌握!
    農民朋友還可以專門種植黃花菜賣,如果要高產怎麼種植?一般來說,必須掌握以下管理要點。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黃花菜高產栽培管理要點:1。選擇合適的種植方法。黃花菜主要有兩種種植方式:種植和分株。由於種植時間長,不宜大面積種植。種植者常用的分株方法有很多。
  • 要想種植夏威夷果取得不錯的效果需要掌握哪些栽培管理技術呢
    本期主題:要想種植夏威夷果取得不錯的效果需要掌握哪些栽培管理技術呢三農導語:夏威夷果原產自澳洲地區,它的學名叫做澳洲堅果,目前在我國地區較為少見,但是經過許多年來的栽培,在世界各地的熱帶地區都具有一定的栽培面積,在我國主要分布在廣東雲南這些南方氣溫較熱的地區,因為夏威夷果對環境的要求較高
  • 石榴種植管理技術要點有哪些?
    石榴是我比較常見的水果之一,口感好!汁甜、汁多!備受消費者的喜愛。那麼,對於石榴種植你了解多少?石榴管理要點有哪些?石榴種植管理技術要點。
  • 牛奶果種植技術,注意平整土地,掌握栽培技巧
    首先,注意平整土地,牛奶果適合在土壤比較肥沃,並且排水性比較好的土壤中生長,一般來說,牛奶果喜歡酸性土,並且土壤在平時要注意及時的中耕,保證土壤的疏鬆,一般來說在緩坡地帶適合做牛奶果,有利於澆水和施肥的進行,然後,種植牛奶果可以挖穴定植,一般來說每個定植穴距離3~4米,然後施加充足的基肥,覆蓋三公分左右的細土,即可等待栽種。
  • 冰菜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冰上蔬菜的高產栽培技術有哪些?接下來讓我們來了解一下!1。選種播種選用抗病性強、產量高、豐滿的種子,在溫水中浸泡5小時,促進冰菜發芽。然後選擇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土*進行播種。播種前,用木根均勻地戳出淺穴,每穴慢慢撒2-3粒種子,然後用*水覆蓋。2。
  • 栽培技術要點有哪些?
    栽培技術要點有哪些?一、榛子樹長什麼樣子?1、榛子樹的高度大概在1-7m,樹皮的顏色呈現灰色,粗枝條的顏色稍微暗一些,上面沒有細毛。小枝條的顏色呈現黃褐色,上面布滿了比較短的長毛。2、榛子樹的葉子寬度大概在2-10cm,長度大概在4-12cm,形狀是倒卵形或者圓形,頂端呈現凹陷,中部的是突出的小三角形,邊緣是不規則的鋸齒形狀,葉片上面沒有細毛分布。
  • 露地栽培辣椒種植技術及田間管理要點
    提要:露地栽種辣椒的技術要點露地辣椒尤其是春季種植的早熟品種,適時育苗、移栽,加強田間管理能夠促進辣椒提早上市。除大棚辣椒外春季早熟辣椒品種在價格上以及產量上都有一定的優勢,春季氣候溫暖溼潤尤其適合辣椒生長。
  • 荷蘭豆日光溫室育苗與栽培關鍵技術要點是什麼,如何種植才能做到...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我們需要對於題目中的幾個關鍵詞進行分析一下。其中有「荷蘭豆」、「日光溫室」、「育苗」和「栽培技術」等關鍵詞,而在這些關鍵詞中最重要的就是「日光溫室」和「育苗技術」,另外這個「栽培技術」主要還荷蘭豆的種植過程需要主要的種植經驗。
  • 觀賞竹子佛肚竹的種植注意事項,和種植技術要點
    佛肚竹竹節短粗,中間發圓發鼓,猶如圓潤的肚子,因竹子是一種很有靈性的植物,寓意是美好祝願,被譽為佛肚竹,以節段、肚子粗為佳品,佛肚竹被廣泛種植於院落、園林、綠化等等用途,北方露地種植冬季要做好防護,佛肚竹耐寒性能不強,在北方很多地區都是盆栽進行養護。
  • 蔬菜大棚種植甜椒,結果期怎樣管理?掌握四個技術要點
    掌握四個技術要點三農導語:甜椒是一種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常吃的蔬菜,與其他辣椒較為不同,甜椒肉厚,口感清甜脆嫩,而且維生素含量十分豐富,受到許多消費者的喜愛,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很多菜農朋友都會種植甜椒。在甜椒的不同生長階段,種植者需要做的管理工作側重點各有不同。本篇文章將圍繞甜椒的結果期,為大家分享一些相關的種植知識。
  • 小香蔥種植技術,掌握這5點技術要點,小香蔥優質又高產
    ,只要掌握技術要點,就可以讓小香蔥優質又高產。3、選擇好了品種,接下來就是種植,在選擇地塊的時候,需要土壤保水保溼能力強,含有機質非常豐富,還要排灌方便,對地塊施足基肥,可以一畝地用腐熟透的雞糞或者是腐熟透的有機肥,整好地,把小香蔥的種子進行均勻撒播,做畦,建議畦寬度1.6米左右,長度9米左右。
  • 馬鈴薯種植栽培管理技術,種植的朋友別錯過,建議收藏!
    在馬鈴薯種植栽培過程中,需要有效地對其進行實踐管理,從而才能提高種植技術水平。本文結合工作實際,深入探索了馬鈴薯種植技術途徑,在進行分析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從選種、整地等多方面入手,從而保證種植技術水平,希望通過本文分析,能夠為相關工作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 露地種植節瓜,栽培要點必須有,這些必須會
    節瓜其實是在後來引進栽培出來的一個品種,它的出現很受大家的歡迎,而實際上,如果選擇露地栽培的話,所能獲得收益也是很高的。那麼,節瓜如果想要露地種植的話,應該掌握哪些栽培要點呢?其實方法是很簡單的,大家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芒果種植,學會這幾個技術要點,有效提高芒果產出率
    近幾年在我國種植芒果的農戶逐漸增加,不知道芒果在中需要什麼條件,小編也來為大家講解芒果種植需要的條件以及這些技術要點。首先芒果屬於熱帶水果,比較喜歡高溫天氣,但是不耐寒冷,尤其在開花的時候更要保持適宜的溫度。一般在南方地區種植最多,生長時需要維持在15~35度之間,溫度25度左右是最佳的生長溫度。
  • 帶有童年回憶的毛芋頭,銷量依然很火爆,種植中需掌握技術要點
    帶有童年回憶的毛芋頭,銷量依然很火爆,種植中需掌握技術要點相信大家在生活當中可能對於毛芋頭都很熟悉,想想在兒時,最開心的時候就是媽媽煮一盆毛芋頭,然後端上一碗白糖,我們一邊蘸著白糖一邊吃,感覺比現在任何零食都好吃,而且那個時候毛芋頭是每家每戶都會種植的農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