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大生意第1577期,歡迎關注領先的體育產業信息平臺
文|郭福瑞
體育大生意記者
從9月30日到10月1日,這是一年一度萬眾期待的時刻。而在天河體育館內,無論是觀眾、工作人員,還是媒體記者,大家對於恆大2018世界斯諾克中國錦標賽(以下簡稱「中錦賽」)最終冠軍歸屬的期待程度似乎不亞於對小長假的渴望。
在這場從30日下午2點持續到1日凌晨近1點的終極大戰(比賽分為上下兩時段,其中有兩個小時休息時間)中,世界排名第一的馬克·塞爾比10-9戰勝了約翰·希金斯,首次奪得中錦賽冠軍。塞爾比在收穫職業生涯第15座大型排名賽冠軍獎盃的同時,也將15萬英鎊冠軍獎金收入囊中。至此,第三屆中錦賽落下帷幕。
中錦賽填補廣東地區大型斯諾克賽事空缺
世界斯諾克中國錦標賽相對年輕,這項由世界斯諾克協會和中國撞球協會主辦、恆大集團獨家承辦的賽事始於2016年。首屆中錦賽雖然僅是邀請賽,不過還是引起了不小的反響。一方面,首屆中錦賽的陣容十分豪華,邀請了包括奧沙利文、塞爾比和丁俊暉在內的當時世界排名前16位選手參賽,另一方面則是獎勵豐厚,當時賽事的總獎金高達65萬英鎊,是當時中國獎金最高的斯諾克賽事。
在參賽球員級別和獎金雙高外,中錦賽還具有兩方面特殊歷史意義。在中錦賽舉辦之前,中國曾落地多場包括公開賽、大師賽和精英賽等在內的斯諾克比賽,不過唯獨缺少國際A級錦標賽,中錦賽的出現彌補了這一缺憾,進一步提升了國內斯諾克賽事的國際地位。
如果翻看斯諾克運動在國內發展演變的歷史,你會發現廣東可以算是斯諾克運動在中國的搖籃。眾多周知,斯諾克起源於英國駐印度的軍隊,上世紀80年代斯諾克在英國不斷發展,此後,由於歷史原因,香港受到了這項充滿英倫紳士風的運動的薰陶感染,得益於地緣優勢,廣東一帶「近水樓臺先得月」,成為內陸最早形成斯諾克潮流的地界之一。
從撞球皇帝亨得利、到奧沙利文,再到塞爾比等等,廣東吸引眾多斯諾克巨星頻頻到訪。不僅如此,廣東也為國內斯諾克事業發展做出重要貢獻。中國最早一批的斯諾克選手郭華、龐衛國、蔡劍忠都曾在區域打球,而更被外界認知的丁俊暉也曾在廣東一帶拜師學藝,大多數球員在前往英國深造前都會來到廣東學習。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廣東是他們職業生涯重要的跳板「這裡有文化底蘊,市場環境也好,所以這裡對於斯諾克選手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地方。」一位斯諾克從業者分析道。
不過,即便廣東擁有突出的斯諾克基因,但大型世界斯諾克賽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能夠真正落地於此。一位業內人士坦言,在近幾年國內掀起的斯諾克熱趨勢中,廣東地區大多時間在大型賽事方面都沒能跟上。直到中錦賽的出現,廣東地區才重新擁有了一項長期落戶的重量級比賽。「之前在國內舉辦的斯諾克排名賽基本都在北方,最靠南也就是到江南一帶,中錦賽其實是彌補了一片空白。」
實際上,作為賽事承辦方和官方贊助商,恆大集團為此項賽事提供了持續、穩定的資金投入,從2017年開始,中錦賽升級為排名賽,賽事規格進一步提高,賽事總獎金達到70萬英鎊,而今年獎金進一步遞增,來到了72.5萬英鎊。與此同時,恆大集團也為參賽選手提供了優質的運營服務,這成為吸引眾多明星前來的重要因素。
過去十年是中國撞球發展黃金周期
隨著恆大世界斯諾克中國錦標賽連續三年舉辦,這讓中國已經擁有了5站重要的大型國際斯諾克賽事,分別為世界斯諾克中國公開賽、玉山斯諾克世界公開賽、世界斯諾克上海大師賽、世界斯諾克中國錦標賽和斯諾克國際錦標賽。今年9月,世界斯諾克上海大師賽從以往的排名賽變為24人邀請賽賽制。因此,這5項大賽4個為排名賽,1個為邀請賽。而仔細盤點賽事發展脈絡,你會發現它們大多是過去十年國內斯諾克運動發展的成果。
「前不久,奧沙利文拿到了上海大師賽的冠軍,這是他第三次拿到這個賽事冠軍,這次奪冠距離他第一次進入決賽過去了十年,而這十年也是中國撞球發展的黃金周期。」已經從事斯諾克專項記者工作9年的小凡回憶道,「我進入這個圈子前只是斯諾克粉絲,十年前中國只有兩站斯諾克排名賽,沒有邀請賽,要是想看大腕兒,一年只有中國公開賽和上海大師賽兩次機會。」
