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青年赴大陸交流活動成果展臺北舉行

2020-12-16 華夏經緯網

  新華社臺北12月1日電(記者劉歡 吳濟海)四川大熊貓保育體驗、雲南茶馬古道攝影紀行、貴州傳統工藝工作坊、甘肅敦煌藝術交流、北京冬奧體驗和體育交流……2018年,80多位臺灣年輕人深入大陸,體驗各地風俗民情與傳統特色,不但進行了技能與文化交流,更將這趟旅途的點滴注入作品。

學生在成果展開幕式上表演舞蹈。(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

  展示兩岸青年交流活動成果的「青春的一百種故事」展覽12月1日在臺北舉辦開幕式,通過文字、圖片、視頻和青年創作的作品,展現五個主題活動交流團赴大陸期間發生的精彩紛呈、難以忘懷的故事。

  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的陳致瑋參加了「兩岸青年體育交流研討會暨北京冬奧體驗營」。他跟記者分享說,此次北京之行收穫頗豐,既參觀了鳥巢等奧運場館,又遊覽了從小熟知的萬裡長城和故宮。非常熱愛冰雪運動的他在北京體驗了一系列專業滑雪課程,未來的夢想是要滑遍世界各地的滑雪場。

觀眾參觀兩岸交流活動成果展。(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的陳威霖與雲南大學生一起,參加了「茶馬古道攝影紀行體驗營」,追溯藏地與古道的歷史,用鏡頭記錄歷史的痕跡。他說,當自己騎在騾子上走過「茶馬古道」,穿越雲南的森林,內心非常平靜。未來他夢想從廣州騎馬到西藏,並要用文字記錄沿途發生的故事。

  「在貴州,我們體驗了馬尾繡等當地少數民族工藝,還跟少數民族朋友一起跳舞,和貴州大學生一起做設計。」臺灣虎尾科技大學學生盧亭宇此次參加「貴州非遺傳統工藝工作坊」,通過實地工藝體驗,與當地非遺傳承人的觀摩交流,激蕩靈感創意,製作出藝術與實用兼具的作品。

觀眾參觀兩岸交流活動成果展。(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

  臺灣世新大學的鄭鈺鈴參加「四川大熊貓保育實習體驗營」前,一直以為熊貓飼育員是一個輕鬆的工作。「但實際上這個工作非常辛苦,他們要清理落葉、竹子和糞便,還要餵食大熊貓。」她說,同學們親身體驗熊貓飼育員的工作,除了給熊貓餵食竹子,還會餵紅蘿蔔、蘋果和親手製作的窩窩頭。同學們還要分析大熊貓的糞便,以了解它們的飲食和健康狀況。

  「我們跟當地的老師和同學一塊學習敦煌舞蹈,一同走進莫高窟觀摩敦煌壁畫,這趟行程真是收穫很多。」參加「甘肅敦煌藝術交流營」的臺灣藝術大學的石汶欣說,同學們在參觀交流後,還結合敦煌文化進行舞蹈創作,希望重新詮釋古老的藝術文化。

  據介紹,本次展覽由臺灣中國文化大學主辦,將持續至12月5日。(來源: 新華網)

「青春的一百種故事」兩岸交流成果展在臺舉行

  你好臺灣網12月1日臺北消息(記者 林霞 朱新宇)「2018青春的一百種故事」兩岸學生交流活動成果展1日在臺灣中國文化大學舉行,主要展出96位臺灣大學生利用今年寒暑假期間深入大陸雲南、北京、甘肅、四川等地體驗當地風俗民情與傳統文化的交流點滴,通過文字、圖片、視頻、展品設計等方式,多維度展現此次交流成果。

「青春的一百種故事」兩岸交流成果展覽現場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董事張海燕在開幕致詞時表示,該校一直致力於兩岸青年交流互動,希望這裡的年輕人能夠不斷重視兩岸交流,有機會跟對岸的同學師長成為最好的朋友。

  據介紹,今年交流活動由五個主題交流團組成,包括雲南茶馬古道攝影紀行體驗營、貴州傳統工藝工作坊、四川大熊貓保育實習體驗營、甘肅敦煌藝術交流營及兩岸青年體育交流研討會暨北京冬奧體驗營。

「青春的一百種故事」兩岸交流成果展覽現場

  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的陳致瑋在當天成果展上興奮地說道:「我是一個退役選手,一直以來的夢想就是去奧運場地看看。這次親自去北京鳥巢體育場體驗了冰雪運動,和大陸的同學一起享受滑雪的樂趣,也算是夢想成真了!」

