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首語
榮格曾經說過:"與其做一個好人,我寧願做一個完整的人。"
一個人的性格決定著這個人未來的格局。有人說,人的一生就應該坦坦蕩蕩堅守自己,沒有必要套話取悅別人。但是與之相反,總有這樣一類人他們喜歡總是圍繞在你身邊,用各種方式討好你。
通常很多人遇到這類型的人往往很難遠離他們,因為他們嘴巴上會說話,行動上會辦事。讓你認為他們就是一個非常合格的夥伴,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喜歡刻意討好你的人,你需要提防,因為在不明白他接近你的真正意義是什麼的時候。
我們需要保持警惕,因為這類人往往不會無緣無故的討好你,他們或者是心有所圖,或者是自身心理狀態出現問題。
無論是何種原因,刻意討好我們喪失自身人格獨立性之人我們都需要警惕,避免利益受損或者心態受到影響,是時候將他劃出自己的交友範圍了。
一、刻意討好,為利字當頭之人
明朝的馮夢龍有一句話評價驅利之人非常恰當,他說"古人結交在意氣,今人結交為勢利"
俗話說,"利字當頭,人不如狗",通常這類謀利之人往往是因為看到你身上有他們企及的利益才選擇刻意討好你。用討好你的方式逐漸接近你,然後逐步獲取你對他的信任,通過利用你身上的資源來謀取想要的利益。
俗語說"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去期傾,以權相交,權失則棄;以情相交,情近人傷;唯以心相交,淡治明志,友不失矣"你身邊的這類刻意討好之人就是以利相交之人,這類人你無法和他們成為知己好友,因為他們選擇交往對象是首先的就是對方的錢財或者勢力是否符合他們的需求。
在交際交往上,以利謀人是交友的最大的禁忌。這類人是唯利是圖之人,他們在感情和利益的天平上依然選擇利益的一邊,所以他們在你有利時討好你,無利時理所當然也會遠離你。
二、刻意討好,左右逢源之人
我們從小就被家長教導,要做一個"好"人,但是有些人從小就曲解了"好"的概念,結果變成了一個毫無觀點毫無原則的刻意討好型人格的"好"人。
也許你身邊有這類刻意討好你的人,他們看似善良不會得罪任何人,你成功了,他們誇讚你最厲害;你失敗了,他們會告訴你,沒關係,那些贏得都是比你差的人,你的運氣就是差了點;你做了錯事他們也不會指出,會勸慰你說,沒什麼的其他人也會這麼做。
這類刻意討好之人,很多人會覺得他們就是單純的善解人意,實際並非如此。他們看起來與世無爭,非常本分,實際上卻是不能明辨是非,沒有任何的原則性之人。和這類人相處,他們永遠是左右逢源貌似沒有立場。
倘若有一天你被身邊其他人落井下石,這類人不但不會救你,通常他還會根據形勢審時度勢考慮是否落井下石。
這類人看似老實,實則是堅定的投機主義者。他們在社交中看似不站隊,實際是通過是想通過觀察的方式投機取巧。
三、刻意討好,不自信的"取悅症患者"
你身邊如果有這樣一類刻意討好你的人,你需要注意了,他們很可能心理出現問題,心理學上把這種情況叫做"取悅症",他們習慣性取悅別人,他們對別人的認可上了癮,如果你同樣誇讚他是一個好人,那麼他們會執迷不悟的糾纏上你。每天更加用力的取悅你,直到你心態崩潰為止。
一旦你心態崩潰對這類人煩不勝煩的取悅提出拒絕或者任何敵意,那麼這類取悅症患者根深蒂固的把自己當做好人的信念就會崩塌,很難保證他們不會做出什麼報復的行為。這類取悅症人群也許他們自己沒有意識到,他們由於在成長過程中受到了家庭或者社會的忽視,導致這類人嚴重的不自信。
他們缺乏對自己的認同感,極度渴望他人對自己認同,如何獲得他人對自己的認同呢,最好的辦法就是拼命的取悅別人,但是這種的過度的取悅和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有時候也是相悖的。所以導致這類人有時候心態會變得扭曲。
篇末有言
我們一輩子也許會認識許多人,但很多人往往淪為過客不會成為朋友。如果你想交朋友,就要選擇那些光明磊落坦坦蕩蕩之人,對於刻意討好我們之人一定要遠離,朋友是用來互補的,而喪失人格獨立性就缺少了做朋友最核心的基礎。這樣的朋友不要也罷,避免受其影響或者為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