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屯堡古鎮凝聚了六百年的謎,居民至今仍然穿著明朝漢服

2020-09-05 會雕刻的解碼員

天龍屯堡古鎮位於貴州省西部安順市平壩區,喀斯特地貌大山深處,有天台山、龍眼山兩山脈,距貴陽市72公裡。這裡地處西進雲南的咽喉之地,屯堡人的語音、服飾、民居建築及娛樂方式與周圍村寨截然迥異,這一獨特的漢族文化現象被人們稱之為「屯堡文化」,其中最有代表性之一的就在天龍屯堡。在元代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順元古驛道上的重要驛站,名「飯籠驛」。明初時,朱元璋調北鎮南,在這裡大量屯兵,兵來自江浙漢族,本世紀初被當地儒士改名為「天龍屯堡」。

天龍屯堡一景 還保留著江南一些特有的美景

當你走進天龍屯堡時,隨處可見身穿大襟寬袖,藍色長袍的人。明代時期特有的建築,明代時期的頭飾,明代時期的服裝……這些帶有強烈明代遺風的標誌,會令你產生一種穿越到明代的錯覺。當痛下殺手抽自己一巴掌之後,你才會醒悟過來,自己是走在貴州深山裡的一個叫天龍屯堡的地方,而這些「屯堡人」是地地道道的漢人。但是為什麼至今還穿著明朝漢服?這是一個凝聚了600年的謎。

由於是軍事要塞 天龍屯堡內的古建築全部由石頭砌成以抵禦外敵入侵


安順天龍屯堡一景


明朝富豪沈萬三曾經居住過的院子


天龍屯堡內的地面全部由青石板製成


傍晚夜幕降臨屯堡有一絲神秘感

天龍屯堡古鎮位於貴州省西部平壩縣,喀斯特地貌大山深處,這裡地處西進雲南的咽喉之地,交通要塞。

穿著明代服裝的老人在勞作


古時候的驛站被保留至今

那「屯堡人」為什麼至今仍保留明朝遺風呢?

天龍屯堡內的老人現在還保留著穿著明朝服飾的傳統


J安順天龍屯堡內的老人穿著的還是明代服裝


屯堡的後人 說話時還保留有南京附近一帶的口音

這要從「屯堡人」的起源說起。也與此地是進雲南的咽喉之地有關,「屯堡人」是明朝洪武年間的屯軍後裔,當時明太祖朱元璋為了加強其在西南的統治,就在這裡修築堡壘,派遣軍隊,現如今的「屯堡人」都是數百年前從內地遷過來的軍士的後代。

天龍屯堡內的地面全部由青石板製成


由於是軍事要塞 天龍屯堡內的古建築全部由石頭砌成以抵禦外敵入侵


安順天龍屯堡內的老人穿著的還是明代服裝


安順天龍屯堡內的老人穿著的還是明代服裝


安順天龍屯堡內古老的房屋全部由石材搭建而成


安順天龍屯堡內晾曬的辣椒


安順天龍屯堡一景


安順天龍屯堡一景


安順天龍屯堡一景


安順屯堡內的居民多數為清初由南京附近一帶遷居字詞 長期的生活也養成了吃辣椒的習慣


安順屯堡內的居民多數為清初由南京附近一帶遷居字詞 長期的生活也養成了吃辣椒的習慣


安順屯堡內的居民多數為清初由南京附近一帶遷居字詞 長期的生活也養成了吃辣椒的習慣


保存完好的明代木門


保存完好的明代木門


穿著明代服裝的老人在休息

軍人的職責就是保家衛國,他們對國家的熱愛,對國家的那份責任,都上升成為了一種信仰。而文化對人有深遠持久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些軍人的後裔受軍人愛國的影響。也就把熱愛國家變成了自己的一種信仰。所以這些「屯堡人」仍然堅守著祖先的傳統,保持著大明朝的文化。他們的服飾被稱為明代服飾的活標,這些「屯堡人」都會在特定的節日舞龍,燒香拜佛等。這些都傳承著正宗的漢族文化。