臺灣藝術大學舞蹈學系學生石汶欣在現場分享自己的交流體驗

  與陳致瑋不同,來自臺灣藝術大學舞蹈學系的石汶欣則分享了她在「甘肅敦煌藝術交流營」的感受。她告訴記者,走進敦煌莫高窟看到那些充滿神秘色彩的壁畫和彩塑時非常震撼,特別是敦煌藝術中最優美的舞姿「反彈琵琶」對自己的舞蹈創作啟發很大,作為一位舞者有幸可以透過舞蹈的方式來重新詮釋古老的藝術文化,有助於加深自己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認知和了解。

  臺灣世新大學的鄭鈺鈴,這次通過參加「四川大熊貓保育實習體驗營」又豐富了自己的人生經歷,觀察並記錄大熊貓的生活習性、特點、生活規律,了解有關大熊貓的保育知識,包括給大熊貓準備食物、對它們進行餵食等,和大熊貓來了一次「親密接觸」。

  來自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的陳威霖這次參加的是「雲南茶馬古道攝影紀行體驗營」,與雲南大學旅遊文化學院師生一起追溯藏地和古道文化。提起這趟旅程最大的收穫,他告訴記者,最難忘的是騎著騾子行進在崎嶇的茶馬古道上,牛鈴聲聲響徹山谷,仿佛在時空交錯中見證了馬幫的輝煌時代。為了將這份記憶延續,他按下快門,成就了這幅攝影作品「一眼萬年」,被收錄在《滇藏茶馬古道——2018攝影紀行》中。翻開圖冊,註解中寫道「走進雲南人民的日常,你能看見他們保持樂天知命的生活態度,透過鏡頭,除了一窺雲南少數民族的生活樣貌,快門裡延續了生活的樸質與堅韌,轉瞬即成永恆,一眼可以留萬年。」陳威霖說,他眼中的雲南和課本中看到的有很大不同,更像是個遠離喧囂的世外桃源,而這些只有自己親自走過,體驗過,才能真正感受到。

  正如「青春的一百種故事」展覽前言中寫道:「青春如夢幻泡影,轉瞬即逝。在有限的歲月裡人們追逐夢想,渴望每天一睜開眼便是嶄新燦然的日子,把所有的平凡時日都活得像是電影般有滋有味。」如此便有了「青春的一百種故事」。(來源:你好臺灣網)

四川餵熊貓 敦煌彈琵琶

臺灣青年遊大陸開眼界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系同學表演群舞。
  本報記者 張 盼攝

  「走到陽關和嘉峪關,我才真正體會到了唐代詩人王維『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心境。還有雖然在中學課本裡學到過絲綢之路的內容,但置身其間感受是很不一樣的。」臺灣藝術大學舞蹈學系學生石汶欣對記者說,敦煌當地老師還教授了反彈琵琶的舞蹈動作,令一直對中國傳統舞蹈興趣濃厚的她受益頗多。

  五大主題遊大陸

  在近日於臺北舉行的「青春的一百種故事」展覽開幕式上,回憶起9月間甘肅敦煌研習交流之旅,石汶欣現場比划起了敦煌飛天的舞蹈動作。同她一樣,80餘名臺灣青年今年寒暑假也參加了大陸交流活動。四川大熊貓保育體驗、雲南茶馬古道攝影紀行、貴州傳統工藝工作坊、甘肅敦煌藝術交流、北京冬奧體驗和體育交流,五大主題,同樣精彩。

  石汶欣說,敦煌一行體驗頗豐,莫高窟很壯觀,巧奪天工的彩塑和壁畫令人讚嘆。騎駱駝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穿行在沙漠之中,有種古時候攜帶貨物開展商貿的感覺。自己有幸學到敦煌舞蹈的幾個動作,在匯報演出中也欣賞了西北高校學生的表演。

  「別看舞步沒有移動,但重心要找對,要很穩定,所以有難度。」石汶欣說,單是學習敦煌舞蹈簡單的動作,已經花費了不少時間。自己在學校裡主要學習現代舞和芭蕾,民族舞也會學習,但敦煌舞蹈獨具特色,還是第一次接觸。

