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販管理學:蔬菜攤會賣水果,水果店為啥不賣蔬菜?

2020-12-16 吳曉波頻道

文 / 巴九靈

01

愛生活的小巴最近經常買菜,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賣菜的基本都是集中在一個市場,會搭著賣些水果;但賣水果的通常是在街上有一間小店鋪,很少賣蔬菜。

小巴有時候在水果店裡買了水果,還要單獨去菜市場買點蔬菜;有時候在蔬菜店想買水果,發現品種也不多,最後還是會去水果店。

小巴想:蔬菜和水果明明非常近似,都屬於農作物,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差異呢?

小巴帶著這個問題問了來自美國理海大學的姚餘梁教授,姚教授轉而問了小巴三個問題:

① 為什麼蔬菜要在菜市場一起賣?

② 為什麼水果要在專賣店賣?

③ 為什麼不搞一個水果市場?

第一個問題,小巴想:因為與水果相比,蔬菜的品種更多,利潤率更低,也更需要方便顧客。所以,能把所有蔬菜商都集中起來的菜市場,就成了必然的選擇。

第二個問題,小巴想:水果的品種相對較少,但利潤率高,所以商家能夠支付得起專賣店鋪高昂的租金。

第三個問題,小巴想:因為水果的總需求要比蔬菜小。一個菜市場可以讓十幾家蔬菜商都活下去,但如果有十幾家水果店都開在一起,需求量不足,供應量超標,就會引發激烈競爭,最後活下來的只有一、兩家。

三個問題答完,最初的問題也就有答案了:總的來說,因為水果的利潤率比較高,蔬菜商帶幾種水果賣是划算的,水果店賣蔬菜則是不划算的。在租金高昂的水果店裡展示利潤率低的蔬菜,就算有需求,賣出去了,也覆蓋不了成本。

02

愛生活的小巴最近除了觀察蔬菜攤和水果店之外,還觀察了路邊的夜宵攤位,也發現了一個現象:

那些賣「黑暗料理」的路邊攤都是現炒現賣的。那為什麼不提前炒好,有人買時再加熱一下呢?就像便利店那樣,這不是省力很多嗎?

姚餘梁教授同樣給了答案:

第一個原因叫做「信號博弈」。

在顧客的眼皮底下炒飯、炒麵,能夠傳達一種安全、美味的信號:我的料理貨真價實,不騙你。同時,也在向潛在的客戶傳達一種「我這裡生意興隆」的信號。

第二個原因叫做「延遲製造」,英文叫做Postponement,是重要的供應鏈管理概念。

假設製造商要生產一個產品,這個產品有五個部件,每種部件又都有五種選擇,那麼生產商總共有多少種組合方式?如果你的高中數學知識還沒有還給數學老師的話,那麼你就可以算出答案是5的5次方,共計3125種組合。

製造商要把所有的組合全製造出來,他就要生產3125種產品,顯然是不現實的。但製造商顯然也不可能就生產1種產品,因為顧客的需求是非常多樣的。就像路邊攤有供應炒飯、炒麵、炒粉幹、炒年糕等幾種不同的主食,還有雞蛋、火腿腸、肉絲、牛肉等等一大堆加料,不會有哪家路邊攤只供應蛋炒飯這一種。

面對多種不同的需求,是製造商的常態。所以,就需要引入「延遲製造」的概念,通過設計產品和生產流程,把製造出差異化的那一個節點,延遲到越晚越好,離顧客越近越好。

最典型的例子是服裝巨頭ZARA。ZARA只向供應商購買原織布,等到生產成衣服時,再把它染成不同的顏色,這就是把顏色的差異化定製從原料供應延遲到了生產製造環節。

路邊攤運用的也是同樣的原理,如果他事先做好的話,他得做二十幾種不同的食品擺在那裡頭等顧客來挑選,非常不經濟。所以他要等著顧客確定要不要蔥、要不要辣、要不要香腸之後,才開始製作,這樣只要按需製作一次就夠了。

03

在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現象,我們習以為常,但卻很少思考為什麼會是這樣。

比如,餃子店為什麼也是現包現賣,煮提前包好的餃子不是也沒差嗎?

