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香港回歸的時間越來越長,跟內地的聯繫越來越緊密。香港的機會、更為開放的金融市場與教育環境具有相當大的誘惑,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內地居民赴港置業投資。日前,今年下半年被內地買家瘋狂搶購的香港房地產坐不住了,又放大招了!
11月4日,香港特區政府宣布上調「從價印花稅」,一般是香港居民買第二套,以及非香港永久居民買房需要交這個稅。而這個稅的稅率之前是8.5%,調整後加到了15%。同時,根據2012年10月香港對非本地永久居民購房設置15%「買家印花稅」,所以11月5日之後內地居民去香港買房,稅率為15%買家印花稅+15%印花稅=30%稅率。
香港的稅制跟內地不同。在房屋買賣階段,有三種主要稅費:從價印花稅、買家印花稅和額外印花稅。這個嚴苛的稅制,是在2012年10月以後形成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控制房價,抑制投資需求,減少金融風險。
更直觀點來說,假如內地居民小李,準備到香港購買一套1000萬元港幣住宅。從11月5日起,需要交納1000×15%=150萬港元的從價印花稅;1000×15%=150萬港元的買家印花稅;如果小李買的房子是二手房,上一手業主持有期是兩年,則還有10%的稅,也就是100萬港元。如果賣家堅持1000萬實收,則小李需要替他支付100萬的額外印花稅。
1000萬的房子,要繳納400萬的稅,而這僅僅是交易階段的主要稅費,可見香港打擊炒房的力度之大。其實,從十一假期歸來,各城市的限購限貸政策陸續出爐,炒房的熱度已經在降溫。從恐慌買不到房到有沒有資格買房,再到怎麼拿回定金。大家似乎一直都在為房子操碎了心。
就我而言,生活在離香港只有一個口岸之隔的深圳,已經在南山有一套自住房,一直在猶豫要不要再貸款買一套地處好學區的房子,留給孩子以後用或者投資都可以。對比深港的教育環境,再加上近兩年深圳房價已經和香港差不多,便也曾動過去香港買房的念頭。
還在猶豫的時候,深圳的樓市調控政策出臺和香港的購房稅上調,真是徹底滅了我的念想啊。房地產作為理財渠道之一,曾經有它的優勢。可現在已不見得,本來貸款買房就已經有很大的壓力,一調控又多了一大筆支出。而且買房本身就是一項高風險的投資,我還是先不做考慮。從去年開始我就把投資視線轉移到了網際網路金融理財產品上去。
說句不好意思的話,也因為跟風和貪高息而中過雷。現在我只留了下陸金所和無界財富兩個平臺。陸金所就不用介紹了,我想好好安利一下無界財富這個P2B理財平臺。是兩年的老平臺,在業界風評一直挺好。由國有金融機構做風控,產品也都是經過重重把關挑選的大企業上市公司的項目,是收益權轉讓的模式。
年化收益大致在8%-14%,1000元起投,投資期限從1個月到1年都有,可以按自己的財務狀況去選擇。錢由新浪支付第三方託管,沒有在平臺裡停留,募集滿了就打給需求方。每筆投資還有在線的電子合同存檔。同樣是網際網路理財,但無界財富的風險比P2P低很多。和銀行理財產品比起來,門檻也沒那麼高,收益也合適。我認為就目前的樓市動態來說,合理的利用網際網路金融理財比再買一套房子作投資更適合我。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