小凡的觀點得到行業內的普遍認可,在此前接受採訪時,中國撞球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王濤就表示:「最近十年可以說是中國撞球發展的黃金時代。」實際上,這也是中國撞球協會(以下簡稱中臺協)發展的黃金周期,在這個時間段內,協會發揮了領導作用,在賽事和人才培養等多方面實現突破。
以斯諾克項目為例,賽事方面,中臺協與世界職業斯諾克協會(wpbsa)保持著密切的合作,共同將上述所盤點的賽事相繼引進到中國舉辦,世界頂級選手來華參賽的頻率提高,增加國內運動員與高手切磋的機會。在保持引入國際賽事的策略外,中臺協還每年還在國內舉辦中國職業斯諾克巡迴賽和中國青少年斯諾克系列賽兩大賽事,為國內運動員提供長期競賽的平臺。
CBSA世界斯諾克學院
人才培養方面,中臺協與世界職業斯諾克協會合作建設了撞球專項學院——CBSA世界斯諾克學院。目前全球只有兩家被世界職業斯諾克協會認證授權的斯諾克學院,CBSA世界斯諾克學院是其中之一,而另外一家則是在中國。這所學校為運動員提供了新的選擇。
據體育大生意了解,按照以往的斯諾克運動員培養的方式,他們往往要四處奔波求學,一方面容易出現運動員們過早接觸社會導致不自律沾染不良習氣等問題,另一方面家長豪賭式的培養方式容易耗費家庭巨大的資金。而這一學院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這些問題,既能夠保障優質的師資力量,也能緩解家庭壓力。
從目前來看,CBSA世界斯諾克學院的作用已經有所顯現,近幾年來,不斷有其中的學員打出優秀的成績,例如00後小將顏丙濤,以及本次中錦賽闖進4強的小將趙心童等人,這些後起之秀已經在世界斯諾克職業舞臺上擁有一席之地。在運動員之外,中臺協也在積極進行本土教練和裁判梯隊建設,其中不乏女性裁判擔綱執裁重要賽事。
趙心童
實際上,在協會的努力外,社會力量、社會企業也逐漸進入到了斯諾克領域,例如恆大集團、大慶國宇傳媒、復華集團等等,其中恆大中錦賽從一開始便堅持「政府指導,企業辦賽」運營模式。一位業內人士告訴體育大生意,撞球項目的社會化和市場化程度較高,大多數賽事已經不依賴於政府資金支持,而是憑藉企業自身財力,一場大型賽事需要數千萬元投入,而賽事盈利仍是難題。
不過,在協會和資本等眾多中國力量的投入下,中國的賽事運營越來越好,賽事獎金持續走高,並且一些國內企業也與國外頂尖高手達成合作,在商業收入的巨大「誘惑」下,來到中國參賽已經是他們每年必不可少的行程。此前曾多次爽約中國賽事的奧沙利文近幾年也頻頻步入中國。
在國外選手被引進來的同時,我們的國內運動員走向國際的勢頭也更加明顯,據了解,本賽季中國內地共有24位運動員是職業選手,這數字已經排在各國前列。中國選手的崛起也在證明著一個被行業內認可的觀點,斯諾克的重心已經悄然間轉向東方,來到中國。
撞球入奧仍然漫長
事實上,中國斯諾克產業的快速發展其實正合世界斯諾克協會之意,斯諾克近些年在歐美遭遇「冷場」後,世界斯諾克協會一直都進行全球推廣工作,中國的崛起意味著協會工作的成功。不過要想進一步推動項目全球化,奧運會似乎是難以避開的話題。
據了解,世界斯諾克協會主席傑森弗格森近些年一直在為斯諾克入奧做著努力。在接受採訪時,弗格森表示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據了解,世界斯諾克協會曾經東京奧組委提交過申請,不過撞球項目在最後被淘汰,並未成功。弗格森表示下一步他們將聯合其他撞球組織共同搜集整理資料並遞交給巴黎奧組委,並由後者向國際奧委會提出撞球入奧的申請。
「這是一項團隊工作,需要全球所有撞球協會參與,如果撞球成為奧運項目,各國政府都將給予資源支持,現在,撞球在一些國家得到了支持,一些則沒有,如果成為奧運項目情況就不一樣了,我們能獲得新的設施,興建科研中心和訓練場館。申奧是一項關係到這項運動能否長久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挑戰。我們認為撞球完全有資格成為奧運項目。」 弗格森表示,撞球項目入奧最早也要等到2024年的巴黎奧運會。
註: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