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 臺灣《自由時報》
航警表示,3名日本人在機上廁所吸菸、使用含酒精飲料,嚴重危害航空器上秩序,可處1萬元以上、5萬元新臺幣(約合2200至11000元人民幣)以下罰款,訊後將3人函送航警局裁罰,3人擇日再離臺。
事實上,類似以上由日本乘客引發的空怒事件並不在少數。
2015年5月30日,在深圳飛上海的南航CZ3557航班上,一名日本乘客在明確飛機已關艙門的情況下,依然在洗手間用自行帶上飛機的火柴偷偷吸菸,導致該航班延誤近6個小時才起飛,引發了該航班其他乘客的不滿。
2014年2月10日,日本全日空一架從成田機場飛往紐約的客機起飛約4小時後,一名38歲的日本男性乘客因喝醉酒在機內大聲喧譁。機長對該男子發出警告後,該男子開始大聲叫罵,並發出威脅。乘務人員不得不將男子控制住,並緊急降落在美國阿拉斯加州,該男子隨後被美國警方帶走。該事故造成此趟航班晚點6個小時。
有人曾指出,空怒現象的爆發與乘客素質有著根本性的關係。誠然,但是將個人素質上升到國民整體素質就顯得有些偏頗。
中國式空怒事出有因
曾有媒體指出,「空怒」一詞是路透社等西方媒體在關注「中國式」憤怒等級方式時,借用「路怒(road rage)」一詞,來形容中國乘客的「空怒(air rage)」。
在西方媒體的眼中,能引發中國乘客乘機憤怒的方式多樣,從毆打機組人員和地勤人員、衝進跑道再到拉開飛機上緊急出口的門等等。但引發憤怒的理由卻很簡單,在他們看來,中國乘客對外延誤的方式是他們所不常見的。遭遇十多個小時航班延誤的中國乘客可以火冒三丈的衝入飛機跑道表達他們的憤怒,渾然不顧,飛機跑道上是否還有其他班機、是否會影響到他們的安全。此外還有國外不常見的「罷乘」、「佔機」、「攔機」等情形。
中國航空法律服務中心首席專家、北京航空法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張起淮說,從航班延誤的處理方式來看,中國與歐盟國家存在很大的不同。在整個歐洲,航班延誤以及遭到旅客的投訴,幾乎是各航空公司經常都會遇見的問題。然而,在歐洲各國機場遇到航班延誤或被取消時,雖然也會有人抱怨,有人投訴,但卻很少見到乘客與航空公司爭吵等現象。
但張起淮也指出,這主要是因為歐盟國家航空公司在告知義務上,信息準確,通報及時,實情透明,耐心解釋。
但在國內,相似的航班情況卻是不聽的處理方式。根據中消協調查顯示,在國內49.7%的乘客是在長時間候機時才被告知航班延誤或取消的,且有相當比例是在登機後得知的,溝通不暢是主要原因。超低的航班準點率,超高的「撮火」乘客比例,最終的「空怒族」現身發飆,成為不意外的結果。
但需要指出的是,在盤點歷年國內的空怒事件中國,記者發現,雖然大部分的空怒現象事出有因,但是奇葩事件比例也不在少數。
經濟艙男子霸佔頭等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