古堡的老人會把祖輩留下來的手藝傳承下去


古老的房頂修建於清朝初期


古老的房頂修建於清朝初期

原因之二就是這裡的景色優美,猶如世外桃源。獨特的喀斯特地貌,成就了這一片的世外桃源。

古老的軍事要塞安順天龍屯堡


古老的牆壁修建於清朝初期


光影與時間交匯


光影與時間交匯


明朝大富豪沈萬三也曾遷居與此 這是他在天龍屯堡的臥室


天龍屯堡內的老人


天龍屯堡內的老人

生活在這裡的「屯堡人」自然會「樂不思蜀」,這裡擁有天台山風景區。天台山雖然不高,但是其勢陡峭,直插雲天。天台山的建築特別多,大多都是由石塊砌成的城堡。隨著歲月的流失,天台山形成了佛,儒,道三教合一的聖地。

天龍屯堡內的老人


天龍屯堡內的老人現在還保留著穿著明朝服飾的傳統


天龍屯堡內的老人現在還保留著穿著明朝服飾的傳統


天龍屯堡內的老人現在還保留著穿著明朝服飾的傳統


天龍屯堡內的老人現在還保留著穿著明朝服飾的傳統

正是由於這裡優美的環境,才造成「屯堡人」的樂不思蜀,減少了外界文化對此地的衝擊。才使明朝遺風得以延續至今。想起來真是一大幸事。

天龍屯堡內孩子的繡花鞋


天龍屯堡內景


屯堡的後人


屯堡內的孩子

天龍屯堡的氣候宜人,這裡平均氣溫在14到16℃。這裡位於南方,黃果樹瀑布在夏天的時候是豐水期,水量豐富。不知道文明都是起源比河流。水資源,既可以保證日常飲水,也可以保障農作物的生長,可以實現自給自足,自然沒必要與外界溝通,從而保留了這裡的原汁原味。