  「我們匯報舞蹈的名字是《英》,其中運用了紅布條,有兩岸連接的用意。」石汶欣說,「雖然來自不同地方,但熱愛舞蹈的心都一樣,可以一同學習進步。」

  兩岸夥伴齊動手

  臺灣虎尾科技大學研究生盧亭宇已經是第二次參加系列活動。此前她在網上看到報名信息,當即報名參與,前往四川臥龍、雅安、都江堰三處熊貓基地,在實踐中學習大熊貓保育知識。能與大熊貓親密接觸,讓她現在想來還滿心歡喜。

  「臺北動物園的熊貓人氣很高,總是有很多人排隊。」盧亭宇坦言,自己在臺灣的時候並沒能親眼見到熊貓,到了四川熊貓基地,每天都能見到幾十隻,初次目睹熊貓風採讓她非常興奮,她也對有幸摸到熊貓倍覺感恩。

  今年盧亭宇再度踏上旅程,走訪貴州苗寨,學習馬尾繡等當地少數民族傳統工藝,還與少數民族朋友一同跳舞,和貴州大學生腦力激蕩,完成一系列設計作品。在聽到當地蝴蝶媽媽的傳說之後,她和同伴們一起排了出舞臺劇,並設計了全套服裝。

  在臺北展覽現場,盧亭宇和同伴們親手製作的蠟染作品、民族服飾和掛件吸引眾人目光。「一系列紙質創意品和活動宣傳海報也都是我們設計的。」盧亭宇告訴記者。

  在盧亭宇之後,臺灣世新大學的鄭鈺鈴今年報名參加了「四川大熊貓保育實習體驗營」,她說,大熊貓飼育員很辛苦,大清早就去清掃圈舍,掃具有時清理不到,還要直接上手。營員會餵食大熊貓蘋果和豆類玉米做成的窩窩頭,好奇心強的她還品嘗了熊貓餐。

  通過分析大熊貓糞便,營員學習掌握其飲食和健康狀況。在與四川農業大學同學交流的過程中,鄭鈺鈴發現大陸同學雖不來自相關科系,但對大熊貓保育擁有很多知識,這點讓她嘆服。

  追夢大陸收穫多

  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的陳致瑋兩年前愛上了滑雪,夢想是滑遍全球滑雪場。今年寒假,他從近300名報名同學中脫穎而出,參加為期一周的北京冬奧體驗營。他坦言北京之行收穫頗豐,既實現了走進奧運場地的夢想,又遊覽了從小嚮往的萬裡長城和故宮,更重要的是結交了不少大陸夥伴。

  雲南茶馬古道上,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的陳威霖與雲南大學生身騎騾子,用鏡頭記錄行跡,追溯藏地與古道的歷史。雖然騎行比較顛簸,也造成身體疼痛不適,但他樂在其中。他向記者展示圖片牆上自己的作品,還說自己夢想從廣州一路騎馬到西藏,並以寫書的方式加以記錄。

  陳威霖說,茶馬古道的騎行和隨後去北京的參訪,讓他對大陸的印象大為改變。茶馬古道像是寧靜的世外桃源,可以體驗到藏族民眾的熱情,北京則是步調非常快的都市。雖然媒體和課本上也會介紹大陸,但只有親身體驗過,才能領略其豐富的樣貌,類似的交流活動非常重要。

  本次展覽由臺灣中國文化大學主辦。該校重視發揚中華傳統文化並較早地參與兩岸交流,曾多次舉辦兩岸青年實習和交流活動。

本報記者  張  盼  馮學知(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中國文化大學舉辦兩岸交流成果展 呈現青春交匯的故事

    12月1日,中國文化大學在臺北舉辦「青春的一百種故事」兩岸交流成果展。圖為參與今年暑期敦煌藝術交流營的舞蹈系學子帶來研習期間新編的舞蹈片段。 中新社記者 劉舒凌 攝

  中新社臺北12月1日電 (記者 劉舒凌 張曉曦)課本裡出現鳴沙山、月牙泉、莫高窟,就是一些簡單的圖片;你自己走進去,那種心情、震撼度是完全不一樣的,你真的想不到可以親身站在絲綢之路上的感覺。

  12月1日,回憶起今年9月前往甘肅敦煌研習交流的旅程,臺灣藝術大學舞蹈學系四年級的石汶欣在臺北如是說。

  在那8天時間裡,她和三所臺灣高校舞蹈系24位同學,還有大陸西北師範大學舞蹈學院師生,一同體驗先人作品,並嘗試新編舞蹈以詮釋古老藝術。回到校園的石汶欣,顯然對於在敦煌所學到的反彈琵琶等中國傳統舞蹈的舞姿印象深刻;她也提到,兩岸同學發自內心地期待彼此喜愛舞蹈的心繼續發光發熱,一起進步。

