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教案: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教案
2012-09-26 10:21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新東方網整理
在經濟上,教會是德意志最大的封建主,佔據了全德三分之一的土地,許多高級教士本身就是擁有領地的封建貴族。教皇利用德意志的分裂和軟弱,加強了對德意志的掠奪。這一時期德意志的白銀產量很高,羅馬教廷每年從德意志搜刮的財富達30萬古爾登(貨幣單位),相當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每年稅收額的20倍。德意志也成了被教會榨取最嚴重的地區,素有「教皇的乳牛」之稱。這種搜刮,既不利於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也不利於封建統治的財政收入。而教廷從德意志榨取的財富,歸根到底都來自廣大勞動人民的血汗,所以更惡化了廣大人民的經濟生活。在政治上,德意志除了七大選侯之外,還有十幾個大諸侯、二百多個小諸侯、上千個帝國的騎士,交通不便,關卡林立,幣制龐雜,局面混亂。羅馬教廷為了控制德意志的政治,竭力維持其分裂割據局面。因此,經濟的分散性不利於政治統一,而政治不統一又影響經濟發展。德意志的社會矛盾十分複雜,民族矛盾、階級矛盾和宗教矛盾交織在一起,到15世紀末16世紀初,德意志和羅馬教廷的矛盾成為一切矛盾的焦點, 天主教會引起了各階層人民的普遍憎恨。擺脫羅馬教廷的桎梏,建立促進民族復興的本國教會,成為德意志各階層的共同要求,也是德意志資本主義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
建議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歷史縱橫】的內容,加強學生對德意志分裂狀況的感性認識。
(3) 馬丁•路德立志改革。
馬丁•路德是德國宗教改革的先驅和領袖。青年時代的路德,系統地學習了天主教神學,研讀了聖經, 1511年,路德受修道院的差遣朝拜羅馬教廷,目睹了教皇和天主教會的腐朽糜爛,使他對教會的說教越來越感到懷疑,萌發了改革德意志宗教的思想。1512年,馬丁•路德獲神學博士學位,並被任命為維登堡修道院的副院長和維登堡大學神學教授。他利用大學的圖書館潛心研讀《聖經》,從《聖經》中悟出了「信仰耶穌即可得救」的道理,已經初步在思想上否定了教皇的權威,立志要通過改革,實現民族復興。
(4)教皇兜售贖罪券,馬丁• 路德發表「九十五條論綱」。
1517年,教皇利奧十世以維修羅馬聖彼得大教堂為名,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贖罪券,這成了宗教改革導火線。天主教認為,世人「犯罪」後,就失落了上帝的寵愛,只有悔罪做善功以贖罪,才能獲得「免罪罰」。因耶穌釘在十字架上所立的功勞無限,加上聖母和其他聖徒們的多餘功勞,形成了教會的「功勞寶庫」。個人能力有限,所做善功不足以完全補罪,教會可以從功勞寶庫中取而贈之。教皇和主教就以此對教徒施行「大赦」。14世紀以來,這類「免罪罰」的方式,逐漸演變成出售贖罪券的方式來進行。當時教皇特使宣稱,只要購買贖罪券的錢一敲響錢櫃,靈魂即刻應聲升入天堂。1517年10月31日,馬丁•路德以驚人的勇氣在維登堡教堂門上貼出了《關於贖罪券的九十五條論綱》,簡稱「九十五條論綱」,就贖罪券問題提出異議,要求進行爭辯。他在論綱裡說:教皇無權免罪,他只能宣示和確證上帝對罪愆的赦免;當錢落入錢箱丁當一響,貪婪和愛財的慾念就會增加;基督教徒凡誠心懺悔者,不用免罪符也可以赦罪免罰。他還指出,符券販賣者們關於免罪之道所作的胡亂宣傳,會影響人們對教皇的尊敬,比如說,人們會問:既然教皇比當代最富有的人還富有,為什麼他不拿自己的錢財來修繕聖彼得大教堂,而要用貧苦的信徒們的錢財呢?路德提出論綱的時候,並沒有公開反對教皇,也沒有想到要發動大規模的改革運動,但實際上論綱否定了教皇和教會的權威。所以,論綱尤如「放出閃電」傳遍德意志,在德意志引起廣泛討論,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對羅馬教廷的風潮,接著在西歐引起強烈的反響,揭開了歐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部分諸侯也支持路德,羅馬教廷對路德恨之入骨。1520年10月,教皇下詔書,勒令路德在60天之內悔過自新,否則將開除他的教籍,路德面對威逼利誘毫不動搖,在擁護者的讚美聲中把教皇的詔書付之一炬。在1521年的帝國會議上他據理力爭,毫不讓步。他聲稱「我堅持己見,決無反悔!」這擲地有聲的話語,充分表達了當時德意志人民要求擺脫羅馬教廷控制的強烈願望和堅定信心,也極大地鼓舞了德意志和西歐各國的人民,他們更加崇敬路德,也更加嚮往宗教改革。可以說由路德點燃的宗教改革之火在西歐各國已成燎原之勢。
