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網絡「高薪招聘」成為青年運毒陷阱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赤裸裸的運毒信息出現在網絡社交平臺上,暴露網絡監管漏洞
  警惕網絡「高薪招聘」成為青年運毒陷阱

  26歲的張長林正在等待二審判決。2019年7月25日,雲南省曲靖市中級人民法院以盜竊罪、運輸毒品罪數罪併罰,判處張長林死刑。張長林不服,提起上訴。

  兩年前,張長林還是江蘇某知名高校計算機科學和技術專業的在校大學生。在同學眼裡,擔任學生幹部、學習認真,多次獲得獎學金的張長林,「優秀,愛好廣泛,熱心公益」,「還會編一些小程序賺取生活費」。

  然而,自從張長林交上女朋友後,花費增多。為了滿足女友想買名牌包的願望,他在多家不正規網絡平臺貸款,最終窟窿越來越大。

  為還清債務,張長林在網絡上認識了招募運毒人員的「網友」,成為其代理人,在網上招募人員運輸毒品。2018年5月13日,張長林與他招募的兩人,從西安來到昆明,在昆明一小區準備找「下線」出貨,警方在雲南曲靖勝境關將其抓獲,查獲毒品海洛因10495.7克。

  「近年來,網絡販毒活動突出,犯罪集團利用境外特殊的區域和社會環境,通過網絡招募運輸毒品的人員,其中,參與運毒的年輕人日益增多。」雲南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沈曙昆說。

  虛假信息誘騙大批中國公民到境外運毒

  兩年前,22歲的張久朋被朋友楊躍樂騙到緬甸小勐拉,從此開始了噩夢般的生活。

  那是2018年2月初,張久朋和楊躍樂通過網絡招募,經人安排,一路乘飛機、汽車到達雲南,從西雙版納州邊境偷渡到緬甸小勐拉。當天,他們的手機和身份證被人收走,並被幾個陌生人看守了起來。第二天,楊躍樂吞食毒品海洛因後離開。張久朋意識到自己被騙了,卻無法脫身。他不知道,兩天後即2月6日,楊躍樂在昆明一家商務酒店被民警抓獲,從體內排出毒品海洛因81顆,共402.3克。

  楊躍樂失去聯繫後,看守張久朋的人認為楊躍樂吞了他們的貨,要張久朋賠錢。張久朋給父親、親戚、同事打電話,都沒有要到錢和借到錢。2月6日晚,3名男子和一名女子用車將他帶到山上捆綁在一棵大樹上暴打,並用柴刀砍斷他的左手小拇指,拍下視頻發給他遠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鎮的父親,要求他父親把10萬元打到他們的帳戶上。

  張久朋的父親以湊錢為藉口拖延時間,向派出所報了警。在山上等到第二天中午沒拿到錢的幾個人,挖坑將張久朋埋了起來,錄下的視頻發給張久朋的父親。備受折磨的張久朋懇求與幕後的「大姐」通話,表示願意為「大姐」做牛做馬,把錢還上。眼看張久朋窒息暈了過去,幾人把他刨了出來送到醫院,把砍斷的手指縫合好後帶他回到小勐拉。

  此後,張久朋就成為了「大姐」的「小弟」,剛開始是削蘿蔔,削好後拿給其他人練習吞食;之後,他參與了在QQ兼職群的招募並看守被誘騙到緬甸小勐拉運輸毒品的人員。在這個團夥裡,年齡最小的張久朋常常因為做錯事或說錯話被毆打,他一直在找機會逃離。

  2018年5月的一天,他與兩名被騙來運毒的人一起離開緬甸,一路輾轉回到老家。同年11月9日下午,張久朋在北京一網吧被警方抓獲。

  張久朋所稱的「大姐」,是貴州省都勻市人、現年51歲的劉永萍。2018年年初,劉永萍偷渡到緬甸小勐拉,在賭場裡認識了比她大一歲的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謀縣人邱梅,她比劉永萍較早偷渡到緬甸小勐拉,靠賭場的洗碼費、返點費生活。賭輸了錢的邱梅向劉永萍借,借來的錢又賭輸。在劉永萍的提議下,邱梅向親戚朋友借了2萬元人民幣,兩人開始合夥做毒品生意。她們購買毒品,聯繫毒品買家,安排毒品運輸路線,招募糾集人員,每筆交易成功後利潤一人一半。劉永萍對團夥內部人員的「獎勵」方法是:「網上招募一人得3000元」,「招募來的人吞服毒品並帶毒品成功,可再得1000元」;對成功帶毒入境到國內的人員給予1萬元報酬。