  2018年的寒假與暑假,中國文化大學參與舉辦了連結兩岸青年的五個主題交流活動,帶領80餘位臺灣青年走進雲南、貴州、四川、甘肅、北京;1日起,他們旅途中所遇見的人和事,以一場題為「青春的一百種故事」的展覽呈現於該校位於臺北市區的大夏藝廊。

  展覽開幕式上,中國文化大學行銷研究所的陳威霖說,暑假踏上雲南茶馬古道並前往北京參訪之後,他對大陸的印象有很大改變。茶馬古道像是寧靜的世外桃源,那裡可體驗藏族民眾的熱情,到了北京,則是一個步調非常快的都會。

  陳威霖認為,課本上、媒體上都講述了中國大陸,但只有自己去過,才能真正感受實際樣貌,這樣的交流非常重要。在雲南古道上騎騾子帶來了身體上各種疼痛體驗,但這沒有打消他從廣州騎馬到西藏的夢想,仍然希望有一天能完成這段旅程並轉換成文字紀錄。

  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的陳致瑋兩年前愛上滑雪運動。今年1月,從近300名報名同學中被甄選出來、參與7天的北京冬奧體驗營,他一圓走進奧運場地的夢想;如今,他不斷動員朋友結伴旅行,到各地去體驗、享受冰雪運動。

  青春交匯,留下許多珍貴的兩岸記憶。「青春的一百種故事」展覽前言中寫道:「不必惋惜那些帶不走的美好時光,因為早在靈魂深處,回憶的幼苗悄悄生長,每一次的歡顏笑語和每一個充滿著酒與歌的夜晚都將成為養分,留下五味交雜且難以忘懷的果實。」

  據介紹,中國文化大學是一所重視發揚中華傳統文化、較早投身兩岸交流的臺灣名校。校方表示,辦理交流成果展,希望有助於展現、促進兩岸青年學子學術、藝術等層面的交流。(完)(來源:中國新聞網)

臺灣青年赴大陸交流為兩岸關係注入新活力

  央視網消息:臺灣近百位青年大學生今年先後赴雲南、貴州、四川、甘肅和北京參加交流活動,不僅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也與大陸青年結下深厚友誼。交流成果展今天(12月1日)在臺北開幕,臺灣大學生們分享各自的青春故事。

  中國古代生活景象刻畫在敦煌壁畫中,深深打動臺灣大學生,她們將從敦煌吸取到的藝術養分帶回臺灣,專門創作了這支舞蹈。今年暑期有20多位臺灣大學生赴敦煌參加藝術交流營,留下難忘回憶。

臺灣藝術大學學生石汶欣

  臺灣藝術大學學生石汶欣:舞蹈上面的收穫,然後也有就是一些歷史的收穫,增廣見聞。在課本裡面比較會出現鳴沙山、月牙泉或者是莫高窟,就是比較簡單,就是表面的圖片,那你真的親自走進去的時候,你真的會覺得那種心情跟那種震撼度是完全不一樣的。

  位於臺北的中國文化大學今年推動五項兩岸青年交流活動。除了敦煌藝術交流營之外,近百位來自臺灣多所大學的青年學子,利用暑假或寒假時間,到北京參加冬奧體驗營,參訪奧運場地,和運動員面對面交流;到雲南走茶馬古道參加攝影紀行體驗營;到貴州走進少數民族山寨、向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學習工藝;到四川大熊貓保育基地,了解大熊貓保育知識,並且製作了與大熊貓有關的科普教材,準備捐給臺灣有需要的學校。

  旅途中的點滴,通過一張張照片與作品呈現,收穫滿滿。

中國文化大學學生陳威霖

  中國文化大學學生陳威霖:像是我們在學校,我們總是會看到(課本裡)大陸是怎們樣的,但我們都沒有親自去,包含大陸這部分,我覺得像有機會我們就應該多去,多看看我們的文化來自於什麼地方,我覺得非常非常重要。

  青年交流,增進兩岸同齡人情誼,也為兩岸關係注入新活力。(來源:央視網)

