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春刀是明朝特務機關錦衣衛、御林軍概念性質的佩刀。 繡春刀外形綜合了堪合時期日本輸入中國的倭刀的特點,到中晚期更偏向於明代本土特殊定製的工部腰刀。
宋人化用「繡衣春當霄漢立」一句中的「繡春」做了園名,到了明代,明人將錦衣衛、御林軍配刀稱作「繡春刀」,是語出有典,大有寓意的,以示錦衣衛、御林軍與皇家的關係密切早期。
對於繡春刀的樣子,歷史上並沒有留下可靠的文字,也沒有發現它的出土文物,後代的很多人只能根據當時明朝繪畫中的寥寥幾筆對其進行考證。
從外表的形狀上來說,繡春刀是從唐刀而演變過來的,將之前的唐刀和梅花刀等特點全部展現出來。而且還要比明朝雁翎刀輕便許多,繡春刀除了刀脊是筆直的之外,刀刃還帶有一些細微的弧度。
最新的說法是,繡春刀最大的特點在於刀鞘上面有鞘裙,裙底織有排穗。其它特徵和明朝腰刀無異。
明世宗朱厚熄《千家詩》寫到:「大將生來膽氣豪,腰橫秋水雁翎刀。風吹鑼鼓山河動,電閃旌旗日月高……」由此看來,雁翎刀才是明朝軍隊標配軍刀,武力值極強,並佩於腰間,是為腰刀的一種。
關於繡春刀《出警入蹕圖》中繪有詳細的樣式,但具體在明萬曆年間,到底此腰刀是否就被稱為繡春刀目前還沒辦法考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