  經法院審理查明,自2018年年初至2018年6月,劉永萍等16人惡勢力犯罪集團在QQ、微信、貼吧等社交平臺發布「高薪招聘」「帶貨快速賺錢」等虛假信息,組織、招募、誘騙大批中國公民經西雙版納州打洛、勐龍邊境小鎮偷渡至緬甸小勐拉、南板,從事走私、販賣、運輸毒品犯罪22起,公安機關抓獲犯罪嫌疑人達31人,查獲毒品海洛因7128.428克、甲基苯丙胺7714.33克。

  據法院審理查明,就在劉永萍大肆招募運毒人員的同時,在與雲南臨滄市滄源縣接壤的緬甸南鄧特區,因在四川老家昭覺縣新城鎮賭博欠債,2018年年初偷渡至緬甸躲債,31歲的石扎阿發也糾集9人,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以同樣的方式,先後誘騙52名中國公民偷越國境,脅迫實施走私、運輸毒品犯罪13起,被繳獲毒品海洛因12768.44克。

  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李雪松指出,這些犯罪集團長期依託境外特殊環境,多次組織多人偷越國境後又走私運輸毒品入境,且部分毒品已流入社會,嚴重違反了國家毒品管制規定、擾亂國家邊境管理秩序,對人民群眾人身安全造成極大威脅,社會影響極其惡劣。

  今年5月6日和5月13日,經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終審,被告人石扎阿發、劉永萍、邱梅分別犯走私、販賣、運輸毒品罪、綁架罪、故意傷害罪、非法拘禁罪、敲詐勒索罪、偷越國境罪,判處死刑;3人的死刑裁定已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同時,判處張久朋有期徒刑15年,其餘被告人分別被判處無期徒刑和有期徒刑不等。

  為找工作,深陷運毒泥沼

  值得關注的是,被告人石扎阿發等9人黑社會性質組織誘騙、脅迫中國公民走私、運輸毒品一案中,有4人為90後;被告人劉永萍、邱梅等16人惡勢力犯罪集團跨境走私、販賣、運輸毒品、偷越國境、綁架、敲詐勒索等罪一案中,有12人是90後、95後,1人是00後。而被招募的運毒人員也大多為90後、95後。

  「近年來,毒品案件出現了一些新趨勢,販賣、運輸毒品的犯罪佔比大。」李雪松分析指出,在這其中,無業、尋求就業的青年被網絡上「高薪招聘」「快速賺錢」等信息誘騙,被犯罪集團安排偷越國境至緬甸後,遭到強行扣留手機和身份證、毆打、練習吞毒品、拍攝視頻等威脅,以人體內藏毒、箱包帶毒等方式走私、運輸毒品進入中國境內的案件增多。

  青年梁愛強就是其中一名。

  2018年4月底,梁愛強在百度上輸入「如何來錢快」的字樣,很快,就有人聯繫他說「不殺人放火,保底2萬元,可以給訂票」。同年5月2日,在對方的安排下,梁愛強偷渡到緬甸南鄧,與他聯繫的男子是石扎阿發犯罪集團的主要骨幹,他和另外10餘人把梁愛強帶到一棟民房,兩天後,要求他吞毒品,梁愛強拒絕,被對方毆打,被迫吞了57顆海洛因,在偷渡入境到雲南鳳慶縣途中被警方抓獲。

  2018年5月,青年李雨(化名)在QQ群裡認識了一個人,此人告訴李雨說雲南有跟車的活兒,每月五六千元的收入。在對方的安排下,李雨從上海坐火車到昆明,之後偷渡到緬甸小勐拉。知道上當後的李雨堅持不吞毒品不帶貨,被劉永萍犯罪集團的人員捆綁在凳子上,砍刀架在他脖子上,讓他用微信視頻和父親通話,要求轉款10萬,並且不許報警,李雨的父親先轉5000元給他,加上李雨向蘇州朋友借的3000元,對方才把李雨和另一名吞了毒品的人員送回中國。臨行前還讓他們對著手機錄下視頻說:「這是毒品海洛因,是自願帶回中國的。」

