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歷史傳承四五千年,這個傳承也是非常的悠久,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數千年的時間,這麼大的一片土地,江湖上的小打小鬧就變成了所謂戰爭。戰爭是專業化大規模戰鬥的統稱,而不管是小打小鬧還是打仗,兵器當然很重要,而中國古代就誕生了五兵之說。
天下兵
中國古人最喜歡使用的兵器是什麼呢?當時有天下五兵的這個說法,這5種兵器分別是劍、戈、弓、弩、杵,而且古人們還給五種兵器進行了一個排行,也許大家都覺得五兵之首不是劍就是弓。因為劍一直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核心,讀書人都喜歡在身邊帶一把寶劍,比如說李白年輕時候就是一個劍客。
然而並不是,劍還真沒資格成為五兵之首,就有人覺得可能弓是榜首,弩雖然是更先進的遠程武器,但製作工藝繁雜,射程不夠,在古時候很少大規模應用,而搭弓射箭一直延續到了清朝。然而弓也不是兵器之首,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古人們認為真正的兵器之首是杵,這杵它是個什麼玩意呢?
一木頭棒子
而如果要細細去解釋這個杵,那麼就很是尷尬了,因為它並不是什麼神兵利器,而是一木頭棒子,無論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還是春秋戰國,杵都是當之無愧在戰爭中最常使用的兵器。今天我們見到過很多杵類兵器,也許你以為這是個金屬武器,然而它的的確確是木頭棒子,因為一句成語暴露了杵的真實身份。
血流漂杵,這什麼樣的武器能在液體上浮起來?
古時候有一這樣的一句成語叫做血流漂杵,這句成語是形容戰爭非常的激烈,很多人都戰死,然後地面上甚至積了幾十釐米的血,然後打仗最常用的武器杵,它就這樣飄在了血上。您說這杵它能夠在液體上漂浮起來,這東西能不是木頭棒子嗎?
封為五兵之首的緣由
這是古代人在評判五兵之首的時候,主要不是去評價這個武器到底有多高端有多強大,而是以使用人數來說的,今天我們看影視劇,古代的打仗基本上都是很多人拿著刀槍長矛在那裡,對拼,但事實上這都是假的。
除了精銳部隊有這個待遇之外,基本上90%以上的民兵都是拿杵的,咱們國家在古時候的戰爭非常多見,春秋時期還是青銅器時代就已經開始打仗,能製造青銅武器去打仗的你以為能是平民?就算後來已經進入了鐵器時代,但是真正厲害的鐵匠可太稀有了,鐵礦也稀有,所以基本上,絕大多數的士兵都是拿著杵在衝鋒。
仔細想想古代的大規模戰爭一般傷亡率也不是很高,大家拿著木頭棒子跟打群架一樣在那裡敲來敲去,這能死幾個人?被打暈之後沒多久不還能站起來嗎?
杵的改進
就算發展到宋明清時,戰爭先進了很多,人們的工藝製造技術也不可同日而語,但兵器主要還是杵,不過此時的杵也隨著工業發展有所變化,在杵上安一個金屬尖頭就叫矛,安一個菜刀就叫青龍偃月刀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鐵器時代到來後,在杵上安裝的金屬物大多數是鐵坨坨,這種東西被稱為錘,而且錘兵是主要兵種,矛兵啥的根本排不上號,主要是因為矛跟刀都要比較厲害的鐵匠去打磨它的鋒利程度,鈍了生鏽了還得保養,不然捅不死人可咋整?
但錘子不同,不需要任何的工藝技術,只需要安裝一個夠分量的鐵錘,這一錘子下去,可不就腦袋開花了嗎?
大家都知道養軍隊是要錢的,而成本越低,那麼就可以養更多的兵,杵的成本比任何武器都低數倍,因此被運用得最廣,是當之無愧的五兵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