屯堡內的現代雕塑講述著以前的故事


屯堡在從前處於軍事要塞 內部有自己的學堂


屯堡在從前處於軍事要塞 內部有自己的學堂


屯堡在從前處於軍事要塞 內部有自己的學堂


由於是軍事要塞 天龍屯堡內的古建築全部由石頭砌成以抵禦外敵入侵

綜上所述,天龍屯堡至今仍保留著明朝遺風也是情有可原。同時這也是我們的一大幸事,還可以去實地感受600年之前的明朝。

相關焦點

  • 天龍屯堡與撲簌迷離的沈萬三
    天龍屯堡古鎮位於貴州省西部安順市平壩區,喀斯特地貌大山深處,有天台山、龍眼山兩山脈,距貴陽市72公裡,這裡地處西進雲南的咽喉之地,聚居著一支與眾不同的漢族群體───屯堡人 在天龍屯堡古鎮裡面我遇到一個老鄉,他聽說我們從南京過來,非常高興
  • 天龍屯堡:石頭絕唱世無雙 古鎮傳奇數第一
    六百年的屯堡,六百年的歷史,六百年的滄桑。寒冬十月,踏著煙雨走進平壩區天龍屯堡文化旅遊景區,用心聆聽來自六百年的故事。  旅遊業態:  1、天龍屯堡·優途絲路天龍谷文化露營地:總佔地面積145畝,集中建設了房車、木屋、帳篷、貨櫃等露營地,可以展開自駕體驗古鎮文化遊、小型會議服務、團隊拓展、體育休閒
  • 明代遺風,天龍屯堡
    天龍屯堡,遊客可以時不時與身著當地特色服飾的居民相遇。屯堡人的服飾堪稱「明代服飾的活標本」,是遊覽屯堡的一大看點。屯堡的服飾文化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由於屯堡人皆為隨朱元璋調北徵南大軍來到這裡的後人,當地的服裝來源於朱元璋的老家——安徽鳳陽縣,因此屯堡服飾又叫「鳳陽漢裝」。
  • 天龍屯堡:依稀尚存的大明時光
    有朋友提議搜一搜附近的景點,於是我們就有了一個未知的目的地:天龍屯堡。因為我自己的老家趙化古鎮也是這個級別的小鎮,這樣的小鎮慢生活和舊時光,是我最為熟悉和珍愛的。可是天龍屯堡還真不一樣,她是一個有著典型軍屯特徵的小鎮,不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是不會甘心的。我們一路疾馳,終於在下午六點前抵達了天龍屯堡。按照這次自駕旅行的慣例,同伴們選了一家景區外面的酒店,並向酒店人員了解具體的遊覽攻略。
  • 這個古鎮與世隔絕600年,發現之後才知道,裡面住著明朝遺民
    今日小編就說到這座不太出名的古城,叫天龍屯堡古鎮,位於貴州省安順市,這裡有許多不同的人,他們穿著傳統的服裝,居住著不同的建築,還有一些村莊,幾乎看不到現代文明,就像穿越一樣。事實上,天龍屯堡古鎮與社會隔絕了六百多年,這裡居住著明朝的遺民,要說成是因為什麼,那就要談到天龍屯堡古鎮的歷史了,元朝時,天龍屯堡是很有名的古代驛站,元朝滅亡後,為加強對西南地區的控制,天龍屯堡繼續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大量駐軍。
  • 貴州山裡住著一群明朝後裔 還穿著600年前衣服
    在貴州安順市平壩區天龍屯堡古鎮,生活著一群「奇特」的人:他們不是當地的少數民族,是純正的漢族人,卻穿著其他地區漢人沒見過的「奇裝異服」。原來,他們就是生活在貴州山區的屯堡人,是明朝屯邊將士的後裔,他們穿著的衣服依然是600多年前的「鳳陽漢裝」。走在古鎮裡,到處是石頭建築。
  • 神秘貴州屯堡,藏著600年前的「江蘇故事」
    ,在元代這裡就是有名的順元古驛道,天龍屯堡古鎮最早是順元古驛道上的一個驛站,名叫飯籠驛。20多代,期間經過了數個朝代的變遷更迭,不乏戰亂天災,而他們至今仍然不忘與江蘇有著血濃於水的關係。屯堡的房屋屋頂非常平緩,上面都是鋪的方形的薄石片,像魚鱗一樣錯落有致地布滿屋面,各家的屋頂相連,平時居民可以很輕鬆地在各家的屋頂上來回走動,這樣一旦有外敵入侵,居民可以迅速爬上屋頂,行動自如的將屋上的石片扔出去,這也應該是很厲害的防衛武器。屯堡的外圍和內裡至今都是石頭建築的外牆,堅固無比,有著很強的防禦力。
  • 爽爽貴州行之五:雲峰屯堡與天龍屯堡
    先學習下「屯堡」詞條:在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以及平壩縣、鎮寧縣一帶,居住著20餘萬特殊的漢族人,很多消失已久的漢族風俗在這裡依然存在;很多我們已經不熟悉的中古漢族文化,在這裡呈現出最常態的場景;在這裡,六百年大明帝國軍魂仍在,六百年石頭古堡猶存,這就是屯堡。
  • 貴州隱藏600年的明朝古鎮,穿衣風格不變,住民的故鄉卻是南京
    因為古鎮可以說是歷史給我們留下的藝術品,而且這些古鎮的風格看起來都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旅遊的人來到這些地方都會拿它跟自己家鄉的古鎮對比,從而勾起一絲絲的思鄉之情。除了歷史這一個特點外還擁有其他的,比如說這裡的婆婆們的穿著。
  • 江南首富逃到貴州居住的地方,房子窗戶都很小,當地婦女穿著奇怪