  檢察建議督促網絡社交平臺自律

  「大量青年被誘騙到境外運毒的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作為石扎阿發的二審辯護人,雲南凌雲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雲南省律師協會刑事專業委員會主任李春光指出,「赤裸裸的運毒信息出現在網絡社交平臺上,暴露出網絡監管的漏洞」。

  根據多名被告人陳述,只要在QQ裡輸入「缺錢」「來錢快,快速上岸」等詞,就可以加入到「貸款群」「兼職群」「帶貨籤單」「走投無路」「借貸群」「缺錢幹一票」等群內,群裡發布的招募信息內容有:「急招出差人員,薪酬1萬,沒有胃病,腸炎,年齡20歲左右,體重不低於100斤」「到雲南帶貨,每次1萬元,報銷車費」「要大膽、聽話」。發布這些信息的網名各式各樣,甚至還有「黃賭毒一條龍服務」的網名。

  這些「月薪8000元至1萬元」的信息,吸引了不少找工作、想賺錢青年的關注。他們中有吸毒人員、刑釋人員、無業者、身患疾病者、懷孕哺乳期婦女、未成年人等。

  在雲南師範大學教授、國家禁毒委禁毒專家庫成員莫光耀看來,許多年輕人因生存壓力大或其他原因鋌而走險,陷入販毒的泥沼。這些問題顯示,毒品預防教育還沒有得到有效落實,在偏遠農村針對流動青少年的教育還是空白;毒品教育措施不夠有力,方法較為簡單。他認為,在毒品預防教育的同時,還應該加強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生命安全和網絡安全教育。

  據不久前國家禁毒委員會辦公室發布的《2019年中國毒品形勢報告》顯示,目前,網絡販毒活動突出。2019年共破獲網絡涉毒案件6957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2萬名,繳獲毒品2.9噸。走私販毒人員攜帶毒品、當面交易的接觸式販毒模式已越來越少,利用網絡虛擬身份勾聯、線上交易毒品,採用手機銀行、微信、支付寶轉帳等網絡支付方式付款,通過寄遞渠道運送毒品的網絡販毒模式已成新常態;為規避公安機關查處,一些吸毒人員利用網絡社交軟體建立「毒友群」,用虛擬身份、暗語交流,進群後要直播吸毒,不參與直播吸毒,或不購買毒品就被踢出群。

  「網絡販毒的新情況已引起雲南檢察機關的重視。」雲南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沈曙昆說,目前,雲南檢察機關梳理出境內外不法分子引誘犯罪的慣用手段,在被招募人員較為集中的地區、場所,結合普法教育,法治宣傳進校園,運用「兩微一端」新媒體,進行廣泛的法治宣傳教育。