又比如,網購如此廉價方便,為什麼商品單價更高的便利店反而越開越多?

這些現象全都與管理學有關。很多人認為管理學是高高在上的專業知識,其實不然,管理學在生活中處處可見。比如上面的「蔬菜水果問題」,就牽涉到了4個管理學概念:利潤率、品種、顧客需求、供應,「路邊攤問題」則涉及供應鏈管理和訂單管理。

在我們890新商學App上,姚餘梁教授就開設了一門管理學課程,叫《生活中的MBA課》

這門課規劃了7大板塊,包括認知、行為、消費、人際、職場、情感和信息,從200+生活案例入手,講透200+管理學知識點,應用到200+商業場景中,迄今已有28萬人次的學習量了。

一頓大餐的花費(180元)和生活中的一點碎片時間(5分鐘),堅持1年,就能讓你了解商業邏輯,並增添生活的樂趣。

點擊左下角,免費領取7天超級會員,立即學習課程

相關焦點

  • 開一個水果店,如何才能打敗周圍的水果攤販?
    我沒結婚那時和我爸一起在鄉下菜場門口租了個門面賣水果,當時看中店面位置好,附近也沒有水果店,就是菜場門口流動攤販太多了,一條路兩邊排成長排。基本上都是些賣香蕉 橘子 冬棗 櫻桃和賣其他蔬菜的,剛開業的一段時間生意還真不怎麼好,流動攤販賣的便宜呀!雖然稱給的不夠還是很多人去買他們的水果。加上鄉下城管管理的松,他們更猖獗,做了很多艱苦的抗攤販的工作。
  • 水果不好賣改行賣蔬菜
    半島都市報4月15日訊(記者 王媛)「水果的批發價翻了三番,高價進的貨賣都賣不動,我們的同行都被迫改了行。」今天上午,黃島路農貿市場的水果商販李廣志告訴記者,近期香蕉、蘋果、菠蘿等水果的批發價大幅上漲,大部分水果商販的生意都只賠不賺。
  • 賣水果的果多美,能不能賣好蔬菜?
    果多美於2009年成立,主要銷售水果、乾果、零食,「買水果就到果多美」的slogan簡單粗暴。蔬菜原本不在果多美的業務計劃之內。此前早在2016年,果多美高層就曾在公開場合表態,「果多美非常專注,只做水果,不做蔬菜。」,但如今開業十周年之後,果多美已不再只是一家水果品牌,也跟風賣起了蔬菜。
  • 【民生保障】西寧市確保市場蔬菜水果有效供給
    許多批發、銷售蔬菜水果的攤位上都蓋上了厚厚的棉被,防止蔬菜水果被凍壞。今年的冬季果蔬市場怎麼樣,市民的「菜籃子」是否充足?本地菜就有三十多種「政府推出了平價菜、特價菜,我過來看看。這些辣椒多新鮮,想吃辣點的就挑這種深色的。」 12月3日,在西寧市小橋惠客家超市蔬菜區內,市民張女士在挑選新鮮的辣椒。不一會兒,她手中的購物袋就裝滿了。
  • 為什麼流動攤位賣甘蔗,大部分水果店都不賣呢?原因是這樣
    今天為大家科普的題目是:為什麼流動攤位賣甘蔗,大部分水果店都不賣呢?甘蔗是製作糖的原料,在我國南方大面積的種植。我國食品工業的原料很多東西都需要用到甘蔗,但新鮮的甘蔗同時也被人們當做一種水果來食用。新鮮甘蔗當中含有大量的果糖,而且甘蔗吃起來甜美可口,所以很多人還是很喜歡吃甘蔗的。
  • 剛知道,水果店為何喜歡把西瓜切一半賣?背後「貓膩」還真不小
    剛知道,水果店為何喜歡把西瓜切一半賣?背後「貓膩」還真不小,看後告訴家裡人!炎熱的夏天,躁動的心情,但是當你聽到「咔嚓」一聲,西瓜被切開的聲音,仿佛一切都靜止了,夏日已然不再炎熱,心情瞬間美好起來,如果用一種味道來描述夏天,那一定是西瓜的味道。
  • 走進朝鮮:為什麼在朝鮮水果賣得很貴?
