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2020年09月22日 第01版)
新華社北京9月21日電 在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代表黨中央,向全國廣大農民和工作在「三農」戰線上的同志們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誠摯的慰問。
習近平指出,當前正是秋糧收穫的季節,祖國大地到處是豐收景象。今年豐收來之不易,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長江流域嚴重洪澇災害、東北地區夏伏旱、連續颱風侵襲給糧食和農業生產帶來挑戰。全國廣大農民和基層幹部發揚偉大抗疫精神,防控疫情保春耕,不誤農時抓生產,堅持抗災奪豐收,為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提供了有力支撐。
習近平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落實好黨中央關於「三農」工作的大政方針和工作部署,在全社會形成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的濃厚氛圍,讓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希望全國廣大農民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為鄉村全面振興的美好明天、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鬥!
相關閱讀:
同慶豐收 共迎小康
——寫在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
人民日報評論員《人民日報》(2020年09月22日 第02版)
今日秋分,全國處處五穀豐登、瓜果飄香,廣大農民共慶豐年、分享喜悅。在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廣大農民和工作在「三農」戰線上的同志們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誠摯的慰問。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全國廣大農民和基層幹部發揚偉大抗疫精神,防控疫情保春耕,不誤農時抓生產,堅持抗災奪豐收,為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提供了有力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落實好黨中央關於「三農」工作的大政方針和工作部署,在全社會形成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的濃厚氛圍,讓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今年豐收來之不易,克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長江流域嚴重洪澇災害等不利影響,我國夏糧產量創歷史新高,早稻實現增產,正在奮力奪取秋糧豐收。農業根基穩,發展底氣足。面對風險挑戰,我國發展韌性強勁、社會大局穩定,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穩定供給功不可沒。實踐充分表明,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農業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越是形勢嚴峻,越要穩住農業基本盤,發揮「三農」壓艙石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三農」這個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從強調「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到要求「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三農」工作重中之重的基礎地位進一步凸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為黨和國家事業全面開創新局面奠定了堅實基礎。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突出的短板在「三農」。脫貧攻堅質量怎麼樣,很大程度上要看「三農」工作成效。今年的「中國農民豐收節」以「慶豐收、迎小康」為主題,進一步鼓舞了億萬人民攻克脫貧攻堅最後堡壘、補上全面小康突出短板的決心和幹勁。現在,脫貧攻堅到了最後關頭,從決定性成就到全面勝利,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依然艱巨。必須集中資源、強化保障、精準施策,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推進脫貧攻堅,將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歷史性地劃上句號,讓億萬農民同步邁入全面小康。
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總抓手。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扛穩糧食安全的重任,穩步提升糧食產能,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因地制宜培育壯大優勢特色產業,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深化農業農村改革,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要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認真落實「四個不摘」,建立健全防止返貧長效機制,推動貧困地區走向全面振興。要統籌推進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
今年的「中國農民豐收節」,是億萬農民慶祝豐收的節日,也是社會各界共迎小康的節日。在全社會營造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的濃厚氛圍,調動億萬農民重農務農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我們就一定能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進程中譜寫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新的精彩篇章。
點擊【圖片】可查看徵訂指南
合作社人必讀|2020年《中國農民合作社》和教材訂購指南(視頻)
中共農業農村部黨校:
農業農村部管理幹部學院門戶網站:
http://www.gbxy.ag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