  同時,雲南檢察機關還運用檢察建議督促網絡社交平臺、網絡信息搜索發布平臺、智能終端即時通信服務平臺對其所登載的信息進行自律把關、篩查過濾,並定期向平臺用戶端推送禁毒、防毒相關法律政策,加速升級完善敏感信息監測及帳戶實名審核機制,儘可能清除冒用他人身份註冊、一人多號、頻繁換號的情況,以此來降低網絡招募的風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文凌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中國大使館提醒在柬中國公民警惕網絡賭博陷阱
    中國駐柬埔寨大使館網站16日發布公告,再次提醒在柬中國公民警惕網絡賭博陷阱,保護自身合法權益。近期,不少中國公民受騙到柬埔寨西哈努克(亦稱西港)、柬泰邊境城市波貝、柬越邊境城市巴域(木牌)等地從事網絡博彩工作,遭遇經濟糾紛、證件被扣、非法拘禁甚至人身傷害等問題。中國駐柬埔寨使館近年已多次發布通知公告,提醒赴柬中國公民通過正規渠道來柬工作,不要參與和從事賭博或網絡博彩等可能危及自身安全的活動。
  • 網上求職陷阱多 警惕各類美麗招聘陷阱
    類型1:網上招聘繳納費用類  要求交保證金或培訓費的需警惕  不法分子編造各種美麗的招聘陷阱,誘騙以繳納押金、報名費、租房費、培訓費等為由,讓求職者將錢存入指定帳戶,方可獲得想要的職位。  7月24日,反詐中心接某某大學學生趙某報警,稱在某招聘網上看到有人發布「高薪兼職文件錄入」的信息,通過QQ與對方「公司經理」聯繫,對方要求先交保證金300元,次日又要求趙某交押金8060元,兩次轉帳均是通過手機銀行向對方提供的個人帳號轉帳。但對方謊稱公司沒有收到其資金並繼續要求事主轉帳,趙某才意識到被騙,馬上報警。
  • 說案|@少年的你,警惕「高薪工作」,莫入求職陷阱
    說案|@少年的你,警惕「高薪工作」,莫入求職陷阱 2021-01-12 20: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4歲小夥輕信高薪廣告被誘至緬甸逼迫運毒,剛下飛機就...
    在警方的幫助下,李家人得知,小李18日凌晨因運毒已經被警方抓獲,但是人不在昆明,在武漢。原來,小李被武漢警方抓獲後,出貨方一直並不知情,以為小李私吞了這批貨,故而販毒視頻發給小李的家人,以此要挾希望能找到小李或索回損失。
  • 揭秘那些高薪背後的陷阱
    今年21歲的王宇(化名)壓根兒沒想到,夢寐以求的高薪工作竟是一場精心設計的騙局。  6月1日下午,王宇在BOSS直聘上看到物流公司招聘物流專員,工作內容主要是做物流跟單、配送,要求長期出差,底薪為短途6000元、長途8000元,加上每天100-200元的補貼,月薪能到1萬元左右。
  • 求職,當心虛假招聘陷阱
    按照網上「兼職招聘」的信息聯繫公司,卻被要求以各種名目繳納保證金、培訓費、體檢費等,而且不久對方就「人間蒸發」;看到「高薪招聘」的廣告,還「不限年齡、學歷」,本以為是天上掉餡餅,沒想到千裡迢迢趕過去才發現其實是傳銷窩點……  日前,記者調查發現,當前以「招聘」為名實施的各類違法犯罪行為手法不斷翻新,其團夥內部呈「
  • 這些招聘職位百分八十都是假的
    套路一:「高薪」誘惑法該套路是最常見的招聘類陷阱,信息一出方可吸引眾多單純的大學生。嘴上說著我要找一個踏實穩定的工作云云,眼睛卻還是會被各種「高薪」字眼所吸引,誰還不是個庸俗喜歡工作的人呢1.套路二:無須附加條件,「來者不拒」型許多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常常會進入一個迷茫期,不知道是否從事本專業的工作,想要踏入另一個領域做一下嘗試等等,這時候這種無需經驗、非專業等工作就成了設置陷阱的絕好條件。
  • 「高薪招聘」騙局背後:受害者應聘受騙 轉而加入行騙團夥
    央視網消息:冒用其他公司名義,在網絡平臺發布虛假招聘信息;虛構收費項目騙人錢財,求職者要求退款時卻以恐嚇或暴力相威脅……短短4個月,江蘇省蘇州市某中介公司就通過網絡渠道誘騙了多名前來蘇州務工的求職者。那麼,這家中介公司究竟是通過什麼手段吸引眾多求職者的關注的呢?每年春節過後,產業園區聚集的江蘇省蘇州高新區,都會迎來一波用工潮。
  • 到國外打工卻成了犯罪集團的一員,高薪誠聘背後的陷阱……
    通過調取呂夢召的入境信息,偵查員發現他有頻繁的出入境記錄,去往的地點是東南亞的一些國家,而這些區域活躍著一批從事電信詐騙和網絡賭博的人。由此,警方懷疑呂夢召涉案了,2019年7月將其抓獲。 據呂夢召交代,自己是經人介紹後到寮國的一家網絡賭博公司做「上分」的工作。
  • 深圳夜店高薪招「男公關」?沒想到套路一環接一環 專盯這類人