本目內容是本課的重點,也是理解本課內容的關鍵。建議教師用提問方式,提出具有層次性的問題,可以設計以下幾個問題:問題一、資本主義發展需要哪些基本條件?16世紀初,德意志的經濟狀況如何?問題二、羅馬天主教會是如何對德意志進行政治控制和經濟掠奪的?對德意志有何影響?問題三、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導火線是什麼?開始標誌是什麼?「九十五條論綱」的發表有什麼意義?問題四、你認為改革家應該具備哪些意志品質?馬丁•路德是否具備這些品質?請舉例說明。然後組織學生閱讀、討論,逐個解決問題,使學生明確16世紀初,德意志經濟有了顯著發展,在一些工業部門中出現了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但是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內市場,德意志經濟的分散影響了政治上的統一,而政治上的分裂便利了天主教會對德意志的勒索和搜刮,所以擺脫教會的壓榨和束縛,建立民族教會,是德意志各階層的普遍要求,也是德意志資本主義必不可少的條件。通過以上教學活動,培養學生運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原理分析問題的能力。
第二目「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內容」
1520年馬丁•路德連續發表了《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貴族書》等一系列文章,系統的闡發了自己的宗教改革主張。
(1)「因信稱義」 。
中世紀教會提出上帝不與有罪之人交往,人要獲救必須藉助教士的中介作用。教皇是上帝在人間的代理人,掌管著拯救靈魂的大權,教會甚至禁止一般基督徒閱讀《聖經》,惟有教皇才有解釋《聖經》的權力。馬丁•路德神學思想強調「因信稱義」:靈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稱為「義」,要想稱「義」,即靈魂得到拯救,不在於遵守教會規條,不在於本人的善行所積下的功德,而在於上帝的恩典和個人對上帝的信仰。他認為一個人應該通過虔誠的信仰來獲得免罪,達到「靈魂得救」,而虔誠的信仰來自崇敬上帝和對於《聖經》的心領神會;他認為每個人都可以和上帝交往,不須通過教會和教士的媒介;否認需要履行種種「聖禮」,即教會規定的一套繁縟的禮拜儀式、朝拜聖地以及向教會輸贈等「善行」,來實現自己的信仰。因此,他主張減少教堂和修道院,簡化宗教儀式,七項聖禮中只剩洗禮、聖餐兩項。這樣,曾經是人類救贖中必不可少的教皇、教會、教律,面對信仰的權威,便都失去了存在的價值。這在當時是十分激烈的思想主張。他的主張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建立「廉價教會」的要求,符合新興資產階級進行原始積累的需要。
【山東初高中學生專屬】
山東高考近五年真題,高考複習資料,初中期末試卷,更多資料
掃碼即可獲取
6月13-7月5日
2020中高考主題活動陪伴考生備考、擇校
掃碼或微信打開連結長按關注二維碼
立即獲取
掃碼獲取2020年河南高考志願填報講座入場券
掃碼添加新東方廣州學校老師
發送「2020高考」
獲取更多資訊
成都學校二維碼展示
長沙學校二維碼展示
2020湖北高考解析直播
長按識別掃碼 進入直播群
交流高考心得,獲取更多內容
名稱名稱
微信掃碼關注"新東方網"服務號
回復""立刻獲取!
版權及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含本網和新東方網) 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② 本網未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東方",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見稿後在兩周內速來電與新東方網聯繫,電話: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