2018「華夏文明·薪火相傳」研學旅遊徵文活動獲獎學生合影留念

活動協辦方、臺灣旅報周刊社長吳學銘在現場發言。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 攝

相關焦點

  • 「青春的一百種故事」——臺灣青年赴大陸交流活動成果展臺北舉行
    新華社臺北12月1日電(記者劉歡 吳濟海)四川大熊貓保育體驗、雲南茶馬古道攝影紀行、貴州傳統工藝工作坊、甘肅敦煌藝術交流、北京冬奧體驗和體育交流……2018年,80多位臺灣年輕人深入大陸,體驗各地風俗民情與傳統特色,不但進行了技能與文化交流,更將這趟旅途的點滴注入作品。
  • 海峽青年論壇將開幕 臺灣青年分享交流心得
    海峽青年論壇將開幕 臺灣青年分享交流心得   第十屆海峽論壇的分論壇第十六屆海峽青年論壇將於6月4日在廈門舉辦。今天(29日),將赴廈門參會的部分臺灣青年代表在臺北舉行記者會,分享多年來往返兩岸的心得體會。
  • 「風華再現——2018兩岸名家邀請展」在臺北舉行
    在18日舉行的媒體展上,主辦方臺灣中華文化交流協會表示,此次展覽是繼2016年舉辦的「色彩繽紛的饗宴」兩岸名家邀請展之後又一次兩岸書畫家作品交流盛會,希望能促進兩岸藝術家之間的交流、合作,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濟南市在臺北高雄舉辦「互動·攜手·共贏」兩岸青年交流活動
    濟南市在臺北舉辦「互動·攜手·共贏」兩岸青年創業主題活動  6月23日,由濟南市青年聯合會和臺灣新世代青年智庫共同主辦的「互動·攜手·共贏」兩岸青年創業發展合作論壇在臺北舉行。舉辦這樣的論壇,為兩岸青年創業提供有益的機制和平臺,可以讓臺灣青年更直觀地了解大陸的資源和就業形勢,讓有意願在大陸就業的臺灣青年獲得更多的信息,為兩岸經濟提供強大活力。  郭倫豪和吳志揚對推動兩岸青年在創業中深化友誼、在交流中凝聚共識、在合作中尋求雙贏給予很高的期待,希望兩岸的政府和業界為青年人的成長、創業和發展多鋪路,多協助。
  • 臺灣青年看大陸:廈門有臺北路 臺灣也有南京路
    新華網福州11月15日電(劉豐)「我們發現廈門有條臺北路,在臺灣,也有很多道路以大陸的地名來命名,像南京路等。」在14日下午舉行的「兩岸交流30年」臺灣高校社團幹部體驗營結營儀式上,臺灣青年李天賜分享了在福建幾天的感受。  今年是兩岸開啟交流交往30周年。
  • 張華:大陸為何不參加臺北旅展
    作者 張華     近日臺灣媒體曝出消息稱,中國大陸今年將不派團參加在臺北舉行的海峽兩岸旅遊展覽會,這是2006年該旅展舉辦以來大陸首次缺席。在兩岸關係發展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大陸此舉再度引發外界聯想。
  • 傳統與實驗書藝展臺北開幕 主辦方盼赴大陸展出
    傳統與實驗書藝展臺北開幕 主辦方盼赴大陸展出 2008年01月06日 19:59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一月六日下午,由臺灣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等主辦的「傳統與實驗書藝雙年展」在臺北開幕,臺灣資深書法家及書壇新秀六十九人共創作一百三十六件作品參展。
  • 滬臺合辦青年文創設計師展
    「生活、美學、創意」兩岸(雙城)青年文創設計師聯展暨論壇,定於2016年8月23日至27日,在臺北松煙文創園區舉行。活動主辦方今天在滬舉行發布會。  活動總策展人之一、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黨委書記許濤介紹,上海工藝美院是滬上唯一一所獨立設置的藝術設計類高職院校,也是上海市唯一承擔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高職院校。此次上海工藝美院將派出由水晶石數字藝術學院、WPP學院、視覺藝術學院、手工藝藝術研究院、時尚與工藝學院等組成的參展團隊,攜30餘件展品赴臺灣參展。
  • 朱是西率團赴臺灣開展經貿考察交流取得豐碩成果
    、更寬領域拓展,助推全市經濟高質量跨越發展,6月12日至18日,市委副書記、市長朱是西率團赴臺灣就中國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和第二十二屆中國農產品加工業投資貿易洽談會開展系列定向招商活動,同臺灣工商界人士廣泛洽談對接,宣傳推介駐馬店,拓展合作空間,推進全市開放招商工作再掀熱潮、實現新突破。
  • "海峽兩岸臺北旅展"大陸參展團抵達臺灣桃園機場
    「海峽兩岸臺北旅展」大陸參展團抵達臺灣    臺灣觀光協會會長張學勞到機場迎接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執行會長張希欽率領的「海峽兩岸臺北旅展」大陸參展團一行    11月1日22時10分,由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執行會長張希欽率領的「海峽兩岸臺北旅展」大陸參展團順利抵達臺灣桃園國際機場。
  • 第四屆棗臺青年藝術交流夏令營在臺灣舉行