    在我國很多人都喜歡吃水果,而且水果的品質也越來越高。多吃蔬菜水果,對身體也很好。不過,在朝鮮旅行的時候,我發現朝鮮百姓很少有吃水果的。後來才得知,朝鮮百姓的工資不高,但是水果卻賣得很貴。在朝鮮,很多人都吃不起水果。
  • 在小區開水果店好還是蔬菜店好?
    水果和蔬菜都是人們每天都需要吃的食物,特別是蔬菜,一日三餐的材料,不管是在小區開蔬菜店還是水果店,人們對蔬菜和水果的需求量都是很大,看投資者更加喜歡水果還是蔬菜,只有喜歡,才會認真去運營,下面由山客生活分析在小區開水果店還是蔬菜店好?
  • 韓國遊客來到中國,在水果店買葡萄時遭到熱情老闆拒絕,這是為啥
    韓國遊客來到中國,在水果店買葡萄時遭到熱情老闆拒絕,這是為啥可能去過青島的朋友都知道,青島平度大澤山的葡萄是非常出名的,所以每年到葡萄豐收的季節,青島的大街小巷到處都是賣葡萄的。這時候豪爽的水果店老闆生氣了,你們這是在涮我嗎?!其實這也是老闆錯怪韓國遊客了,要知道每個國家的風俗人情是各不相同的,中國向來是地大物博,物產豐富的,所以中國人買東西的時候都是論斤稱,尤其是北方朋友買東西的時候,一次都要買好幾斤,就算是再昂貴的東西,也是要稱著賣的,沒有一個人說是把葡萄摘下來,一顆顆的買。
  • 超市裡的過度包裝,水果蔬菜可以理解,飲料這樣包裝意義在哪?
    超市中會有一些食品用保鮮膜包裝以保證食品的新鮮,但是也有一些讓人覺得既不環保也不必要的包裝!一起來看看這些包裝過度的食品吧!最近最常吃的水果就是草莓了,在水果店和菜市賣水果的都是一個籃子或是箱子裝著草莓供人挑選,但是在超市賣的草莓大都是這樣的包裝,一個泡沫盒裡一個個草莓被安排的明明白白,價格可想而知!看這個應該是剝了皮的橙子,很多人喜歡吃橙子,但是橙子比橘子難剝多了,所以吃的就少了,這樣包裝是很方便,但是吃的人會放心嗎?
  • 為啥超市裡榴槤1斤30元,路邊才賣1斤10元!看看老果農怎麼回答!
    時間在一分一秒的過著呢,現在也都是已經來到了4月春暖花開的好季節,尤其是春天給我們的全部都是一些新鮮的味道了,蔬菜水果大量的上市全部來到我們的身邊。我們的生活隨著科技的發展都在慢慢的提高,大家對於好吃的食物有了很高的提成了,都特別的希望能夠吃到一些新鮮的,而在家裡面我們的家長都是告訴我們一定要吃一些應季的蔬菜水果,這樣才能夠讓我們的身體特別的健康,而對於4月天氣在慢慢的回暖,雖然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的舒適的,可是皮膚的乾燥難以倖免。大多數的女性朋友她們都會在那個時候吃很多的水果,不僅有一定的飽腹感,還可以補充水分。
  • 日本的蔬菜水果居然這麼貴
    日本人很養生,主要歸功於家裡的主婦們,主婦們每天都會準備營養均衡的飯菜和便當,讓老公和孩子可以充分的吸取各種營養成分,不過不得不吐槽的是:日本的水果蔬菜真的是很貴啊!!日本厚生勞動省發表的《國民健康營養調查報告》顯示,三成日本人因生鮮食品價格太高而選擇不吃,收入越低、吃蔬菜水果的人就越少。
  • 西紅柿是蔬菜還是水果?蔬菜和水果怎麼區分?
    關於蔬菜和水果到底怎麼區分這件事有很多說法,這個話題適合茶餘飯後消遣討論,因為不論是蔬菜還是水果只要我們吃著可口就可以了。但是關於西紅柿是蔬菜還是水果曾引起過一起官司,看起來就有點小題大做了,當然如果你了解了真相也許就不這樣想了,因為這和經濟利益有關係。