    高薪招夜店酒吧「男公關」應聘者被騙買煙買服裝經羅湖警方調查,這夥嫌疑人首先在「58同城」網上發布類似酒吧、夜店招聘「男公關」等內容的招聘信息,等待受害人「上鉤」。在接到受害人投放的簡歷後與其取得聯繫,告知其前往指定地點進行面試。
  • 加拿大大麻合法化,18歲中國小夥入旅遊陷阱帶回兩箱毒品面臨死刑
    無知少年變販毒分子據香港媒體報導,警方於11月10日在機場破獲了一起跨境運毒大案,並當場抓獲了運毒的始作俑者——一名只有18歲的少年。事情是這樣的,在11月10日下午5點左右,機場的海關正在檢查旅客攜帶的行李。這名小夥子攜帶了兩個大型的行李箱,表面上起來平淡無奇。
  • 網絡刷單兼職就是詐騙陷阱!高額返利亦是假象!
    網絡刷單兼職是詐騙陷阱!高額返利亦是假象!經典案例王女士今年28歲,因懷孕後在家休息,一天無意中加入了一個微信群,群裡有人打著招聘兼職刷單人員,只要網上操作刷單就可賺取外快,日賺三百五百,王女士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先刷了一筆100元的商品,不到十分鐘,對方就給她第三方支付平臺上就返回105家住元來,王女士想這麼容易就掙了五塊錢,按照對方的提示又刷了一個300元的商品,但對方遲遲沒有給她返現,
  • 年薪可達70萬,深圳招聘大學教師砸高薪
    高校青年教師群體,又豈能光剩一腔情懷?近日,深圳大學招聘教師的薪酬引發熱議,年薪可高至70萬,引來眾多名校畢業生參與競爭。此次招聘,教師崗位實行預聘-長聘管理制度,這與傳統的編制管理制度不同。我國高校早已開始了一場自上而下的人事制度改革,最終目的就是要取消高校教師編制。
  • 封堵虛假招聘陷阱 網絡平臺不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原標題:封堵招聘陷阱網絡平臺不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對話人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 楊建順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 劉俊海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巍   《法制日報》記者 韓丹東   《法制日報
  • 信用卡銷售高薪及編制只是傳說:招聘負責人承認潛規則「不能寫入...
    春節過後,招聘、求職進入高峰期,《證券日報》記者通過多個網絡招聘平臺搜索職位,僅工作地點在北京一地的「銀行招聘」相關信息就有幾萬條,「高薪」是很多招聘信息的共同內容。記者以求職者身份在部分招聘平臺註冊,將求職意向選為「銀行」類別後收到了大量面試邀請,其中,「信用卡銷售」崗位佔據了半壁江山。
  • 相國寺高薪招聘和尚,還有年終獎?官方:從未發布招聘信息
    相國寺高薪招聘和尚,還有年終獎? 這兩天,一張「相國寺招聘和尚」的圖片在網絡上熱傳。出家人以寺為家,不存在上下班制度,網傳圖片中提到的「招聘」「面試」「津貼」和「年終獎」等信息更是無稽之談。針對網絡上的造謠行為,大相國寺表示,此事已對寺院名譽及中國佛教形象造成惡劣影響,寺院將配合警方將此事徹查到底,千年古剎決不允許惡意誹謗,佛教形象更不允許肆意污衊。
  • 警惕陷入「轉型陷阱」
    (原標題:警惕陷入「轉型陷阱」)
  • 航空公司春招警惕「黑中介」陷阱和保過等不實信息
    來源:北京青年報以「招聘交流群」為幌子 宣稱可內部操作、筆試面試保過等不實信息航空公司春招警惕「黑中介」陷阱正值此後,王某某通過筆試正式成為南航乘務培訓學員,在培訓期間她發現經常被所謂中介機構跟蹤,並遭到其威脅、索要錢財。南航工作人員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由於王某某警惕意識較強,及時察覺,發現被跟蹤後及時向公司報告,所幸沒有造成嚴重後果。
  • 【防範】警惕「裸聊」敲詐陷阱
    【防範】警惕「裸聊」敲詐陷阱 2020-04-16 20: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蘇州一虛假招聘詐騙團夥被端
    今年21歲的王宇(化名)壓根兒沒想到,夢寐以求的高薪工作竟是一場精心設計的騙局。今年6月1日下午,王宇在BOSS直聘上看到某物流公司招聘物流專員,工作內容主要是做物流跟單、配送,要求長期出差,底薪短途6000元、長途8000元,加上每天100-200元的補貼,最後能拿到手1萬元左右。