    第四屆棗臺青年藝術交流夏令營在臺灣舉行 2014年08月04日 11:33:30  來源:中國臺灣網
  • 2018臺北國際電腦展舉辦 李榮民一行應邀赴展會參觀調研
    2018臺北國際電腦展舉辦 李榮民一行應邀赴展會參觀調研 2018年06月12日 14:58: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6月12日訊 由臺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臺北電腦公會)主辦的2018臺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 2018)於6月5日至9日在臺北世貿一館、三館及南港展覽館登場。
  • 第十屆海峽兩岸臺北旅展即將舉辦
    記者從國家旅遊局獲悉,第十屆海峽兩岸臺北旅展將於11月6日至9日在臺北舉辦。
  • 「臺灣青年大陸追夢、築夢、圓夢——華廣青年匯·雙創走透透...
    據了解,截至目前,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共授牌設立了76個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和示範點。這些基地和示範點共入駐或服務臺灣團隊約2000個,累計吸引超過1萬名臺灣青年前來實習、創業、就業,有超過7萬人次的臺灣青年參與了基地(示範點)所舉辦的各類交流活動。  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這些基地和示範點已成為臺灣青年來大陸發展的重要平臺,也形成了臺灣青年的初步聚集。
  • 第二批大陸居民赴臺灣個人旅遊試點城市名單公布
    在兩岸各界積極推動下,為進一步擴大市場規模,滿足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便利化和多樣化需求,經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與臺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磋商,最終確定了第二批試點城市名單。    此次開放的十個試點城市,具有較好的赴臺團隊遊市場基礎,較大的人口規模,分布在大陸的不同區域。
  • 臺南福建旅遊服務中心推動臺灣中南部各界赴閩交流
    臺南福建旅遊服務中心推動臺灣中南部各界赴閩交流 2014-09-04 23:26:36黃少華 攝    臺灣大學生到臺南福建旅遊服務中心了解赴閩修學旅遊活動的情況。 黃少華 攝   中新網臺北9月4日電 (記者 黃少華 林永傳)成立三年的臺南福建旅遊服務中心,大力推動包括農民、青年學子在內的臺灣各界人士赴閩旅遊交流,交出亮眼的成績單。
  • 臺灣青年在大陸,找到價值看到希望
    12月4日上午,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暨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活動在廣州中山紀念堂啟動並舉行開營儀式,1000餘名兩岸青年共同參與此次活動。來自臺南的青年鄭明嘉在開營儀式上說,2106年與在穗創業就業的臺灣青年共同成立廣州臺灣青年之家,落戶天河區眾創五號空間,積極推動臺灣青年來穗實習、就業、創業與青年交流活動,目的是讓臺灣本島青年認識大陸、了解大陸、喜歡大陸、紮根大陸。
  • 臺灣青年學生「登陸」參訪:大陸與想像中的不同
    熊然 攝  「大陸和想像中的不同,這次交流活動有大陸同學陪同,透過彼此溝通與交流,讓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中華文化,以及大陸經濟、科技、風俗民情等。」來自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的梁為翔2日在北京結束參訪行程時,對記者表示。  應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邀請,臺灣夏潮基金會於1月24日組織臺灣青年學生大陸交流團一行64人「登陸」,先後到上海、杭州、蘇州、北京等地,展開為期十天的參訪活動。
  • 港媒:臺灣青年大陸熱成兩岸交流亮點
    香港中評社1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助理教授王貞威日前在臺灣文化大學召開的第五屆「文廈論壇」上說,「青年」成為繼臺商後,到大陸交流互動的主流;大陸對臺青年工作形式多樣,其中最重要的是就學,創造兩岸青年交流平臺。根據臺灣「遠見雜誌」最新調查,有60%青年有意願到大陸發展,顯示新的對臺政策發揮很大作用。
  • 「貴陽·臺北青少年書法交流展(貴陽站)」在貴陽美術館舉行
    「貴陽·臺北青少年書法交流展(貴陽站)」在貴陽美術館舉行 發布時間:2019-12-28 23:58:30   作者:唐堂   來源:貴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