    如果來到貴州安順旅遊,一定不能錯過這個景區,它就是天龍屯堡,它地處西進雲南的咽喉之地,六百年前,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派大將軍傅友德率領三十萬大軍從江南西進,在這裡大量屯兵,於是隨軍家屬便在此生根繁衍,形成了如今的屯堡人。
  • 安順平壩深山古廟宇,地處絕壁屹立百年不倒,怎麼建成至今是謎
    平壩區同貴州大多區縣一樣,地處大山深處,旅遊資源豐富,包括斯拉河風景區、高峰山風景區這些稍有名氣景區都有十多處,特別是天龍屯堡風景區的天台山伍龍寺,建設在山峰頂上,歷經歲月滄桑,屹立幾百年不倒,堪稱「中國古代山地石頭建築的一組絕唱」。
  • 貴州隱藏600年的明朝古鎮,穿衣風格不變,住民的故鄉卻是南京
    因為古鎮可以說是歷史給我們留下的藝術品,而且這些古鎮的風格看起來都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旅遊的人來到這些地方都會拿它跟自己家鄉的古鎮對比,從而勾起一絲絲的思鄉之情。在貴州的西部地區的安順市有這樣一個古村落,這裡的人們通常稱這樣的村落為屯堡(pu),要說起他的由來,那可是跟我國歷史上的一位皇帝有很大的關係。
  • 純正的明朝漢人後裔在安順,600年後屯堡人的鳳陽漢服遺風
    攝影師道,她們是屯堡人,600年前從江蘇一帶移民過來,現在她們身上的穿著打扮,還保留著明代的樣子。我欣喜不已,因為在安順,我收穫了新的歷史知識!明中後期,屯田制走向沒落,至清初,衛所逐漸被裁撤,康熙二十六年,安順一帶的衛所基本消失,但是屯堡依然存在。原先屬於國有的土地,國家以契約形式賣給了個人,使土地為個人私有,這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屯堡人的堅守和族群不散。至今,安順數百個屯堡,還聚居著三四十萬自稱明朝屯軍後裔的漢族居民。
  • 中國最後的明朝古村:600年前明30萬漢軍後裔,至今仍保留明習俗
    我是溜達君,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世界上最後的具有明代風貌的古村-屯堡村寨。封建王朝已經遠離我們好幾百年,現代文明早已經給中國換上新的面貌,現在,我們也只能從古裝影視劇裡去了解古人的生活。但是,你知道嗎?在中國,仍然存在這樣一個村寨部族,時至今日,他們仍然保留著明代的風俗習慣,從文化習俗到服飾、建築、娛樂方式等,都是600多年前的明代風貌,這個部落就是在今天貴州安順一帶的屯堡人。屯堡人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存在,現代文明的洪流為何沒有影響他們?他們又為何至今仍保留著明代習俗?
  • 貴州四大古鎮之一,滿滿的明朝元素,超適合穿著漢服來拍照
    如果說國內哪個景點或者是古鎮 明朝的元素最為明顯,我個人認為青巖古鎮一定是其中之一,雖然不在南京也不在北京,而是遠在西南的漢服坐在湖邊非常搭,可惜我沒有來得及準備。,無論是拍街景還是拍城樓都無比出片,有的時候晚上還會有活動,會有景區的工作人員穿上明朝服裝出來表演。
  • 時空下的記憶——夢回六百年前,感受安順屯堡文化
    他們至今保存著600年前漢族的生活傳統:語言、服飾、風俗、信仰等等,形成了著名的屯堡文化,被稱為「明代歷史的活化石」。漢裝」的屯堡居民了,屯堡人的服飾堪稱「明代服飾的活標本」,是遊覽屯堡的一大看點。古鎮裡隨處可見石頭的瓦蓋、石頭的房、石頭的街道、石頭的牆。構築堅固的屯堡群儼然一個石頭堆砌的世界。
  • 走進安順:雲貴高原上的江南,古風古韻的屯堡城市
    明朝時期,20萬大軍駐紮於此,形成了屯堡文化。在遊覽安順之前,可以讀一讀我的文章了解下屯堡文化。(本攻略主要涉及安順的西秀區、平壩區)一,交通、美食、住宿1,交通(1)高鐵、普鐵。安順是貴州西部的交通樞紐,貴昆鐵路、滬昆高鐵、安六城際鐵路、安順—織金鐵路在此交匯。
  • 西秀區苗嶺屯堡古鎮約你來「燥」
    近日,為期一周的以「美麗西秀·青春與『旅』有約」為主題的青春聯誼會暨漢服文化美食節活動在安順市西秀區苗嶺屯堡古鎮舉行。活動現場,除了拋繡球、許心願、網紅打卡拍照分享等青春聯誼活外,還有特色美食和漢服遊園活動,其中的特色美食街,不僅囊括了全國各地的特色小吃,還有不少來自本土的美味,讓人垂涎三尺。
  • 貴州安順的舊州古鎮,神奇的「鳳陽漢裝」,軍事屯堡裡的人情味兒
    ,石頭的蓋瓦,石頭的房牆,舊州的先人們用就地取材的石料,搭建起了一座牢固的屯堡,在數百年的時光中始終巍然屹立。當年,他們的先祖從江淮平原遷移而來,在遙遠的他鄉思念著故土,始終延續著水鄉人家的生活方式,無論是身著的服飾,還是文化習俗,數百年前的江南風物,通過一代代人的傳承,在時光的流逝中仿佛被定格一般,完好地留存下來,成為古鎮最具標誌的文化符號。
  • 貴州大山出現20萬明朝遺民,在山上隱居至今,只因當時朱元璋的命令!
    貴州大山出現20萬明朝遺民,在山上隱居至今,只因當時朱元璋的命令! 每個人都應該知道,有一篇文章「桃花」,它描繪了一個美好的世界,而沒有與外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