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8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4月的熊本地震在內陸斷層帶發生,但從更廣闊的範圍來看,此次地震由日本周邊板塊運動對地殼的擠壓造成。過去已經有過地震及火山活動從日本接連蔓延到東亞其他地區的先例,專家擔憂其波及廣泛地區。
研究古代以來地震記錄的東京大學歷史學名譽教授保立道久根據過去的有關經過指出:「東亞存在地震和火山噴發將趨於活躍的危險。」
日本熊本大地震給地處震中區域的益城町帶來慘重破壞。圖為4月24日益城町街頭所見滿目瘡痍情形。
中新社記者 王健 攝
據保立介紹,公元869年發生了類似於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的「貞觀地震」,在其前後附近地區相繼發生地震和火山噴發。保立發現,史書留下了可以解釋貞觀地震過去約一個半月後「肥後國」(現在的熊本縣)發生大地震的記載,關注東北地區大地震和熊本地震的關係。
之後也接連發生了南關東和山陰大地震、日本南海海槽大地震(887年)及十和田火山噴發(915年)。
保立認為,「15~17世紀也從日本東北及九州地區波及朝鮮半島。應該是重複了大範圍地震活動周期。」
日本南海海槽是從靜岡縣駿河灣其至九州以東海面約700平方公裡、深約4千米的海槽。位於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交接處,處於該海槽沿線的日本東南海地區為地震多發區,專家指出該地區可能會因持續的聯動性地震引發超強地震。
日本熊本大地震給地處震中區域的益城町帶來慘重破壞。圖為4月24日益城町街頭所見滿目瘡痍情形。
中新社記者 王健 攝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構造地質學教授佐藤比呂志將此次的熊本地震定位為「發展到日本南海海槽大地震的活動之一」。
報導稱,內陸地震由日本列島周邊多個板塊運動對地殼的擠壓造成。受東日本大地震影響,日本西南地區地殼受到的擠壓已積累到了一定程度。
去年11月,鹿兒島縣薩摩半島西部海域發生了芮氏7級地震,受到專家的廣泛關注。震源區域附近呈現看似「海盆」裂口的地形。這可以說是自古以來的反覆地震留下的烙印,向熊本及大分的地下延伸開來。
佐藤指出:「熊本地震的發生早有預備。」他呼籲道:「在南海海槽大地震發生之前,日本西南各地或將持續發生地震。包括被認為地震較少的地區在內,各地有必要加以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