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屯堡古鎮位於貴州省西部安順市平壩區,喀斯特地貌大山深處,有天台山、龍眼山兩山脈,距貴陽市72公裡。這裡地處西進雲南的咽喉之地,屯堡人的語音、服飾、民居建築及娛樂方式與周圍村寨截然迥異,這一獨特的漢族文化現象被人們稱之為「屯堡文化」,其中最有代表性之一的就在天龍屯堡。在元代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順元古驛道上的重要驛站,名「飯籠驛」。明初時,朱元璋調北鎮南,在這裡大量屯兵,兵來自江浙漢族,本世紀初被當地儒士改名為「天龍屯堡」。
天龍屯堡一景 還保留著江南一些特有的美景
當你走進天龍屯堡時,隨處可見身穿大襟寬袖,藍色長袍的人。明代時期特有的建築,明代時期的頭飾,明代時期的服裝……這些帶有強烈明代遺風的標誌,會令你產生一種穿越到明代的錯覺。當痛下殺手抽自己一巴掌之後,你才會醒悟過來,自己是走在貴州深山裡的一個叫天龍屯堡的地方,而這些「屯堡人」是地地道道的漢人。但是為什麼至今還穿著明朝漢服?這是一個凝聚了600年的謎。
由於是軍事要塞 天龍屯堡內的古建築全部由石頭砌成以抵禦外敵入侵
安順天龍屯堡一景
明朝富豪沈萬三曾經居住過的院子
天龍屯堡內的地面全部由青石板製成
傍晚夜幕降臨屯堡有一絲神秘感
天龍屯堡古鎮位於貴州省西部平壩縣,喀斯特地貌大山深處,這裡地處西進雲南的咽喉之地,交通要塞。
穿著明代服裝的老人在勞作
古時候的驛站被保留至今
那「屯堡人」為什麼至今仍保留明朝遺風呢?
天龍屯堡內的老人現在還保留著穿著明朝服飾的傳統
J安順天龍屯堡內的老人穿著的還是明代服裝
屯堡的後人 說話時還保留有南京附近一帶的口音
這要從「屯堡人」的起源說起。也與此地是進雲南的咽喉之地有關,「屯堡人」是明朝洪武年間的屯軍後裔,當時明太祖朱元璋為了加強其在西南的統治,就在這裡修築堡壘,派遣軍隊,現如今的「屯堡人」都是數百年前從內地遷過來的軍士的後代。
天龍屯堡內的地面全部由青石板製成
由於是軍事要塞 天龍屯堡內的古建築全部由石頭砌成以抵禦外敵入侵
安順天龍屯堡內的老人穿著的還是明代服裝
安順天龍屯堡內的老人穿著的還是明代服裝
安順天龍屯堡內古老的房屋全部由石材搭建而成
安順天龍屯堡內晾曬的辣椒
安順天龍屯堡一景
安順天龍屯堡一景
安順天龍屯堡一景
安順屯堡內的居民多數為清初由南京附近一帶遷居字詞 長期的生活也養成了吃辣椒的習慣
安順屯堡內的居民多數為清初由南京附近一帶遷居字詞 長期的生活也養成了吃辣椒的習慣
安順屯堡內的居民多數為清初由南京附近一帶遷居字詞 長期的生活也養成了吃辣椒的習慣
保存完好的明代木門
保存完好的明代木門
穿著明代服裝的老人在休息
軍人的職責就是保家衛國,他們對國家的熱愛,對國家的那份責任,都上升成為了一種信仰。而文化對人有深遠持久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些軍人的後裔受軍人愛國的影響。也就把熱愛國家變成了自己的一種信仰。所以這些「屯堡人」仍然堅守著祖先的傳統,保持著大明朝的文化。他們的服飾被稱為明代服飾的活標,這些「屯堡人」都會在特定的節日舞龍,燒香拜佛等。這些都傳承著正宗的漢族文化。
古堡的老人會把祖輩留下來的手藝傳承下去
古老的房頂修建於清朝初期
古老的房頂修建於清朝初期
原因之二就是這裡的景色優美,猶如世外桃源。獨特的喀斯特地貌,成就了這一片的世外桃源。
古老的軍事要塞安順天龍屯堡
古老的牆壁修建於清朝初期
光影與時間交匯
光影與時間交匯
明朝大富豪沈萬三也曾遷居與此 這是他在天龍屯堡的臥室
天龍屯堡內的老人
天龍屯堡內的老人
生活在這裡的「屯堡人」自然會「樂不思蜀」,這裡擁有天台山風景區。天台山雖然不高,但是其勢陡峭,直插雲天。天台山的建築特別多,大多都是由石塊砌成的城堡。隨著歲月的流失,天台山形成了佛,儒,道三教合一的聖地。
天龍屯堡內的老人
天龍屯堡內的老人現在還保留著穿著明朝服飾的傳統
天龍屯堡內的老人現在還保留著穿著明朝服飾的傳統
天龍屯堡內的老人現在還保留著穿著明朝服飾的傳統
天龍屯堡內的老人現在還保留著穿著明朝服飾的傳統
正是由於這裡優美的環境,才造成「屯堡人」的樂不思蜀,減少了外界文化對此地的衝擊。才使明朝遺風得以延續至今。想起來真是一大幸事。
天龍屯堡內孩子的繡花鞋
天龍屯堡內景
屯堡的後人
屯堡內的孩子
天龍屯堡的氣候宜人,這裡平均氣溫在14到16℃。這裡位於南方,黃果樹瀑布在夏天的時候是豐水期,水量豐富。不知道文明都是起源比河流。水資源,既可以保證日常飲水,也可以保障農作物的生長,可以實現自給自足,自然沒必要與外界溝通,從而保留了這裡的原汁原味。
屯堡內的現代雕塑講述著以前的故事
屯堡在從前處於軍事要塞 內部有自己的學堂
屯堡在從前處於軍事要塞 內部有自己的學堂
屯堡在從前處於軍事要塞 內部有自己的學堂
由於是軍事要塞 天龍屯堡內的古建築全部由石頭砌成以抵禦外敵入侵
綜上所述,天龍屯堡至今仍保留著明朝遺風也是情有可原。同時這也是我們的一大幸事,還可以去實地感受600年之前的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