  • 大二女生校園開店賣水果 用創意搞怪標語攬生意
    創業擺水果攤  花2個月搞市場調研  去年10月,一則人民大學女生在學校開水果店的報導引起了兩人的興趣,兩人一拍即合決定開個水果店。對於兩個獨生女來說,吃水果挺在行,但真要自己去賣水果,怎麼賣、怎麼挑、怎麼進貨和保存,還都得從零學起,「之後的兩個月,我們就去跑市場,搞調研,自己製作了一份7頁紙的市場報告。」
  • 關於賣水果的一點思考
    今天這篇文章,主要是分享的是我個人的一點思考,希望能對你賣水果能夠帶來一丟丟的啟發。最近我偶爾會思考,水果店到底該如何經營。以前我總是在想,把水果賣給本地所有的人,越多越好。最主要的是我發現群裡偶爾會團購一些看起來很便宜的蔬菜水果。而且都是鄰居們自發發起團購的。所以,小區群也許是一個不錯的介入點。
  • 日本姑娘來中國,水果店買8顆草莓,老闆疑惑:沒法賣?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每個國家每個地方都有新鮮事情發生,帶著捕捉新鮮事物的眼睛,欣賞周圍的世界,你會發現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相信大家最近幾年,感覺身邊生活發生很大改變,生活質量提高了很多,人們都喜歡上了旅行,趁著沒事的時候,約上朋友,經常去外地有山玩水。
  • 為啥水果店要把西瓜切開來賣?原來這大有講究,漲知識了
    現在吃的最多的水果就是西瓜啦,這個時候無論是在超市裡還是在市場上,或者是在大街上都能夠見到西瓜的身影,西瓜吃起來非常的甘甜多汁,而且西瓜降溫消暑的功效也是非常不錯的,所以說在夏天人們都想來上一個大大的冰鎮西瓜,感覺瞬間能夠消去大半的暑意。
  • 小白創業,開水果店還是零食店合適?
    小白創業,開水果店還是零食店合適?其實這兩種店面可以合開,不會有單純的說只能賣水果或者只能賣零食,大部分的店鋪都是水果加蔬菜再加零食這樣子方便吸引更多的顧客進店來顧客買蔬菜又看見了水果也會情不自禁的買個一樣的一樣的,所以店面不要太大但是種類一定要齊全,讓顧客能夠有挑選的餘地,而且地段要好服務要熱情這不單純只是開哪種店鋪的關係事在人為也要看自己的經商之道。
  • 路邊攤便民,生意紅火,水果、蔬菜、熟食、小吃熱賣
    朝陽疏港大街路邊攤一角。這家路邊熟食攤位買賣做得很好。賣西瓜的路邊攤位。盆栽花草也可以在路邊擺攤賣。哄著孩子還要看著西瓜攤,兩不誤。賣服裝的攤位很冷清,生意不太好。這個商販把貨物挪到街道上賣了,需要相關部門管理。環衛工人在清理路邊攤位產生的垃圾。
  • 水果店老闆幫小學生完成口語作業走紅,網友:賣水果還得會英語?
    賣水果還得會英語?看到網友們這個問題,你是不是覺得很疑惑呢?因為在大家的印象中,賣水果只是小本買賣,根本用不著會英語。但是在上海,一名賣水果的老闆娘就因為會一點英語,從而為自己招來了一些小學生顧客,為自己的店面增加了一些銷量。事情就發生在前幾天,11月20日的時候,上海一家水果店裡迎來了一位小女孩顧客。這位小女孩顧客除了買水果之外,還向老闆娘進行了一個求助。小女孩向老闆娘求助的是,「幫忙完成自己的英語口語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